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论“治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干部论文,治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抓住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几个环节,下功夫解决“软、散、懒”问题和各种思想作风问题,对于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胜利实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项工作的核心、关键、落脚点,就是“治吏”。所谓“治吏”,就是选好、用好、管好、教育好干部,并严肃处置那些不合格分子和腐败分子。
治党治国 重在治吏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党是执政党。我们的党政领导机关和党政干部队伍,掌握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肩负着组织和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党政干部队伍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事业的成败、国家的兴亡、民族的盛衰。这是从我们党政干部的特殊意义上讲的。从一般意义上讲,“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为政在于得人”,“有不能治民之吏,而无不可治之民”,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不容置疑的结论:治党治国,就是治吏;治党治国,必先治吏。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我们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要长治久安,就要靠这一条。真正关系到大局的是这个事。”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把干部的培养、教育和选拔,把领导班子建设看作长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防止党和国家改变颜色,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看作“真正关系到大局”的大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刻透彻地阐明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个真理。这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做好治吏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在干部队伍中,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我们的干部队伍也的确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对我们的事业造成损害。这些问题主要是:(1)官多官滥。党政机关干部,一个省就多达几十万人, 人浮于事,有些人素质也不高;党政机关领导职数多,使不少地方和部门形成“十羊九牧,其令难行”的状况,或各行其事,或相互推诿,或争权夺利,或政出多门,严重影响工作,结果是“官吏愈多而万事益废”。古人说过:“善觇国者,观贤哲在位,则卜其将兴;见冗员浮杂,则知其将替。”对官多官滥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2)以权谋私。 有少数干部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事业上,而是用在跑官要官和敛钱发财上,大搞不正之风,直至贪污腐化,作奸犯科。(3 )说空话不干实事或“口言善身行恶”,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或吹牛拍马,浮夸虚报。(4)滥用权力,有法不守。或以权压法,或以言代法, 甚至徇私枉法、贪赃卖法。(5)不学无术,孤陋寡闻,以其昏昏, 使人昭昭。(6)思想滑坡,精神不振。工作消极,敷衍塞责, 学习懒散,不思进取,有的甚至沉湎于酒楼歌厅,声色犬马,玩人丧德,玩物丧志。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党和政府就势必背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法担当起领导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整饬吏治 为官择人
整饬吏治,就是端正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整顿党的组织干部工作,加强干部部门的自身建设。这里讲的“治吏”,是狭义的“治吏”,它是治吏中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纵观历史,吏治腐败是最大腐败,只有吏治清明,才有可能搞好治吏、严于治吏。吏治就是治吏的“牛鼻子”。所以要严于治吏,必须首先整饬吏治。整饬吏治的根本目的,是要我们的组织干部部门和干部工作者都能出以公心,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培养和选拔干部,做到“为官择人”,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这些年来,我们的干部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在吏治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任免权力商品化。等价交换原则侵入干部工作。一些掌权者把是否对自己有利作为任免干部的标准,搞“权钱交易”或“权权交易”,以至出现了直接地或变相地卖官鬻爵的现象。二是组织问题个人化。在有些时候、有些情况下,干部的升降进退,不是由组织考虑和安排,由党委集体领导决定,而是由领导者个人点头许愿,由干部本人走后门、拉关系,跑官要官,奔走请托。三是上下级关系依附化。在用人上不搞“五湖四海”,而是以人划线,搞人身依附,搞团团伙伙,影响和破坏了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的团结。四是执行原则感情化。有意无意地把“对领导有无感情”作为取舍干部的标准,往往只重视和提拔自己身边的人和那些“跑得勤、送得勤”,舍得在感情上“投资”的人。很显然,这“四化”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其实质就是任人唯亲,立党为私。
整饬吏治,从思想政治建设的角度说,就是要解决好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工作干部立党为公、破私立公的问题。为此,就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组织干部部门的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要选派真正德才兼备的人到组织人事部门工作。“唯贤知贤,唯圣知圣”,组织人事部门本身的任人唯贤决定党和政府整个干部队伍的任人唯贤。对于私心太重,背离党的干部路线,把任免权力商品化、组织问题个人化、上下关系依附化、执行原则感情化的干部,要予以严肃的批评和处理,并调出组织干部部门。要把干部工作置于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民主监督之下,并使这种监督制度化,经常化,及时揭露和解决用人不公的问题。对于已经提拔的干部,凡发现其中有选举不实或才能不称其职的,必须坚决纠正,该免则免,该降则降,并查明选任不当的原因,对弄权渎职的责任者加以追究,决不能以“下不为例”为遁辞,维护错误的用人决策。为公而任贤,监督以惩奸,纠偏以正向,这是解决吏治问题的一条根本性思路。
深化改革 选贤任能
干部工作中的问题,有些是由于党风不正、用人不公、用人者缺少知人之明造成的,已如上文所述;有些则是由于旧的干部体制存在弊端或旧体制不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新任务而突现出来的。对此,必须通过深化干部体制改革来解决。
在干部任用上突出的问题是用人不准、用人不公。有少数被提拔者往往不知从何处冒出来,他的上下左右谁都想不到他会提拔,当然谈不到“群众公认”、“众望所归”。这些人中,大多德才平庸,甚至贪劣卑污,他们的乌纱帽也大多数是凭拉关系、找靠山跑来要来的,甚至是靠“经济实力”买来的。同时,滥位者多,又使人们轻其吏而皆欲据其位,于是纷起效尤,也来个奔走请托,跑、要、买三管齐下。正如古人所说:“无功而厚赏,无劳而高爵,则守职者懈于官,而游居者亟于进矣。”在这种风气之下,一些埋头苦干,有真才实学的干部往往被排挤、被埋没。更多的干部群众对这种不合理现象心不服、气不顺,工作积极性也受到了挫折。
干部制度改革,说到底,要解决的是“其所谓忠者不忠,贤者不贤”的问题,其基本原则,是在干部的选任、考评以至升降、奖惩各个环节上,充分体现“公开、民主、竞争、求实”的原则。
而贯彻八字方针,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正确规定、把握、坚持和体现任人唯贤的干部标准。
任人唯贤的标准只能是德才兼备,“德”字当先,我们今天的组织路线、干部标准必须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适应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功利标准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意识强的干部选出来,把有理想、有信念、讲政治、懂政治、善于经邦治国的政治家选拔到党和国家的高中级领导岗位上,使思想品德好并且有知识、懂业务、胜任工作的干部走上业务领导工作岗位。
在判别干部是否符合上述标准时,要注意从过去的“印象型”变为“实绩型”,由消极无为的“守成型”、“听话型”变为“改革型”、“开拓型”,考察干部的“德能勤绩”,不能用考绩一条来代替。因为光看数字,难以全面反映干部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容易导致一手硬一手软;单纯以数字论英雄,也容易导致干部避难就易,急功近利,甚至弄虚作假,浮夸虚报。即使考核经济工作成绩,也不能用计划经济的老办法,只看产值速度不看效益,只问上边压下去的任务指标是否完成,而不管经济和社会效果。否则,就会出现“泡沫政绩”,推动“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浮夸风,使事业受害,人民遭殃。
二、扩大考核和选任领导干部的公开、民主程度,研求识人之方,广开进贤之路。
“公开、民主、竞争、求实”的择优任贤方针,其核心是民主。公开才能民主,民主要求公开。在干部制度改革中,要抛弃由少数人在少数人范围内神秘地选任干部的小生产方式。要寻求扩大民主的途径,改进听取公论的方法,起码做到两条:一是体现民主的广泛性,让尽可能多的群众参与干部选任工作。孟子说过:“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我们推荐、选任干部,可以扩大到比拟任职务管辖范围再大一级的范围内,如选任省级干部,可以在全省全国的范围内,广泛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参与考评的干部群众,则至少可扩大到任职范围和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有较密切的横向联系的范围内。防止因考察范围划得太小,致使不数人的意见不能代表群众。二是体现民主的实质性。要让群众参与领导干部推荐选任的全过程,并且有真正的知情权、发言权、参与决定权,而不是摆摆样子,走走过场。如果只是找几个人开开座谈会,听听报喜不报忧的空泛之论,或者只找少数几个人谈谈话,就很难了解到真实全面的情况。要深入群众听取他们对干部的真实意见,必要时还要微服私访。用群众投票的方式推荐和考评干部,不失为民主选用的一种方式,但参加投票者必须是知情者。投票前还应介绍必要的情况(如拟任职务要求和其他需说明的情况),还要经过投票人的充分讨论酝酿,有时还应给投票人提供调查了解情况的时间和条件。投票时也不宜简单地画圈打勾,应注明优缺点评价及其主要事实根据。不能把不知真情和不相干的人找来,用突然袭击方式简单地投票推荐、考评干部。因为这种投票方式难以正确反映民意,也违背了民主的实质性原则。选用干部要首先让干部所在单位民主推荐,并听取干部以前工作过的单位和知情人的意见。要注意听取干部评价中的不同意见,并做好调查核实工作,下一番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功夫。
在用人上实行民主、公开,不是减轻而是加重了组织部门和领导者识人用人的责任。要在听取和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对干部明辨细察,不能轻率马虎;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讲求选人用人之道。什么是方法?方法是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是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实现目的的正确途径。选人、用人都是有规律的,必须注意研究,探求识才之方,广开进贤之路。这是领导者的一项首要职责、重大任务,绝不可掉以轻心。
三、坚持和健全用人工作中的民主集中制。
选人用人,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在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和必要的能力与知识测试的基础上,必须由党委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干部的任免。讨论时,领导成员要充分发表意见,主持会议的同志要引导大家畅所欲言。凡意见分歧较大或有重大问题不清楚时,要暂缓作出任免决定。要防止以书记个人决定或书记办公会议决定来代替党委集体讨论。也不准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
当前在一些党委决定干部任免中存在着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会前由党委少数成员基本上确定人选,组织考察时走走过场,上会讨论时,少数人表态同意,多数人不发言,主持会议者以“不反对”即视为“同意”,也不实行表决就算通过。也有的党委把干部任免权力“股份化”,你提一个名,我也提一个名,你提拔这一个,我提拔那一个,“权力人人有份”,彼此心照不宣。有鉴于此,必须首先从领导班子做起,从主要领导干部做起,带头端正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反对和纠正任人唯亲、以我划线等不正之风。要坚决按照中共中央颁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办事,严格遵守选任程序和“十不准”的纪律。党委讨论干部任免最后要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
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也不能单纯依据民意推荐中票数的多少。单纯以票取人,会引导干部不敢坚持原则,鼓励和助长好人主义,甚至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
四、建立健全干部淘汰机制和交流制度。
我们过去干部体制中的一个很大的弊端是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铁饭碗”,“铁交椅”,使干部失去压力和动力,缺乏进取精神。要通过推行公务员制度,实行责任制,加强对干部德能勤绩的定期考核,经常不断地选优汰劣,使干部队伍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在不断的动态调整中经常保持优化状态,充满生机和活力。干部交流好处很多,可以使干部摆脱长期在一地工作形成的某些消极的社会关系的干扰,摆脱某些“框框”和成见对工作的影响;定期交流到新地方单位工作,可以使干部有超脱感,放手大胆地开展工作,可以使干部有新鲜感,激发起进取精神,也可以使干部在新环境中增强约束感,从而严以律己,不犯、少犯错误。交流干部,还可以使干部经受多种锻炼,增知识,广阅历,长才干,得到较快的提高。所以,要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制度,并坚定不移地付诸实施。
激浊扬清 端正导向
激浊,就是加强监督制约,鞭策后进,惩治庸劣;扬清,就是表彰先进,拔擢贤能。只有激浊扬清,健全激励制约机制,才能激发干部献身事业、献身人民的热情,才能形成良好的干部导向,使治吏工作走上正确轨道。在这方面,应重视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保证薪能养吏。兵要足饷,吏须足俸。如果不能“养吏”,谈何治吏?如果“官不聊生”,谈何激励制约?少数地方因发不了工资,提出干部“创收自养”,实际上是号召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这会导致干部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也不利于干部队伍的稳定,不利于引导干部出以公心执行公务,因此,是一种“危乱国家”的邪路,决不可取。
二、要有正确的用人导向。“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正确执行新时期选用干部的德才标准,严防邪曲害公、谗诌蔽明,就会成为干部行为和干部培养成长的指挥棒,并实现由“太平官”到“风险官”,由“清闲官”到“勤政官”,由“言语官”到“实干官”的转变。要形成比政绩、比贡献、比德才、比进取精神的政策舆论导向,消除“能跑能送,提拔重用,不跑不送,坐冷板凳”的腐败现象。
三、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光靠提职加薪来激励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即违背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且其作用也很有限。干部职级,从上到下总是一个“宝塔形”结构,越到上面,职位越少,不可能使干部人人都能不断地提拔晋级。如果上了一个“台阶”后不能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就没有了积极性,这种干部机制仍然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教化”的作用,坚持不懈地抓好干部教育,引导干部不断改造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为人民的事业乐于奉献、敢于牺牲,而不汲汲于富贵,把个人升迁作为主要奋斗目标。目前,党政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价值错位”的现象:忠于职守、办事认真被人看作头脑僵化、不合时宜;而奉公守法、清正廉洁则成为“没本事”、“窝囊废”的代名词。这种颠倒是非的错位现象必须予以纠正。
四、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对违法违纪干部要下得了手,严惩不贷。治吏不严,官官相护,法纵贪鄙之奸,网漏吞舟之鱼,终将腐败成风,纲纪败坏,以至亡国灭种,哀之而不暇:这种悲剧,历代重演,屡见不鲜。我们必须探索依靠民主监督防止腐败,跳出历代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的周期率。
悠悠万事 育吏为大
培养和选拔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既是当前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也是今后世世代代都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永恒性历史课题。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是一个永无完结的历史过程。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应当站在政治家的高度,经常了解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建设的宏观状况,分析存在的倾向问题和发展趋向,确定培养教育的目标、计划和部署,并坚决付诸实施。不能平时不抓培养教育,到了用人之际,才临时抱佛脚,爬罗剔抉,勉强找人凑数,或慨叹天下无贤才。身居高位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心愿求人才,有眼光识人才,有本领用人才,有气度容人才,有魄力护人才”,还要有远见、肯下力育人才。这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准。
培养教育干部,重点和难点是使干部有“官德”。所谓“官德”,就是为官者的职业道德。由于“官职”是管理国家、社会公共事务的“公职”,必须要求任职者有以天下为心的“公心”,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当官以不要钱为本”,还说只有“文官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国家才有治理好的希望,也正是这个道理。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干部,是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是群众的骨干,人民的公仆,理所当然地应具备高尚的“官德”。这种官德的核心,就是甘于奉献和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解决官德问题,实质上也就是解决干部的精神动力机制问题。精神发动机无非有两个:一个是个人主义的发动机,就是为升官发财而工作;一个是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发动机,就是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工作。个人主义发动机违背我们党和政府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会使干部走上邪路,而且作为动力机制也不能长久。这些年,正是因为放松了革命理想、信念、宗旨教育,才使一些干部思想滑坡,精神不振,一味追求个人的升官发财,缺乏扎实办事的敬业精神。官僚主义,虚与委蛇,老于世故,看破红尘,诸如此类的旧官场作风,正在一些党政机关逐渐弥漫开来。解决这个问题已是势不容缓。解决的办法,从根本上说,就是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给干部装配上功力强大的精神发动机,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党政领导干部一定要像江泽民同志要求的那样,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李淳
中共山西省委副秘书长兼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