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为民的楷模 领导干部的榜样——牛玉儒同志先进事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先进事迹论文,楷模论文,为民论文,领导干部论文,榜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同志带着对党的事业的一腔忠诚,带着对各族人民群众的无限深情,带着对未竟事业的深深遗憾,永远离开了他魂牵梦绕、奋斗一生的大草原,永远离开了他难以割舍的草原人民。3个月来,内蒙古大草原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在塞外青城、在草原钢城、在内蒙古广袤的土地上,牛玉儒——这个响亮的名字被广为传颂。
9月,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向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牛玉儒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党需要这样的好干部,人民需要这样的贴心人。我们应该学习他,宣传他,让千千万万个牛玉儒式的好干部涌现出来。”9月28日,自治区党委作出了《关于向牛玉儒同志学习的决定》,要求在全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向牛玉儒同志学习的活动。牛玉儒同志是草原人民的儿子,是党的忠诚战士,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勤政为民的楷模,他给广大党员干部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牛玉儒同志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善于开创新局面,集中体现了新时期领导干部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
“我是牛,就是草原上的一头黄牛。”这是牛玉儒同志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在实际工作中牛玉儒同志确实如同一头辛勤耕耘、负重前进的老黄牛。在担任包头市市长的四年零九个月里,面对国企改革滞后、经济效益下滑、下岗职工不断增多等难题,他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大胆提出包头市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措施,经市委决策后在全市全面推开。三年后,包头市工业经济实现了生产、效益同步快速增长,利润增幅指标列全国42个中心城市第2位。面对地震后城市重建而财政异常困难这个难题,他提出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去规划和建设城市,实施了“城市供水、道路通达、蓝天碧水绿地、安居工程、旧城改造和都市村庄”五大工程,全面铺开了包头城市建设。从1996年到2000年,全市新增居民住宅楼建筑面积相当于前46年的总和,人均道路面积增至6.23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2000年6月,包头市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2000年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在担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的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里,牛玉儒同志主抓对外开放工作,成功地组织了自治区政府代表团访问俄蒙经贸洽谈、澳门特首访问内蒙古经贸洽谈、京蒙浙闽千名企业家经贸洽谈、东西部经贸合作洽谈会、北京国际周、香港工商代表团访问内蒙古等重点招商引资活动。2002年,全区引进国内资金200亿元,进出口总额20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2亿美元,实现了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新突破。
在担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一年零四个月里,牛玉儒团结带领市委“一班人”,自我加压,奋力赶超,把着力点放在“引企、引资、引智”上,以乳业、电子、电力三大支柱产业为突破口,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使一批项目落地呼和浩特。正是由于他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开拓进取,2003年,呼和浩特市夺取了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的双胜利,GDP增速跃居全区和全国省会城市前列,提前实现了“十五”规划奋斗目标。
牛玉儒同志心系群众,努力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好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集中体现了新时期领导干部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
他曾说:“我希望和人民群众保持最亲密的联系,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领导干部。”他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老百姓的事无小事,当领导,千万莫以善小而不为。牛玉儒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诺言。他经常深入到企事业、街道、社区、农村牧区等基层一线,深入到下岗职工、困难居民、贫困农牧民之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直接解决涉及老百姓利益的实际问题。
1999年春节前夕,牛玉儒同志冒着严寒,顶着大雪,率队到社区慰问困难职工。当来到一个下岗女职工家时,发现12平方米的屋里空空荡荡,牛玉儒同志心情沉重地拿出了慰问金,详细了解她的生活状况,当场安排有关部门认真摸底调查困难群体的生活和再就业情况,妥善解决好再就业工作。在返回市政府的路上,为了让这个下岗女工全家能看上春节晚会,牛玉儒同志与随行的其他领导同志和工作人员你一百他二百的,当天就凑钱为她买了一台新的电视机。
2001年元旦后的一天早晨,他得知一位残疾人要轻生,便找残联的同志说,我们不能不管。一要救下他,二要耐心疏导,三要设法帮他安排一份力所能及的活儿干。残联的同志及时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联系有关部门为那个残疾人租了一间电话亭,使其有了生活来源。
2003年4月,牛玉儒同志刚刚担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呼和浩特市就遭遇了严重的“非典”疫情,在此后的几十个日日夜夜,他始终吃住在办公室,奔走在疫区,搞调研、查疫情、作决策,想老百姓所想,急老百姓所急,嗓子沙哑了,眼睛熬红了,却照样日以继夜、通宵达旦地工作。危难之时,牛玉儒同志与人民群众坚定地站在一起,手挽手、心连心。
牛玉儒同志对党忠诚,以事业为重,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集中体现了新时期领导干部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的坚强党性。
一位老同志这样评价牛玉儒:“虚怀若谷,大气若山,坦荡若水。”参加工作以来,牛玉儒同志曾十多次调整工作岗位,党和人民的需要就是他的选择,每当组织召唤,他都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在工作中,他坚持原则,作风民主,善于团结同志,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和亲和力,许多和他共过事的同志都说,在牛玉儒手下工作,虽然工作很累,但是心情舒畅。在固阳县召开的一次农业开发会议上,牛玉儒同志讲完话后,县里一位负责同志马上提出不同意见,俩人争执起来。事后,牛玉儒同志主动向他道歉,十分诚恳地说:“你的意见我反复考虑后认为是对的,应该按你说的办。会上我不冷静,考虑欠周到;请你谅解。工作中上下级之间有分歧很正常,谁说得对,就照谁的办。”
牛玉儒同志认真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观察、处理民族问题,以实际行动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维护党的团结和各民族的团结,为各族干部群众树立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榜样。他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担任市长时,他坚决执行市委的决定;做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时,自觉树立政府工作一盘棋的意识;当市委书记时,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办事。在干部问题上,牛玉儒同志从不封官许愿,从不拉拉扯扯,从不任人唯亲。有一位同志任同一级别的职务时间较长,心中难免有些想法,牛玉儒同志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要经得住考验,受得住委屈,当官挣钱无止境,做人做事最重要。如果和那些无职无权的老百姓比,我相信你会有所领悟。”
牛玉儒同志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集中体现了新时期领导干部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
“我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不属于我个人,我不能随便乱支配,你们要体谅我。”牛玉儒同志这样对亲戚、朋友说。牛玉儒同志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从严要求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从不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牛玉儒同志的5个兄妹至今仍在通辽老家。几年前,两个妹妹和妹夫先后下岗,多次求助于他,他说:“这事儿我不能帮,你们要自己克服困难,给大家带个好头。”他的两位亲属至今在火车站靠登三轮车维持生计。
在担任领导工作期间,他经手的项目数都数不清,却从来没有给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张条子、一个电话或一个暗示。包头市青山区区委的一位领导同志说:“我与牛玉儒同志上下级关系近五年,接到他唯一的一张条子是要求关照一位老红军的遗属。”包头市政府一位副秘书长回忆说,“跟着他工作特别累,但心情特别舒畅。因为他是一名用人格征服人、用行动教育人、用真诚帮助人、用感情打动人的领导干部。”
包头市政府一位曾同他共事多年的干部说:“牛玉儒同志的生活非常简朴。包括子女教育,他从小就教孩子们要学会节俭,尤其反对倒掉剩饭剩菜。”在呼和浩特市工作时,为了招商引资,他经常在外出差。住宾馆大多只开个普通标准间,会客时就到宾馆大厅的喝茶间。办事时,错过吃饭时间,他就常常在路边的小饭馆随便吃一点。
牛玉儒同志走了,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特别是他那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的坚强党性,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像牛玉儒同志那样,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地为民尽责、为党分忧,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不忘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切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把全部精力用在为人民群众造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