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周丽霞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周丽霞

周丽霞

(无锡市东亭医院妇产科 214101)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产褥期10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21日至2014年3月21日期间,这100例产妇均使用数字抽取法进行分组,分成各有50例产妇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实验组的产妇护理操作技能合格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后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的焦虑情绪,提高产妇的母婴护理技能,故认为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产后护理中应用。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后护理;应用;效果

产妇在分娩后必然伴随着强烈的疼痛,生理和心理均出现较大的改变,稍有不慎就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对新生儿及产妇自身均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产妇分娩后给予产褥期产妇全面有效的产后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为进一步探究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特选择了我院收治的100例产褥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母婴床旁护理,并在护理结束后,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的SAS、SDS评分和护理操作技能合格率来评价两组的护理效果,现报告经过整理,具体详情如下。

1 产妇的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产妇的基线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产褥期10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21日至2014年3月21日期间,这100例产妇均使用数字抽取法进行分组,分成各有50例产妇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产妇的年龄范围在21-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08±2.31)岁,其中包括23例自然分娩、27例剖宫产;初产妇共24例,经产妇共26例。对照组产妇的年龄范围在22-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14±2.26)岁,其中包括24例自然分娩、26例剖宫产;初产妇共23例,经产妇共27例。

两组产褥期产妇的年龄等基线资料的均衡性较好,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基线资料可用于研究对比之中。

1.2 方法

对照组在产后护理中,采取常规护理法,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指导产妇及产妇家属为新生儿沐浴,并告知产妇如何照顾新生儿。

实验组在产后护理中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组建专业的产后护理小组,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入室宣教、产科合并症宣教及分娩后宣教。

1.3 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对实验组产褥期产妇和对照组产褥期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具体的观察指标包括SAS、SDS评分及护理操作技能合格率,哪一组产褥期产妇的SAS、SDS评分越低,护理操作技能合格率越高,表示哪一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越好。

1.4 数据处理

SAS、SDS评分及护理操作技能合格率均录入至SPSS17.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值在0.05以下,认为两组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AS、SDS评分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SAS、SDS评分比较表(分)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实验组(n=50) 46.78±10.55* 45.43±10.15*

对照组(n=50) 74.33±10.09 73.26±10.36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2.2 护理操作技能合 格率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护理操作技能合格率为96.00%(48/50),对照组的护理操作技能合格率为78.00%(39/50),实验组的护理操作技能合格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产妇在分娩后,生理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且需承受较大的疼痛,加上部分产妇无法适应母亲身份的转换[1],在分娩结束后,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给新生儿及产妇自身的预后均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产妇结束分娩后,给予产妇全面有效的产后护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

传统的产后护理模式具有较强的机械性和被动性特点,无法给予产妇良好的心理护理,缓解和改善其不良情绪[3],除此之外,传统的产后护理措施中健康教育方法较为简单,产妇无法获取全面有效的育婴知识和技能,导致产妇的护理操作技能合格率普遍较低,因此,对传统的产后护理模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十分的必要。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是符合产妇心理需求和新生儿护理特点的新型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对提高产科母婴护理质量,提升产妇与家庭对医院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自临床应用以来受到了众多产妇的一致好评[4]。本研究中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50例产妇其SAS、SDS评分均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护理操作技能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故认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后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

母婴床旁护理的具体措施包括[5-6]:(1)入室宣教:为产妇简单介绍环境和医疗仪器的使用功能,做好用物准备,为产妇介绍主管护士和主管医生,并让产妇了解医院的探视制度和伙食制度;(2)产科合并症宣教:为了进一步减少产后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应严格探视制度,并为产妇进行饮食指导,以增加产妇的机体免疫抵抗能力;(3)分娩后宣教:床旁护理过程中,认真核对产妇的信息,减少新生儿推进推出的次数,以减少抱错孩子和打错针的次数,确保新生儿得到更加安全的服务,为产妇普及母乳喂养的好处,告知产妇正确的喂奶体位,确保泌乳充足;告知产妇新生儿的抚触方法和意义,为产妇普及处理黄疸和体重下降的方法,同时指导产妇为新生儿进行游泳护理、脐带护理及臀部护理;出院时再次进行健康教育,告知产妇正确挤奶和避孕的方法。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后护理中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产妇的焦虑情绪,提高产妇的母婴护理技能,故认为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产后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邓文娟,江绮怀,朱春迎等.母婴床旁护理对顺产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康复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98-900.

[2]曹利凤.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在产褥期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0):15-17.

[3]朱雯惠,马朝琼.母婴床旁护理对建立以家庭为中心产后照护模式的价值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下旬刊,2015,12(12):60-61,85.

[4]石永丽,李美英.产科母婴同室一对一床旁护理的效果评价[J].天津护理,2014,22(1):24-25.

[5]张建梅,钟小红.产科母婴床旁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9):4123-4124.

[6]操楠.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5):395-396.

论文作者:周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4

标签:;  ;  ;  ;  ;  ;  ;  ;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周丽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