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泽[1]2004年在《电力器材制造企业销售管理系统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也日益全球化,各企业为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企业综合实力而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生产经营活动努力的方向使生产、管理、销售、采购等活动纳入信息化的轨道,管理信息系统(MIS)将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所述的电力器材制造企业管理系统,它包括了经销业务、委托代销业务、销售计划、基础数据、库存、生产通知、销售分析七个部分,该系统涉及了生产、销售、库存、财务等几个部门的业务。它是为满足一个电力设施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需求而作的,该企业为了在全球市场占领先机,迫切希望进行企业的信息经建设。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国内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销售管理过程中,如何及时满足各种客户的需求,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成为企业在销售环节中的关键。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①深入企业工作一线,采用面谈、阅读资料、实地考查等方法,以企业的物流、信息流为主线,以职能部门为单位,对企业组织机构、业务流程、信息流程进行了详细调研;归纳、整理出企业现行的信息流程;掌握了用户对分系统的功能需求、信息需求与基本使用要求,绘制出企业购销存系统中的销售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图,撰写系统的数据字典。 ②系统设计:包括1)功能设计,在用户功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销售管理系统功能模型。参照功能模型对内部各子系统进行详细设计2)数据库逻辑设计,依据系统分析结果、功能模型进行数据库逻辑设计。确定销售管理系统数据库分布、划分数据库内部关系表、定义表的具体逻辑结构(包括字段名、长度及相关属性)以及一些相关的视图结构。③应用软件开发: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出满足功能设计的应用软件,采用美国ORCALE公司的前端开发工具Developer 2000进行界面编程。
刘卫东[2]2006年在《民用爆破器材制造业运营管理的几个典型问题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运营管理是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企业管理者应用运营管理理论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空间,并使之在管理理念上不断地创新和充实。大量事实证明,现代企业运营管理的水平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存。企业之间的竞争究其根本是其管理水平的竞争,这种竞争体现在企业运营管理的一系列环节中。处于激烈竞争态势中的各种各类制造型企业,充分应用运营管理的理念,体系和方法论,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运营状况,开展科学有效的管理实践,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经营环境为背景,根据企业生产运营管理(POM)理论,并结合作者对运营管理理论的理解和具体的工作实践,对民用爆破器材制造业这一特殊行业的运营管理进行了论述和分析,以及如何运用生产运营管理理论整合企业现有资源,解决当前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几个典型问题,使企业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本文主要研究澳瑞凯(威海)爆破器材有限公司的运营管理管理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成果为:1、讨论了现代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的基本理论的发展并对部分理论进行概括分析。2、详细分析了我国民用爆破器材制造业当前的发展态势。3、立足于澳瑞凯澳大利亚有限责任公司和澳瑞凯(威海)爆破器材有限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着眼于公司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针对其安全运营管理,库存供货管理、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等方面进行论证,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营,保证市场份额,并对其它民爆器材制造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倪红华[3]2010年在《ERP在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一个可行方案,是企业生存壮大的必经之路。随着业务的扩大,企业管理上的瓶颈也随之产生。对于电力设备订单制造型企业如何能够跟上发展的步伐,实现企业资源管理,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本论文针对金华电力开关有限公司的自身情况,以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先进管理思想为指导,对该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进行深入调研,进行了如下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一、从电力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出发,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研究,并且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了基于Delphi7.0和Sql Server 2000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二、从金华电力开关有限公司公司结构构成出发,对销售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成本管理等四个模块分别从基本原理、存在问题、模块设计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实际系统,进行了优点的总结。叁、最后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对金华电力开关有限公司生产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并且对下一步系统改进提出了建议。
付丽琴[4]2016年在《电子商务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是“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产业关联度高,其发展水平和先进程度决定了一国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程度与国防实力,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载体。但是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存在“高端失守、低端混战”的问题,一方面大部分高端设备和关键部件依靠进口,经济安全与国防安全没有保障,另一方面低端设备产能过剩,库存居于高位,陷入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日益严峻,不仅面临美国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和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双重挤压,同时也受到人民币汇率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出现一些装备制造业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同时大规模网民及其基于电子商务的网络购物习惯、日益完善的政策环境等都将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研究总结和发现电子商务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般规律,有助于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进而提高其竞争力,实现我国制造强国梦。按照总(理论基础、现状分析)——分(动力机制、传导机制、组织模式)——总(建议对策)的分析框架对电子商务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第叁章分别从我国装备制造业电子商务应用和电子商务应用环境、存在的问题叁个方面对电子商务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分析发现装备制造业电子商务具有如下特点: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电子商务的应用主体、装备制造业电子商务模式多样化以及我国装备制造业电子商务向供应链协同管理和客户管理发展。对我国电子商务应用环境分别从政策及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来分析,政策及法律环境分析表明政府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推动者,通过政策引导、扶持以及法律规范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经济环境分析表明我国已培养起一批网络购物用户,全国广大城镇和农村居民已具备电子商务的意识,我国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环境正在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分析表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的电子商务示范评选活动促进了我国各地电子商务的普遍发展,但各地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目前处于领先水平;技术环境分析表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我国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但是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电子商务应用存在认识水平低、应用深度不够、需要组织模式创新等问题。第二,对电子商务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动力机制的分析表明电子商务扩大本土市场规模,总体上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盈利能力。本文采用互联网普及率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的交叉项来测度我国装备制造业电子商务发展水平,第四章利用我国2001—2011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电子商务显着提高我国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在控制变量中,总体来看地区生产总值、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职工人数对装备制造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为正。第叁,对电子商务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传导机制分析表明电子商务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认为电子商务从两个方面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电子商务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一个统一大市场,使得我国庞大的本土市场规模成为其自主创新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使得我国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成为其自主创新的比较优势。本文采用层次法和熵权法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大陆地区除西藏外其余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2011年装备制造业7个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测算。总体来看产业要素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为50%左右,电子商务的市场要素为30%左右,环境要素为20%左右。第四,电子商务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组织模式网络化发展。第六章选取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目前比较成功的黎明重工与海尔集团进行案例分析,这两家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走在我国其它装备制造企业的前列,分别被评为河南省和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这两家企业的个案分析表明电子商务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组织模式网络化发展。围绕“电子商务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主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叁个问题开展研究:第一,产业层面电子商务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动力机制是什么?第二,电子商务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传导机制是什么?第叁,我国装备制造业如何应用电子商务以实现转型升级?这叁个问题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电子商务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一主题的立足点,第二个问题和第叁个问题分别从传导机制和组织模式创新方面对第一个问题进行强化,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深化电子商务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一主题。基于这叁个问题,本文的创新点有叁个:第一,针对第一个问题提出电子商务革命的观点,并从产业层面对电子商务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进行定量研究。基于委内瑞拉演化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大学和苏塞克斯大学研究员卡萝塔·佩蕾丝技术—经济范式理论,我国正在经历一场电子商务革命。本文采用互联网普及率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的交叉项来测度我国装备制造业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2001—2011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电子商务显着提高了我国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利税总额。第二,针对第二个问题研究电子商务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传导机制并测算电子商务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本文中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内涵定义为:装备制造企业拥有关键技术控制权、并由关键技术决定的的装备制造产品的价值实现。电子商务从两个方面提高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电子商务为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创造一个统一大市场,使得我国庞大的本土市场规模成为其自主创新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使得我国完整的工业生产体系成为其自主创新的比较优势。本文系统分析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主体,构建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结构模型,提出从自主创新产业要素、市场要素与环境要素叁个方面来评价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第叁,针对第叁个问题提出电子商务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组织模式网络化发展的观点。网络组织模式既包括企业内部组织网络化,即在企业内部压缩中间层级,建立扁平化组织结构,也包括企业之间建立基于企业的合作关系。为验证理论分析结果,本文选取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目前比较成功的黎明重工与海尔集团,这两家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方面进行组织模式变革,分别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性企业。对黎明重工、海尔集团网络组织模式的案例分析表明线上支付并不是判断影响电子商务成败的关键因素,真正重要的是企业能否建立与电子商务信息流相匹配的网络组织模式从而将电子商务带来的交易成本节约转化为企业的利润。
陈俚君[5]2005年在《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分七章,分析了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意义、内容、国内外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状况、措施和政策建议。第一章是导论,主要论述了整篇文章的研究背景、选题原因、研究方法、思路、不足及创新之处。第一节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从美国和日本的制造业在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制造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与新技术相结合,一直为人类创造着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的支柱。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增加值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虽然有一定的起伏,但基本上维持在40%以上;中国的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于制造业;制造业吸收了接近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有将近一半流入了制造业(8 月 16 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 2002 年中国经济增长论坛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制造业是中国最大的出口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的出口一直维持在80%以上,创造了接近3/4的外汇收入。为什么美国制造业竞争力那么明显?是因为它在经营管理模式上,有绝对优势,主要是创新策略的方法和手段,是营运流程的革新,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整个制造业肌体的各个环节都能按与传统不同的方式去满足客户,通过产业价值链的协同,高效能地按需提供产品,以及相关咨询服务。目前我国的宏观环境正在日益完善,今后制造业的兴衰存亡将更多地取决于制造业自身的竞争能力,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制造业必须利用信息技术这一高效工具,实现科技与管理双轮并进。信息技术革命作为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无疑对发展中的中国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因此,研究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不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而且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课题。第二节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论文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时间比较与空间比较相结合、以实证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系统研究方法。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发展思路、相关政策和措施。第叁节研究的框架结构与内容安排。第四节文献综述。第五节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概念和内容,主要从英、美、日的兴衰分析制造业在一个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及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概念和内容。第一节制造业的界定,从制造业的概念分析,确定我们研究的制造业的重点;从英、美、日的兴衰分析制造业在一个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制造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第二节信息技术的界定,分析了信息技术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第叁节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内容,从经济学原理、新经济的挑战和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意义、定义和内容。第叁章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竞争力,主要对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竞争力的关系进行分析。第一节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竞争力,作者分析了竞争力的来源;价值链、价值体系与制造业竞争战略;信息技术对价值链与价值体系的影响;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竞争力的关系;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等问题。第二节信息技术提高竞争力的局限,提出了信息技术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限制条件是: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成本、制造业企业之间信息化收益的差别、竞争力的持久性问题等 。第四章 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与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主要分析了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系。第一节实现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与条件,作者分析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容与条件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与条件。第二节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与跨越式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针对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明确提出要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种跨越式发展对于一个制造业大国来讲就是要通过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来实现,并且得出了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的结论。通过对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的分析,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观下,如何促进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3造业。第五章国外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主要分析国外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一节分析了美国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现状、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以及给我们的启示。第二节分析了日本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现状、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以及给我们的启示。第叁节分析了英国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现状、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以及给我们的启示。第四节介绍了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全球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分析我国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状况、问题及提出我国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发展思路和措施作好铺垫。第六章我国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主要对我国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的现状、采取的措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照国外经验找出差距。第一节我国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
全奇杰[6]2013年在《经济增加值考核下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经营中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自20世纪初在美国企业开始运用后,逐步成为各类大型企业标准化的作业程序。我国企业通过开展管理创新,积极探索创新预算管理模式,基本建立了预算管理工作体系,它的有效实施助推大批企业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以预算管理的措施来达成企业的经营方针,并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绩效评价是国资系统对国有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2003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在考核方法中,2010年开始导入的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考核无疑是近年来考核方向的重大转变,它将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推向新的阶段,促使国有企业不断加强成本费用管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并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以提升核心竞争力。这一转变,使得国有企业不再只强调规模化经营,不再只关注收入、利润两个指标,而进一步转向资产负债表,尤其是资本成本的控制。在国资委大力推行中央企业EVA考核的导向下,企业的经营理念将逐步由利润导向转为价值导向。在国资系统绩效评价导向转变之后,为适应新的绩效评价要求,国有企业负责人首次关注财务资产负债表。为实现EVA考核目标,国有企业纷纷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但长期以来,唯规模化论成败的考核导向,使得中央企业养成了仅仅关注利润表的历史观念,预算编制粗放、预算过程监督不力、预算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新的考核形势下,企业原有的预算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国资委的考核要求,预算与业绩考核脱离的矛盾进一步突出。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制定科学、有效的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预算监督机制,同时细化预算的各项规定和制度,形成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形成和经营业绩考核导向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机制,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价值。本文基于EVA、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以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为例,把绩效评价和企业预算相结合,针对制造企业的全面预算与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深入探索,研究EVA考核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影响,期望能为今后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改进积累有益的经验,促进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全面预算管理,逐步建立全面预算与价值管理之间的有效衔接机制。本文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步展开,并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分类研究与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制造企业预算管理和EVA考核评价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并结合对DFGL公司实际情况的剖析,试图探索建立我国制造企业EVA考核与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衔接体系。本文共7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导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框架,并简单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本文从国内外对预算管理和EVA的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全面预算管理和EVA考核运用的现状,指出了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脱离业绩考核目标且背离企业价值管理理念的问题。第2章研究综述。主要从研究文献方面入手介绍了我国在中央企业EVA考核与全面预算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和可以借鉴的经验。第3章理论分析。本文介绍了EVA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内容和理论基础,从委托代理、交易成本、权变管理、财务价值管理等方面对EVA的内涵进行了解析,在理论上支撑了EVA引入全面预算管理。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基于EVA导向开展是不同管理方法的有机融合。然后介绍了EVA的计算公式与会计调整内容、EVA与全面预算体系的基本特点;接着对EVA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和我国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要求进行了介绍,对全面预算管理如何适应EVA考核做出了选择,指出以EVA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将在降低委托代理成本、优化资源分配、使预算适应考核环境变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达到丰富和完善预算管理作为价值管理工具的职能和效用,实现与企业长期目标有效对接。第4章是制造企业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DFGL公司企业内部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企业在EVA考核下的预算管理执行情况,归纳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调查结果对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启示。论文主要调查了对EVA的认识、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对EVA和预算目标的关系、EVA考核下全面预算的重心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调查发现DFGL公司存在绩效评价与企业战略缺乏联系、企业普遍存在重市场和利润规模,轻研发和资本成本、信息化程度低、绩效评价的激励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出来等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剖析:一是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自身存在缺陷,企业负责人容易出现短期行为;二是企业负责人对资本成本不重视;叁是企业负责人的绩效成果难以采用定量标准加以衡量。调查结果的分析对我们如何改进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不。第5章构建EVA导向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设想。介绍了构建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制造企业的行业特点、规模影响、实施成本的考虑、对人员素质的要求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EVA考核下构建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阐述了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最后基于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业务实际,从基本含义、产生背景、主要目标等不同因素考虑,搭建了基于EVA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框架,并介绍了基于EVA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作用。第6章案例分析。以DFGL公司为例,阐述选择本案例的理由,介绍了DFGL公司基本情况和实施EVA考核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分析了预算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DFGL公司建立基于EVA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具体改进措施。第7章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建立基于EVA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应注意的问题。基于权变理论观点,指出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的预算管理方式要因应企业环境的变化。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本文分析和结论均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希望本文能为大型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同时为制造企业加强建设全面预算管理,探索绩效预算模式做好铺垫。1、本文系统描述了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在EVA价值目标和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融合上有所创新。本文提出了确定合理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应基于价值考核导向、依托企业战略、合理配置资源等因素。2、本文基于国资委EVA考核计分规则,构建了一种确定EVA目标值的计算方法,这一方法的实施,可减少企业集团内确定预算目标的博弈行为,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并有效引导企业逐步转变发展方式,改善发展质量。3、本文提出了全面预算管理和EVA考核融合的原则,提出了二者结合的方式,重点研究全面预算管理在电力设备制造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中的作用,提出了如何运用全面预算管理来确定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应收账款和存货控制目标。4、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揭示了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EVA考核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明了全面预算管理应改进的方向。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国内大型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方法,特别是全面预算的编制、资金集中条件下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5、本文搭建了基于EVA的预算编制流程,实现了预算全员参与,实现了财务、业务的有效衔接,为DFGL公司及其他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今后完善预算管理提供借鉴。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是:由于EVA绩效评价工作在企业起步较晚,简单的量化指标不能很好的反映企业价值,加之企业内部除主要负责人外,全员绩效评价工作目前还没有深入开展。受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暂难以对制造企业实施EVA考核后的整体绩效进行准确评价,而全面预算管理未来如何适应EVA考核的深入开展,这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下一步,按照加强EVA考核管理的要求,国资委将进一步扩大EVA绩效评价范围,提高考核权重,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应不断完善其以EVA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强化企业内部支出责任和效率,以资金集中管理为手段,覆盖企业资金业务,优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流程,以改进全面预算管理,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和控制节约成本的目的,努力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余祖德[7]2008年在《基于知识的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及知识转化决策》文中指出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上那种依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现经济增长和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竞争的需要,企业界迫切需要研究新的方法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学术界对企业竞争力进行了广泛地研究,但是对具体行业的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成果比较少,比如对制造企业竞争力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制造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各国都意识到,要发展经济,必须将制造企业作为重点发展。但是在传统经济作用下,由于竞争的加剧,制造企业所创造的附加值越来越低,甚至依赖资源禀赋去谋取生存。这种现象在我国表现得比较明显,众所周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工厂”,所生产的产品遍布世界各地,但是林林总总的制造工厂并没有给我国创造具有决定性的优势,相反,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一是资源过度消耗。资源的过度消耗让我们透支了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能源、稀缺资源等,一旦全球资源紧张的时候,必然会使得我国经济的发展陷入危机;二是由于附加值低,价格低,许多产品遭受国外的反倾销制裁和国外一些企业针锋相对的措施;叁是企业的发展过分依赖于劳动力的低成本,随着我国与国际的接轨,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这使得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优势逐渐丧失,并面临着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这迫使制造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发展引擎。近年来,知识作为一个热门的主题受到广泛的关注,新制度经济学将知识作为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并列的重要资源,随着人们对知识的认识的逐步提高,甚至认为知识的地位更加重要,越来越意识到知识是制造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各产业的竞争力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知识的差异。知识是如何对制造企业竞争力起作用的,其作用的机理是什么呢?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如何在复杂的内部、外部环境中进行有效的知识决策呢?这些正是本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1)确定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只有明晰了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去采取提升竞争力的方法。在一般性企业竞争力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关于竞争力决定因素的学派,如内生论(包括资源观、能力观)、外生论和其它竞争力的观点,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在分析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理论和结合制造企业的实际的基础之上,本文认为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来自于六个方面:基础资源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成本能力、差异化能力、企业运营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之上,系统地提出了制造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的六个维度的测量变量,并构建其基于价值链的分布模型。(2)研究基于知识的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为研究知识对竞争力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制造企业的知识进行识别,找出知识在制造企业中的基本形式和分布,并将其按照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归类。通过对不同产业的知识竞争力的比较,看出不同产业的知识竞争力存在差异,究其原因在于知识的差异。在此基础之上,研究基于知识的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具体措施就是通过研究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对制造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的六个维度的作用机理,构建基于知识的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模型。(3)制造企业内部知识转化决策。通过基于知识的制造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的研究,发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企业竞争力都有作用,但是其作用效果和条件是不同的,这就需要在合理的条件下,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制造企业内部知识转化决策反映的是企业层次和知识员工的知识转化问题,企业是乐于知识员工显性化其知识的,但是知识员工由于利益和成本的关系,不愿意显性化其知识。本章的研究就是在企业和众多知识员工的情景下,就企业内部的知识转化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在企业一定激励机制情况下,确定高知识员工群体和低知识员工群体的知识策略,通过演化博弈,得出结论:在企业对显性化行动采取奖励而对隐性化采取惩罚的情况下,高知识员工群体和低知识员工群体通常会采取相同的知识转化策略,即同时显性化或者同时隐性化。然后确定企业采取激励措施和知识员工具体的知识转化量。在此基础之上,经过分析,得出了如下的结论:企业对知识员工显性化知识行动的激励比率与自身收益成反比;知识员工群体显性化知识总量与企业对其的激励比率正相关,与知识员工的边际收益成反比。特定的知识员工在知识员工群体显性化的知识中所占的比率与自身的显性化行动的成本成反比,与其它知识员工的显性化行动成本成正比;特定的知识员工在知识员工群体显性化的知识中所占的比率与自身的边际收益成正比,与其它知识员工的显性化行动的边际收益成反比;特定的知识员工在知识员工群体显性化的知识中所占的比率与公司对其的激励比率正相关。上述同样的结论适用于特定的知识员工显性化的知识量。(4)制造企业外部知识转化决策。制造企业处于众多的横向竞争者和纵向合作者组成的复杂供应链系统中,每一个节点企业都存在知识转化问题,并且彼此相互影响。在每一个企业都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情况下,制造企业如何进行知识转化决策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本章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供应链结构的变化对制造企业知识转化决策有作用,制造企业的知识转化决策、横向竞争者和纵向合作者都对企业竞争力有影响,并相应地得出制造企业在各种情况下的知识转化决策条件以及基于供应链整体绩效下的制造企业知识转化决策条件。(5)基于知识的制造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模型的实证研究。机理模型是文章研究的核心,也是后续制造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转化决策的基础。为对机理模型进行实证,本文选取了15个具有代表性的制造行业的许多企业作为实证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实证结果有力地支撑了该机理模型,也为后续知识转化决策提供了基础。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比较系统地给出了制造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的六个维度学术界对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的观点一直难以统一,在研究前人观点的基础之上,发现其对竞争力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为此,本文在综合前人观点及分析制造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明确地给出了制造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的六个维度:基础资源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成本能力、差异化能力、企业运营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效果非常好,证实了制造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六个维度的合理性。(2)基于知识的制造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及构建其机理模型为研究基于知识的制造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本文分别研究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对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六个维度的作用关系:隐性知识与企业的基础资源能力正相关、显性知识与企业的基础资源能力正相关、隐性知识与企业产品创新正相关、显性知识与企业产品创新正相关、企业自身的隐性知识与企业的成本能力正相关,外界的隐性知识与企业的成本能力负相关、显性知识与企业的成本能力正相关、隐性知识与差异化能力正相关、显性知识与差异化能力负相关、隐性知识与企业的运营能力负相关、显性知识与企业的运营能力正相关、隐性知识与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负相关、显性知识与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正相关。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基于知识的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了机理模型的合理性。(3)制造企业和知识员工群体的知识转化决策及其条件在企业对显性化知识奖励而对隐性化知识惩罚的情况下,高知识员工群体和低知识员工群体会采取相同的知识转化策略。在此基础之上,确定了企业对知识员工的隐性知识转化的激励和知识员工显性化的知识量;确定企业对知识员工显性知识转化的惩罚和知识员工隐性化的知识量。(4)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企业知识转化决策及其情况①供应链的结构对制造企业知识转化决策的影响效果在研究企业外部知识转化时,考虑横向竞争者和纵向合作者组成的供应链环境下,制造商横向竞争者和纵向合作者数目处于变化的情况下,制造商的知识转化决策结果是不同的。②横向竞争者和纵向合作者对制造企业知识转化决策的影响效果在研究企业外部知识转化时,考虑横向竞争者和纵向合作者作用的供应链环境下,横向竞争者和纵向合作者的知识转化行动对制造企业知识转化决策的影响。③供应链整体绩效对制造企业知识转化决策的影响效果在研究企业外部知识转化时,考虑横向竞争者和纵向合作者作用的供应链环境下,在要求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时,其对制造企业知识转化决策的影响。当然,由于学术水平和眼界的局限,对于知识与制造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去探索。在实践中,制造企业面临的环境可能更加复杂,此时需要研究特定的制造企业的知识转化决策,实现制造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覃文鹏[8]2009年在《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国家一直是严格控制和管理。尽管是在主管部门的严格管理之下,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安全事故还是频繁发生,当前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安全生产问题。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仅对产业工人的危害,更大程度上的是对环境大面积、长期性、难清理的环境破坏和社会公众生命健康的威胁。以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为目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企业经营理念,已经成为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关注的潮流和主题。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仍处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本研究致力于建立一套适合于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尽管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是高危行业,但只要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安全管理模式,并严格按照模式执行,加强安全管理,所有的工伤都是可以避免的。本文在对国内外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深度分析澳瑞凯(威海)爆破器材有限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结合安全文化建设与管理模式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个基于SH&E(安全,健康及环境)和安全文化相结合的安全管理新模式。
陶良虎[9]2005年在《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是衡量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湖北是中部省份,是国家主要的老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力振兴湖北装备制造业是加快湖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实现湖北率先在中部崛起的关键。因此,研究如何提升湖北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对湖北工业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装备制造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有关理论研究出发,分别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理论研究现状和国内外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现状作了综合述评,重点讨论了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形成机理及计量分析理论,为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作好了理论铺垫。然后,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基础构筑了“五因素法”,即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同业竞争、经济区位五因素分析法,以此为工具完成了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结果指出,湖北是装备制造业大省而非强省,湖北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优势并不明显。接下来,论文分别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法(RCA 法)和主成份分析法(PCA法)两种分析方法完成了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湖北装备制造业中最具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行业。综合考虑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确定了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四个重点行业,即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在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整体思路,包括指导原则、产业定位、发展战略及其重点。认为要振兴湖北装备制造业必须选择符合湖北实际的理性发展战略,即“面上提升、点上跨越,自创为主、引创结合,发展中场、加强成套。”产业发展重点是湖北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思路的关键性内容。论文进一步分析指出,湖北要重点支持汽车业和船舶业两大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数控机床和动力设备两类产品形成特色,加快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努力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论文最后部分,提出了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重点讨论了产业集群建设、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内容。
欧阳晓明, 罗力, 傅继军, 谢昆仑, 于明晟[10]2011年在《2008年度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调研报告是"2008年度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成果。"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作为全国工商联的一项品牌工作已连续开展了11年,2008年度的调研将企业年营业收入总额3亿元人民币作为上规模民营企业入围标准,所有调研数据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参与调研的企业是3217家。报告从国家政策环境、企业经营情况、地区和行业分布、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等方面对上规模民营企业整体情况、营业收入前500家的企业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前几年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的数据对比,分析了2008年度民营企业发展的特征、趋势和规律;通过与中国企业500强的对比,分析了民营企业的优势和不足。报告还分析了上规模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对它们的特点、面临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电力器材制造企业销售管理系统应用研究[D]. 刘新泽. 重庆大学. 2004
[2]. 民用爆破器材制造业运营管理的几个典型问题及研究[D]. 刘卫东. 天津大学. 2006
[3]. ERP在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D]. 倪红华. 浙江大学. 2010
[4]. 电子商务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D]. 付丽琴. 中央财经大学. 2016
[5]. 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制造业[D]. 陈俚君. 西南财经大学. 2005
[6]. 经济增加值考核下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 全奇杰. 西南财经大学. 2013
[7]. 基于知识的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及知识转化决策[D]. 余祖德.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8]. 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 覃文鹏. 吉林大学. 2009
[9]. 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 陶良虎. 华中科技大学. 2005
[10]. 2008年度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C]. 欧阳晓明, 罗力, 傅继军, 谢昆仑, 于明晟.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7(2009~2010). 2011
标签: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预算管理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论文; 电子商务环境论文; 企业转型升级论文; 销售分析论文; 电力论文; 机理分析论文; 绩效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