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六科 广西 南宁 530012)
【摘要】 目的: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超声心动图特征,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超声科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38例ARV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特点与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例ARVC患者中,36例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病,2例为健康体检时发现,25例心力衰竭,10例晕厥,2例猝死,1例无症状;经超声心电图检测发现其中37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右心室增大,26例右室流出道增宽,25例右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20例右室肌小梁排列紊乱,7例右室室壁瘤形成,5例局限性减弱,3例左室略大,且所有患者三尖瓣、肺动脉瓣口前向血流速度减慢,23例右房内见反流血流信号,反流压差均较低。结论:ARVC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猝死等为首发症状,超声心动图典型特征为右心室扩大、右室流出道增宽、右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等。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临床特点;心动图
【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146-02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lmyopathy,ARVC)是一种以右室心肌被纤维脂肪取代为特征的心肌病,是青年人群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ARVC患者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晕厥和猝死等为主,多为局限性右室病变,部分患者可弥漫性进展,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功能不全,早期的诊断与及时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其病死率[1]。本文中将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超声心动图特征,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超声科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38例ARV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27例,女性11例;年龄31~57岁,平均(41.64±7.29)岁;临床表现:心悸22例、胸闷17例,头昏10例,乏力17例,晕厥10例,心力衰竭7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h动态心电图以及X线胸片检查,符合欧洲心脏病协会及国际心脏病联合会制定的关于ARVC的相关诊断标准[2]。
1.2 方法
1.2.1检测设备 本组研究中,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均采用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荷兰),探头频率1.7~3.4 MHz;检测均由我科临床经验5年以上医师进行。
1.2.2检测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采用标准切面及非标准切面,以充分显示右室腔、右室流出道情况,观察右室壁厚度及运动幅度、有无室壁膨出和(或)室壁瘤;右室内调节束及肌小梁、心内膜情况,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三尖瓣、肺动脉瓣血流信号;测量右室舒张末期内径、右室流出道宽度、右房内径、右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壁厚度及左室射血分数。
2.结果
2.1 临床特点
本组38例ARVC患者中,36例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病,2例为健康体检时发现,25例心力衰竭,10例晕厥,2例猝死,1例无症状。
2.2 心电图特征
经超声心电图检测发现其中37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右心室增大,26例右室流出道增宽,25例右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20例右室肌小梁排列紊乱,7例右室室壁瘤形成,5例局限性减弱,3例左室略大,且所有患者三尖瓣、肺动脉瓣口前向血流速度减慢,23例右房内见反流血流信号,反流压差均较低。
3.讨论
随着临床中研究的深入,现阶段根据ARVC患者的临床表现将其分为猝死型、室性心律失常型、心力衰竭型以及隐匿型4类[3],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本组研究中除1例患者无症状外,其余患者均非独立表现,因此在诊断中要注意动态地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找到主要特点,提高诊断准备性。
ARVC超声心动图特征以右心室增大,右室流出道扩张,右室壁变薄等为主,部分患者会累及左室,局限型病变患者局部室壁变薄、运动减弱,或室壁瘤形成,主要表现为与左室后壁运动不同步,三尖瓣、肺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均减慢,并可见右房内反流[4]。
综上所述,在ARVC的超声检测中,要注意将其与扩张型心肌病、三尖瓣病变、先心病等其他致右室扩大的疾病进行鉴别,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结果以提高诊断的准备性。
【参考文献】
[1] 赵英杰,贾玉和,丁立刚等.超声心动图评价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病变程度的临床研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1,15(1),27-30.
[2] Yodogawa K,Morita N,Kobayashi Y,et al.A new approach for the comparison of conduction abnormality between 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dysplasia and brugada syndrome[J].Ann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2011,16(3):263-269.
[3] 杨扬,王志刚,任建丽等.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超声心动图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2):85-86.
[4] 刘文旭,赵映,薛超等.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和误诊、漏诊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5,3(24):199-201.
论文作者:黄千晓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超声论文; 患者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心动论文; 心肌病论文; 心电图论文; 临床表现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