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解读本专题“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中“眼泪”的内涵。
2.剖析人性的复杂,探究人性转变的原因和契机。
二、教学重难点
剖析人性的复杂,探究人性转变的原因和契机,并以此指导学生的人生
三、教学方法:问题引领,小组研讨
四、课时准备:1课时
五、教材教具:PPT
六、教学环节展示
1.设置情境,导入课堂(PPT展示)
师:“眼因流多泪水而愈亦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亦温厚”。
这句话原本出自美国女作家奥尔珂德之手。台湾女作家琦君在散文《泪珠和珍珠》中把它作为线索句而广为人知。在琦君的散文里,她告诉我们泪珠像珍珠般珍贵,原因就在于它有丰富的内涵。有人因愁落泪:“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有人因饱经忧患而老泪纵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也有人因骨肉分离天各一方而落泪,直言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还有人因悲悯天下苍生而落泪,那落在蚌壳中的天使之泪不就幻化成了珍珠了吗?那尊流泪的观音不是最好的证明吗?可见,眼泪是人间至宝,因为它是人类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一滴“眼泪”走进必修四专题二,去揣摩领会这一滴眼泪折射出的丰富的人性世界。
2.小组学习,研讨文本
师:这三篇文章都提及了“眼泪”,请同学们以小组研讨的方式,回归课本,找到各自对应的语段,并讨论分析“眼泪”的内涵,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析时注意结合上下文和社会背景。
生:讨论结束,进入交流
生:我们组找到了《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篇文章中的一个细节,雨果在作品中这样写到:“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这个“眼泪”的内涵我们将它解读为悔恨之泪、自责之泪和觉醒之泪。伽西莫多悔恨是因为指使他劫持爱斯美拉达的养父克洛德副主教在看到他受刑时冷酷无情的走过,但被他劫持的爱斯美拉达却走上了善人们怎么样都不会走上的刑台,喂他喝水。爱斯美拉达的善良唤醒了伽西莫多的善念,所以他自责,也察觉到了谁才是美的真正化身。
生:我们小组针对这个细节要补充,伽西莫多相貌丑陋,耳朵失聪,每次遇到人群,常常会被人们嘲弄。久而久之,他便认为周围人都是极恶的。对待人群,伽西莫多表现得粗暴野蛮,展现了他人性“恶”的一面;对爱斯美拉达,在她刚刚踏上刑台的时候,伽西莫多的眼神是凶狠的,眼光恨不能击毙她。这也展示了人性的“恶”;直到爱斯美拉达将葫芦举到他的嘴边,他才明白了爱斯美拉达的用意,才能流下感激的泪水,同时他人性中的“善”因爱斯美拉达对他的宽恕而觉醒。所以,我们组认为人性是复杂的,无论善恶美丑都是与生俱来的,只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自动做出了选择。
师:这组同学抓住故事内容和文本细节来研读,做得好!俗话说,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意即如此。两组同学对伽西莫多的眼泪进行了多元化的解读,内容丰富,寓意深刻。在刑台周围,还有一群人,也流泪了,这群人是?
生:看客!
师:他们的心态有变化吗?
生:我们组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在伽西莫多受刑的时候,周围的人群态度是很恶劣的,他们将各种各样侮辱的字眼加于其身。这群人中最突出的是一些妇女和孩子。他们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本应能感受伽西莫多的无助,更应给予伽西莫多一些帮助。事实却并非如此。他们笑得最欢、骂得最狠、打得最起劲。通过这些表现,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恶,和爱斯美拉达的善形成对比。不过,节选部分最后,这群人看到爱斯美拉达的喂水,发出了欢呼的声音,人性的善在那一刻被唤醒。
师:善恶总在人的一念间。那么,对于其他两篇文章,同学们有什么看法?
生:我们小组在《辛德勒的名单》中也发现了眼泪。在课文43页第三行,写到:“辛德勒眼中已噙满泪水。”我们从影片中了解到辛德勒是一位商人,也是一名纳粹。他借着战争发财,因犹太人工钱最低,他的工厂就只使用犹太人。甚至还在发财后向他的妻子洋洋自得地炫耀自己的成功。不仅如此,他生活放纵,从选文中我们看到他有情妇。以上两点,说明他不是什么好人。但是,当他看到纳粹党对犹太人疯狂残杀的场景时,内心受到震撼。惨剧波及到了他的朋友,他才真正醒悟,“眼泪”就是因此而落下。它象征着善念的复苏,人性最终要战胜兽性,使辛德勒回归到人,做了一件为全人类造福的事。
生:高斯是纳粹党,他的行为和辛德勒形成对比。是影片中恶的化身。可是,在辛德勒提出要买他钟爱的犹太人女用海伦时,他曾说要将海伦带回维也纳。虽然最后他否定了这个想法,但那一瞬间被唤醒的饶恕之心,同样证明了人性的力量。他和辛德勒的对比让我们更清晰地感受到人性的复杂。
师:这两组同学分析时关注了社会背景。我们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和解读,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时代。这才符合人物心理的审美原则。因为他们都是特定时代里的特殊人物。
生:我们在《雷雨》中找到了三处。“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满眼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三次眼泪内涵不完全相同,却又彼此联系紧密。
第一次的眼泪是期待、失望、隐痛的泪。第二次是悔恨之泪。第三次是对儿子的挂念之泪。三次眼泪互为依托,情感有起有伏,它们展示了侍萍内心的痛苦与自尊,看到了她的隐忍和善良,与周朴园的虚情假意、自私冷漠构成对比。这一滴泪是真与假的对立。
生:我们组有不同观点。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曹禺先生曾说过:“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2200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人性。”由此,我们可知,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真切切的。
(学生之间产生思想的交锋,教师顺势引导)
生:我们组认为是假的。当真实的鲁侍萍站在他的面前,他不仅没有表现出对历经沧桑的侍萍的怜惜,反而呵问她是谁指使她而来,发现侍萍没有别的目的,就掏出冷冰冰的支票,用钱打发自己年少时的真挚情感。由此,能看出来他是一个冷血的人,他对侍萍的怀念怎么会是真的?
生:我们认为是真的。周朴园对侍萍产生过真正的爱情。从文章中他对侍萍怀念的细节就可以发现。他记得侍萍生孩子后不能开窗户的习惯,保留着绣着梅花、萍字的旧衬衣,甚至清楚地记得侍萍的生日等等。过往美好的岁月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生: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他不允许侍萍和周萍相认。明明亲生儿子就在眼前,而且大儿子还打了小儿子。对周萍,侍萍不能相认,那涌出来的“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一句中多么痛苦。后来让周萍和侍萍相认也是迫于形势。周朴园表现得太绝情!
(学生跃跃欲试,想说的话很多,时间关系,挪到下节课分析)
3.课堂拓展,内容延伸
师:同学们激情洋溢的争论让老师想起了余华曾说过的话,“我的意思比读者读出来的要少”。这句话是说我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是二次升华,二次创造。这种创造让文本焕发生命力,也让我们的心灵得以洗涤。不过,编者将这三篇文章选编在一起,仅仅是让我们认识到人性是复杂的吗?
生:我觉得不是。
师:老师和你有相同的感受。我想问,你们认为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吗?如果可以转变,那么又是由于怎样的原因呢?
生:我们组认为是会的,伽西莫多手爱斯美拉达的影响,唤醒了心中的善念,在之后保护爱斯美拉达,直至付出自己的全部。
生:辛德勒由原来的纳粹商人变成犹太人的救星,之后他还流过一次眼泪,是获救的犹太人用金牙和私藏下来的首饰,制成一枚戒指送给他时,他懊悔自己做得不够、不够、还不够。善念把辛德勒从兽性中解救了出来。
生:还有高斯,在听到辛德勒要将海伦买走的刹那,流露出内心的挣扎
生:周朴园很虚伪,可是在想念侍萍时真正的感情流露
生:克洛德副主教很阴险,但他也会在吉普赛女郎出现的瞬间涌出对美的渴望。
生:我们的讨论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人性是复杂的而且是多变的。但是,有一样是不变的:真善美一定会战胜假丑恶!创造美的社会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相信总有一天,这个社会会建成一个大同社会。
4.课堂总结,收束全文
我们的编者选了一个家族的故事,选了一个公众关注的事件,还选了一个民族的灾难。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让我们充分地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关注到人性的转变。康德曾说过,历史是由恶向善的进步,也就是说我们都希望自己向真向善向美。这是历史发展的洪流,不可阻挡。那就让我们把更多的感慨写在纸上,刻在心里,认真地撰写好属于自己的大写的人!
5.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课后作业:
写一篇以“人性的力量”为话题的练笔,不少于600字。要求:使用课本内容作为素材。
6.板书设计
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
真 假
美 丑
善 恶
转 变
(作者单位: )
论文作者:宋爱卿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
标签:人性论文; 眼泪论文; 拉达论文; 辛德勒论文; 纳粹论文; 的人论文; 让我们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