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当今的应用论文_苏卫校1,蒋会娟2

——以河北省迁安市龙形绿化带设计为例

苏卫校1 蒋会娟2

1.河北省迁安市首钢矿业实业公司 河北省迁安市 064404;

2.河北省迁安市首钢矿业公司烧结厂 河北省迁安市 064404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历史悠久,其造园艺术博大精深,在设计手法上精妙绝伦。本文通过对河北省迁安市龙形绿化带景观的造园艺术进行分析,围绕迁安市景观造园中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龙形绿化带;景观;龙形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及人们眼界的开阔与提高,对美的自然环境要求也不断加深,对和谐的生态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讲究天人合一,这与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人类与大自然长期互存,其一切活动本质地与自然紧密联系。虽然中国园林的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始终未能形成具有中国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文化。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要取得进步,就必须通过对传统园林的深入研究,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

1 龙形绿化带项目背景与概况

1.1项目背景

近年来,河北省迁安市按照“尊重自然、系统整合、景观分区、特色鲜明”的思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均衡绿地分布,在“一湖两带联山田,三横三纵串多园”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基础上,实施云形绿化带、龙形绿化带和黄台山公园等多项工程。以街道绿化、小区绿化、庭院绿化和大环境绿化为重点,突出生态防护功能,营造集中连片的生态风景林带,全面提高人均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1.2项目概况

龙形绿化带位于河北省迁安市城区南北轴线上最南端位置,燕山南路西侧,南北向全长约3公里,总投资7000万元,分为居住生活休闲区、科教文化休闲区和生态景观休闲区。由北至南贯穿惠安、惠兴、惠隆、惠昌大街,最南端与人工湖隔路相望,其西侧毗邻奥体中心、迁安大剧院、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迁安市职教中心、别墅区、普通居住小区及商业区等。该绿化带成为了南部市区的靓丽景观轴线,同时也成为了一条领时代潮流,以“低碳、环保、生态”为核心的景观大道。

2 龙形绿化带设计中的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体现

2.1“因地制宜”在总体布局中的体现

龙形绿化带以中国传统造园手法进行设计构思。总体构思因地制宜,遵循充分利用现有景观资源的原则,采用自然式布局,以水体及园路贯穿全园,绿化景观带上规划选取六个点位设立独具迁安城市特色的雕塑,以次排列形成一条景观轴线。从其北部的“轩辕风”雕塑起,设置的“龙形”水体蜿蜒向南流动,形成了一个人工溪流,水体沿着轴线向南延伸途经住宅区、奥体中心,最后到达迁安大剧院收尾,衬托其标志性建筑的地位。整体景观和燕山南路道路景观融为一体,进一步丰富了沿路空间景观,创造了节点空间,动静结合,强化各区域的特色,俨然成为迁安市一条具有鲜名特色的景观大道,使其成为“绿色廊道,流动的乐章,跳动的音符”(如图1)。

图1 龙形绿化带总平面图

2.2造景手法的运用

龙形绿化带的“龙头”部位是该园的主景,主入口的“轩辕风”雕塑广场与宽敞的水面、弧形木栈桥及假山,形成一条明显的轴线(如图2)。主广场的木栈道与亲水台阶为游人提供了一个赏景、聚会的绝佳场所,对岸堆山叠石形成天然屏障,作“障景”处理,使此处景观更加静谧、舒适。从山顶湍湍而下的小溪给静态的水面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木栈桥与景观廊架相结合,坐在廊架中休息,背山面水给游人带来舒适的观景需求。从轴线上看,后面是高耸的主山,得高远之“势”,前面是开阔的主湖水面,得深远之“意”,弧形平台四周波光潋滟、人声悠远,空气中弥漫着温和的水汽,游人站在平台上犹如置身在一幅山水画卷中心,得平远之“景”,此情境深含画意。而总体格局以山水为特色,兼具中国传统人文审美和现代公园活力。

图3 “远借”体育场和大剧院效果

龙形绿化带中的“借景”处理恰到好处。借景就是将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所能看到的画面中来,与园内景物浑然一体,从而突破园子的有限空间,丰富园景的层次,借景又分“近借”和“远借”。借景主要体现在科技文化休闲区,此区域在设计时结合奥体中心的规划及其建筑特点进行处理,从理念、功能、水系、交通、绿化等方面进行衔接与协调,主要强调体育文化中心的服务功能,在景观处理时,减少高大树木的设置,重点以广场为主,点缀花灌木及色块造型,以减少对体育场的遮挡,将体育场建筑的圆形肌理“借”到绿化带之中,建筑与广场、绿化的对比,有机组合,丰富了景观层次,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用同样的手法对迁安大剧院的周边环境进行了处理,流线形的水体与大剧院流线形的建筑线条相呼应,“借”的恰到好处(如图3)。从远处看,体育场和大剧院硬朗的建筑线条与柔美的树木轮廓鲜明对比,空间上层次分明,视觉效果活泼、生动,倒影在水面之上,形成一幅完美的风景画面。

龙形绿化带的夜景“借景”也处理的相当艺术。绿化带北端主景处的假山夜间灯光为黄色,水中的木栈桥和水体驳岸灯光为红色,而园外西侧的一高层建筑整体灯光为蓝色。这样把“蓝色”的建筑借到园中,与园内的“红色”和“黄色”搭配,倒影在湖面上十分绚烂夺目,整体画面十分和谐,光影效果非常艺术(如图4)。

图4 夜景“借景”效果

2.3理水手法的运用

《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理水艺术可谓变化巧妙,大到浩渺无边的江河湖海,小到涓滴细流,都是造园不可忽缺的塑造对象。无水不成园,有水园自活。龙形绿化带设置自由、流畅的“龙形”水体贯穿居住生活休闲区、科教文化休闲区,作为全园的景区线,连接各景点。“龙形”水体在理水艺术上很好的处理了水与植物、山石、小桥及建筑的关系。水的源头从龙形绿化带最北端的假山上倾泻而下,经过两道折叠形成瀑布流入湖中,形成有湖有水有瀑布的人造景观(如图2)。假山南面以曲径通幽的小径和花草树木为主要景观,小溪贯穿其间,从北到南伴随着绿化带始终。小溪两边各有一条或几条人行便道,两边是绿树、花草,隔一段设置让游人休息的座椅、条椅、石墩等,游人倘佯在小溪旁,看着眼前美景,有无限的欢愉。小溪东面设置一“秧歌舞”雕塑,展现迁安市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写实叙事性的表现形式,表情各异的人物形象,欢快愉悦的神情,传达出迁安人善良、友爱的精神,端正、淳朴的民风。

再往南行,小路边一个个人造花坛,中间栽植各色花卉,鲜花怒放,夺人眼帘。小溪上,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人造小桥,游人可以踏过小桥到水的另一方。小桥各式各样,别具一格,颇有小桥流水风格,玲珑新奇,造型各异,巧夺天工。小桥两边,设置亲水平台,伸手可撩起水来。小溪每隔一段设置置石、汀步,使水面彰显活泼、自然(如图5)。水体沿着景观线向南继续延伸,最后到达迁安大剧院收尾,强调了与周边建筑的关系。中国传统理水艺术在此发挥的淋漓尽致。

图6空间的对比处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生命精神不是轻易能感悟的,它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园林设计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韵和各地文化特色,能与人们产生共鸣,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和保护地方特色建筑。

参考文献:

[1]耿刘同.中国古代园林[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4]冯钟平.中国园林建筑[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

[5]唐建,林墨飞.风景园林作品赏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论文作者:苏卫校1,蒋会娟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  ;  ;  ;  ;  ;  ;  ;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当今的应用论文_苏卫校1,蒋会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