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对若干问题的认识与预测_经济论文

经济运行:对若干问题的认识与预测_经济论文

经济运行:若干问题的认识和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运行论文,若干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当前经济运行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1.宏观经济调控的成就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方向一致、力度适宜的宏观调控措施,使我国经济逐步恢复到稳定运行状态:经济增长速度由1992年的14.2%回落到1996年9.7 %,1997年前三季度进一步回落到9.0%; 通货膨胀率由此次运行周期最高峰的21.7%(1994年)逐步回落到1996年的6.1%,1997 年前三季度进一步回落到3.4%。在对经济进行调控的过程中, 各方面加大了调整力度,结构矛盾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2.当前经济运行中的若干问题

就业问题。目前的就业问题严重到什么程度,现在还很难给出完整的概念。因为我国还没有完整的失业统计,目前统计部门提供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远不能反映问题的全部。有人估计,全社会的失业率在8 %~15%之间,也有人估计在5%左右。但是,无论如何, 就业问题是相当严重的。据推算,到1997年9月底,全国下岗职工近1000万人,比1996年度增加近100万人。其中约有400多万人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了再就业,尚有近600万人还处于失业状态。

结构问题和效益问题。结构问题和效益问题是长期存在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问题。虽然中央和各级政府为解决这个问题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但是,结构调整还远没有达到目标,资源配置效率还很低,国有企业效益还很差。重复建设、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对称和规模不经济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我国经济的运行。但是,在目前的条件下,我国的结构调整显而易见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完成。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居民收入问题。与1996年不同的是,1997年出现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7%。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将影响消费需求总量的增长,从而制约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的缓慢增长,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据统计,由于收入增长缓慢,1997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和生产投入扣除价格因素后,下降0.2%和仅增长2%,这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村市场的开拓,因而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问题产生的原因

经济生活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有的是长期因素作用的结果,有的是短期因素作用的结果,有的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它们又各自包括不同的要素,因此,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实际上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首先要澄清矛盾和问题产生的原因。

就业问题。就目前我国失业问题来说,它无疑与一些长期因素有关,如由人口结构决定的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劳动力供给的素质结构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等。它也可能与经济运行的周期运行有关,这个周期运动可以看成短期因素。这个问题涉及到对经济运行状态的判断。如果经济运处于总量需求充分状态,那么,这个短期因素无疑有利于失业问题的缓解。

结构问题。就结构问题而言,它虽然主要是一个长期问题,但是也不能说不受短期因素的影响。关于结构调整的方法,历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主要依靠存量调整,增量调整处于从属地位;另外一种是主要依靠增量调整,存量调整处于从属地位。无论哪种调整思路,都离不开增量的作用。显然,这个增量是受短期因素影响的。当然,增量的调整必须合理。过去那种以重复建设为特征的增量调整会导致长期结构不合理的进一步恶化。几年来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实施,使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的严重问题显露出来,促进了企业的“关、停、并、转”,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资源配置。但是,要实现结构调整的目标,还必须为新产业的成长、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灵活地运用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准确地把握“从紧”的力度,对于结构调整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居民收入问题。居民收入同样受到长期因素(如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周期因素的影响。而此次居民收入的缓慢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周期因素的影响。

4.现阶段经济运行状态

周期因素对上述问题是如何影响的及影响程度如何,取决于经济运行的状态。关于现阶段经济运行的状态,围绕着是否存在总量需求不足的问题,目前也有肯定与否定两种观点。持否定观点的人认为,现在我国的GDP增长速度较高,投资、消费、出口的增长都不慢, 因此不能说总量需求不足;持肯定观点的人认为,现在大量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不能说总量需求充分。我们认为,判断经济运行是否处于总量需求不足的状态,关键要看现实的经济增长与潜在的经济增长的关系,要看经济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运用,而不能仅看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因为,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在一定的范围内,仅具有相对的意义。对某一个国家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适宜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不同的国家来说,在同一时间区段内有不同的适宜的经济增长速度。

对于增长速度问题,我们认为至少要从三个方面认识:(1 )目前的增长速度到底有多少?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被高估了。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认为,将中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转换成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时,使用官方消费和投资平减指数计算的增长要比使用消费物价指数或资本货物价格指数这些可以替换的指数计算的增长高一些,1978~1995年间,这个差距在1 个百分点左右。1997年前三季度公布的GDP增长率为9%,根据这个估计,其实际增长可能只有8%左右。无独有偶, 国内也有学者怀疑中国统计数据的可靠性。这些学者根据1996年GDP 增长速度与相关的统计指标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其怀疑的理由〔1〕:在5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1996 年产量比上年下降的有30种,占54.5%,其中下降幅度在25%以上者达10种;而在产量比上年上升的25种产品中,上升幅度在5%以下者还有10种。 就是说,在55种主要工业产品中,1996年产量比上年增长超过5 %者只有15种。另外,与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的三大原材料1996年的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水泥下降1%,钢材下降4.8%,木材下降0.5%,其中水泥和钢材产量是1978年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这些使人们有理由怀疑1996年的GDP增长是否达到9.7%。我们在《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几点思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1997年第98号)一文中,也指出了公布的统计数据的可疑之处:根据统计数据推算,1997年上半年,按不变价计算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的增长速度都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这一结果不符合国民产出的平衡方程式。 对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国家来说,由于统计体系的转换(即由物质平衡体系MPS向国民核算体系SNA的转换),统计出现误差甚至是比较大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在进行经济形势的研判时,要明确数据的统计基准。(2)增长速度究竟多高合适。 国外一般把经济增长与就业状况结合起来考察经济运行状况,把增加就业作为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五大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增加就业,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之一。目前,我们主要考察增长速度和通货膨胀率,我们认为,还应从更广的角度,包括从就业状况及社会承受能力等角度,判断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事实上,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一定水平会对经济正常运行产生压力;同样地,经济增长速度低于一定水平也会对经济正常运行产生压力。(3 )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动趋势。研判经济运行状态,不仅要看当前经济增长速度在多高的位势上,还要看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动趋势。官方文件认为1997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如果这种判断正确,那么1997年下半年增长继续下滑就应当引起经济管理与监控方面的注意了。

根据上述观点,我们认为,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然较其他国家为高,但是,从生产能力闲置、就业严重不充分、进口增长缓慢和商品价格上涨低于其自然涨幅等现象来看,有理由认为必须对我国经济运行究竟是否处于总量需求充分状态进行深入的研究。

5.关于买方市场问题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1996年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幅由1995年的14.9%急剧下降为2.9%;1997 年前三季度继续下降。我们认为,这种现象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供过于求”的现象有着不同的物质基础。我国还有6000万贫困人口,还有很多人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不能满足。我们的“过剩”是典型的相对过剩,是相对于人们的需求满足能力的过剩,也就是说,是相对于人们的支付能力不足的过剩。比如说,现在我们有7000万平方米的住宅卖不出去,而同时有无数个城镇家庭的居住水平仍然相当低下;我们有大量的家用电器卖不出去,而同时广大农村黑白电视机的普及率只有65%。所以,我们认为,我们的“过剩”是一种不稳定状态下的“过剩”。一旦条件发生变化,这种“过剩”将不复存在。这种矛盾现象的产生既有供需结构不对称方面的原因,也有收入分配方面的原因。普遍的买方市场的形成不是好现象,在低收入水平上的普遍的买方市场的形成更不是好现象。

6.关于经济的周期运行

经济的增长呈周期性波动,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概莫能外。我们不能阻止经济衰退的到来,但我们可以减轻经济衰退所造成的影响,防止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这也正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根本任务。要想尽可能的防止经济运行的剧烈波动,首先要防止经济增长速度的急剧上升,而防止经济增长速度的急剧上升,并不意味着使经济增长停滞。因此,在经济增长乏力的时候,必须谨慎启动经济增长。

二、1998年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1.影响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

1998年,影响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包括政策和制度因素)主要有:(1)香港已于1997年7月回归,党的“十五大”刚刚开过,第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在1998年春天召开。各级政府将乘此东风,保持经济的繁荣与稳定。(2)国有企业的改革将积极稳步地推进, 国民经济整体效率有望提高。(3)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就业形势将不容乐观。(4 )世界贸易的增长也有可能放慢,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可能会更加激烈。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虽然有可能与1997年大体持平,均为4.4%;但世界贸易量的增长幅度可能会有所下降,1997年为7.3%, 1998年为6.8%。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1998年美、 日和西欧诸国的储蓄利率均会有一定的提高,这将影响这些国家资本的输出,进而影响国际资本市场的供给,当然也会影响我国对外资的利用。(5)1997 年6月下旬以来的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大幅度贬值, 将提高它们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由于这些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与我国较为类似,其本币的贬值,将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6)1998 年我国有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企业特别是服务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2.经济增长预测

我们利用宏观经济模型,对1998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情景分析。

第一种情景。维持1997年财政货币政策的“从紧”力度。在这种背景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的增长以及进口的增长都将呈下滑之势,GDP增长8%左右,通货膨胀率5%以下,居民收入增幅下降, 失业问题加重。

第二种情景。全面启动经济增长,放松财政货币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的增长以及进口的增长都将明显反弹, GDP增长11%左右,通货膨胀压力增长(从前几次经济周期的过程来看,这种压力通常不在当年显现,而是在随后的一、二年内显现),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失业问题大为缓解。

第三种情况。维持1997年货币政策的“从紧”力度,结构性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在这种背景下,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的增长以及进口的增长都将有一定程度的反弹,GDP增长9.5%左右,通货膨胀率6 %左右,居民收入增幅提高,失业问题略有缓解。

我们推荐第三种方案。虽然,第一种方案8%的GDP增长速度看起来已经不低了,但是如果考虑到统计方面的误差因素,以及其他经济指标,这个速度不一定是合适的。

三、若干建议

1.宏观经济政策在适度从紧前提下的结构性调整

所谓结构性调整是指配合产业结构调整,中央政府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前提下,严格、适时地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包括基础工程项目和制造业项目,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吸引或鼓励社会投资。虽然进入1997年以来,我国电力、煤炭、铁路运输等基础产业的需求增长缓慢,但是这并不表明我国基础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充分了。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短期因素造成的。随着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推进,对基础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通过财政手段举办公共工程,不仅可为21世纪的经济增长奠定基础,还可改变当前经济增长下滑的局面,促进经济的繁荣。目前我国的买方市场是在较低的生产技术和较低的产品质量基础上实现的。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局面,1998年的倾斜政策可以支持以下行业和产品的发展:(1)科技含量高、 功能创新方面可能有突破性进展的产品或产业如邮电通信服务业及相关产品的制造;(2)在适当的政策环境下,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的产品或产业,如住宅业;(3)进口替代作用明显, 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或产业,如新兴化工行业及精细化工;(4 )功能方向适应农村地区使用,价格以中低档为主,满足农村市场需求的消费品。

1998年经济指标预测表

单位1995年

1996年1997年

1.总量及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现价) 亿元

58260.5

68593.8

76811.3

国内生产总值(1990年价) 亿元

32664.8

35800.6

39044.2

GDP增长率

%10.5

9.6

9.1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5.0

5.1

3.5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13.9 12.1 12.0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8.4

7.8

8.0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

亿元

20019.3

22974.0

25850.0

名义增长率 %17.5 14.8 13.0

实际增长率 %10.1

固定资产投资率 %

34.43 33.5 33.7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率 % 8.3

4.4

1.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率 %10.1 7

3.4

投资品价格指数上涨率% 2.2

GDP平减指数 13.1

7.4

2.9

4.居民收入与消费

城镇居民实际人均收入增长率 % 3.0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收入增长率 % 4.0

5.消费品市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0620.0

24774.1

28200.0

名义增长率 %26.8 20.1 13.8

实际增长率 %18.5 15.7 12.2

财政收入

亿元6342.27408.08682.2

增长率 %19.6 18.7 17.2

财政支出

亿元6823.77914.49172.8

增长率 %17.8 16.0 15.9

财政赤字

-581.5-506.4-490.6

居民存款余额

亿元

29662.2

38520.8

45020.8

增长率 %37.8 29.9 16.9

M0 亿元7885.38802.09858.2

M0增长率% 8.2 11.6 12.0

M1 亿元

23987.1

28514.8

33647.5

M1增长率%16.8 18.9 18.0

M2 亿元

60750.5

76094.9

89411.5

M2增长率%29.5 25.3 17.5

8.对外贸易

进口总额

亿美元 1320.81388.41423.1

增长率 %14.2

5.1

2.5

出口总额

亿美元 1487.81510.61873.1

增长率 %22.9

1.524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1.总量及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现价) 84953.3 89274.7 87918.7

国内生产总值(1990年价)42206.7 46860.4 42737.7

GDP增长率

8.111.0 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3.5 3.5 3.5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10.515.012.5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7.8 9.6 8.5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28693.5 30244.5 29598.3

名义增长率 11.017.014.5

实际增长率 9.013.011.0

固定资产投资率 33.833.933.7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率 1.5

4 3.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率3 6.5

6

投资品价格指数上涨率 2

4 3.5

GDP平减指数 2.5 5.2 5.0

4.居民收入与消费

城镇居民实际人均收入增长率 3.0 6.0 5.5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收入增长率 4.0 7.0 6.0

5.消费品市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1443.0 32853.0 38043.8

名义增长率 11.516.515.8

实际增长率 10.012.5 12

财政收入9984.5 10331.8 10245.0

增长率15.0 19.018.0

财政支出

10457.0 10915.6 10778.0

增长率14.0 19.017.5

财政赤字-472.5

-583.8 -533.1

居民存款余额51520.8 54025.8 53124.5

增长率 14.420.018.0

M0 11041.2 11238.4 11041.2

M0增长率

12.014.012.0

M1 39704.0 40377.0 39704.0

M1增长率

18.020.018.0

M2 105058.5114446.7109976.2

M2增长率

17.528.023.0

8.对外贸易

进口总额1465.8 1565.4 1537.0

增长率 3.010.08.0

出口总额1948.1 1948.1 1948.1

增长率

4

4

4

2.进口的促进政策

1998年应对外贸进口实行一定的促进政策。由于我国近几年连年的大额贸易顺差和较大的外汇储备总量,一方面国际上要求我国开放国内市场的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我国也要通过扩大进口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以促进产业的改造与升级,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3.农业的基础地位

“八五”计划实施以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以保护价收购粮食、杜绝打白条、稳定农资价格、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一系列扶持农业的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取得了较好效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1998年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可能不会太好。1998年要保持农业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适度从紧的大环境下,继续保持农业投资的适度增长,以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

4.配套改革

1998年要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银行制度改革、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工资制度改革等。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根本之途,是诸项改革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家依据“抓大放小”的方针,采取主办银行制度等手段,支持大企业按照母子公司体制理顺集团的内部关系,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兼并、联合、收购等方式,发展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工技贸结合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使其成为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力。各地区也在实施“抓大扶强”的产业战略重组工程。在放活小企业方面,各地区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如对小企业实行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在企业的发展方面,国家和各地方花了很大的力量,包括在改革方面、资金方面、人才方面大力支持大企业。而在中小企业的发展方面,应该说,各方面给予的重视不够。对于中小企业,各方面所做的只是在理顺产权关系方面,仿佛是把中小企业推向市场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中小企业在提供就业机会、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方面的作用是大企业所不能代替的。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其就业总量的50%。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包括跨国公司许多也是在小企业的基础上通过联合、兼并发展起来的。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有些方面,其创新能力还超过大企业。所以,各发达国家(包括美国)都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都有专门的机构帮助中小企业发展。支持的手段包括促进中小企业网络的形成及其生产的专业化、提供技术培训、帮助资金筹集等。对于中小企业,仅仅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是不够的。进入1997年以来,我国集体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下半年还出现了集体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集体企业由于其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始处于不利的地位,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及措施,应是我们从现在开始就着手开展的工作。

注释:

〔1〕孟连:《近两年的经济形势与政策分析》, “经济预测与分析”1997年第44期,国家信息中心。

标签:;  ;  ;  ;  ;  ;  ;  

经济运行:对若干问题的认识与预测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