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煤炭市场与生产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趋势论文,煤炭市场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世界煤炭市场形势
90年代以来,世界煤炭市场很不景气。由于受钢铁业不景气的影响,煤炭需求不断萎缩,而供给总量却在增长。供求的不平衡使煤炭价格逐年下跌,1993年每吨煤比1992年下降2-3美元。另一方面,由于开采煤层越来越深,开采成本相对提高。因此,世界煤炭业普遍面临市场不景气的严峻局面。
单就亚洲地区来说,到本世纪末,煤炭需求将不断增加。预计亚洲地区进口动力煤的需求量将从1990年的7100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1.84亿吨,主要增量来自电力工业。亚洲发电用动力煤需求量将从1990年的4140万吨猛增到2000年的1.44亿吨。
电力业使用进口动力煤,主要是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地区。1990年,上述国家和地区进口动力煤占亚洲地区的97%。到2000年,这些国家和地区将大规模建设燃煤电站,其对进口动力煤的需求仍将占亚洲地区总需求的90%。其中,日本将从1990年的1740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6850万吨;韩国从1990年的570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2740万吨;台湾从1990年的800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1840万吨;香港2000年煤炭需求为1530万吨,全部依靠进口。
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伙伴,台湾主要从澳大利亚、南非和美国进口,但从1990年至今,台湾增加进口煤约500万吨,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大陆煤和印尼煤;韩国主要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南非和中国进口;日本的最大进口国是澳大利亚,同时也部分从中国、南非等国进口。
中国国内的情况是,需求小于供给;煤炭开发和利用技术相对落后,极有必要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出口煤炭。1993年中国出口煤炭3000万吨,不足总产量的5%。
煤炭市场的长期预测情况。根据美国MITRE公司的预测,世界用于发电的煤炭将持续增长到2040年,届时将有90%的煤炭用于发电。在2040-70年之间,直接使用的煤炭仍将增加,以补偿几乎耗尽的石油和天然气之不足。直到2075年以后,世界的煤炭使用量才会下降。专家们说,在2030年以前,核能和再生能源很难高速发展,煤炭市场将保持相对稳定。
英国WERA能源公司的报告也说,在未来30年内,世界发电用煤量会持续增长,其中西欧每年将增长2%。亚太地区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泰国等,平均每年将增长6%以上。
日本JGC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未来水煤浆将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成为一种首要燃料。因此,今后水煤浆的产量将会逐步增加。
综上所述,煤炭作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之一的地位仍将长期保持下去,并在21世纪20-30年代重新成为世界第一能源。
首先,煤炭是许多发达国家的主要发电燃料。
据国际能源署(IEA)的资料,目前,在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的发电构成中,煤电居第一位,比重占32%。美国的电力燃料的56%是煤炭。在全球范围内,煤炭发电提供了45%的电力。
其次,与石油相比,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煤炭的增长比较平稳。
1970-88年,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是2.6%和3%,均高于石油生产(增长1.8%)和消费(增长1.5%);而且煤炭是稳步上升,石油则升降不定。尤其是在十大产煤国中,一次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的国家还有中国、波兰、德国东部、印度、南非、捷克、斯洛伐克和澳大利亚。这种局面并将维持下去。
许多国家组织普遍认为,到2020年前后,煤炭将重执世界能源工业的牛耳。因为煤炭资源储量比石油、天然气要丰富得多,按目前的采掘量,世界煤炭还可以开采200年,而石油仅能开采34年,天然气还可开采60年。
根据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1989年的预测分析,综合考虑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人口增长率、节能、石油价格等因素,如果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从目前到2000年为2.0-3.5%,2000-20年为1.9-3.4%,人口增长率2020年以前按1.07%计算,2020年以前每年的单位能耗因节能而下降1%,油价在2000年和2020年分别为每桶30-35美元、40-50美元,那么,2000年和2020年硬煤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6-40亿吨、46-52亿吨标准燃料;再加上相当于硬煤产量1/4左右的褐煤产量,则在2000年和2020年世界煤炭总产量将分别达到45-50亿吨和58-65亿吨标准燃料。专家们预测,2020年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占33.7%,石油占21.2%,天然气占19.0%,水电占7.0%,核电占13.6%,新能源占5.4%。显然,届时煤炭将重新成为第一能源。
(二)世界煤炭生产格局
欧洲和东亚传统产煤国大幅度压缩本国煤炭生产。
随着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欧洲联盟产煤国开始取消或减少对本国煤炭工业的价格补贴,调整本国煤炭发展政策。即逐步减少或取消政府补贴;有计划、有步骤地关闭或合并亏损矿井;实行集中化生产,提高效率,扭亏增盈。1989-91年,英国生产矿井和采煤工作面均减少40%以上,职工减少近50%,产量减少6%,与此同时,德国硬煤产量压缩了6.9%,职工减少了1.6万人,而矿井效率却提高了6%。另外日本也在逐步压缩国内煤炭生产规模,煤炭产量已从历史最高的5630万吨下降到1991年的805万吨。韩国也压缩了本国的无烟煤生产规模,扩大烟煤进口,到本世纪末对烟煤的需求将达4800万吨。
北美、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发达国家稳定煤炭生产。
这些地区煤炭赋存条件良好,开采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效率最高、成本较低、效益较好、最有竞争力的煤炭产地。煤炭在美国被认为是廉价能源。据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30年美国国内煤炭年消费量将超过18亿吨,这意味着将使目前的产量至少翻一番。此外,美国正在推行实施洁净煤技术。
澳大利亚出口煤炭的收入约占出口创汇的10%,政府对煤炭工业采取积极发展的方针。除了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外,政府还积极采取措施,以吸引外资,提高劳动生产率。预计到本世纪末,澳大利亚出口动力煤和焦煤将分别增加80%和20%。
南非煤炭生产成本为世界最低,煤炭工业是南非的经济支柱。南非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液化产业,是世界第三大煤炭出口国。目前,南非正在推行一系列政策,大力推进动力煤的出口。
发展中国家大力开发煤炭资源。
印度煤炭储量1763亿吨。为了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印度政府正在投入大量资金,并加强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参与煤炭工业开发。此外,印尼、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煤炭储量也很丰富,这些国家目前正在大力实施开发煤炭资源的计划。
俄罗斯、波兰、德国东部的煤炭产量也很大。1992年,俄罗斯产煤3.28亿吨,波兰的硬煤产量为1.32亿吨。这些国家和地区目前正在实施煤矿私有化,但产量波动并不大。
(三)主要产煤国的政策扶持
为维持或增加煤炭生产,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均采取了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财政资助政策。
●生产亏损补贴
除美国、南非等国外,均实行此项政策。欧洲联盟中的英、德、法、比利时等国对煤炭工业给予直接亏损补贴和间接生产补贴等。
英国 1988年产煤1.01亿吨,补贴3.35亿美元,每吨煤补贴3.3美元;1989年产煤9700万吨,补贴13.1亿美元,每吨煤补贴增加到13.5美元。
法国 1988年产煤1380万吨,吨煤补贴为15.3美元;1990年,政府对煤炭工业补贴2.1亿美元,其中40%用于弥补生产亏损,其余主要用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比利时 1990年对煤炭工业补贴9500万美元,每吨煤补贴达50.3美元。
日本 1989年产煤1000万吨左右,补贴11.5亿美元,对每吨煤的补贴高达115美元。
德国 1992年由联邦政府提供采煤业补贴65亿美元,吨煤补贴89.4美元。预计1995年吨煤补贴将达到129美元,1997-2000年每年将支付70亿马克用于煤炭生产补贴。
●现代化改造补贴
日本政府1987年提供4500万美元补贴矿井改造。韩国1986-88年间对360个私人煤矿提供补贴1.48亿美元,并提供长期低息贷款,用于煤矿发展机械化。
●投资补贴
印度政府对煤炭工业的投资,除部分用于弥补亏损外,主要支付煤矿的基建费用。
●信贷优惠
日本对煤矿设备现代化、煤矿开发、煤矿经营管理、煤矿事故后的生产恢复等,实行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波兰政府对煤炭工业的贷款利息仅为3%,而对其他行业则为9-12%。
●税收优惠
南非政府允许煤矿在全部收回投资后,才开始按规定向国家缴纳所得税,从而大大缩短了业主的投资偿还期。菲律宾政府对新建或扩建煤矿只征收所得税,其他税款全部免除。委内瑞拉政府对新的煤炭投资项目免征5年所得税。
●矿工福利
世界各主要产煤国普遍对矿工实行优于其他行业的劳动工资福利政策。美国近几十年来,煤炭工人平均工资大致相当于其他制造业工人的140%左右;1990年,美国煤炭工人平均工资为每小时16.68美元,高于金属矿(14.10)、石油天然气(16.22)和机械制造(10.82)等部门的工人工资。同时,煤矿工人劳动工时较短,退休年龄较轻,住房条件较好。
政府对失业矿工提供各种帮助,减轻了煤矿的负担。比利时政府设有煤矿关闭基金,每年由经济部在年初作出预算并拨出专款。英国专门成立了煤炭企业有限公司,妥善安置煤矿富余人员,1984-90年提供了6000多个就业机会。在实施煤矿私有化过程中,英国对富余人员的安置费用和退休金,仍通过社会保险部门和福利部门实施。法国政府规定,在电力公司与煤炭公司签订煤炭供需合同期内,电力公司应接收因煤矿关闭而失业的矿工,对失业矿工进行为期一年的职业培训并承担费用。
●科研及环保资助
美国能源部1991年用于煤炭生产、利用和安全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多达2.89亿美元。他们从1980年开始,投资60亿美元开发洁净煤。目前正在实施一项拟耗资25亿美元、开发新一代煤炭燃烧技术的研究计划,重点是高效洁净的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高效能控制污染装置、新型煤转化技术等。澳大利亚资助煤炭科研的经费,除来自政府和私有企业外,还有一部分来自一项专项基金,它从煤炭销售中提取。
(四)技术与管理趋势
1.井下采煤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到1991年,英国综合采煤程度已由1960年的4%上升到99.6%。德国也仅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上解决了采煤机械化问题,1991年综采程度达到了99.9%。
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世界煤炭井工开采取得了两个突出成效:一是矿井的生产集中化程度和劳动效率明显提高,矿井数和回采工作面减少,矿井平均年产量、工作面日产量、矿井全员效率大幅度提高;二是安全生产状况大为改善。
我国在1973年和1978年先后从国外引进43套和100套综采设备,开始了综采机械化的步伐。1991年,我国统配煤矿普通机械化程度达到了68.7%,综采程度达到了37.6%。但是,与先进产煤国相比,差距还很大。
2.露天开采发展迅速。
发展露天开采已经成为各国煤炭增产的重要途径。德国东部地区1980年以后露天开采已达100%。加拿大1989年的煤产量有95%左右采自露天煤矿。澳大利亚在1970-87年间,硬煤露天开采量增长了近9倍。
我国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约100亿吨,但是露天开采发展缓慢,产量和比重都比较小。除了管理体制和投资方面的原因外,还因为可供露天开采的煤田大都位于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和气候恶劣地区;同时,我国机械工业目前缺乏制造大型露天设备的能力。
3.政府管理着重协调。
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不设主管煤炭工业的部门,而由能源部、内务部、劳工部等有关机构管理。能源部负责国家能源政策、法规及有关发展问题的研究与预测;内务部负责评价煤炭资源,并从技术角度改进采矿工业的保健和状况等;劳工部下属的矿山安全与保健局负责所有矿山企业的安全监察与执法。政府不管煤炭的生产及产销平衡,而是运用政策、法规和经济杠杆进行调控。
在美国政府与煤矿企业之间,还有一个中观协调层——美国煤炭协会(NCA)。其组织原则是:煤炭企业自愿参加,并按产量交纳会员费(每吨1美分)。现在,美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参加了这个协会。协会的职能是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起纽带作用。
(五)行业投资策略
煤炭工业的发展,具有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期长等特点。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资返还率很低,资金短缺。今后如何筹措足够的资金?以下是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
——在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合理的国家里,能源投资应占总投资的10-20%或占GDP的2-4%。
——能源投资寄希望于国外资本是不可取的,因为那样极易造成严重的国际收支差额。
——能源投资对国家的可依赖性也很有限,因为政府要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对煤炭业的投资不可能太多。
——今后比较可行的能源政策是,把能源发展同资本市场的发展结合起来。在当今世界里,能源同其他公共基础性行业构成了资本市场的基础。
——日本学者强调,没有利润就不可能吸引私人投资。因此,私有火力发电厂可以采取以下投资政策:一方面,私有电厂向政府电力公司提供电力,并准备充分的资金偿还债务;另一方面,要向股东和证券投资者支付足够的利润。
标签:煤炭论文;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论文; 煤炭污染论文; 煤炭能源论文; 石油污染论文; 动力煤论文; 煤炭市场论文; 能源论文; 南非经济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石油资源论文; 石油美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