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高凯

建筑工程中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高凯

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工程的施工范围也越来越大。若不改变当前的施工技术,则会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大幅下降。当前的施工技术下,混凝土成为了大量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材料。混凝土以其独有的可随意定型的特点而经常被使用到大体积筑块的制作过程当中。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符合建筑施工质量需求,要注意建筑过程中的浇筑技术使用方式。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引言

在现代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对于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来说,因其结构厚实且水化热较大,此种情况下就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于施工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质量控制成效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与性能,在此种情况下,如何科学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当前建筑行业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是指结构超过1立方米混凝土结构与普通的混凝土浇筑工程相比,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很高,且由于大体积混凝土自身体积的问题,热量散发困难,通常在内外温差超过25摄氏度后内部结构就会发生形变,再加之其厚度原因,水化热放热量巨大且放热时间长,会造成内外温差过大导致裂缝或是涨缩现象。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之中一定要选择适合的技术以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与涨缩,保证施工过程得以顺利完成。同时,良好的保养措施也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稳定的关键。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从整体结构来分析,当代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中尚且存在三种问题,第一,混凝土配置不当,部分施工技术人员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没有仔细核算混凝土集料的配置参数,进而导致水泥、清水、砂石、黏合剂以及各种添加剂的配置比例不符合标准要求,这样必然会影响后期的浇筑质量。第二,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屡见不鲜,诱发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外在施工温度持续上升或者骤降,必然会引发混凝土结构体的内部变化,内部张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体出现裂缝。其次,如果混凝土养护工作不到位,或者浇筑速度过快,也很容易滋生裂缝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三,混凝土集料收缩性与标准要求不符。混凝土集料是由水泥、粗砂、细砂和各种添加剂组合而成的,这些组合材料的化学性质与内部成分各不相同,其收缩性也存在显著的差异,部分施工技术人员在配置集料的过程中忽视了这些差异性,没有添加足量的黏合剂,进而导致混凝土集料收缩性与标准要求不符。

3建筑工程中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分析

3.1控制好混凝土集料配置比

确保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混凝土结构体出现张裂现象,施工技术人员应注意控制好混凝土集料配置比,精确计算水泥、清水、砂石、黏合剂以及各种添加剂的配置参数,确保混凝土集料的收缩性能满足标准要求。此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为混凝土集料添加足量的减水剂,以此维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与和易性。

3.2水平施工缝处理

分层浇筑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基础性环节,但其操作难度较大,一旦水平施工缝处理不到位,会给整个施工埋下质量隐患。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做好软弱混凝土表面层的清理工作,及时清理掉浮浆、松动石子等,观察粗骨料状态,确保其均匀露出表面。在压力作用下,通过水来清理混凝土表面,确保污垢被清理干净,为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令混凝土表面保持良好的湿润状态,不可存在积水,否则会影响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若采取非泵送方式,则需要保证接浆方式的适宜性,并结合建筑工程结构平面尺寸情况来实施规范浇筑,由短边逐渐向长边推进,以达到良好的浇筑效果。

3.3全面优化混凝土浇筑工艺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施工技术人员应注意检查浇筑模板的位置与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保护层完好与否,钢筋网是否稳固和钢筋与预埋件位置是否正确以及模板内的杂物是否全部被清除。然后,对混凝土结构体进行湿润,全面检测混凝土分布的均匀性,接着进行浇筑,在具体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着重优化建筑混凝土浇筑工艺,正确使用振动棒对浇筑混凝土进行均匀性上下振捣,然后,迅速插入并拔出振动棒,精确计算所插入的区间,将插点的间距设置在0.3~0.4m之间,等到下层的混凝土初步凝固后,要将间距调整到0.05~0.1m之间,然后,按顺序进行振捣。而且,施工技术人员要注意将振捣时间平均控制在30s左右。施工技术人员应注意科学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振捣密实性,为混凝土的出料口设置一个备用的振捣棒和三个主振捣棒。初步完成混凝土浇筑作业后,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养护管理工作,满足混凝土结构体对温度、湿度与养护时间的标准要求。另外,在混凝土结构体收浆之后,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及时对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覆盖,同时实施洒水养护工作。如果混凝土强度高,性能较硬,裸露的面积较多,则需要对其采取保湿养护措施,即浇筑完毕后为其设置保护性棚罩,并进行洒水养护。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用海水或者含有害物质的废水来养护混凝土结构体,要将洒水养护时间控制在7d以上。在冬季,应该为混凝土结构体设置良好的保温膜,避免混凝土因温度过低而张裂。

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养护要求

4.1混凝土内外温差要求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能超过20℃,但如果混凝土的抗裂性能良好,可以适当放宽温差合理区间,通常为20℃-24℃。此外,为了能够及时获取混凝土内外温差,需要在浇筑过程中埋设测温管,并结合外部测温仪器进行对比,当发现温差超过要求,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4.2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方法

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方法有4种表现形式,即外温超过内温、内温超过外温、正值温差、负值温差。在外温超过内温时,可以采用泼洒冷水来达成降低外部温度的目的,但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在内温超过外温时,需要在浇筑时预埋冷水管,之后利用冷水管向内部注入冷水来达成降低内部温度的目的;正值温差是指混凝土当前综合温度过高,此时需要采用降温措施;负值温差是指混凝土当前综合温度较低,此时需要采用一系列保温措施,例如铺盖草席、塑料薄膜等。

4.3增加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措施

为了增加混凝土抗裂性能,在浇筑完成后可以在浇筑面表面设置抗裂钢筋网片,抗裂钢筋网片的力学表现,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自稳固性。此外,抗裂钢筋网片的应用还能降低混凝土的收缩量,起到预防收缩裂缝的目的。

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条件复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要保证施工工艺与技术的优化,必须要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以促进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发挥。在把握工程项目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能,令大体积混凝土的耐久性得到明显提升,为工程项目效益维护提供技术支持,为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建伟.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分层浇筑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5(23):96-97.

[2]邓正友.关于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筑方案[J].城市建筑,2015(6):74.

[3]李佳良.基于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0):103.

[4]于洪国.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6):133-134.

论文作者:高凯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7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中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高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