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2018年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讨会”综述

《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2018年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讨会”综述

会议综述

为促进广大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家学者互相交流、展示成果,以及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传承与创新发展,2018年7月30—3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协办的“2018年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辽宁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单位的马克思主义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主题为“《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与会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取得了以下四个方面的丰硕成果。

一、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观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当以“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也应当以坚定的理论定力来面对社会存在的各种社会思潮,以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识,批判各类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误解。与会专家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态度与方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VL 3 DUO 集近年来的技术创新成果于一体,包含了自动上下料系统、TrackMotion 自动化系统以及机床的模块化基本结构,在19.6 m2的紧凑空间内可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在该条变速器齿轮生产线中,VL 3 DUO所拥有的专用于OP 10和OP 20的两个独立加工区,分别车削工件的两个面。VL 4 H则同时进行工件的滚齿加工,通过集成的自动上下料主轴进行工件的上下料,极大降低了辅助时间。两台模块化机床通过TrackMotion 自动化系统进行联机,轻松实现了变速器齿轮的成套自动化加工。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新城旗帜鲜明地强调,不要用轻佻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他认为,当下中国出现了怪异的现象,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遭受激烈围攻,而攻击马克思主义的人却相安无事,而且许多人越不懂马克思主义越是敢批评马克思主义,甚至有些权威机构、权威学者也在倡导马克思主义过时。针对这一现象,他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做法出发,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解决中国实际的前提,必须将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开展工作的常态。他还指出,有人混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依据。针对这一观点,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头,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延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源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现形式。最后,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遭遇的问题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他希望广大青年学子能够进一步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邓纯东谈及了如何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首先,他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前提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如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前提不明确,那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就很容易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其次,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要认真考虑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世界的现状进行有效地结合,这既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我们所处世界的新情况、新问题,又包括在对这些新现象、新问题的研究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后,他认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它不仅回答了21世纪中国改革、发展的新情况,而且在这一回答的过程中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而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与总结,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的深化,也是对其的宣传和弘扬。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光峰对共产主义的六个错误认识进行了纠偏。她认为,人们对共产主义产生的误解,可从习近平对《共产党宣言》的论述中得到纠偏。其一,宣传共产主义不是“左”的表现,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要求,是共产党人应尽的责任和担当。其二,共产主义不是“乌托邦”,实现共产主义并不渺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一部分。其三,苏东剧变并不意味共产主义的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终结。其四,共产主义不是过时论,也不是无用论,而是先进的思想体系,具有无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其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是资本主义的“异化”,也不是资本主义的“趋同”,而是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科学社会主义。其六,大跃进、人民公社时期所形成的共产主义之风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是在超前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书生主张从整体性视角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套主题目标鲜明、内容相互贯通、逻辑层次明确的科学理论体系,各个部分之间不仅存在逻辑关联,而且其本身也是一个有机整体,彰显了理论的整体性。其次,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继承。最后,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实现世界文化的互鉴、互补、共存,共谋共建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等主张,彰显了空间的整体性。

二、推动更深层次的《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早就说过,《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并未过时,必须要坚持和发展。此次会议,很多专家学者或从局部、或从整体上对《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进行了有力论证,并且结合自身的教学与科研体会给出了独特的理解。主要观点如下:

晚清学生演剧助赈活动获得商界人士的大力支持,足见学生演剧的社会效应之大。而学生演剧助赈事宜也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这为学生话剧演出向职业话剧演出的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推荐理由:《蜇虫记》是美国“蜇虫刺之王”、2015年搞笑诺贝尔奖得主施蜜特博士倾40年心血完成的力作,记录了作者40年来在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与蜇人昆虫打交道的经历,语言幽默、描述生动,集冒险性、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于一体。在美国出版引起如《哈利·波特》般的轰动,受到《自然》《美国国家地理》《BBC野生动物杂志》等十多家媒体的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余斌讨论了为何与如何消灭私有制的问题。他认为,《共产党宣言》概括而言就是消灭私有制。但是,这个私有制不是劳动者的个体私有制,而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此,他将私有制划分为个体私有制、资本私有制和垄断私有制,并相应提出了三种消灭私有制的方式:其一,他认为个体私有制存在缺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资本私有制所消灭或正在消灭。其二,他认为要消灭资本私有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将工人纳入到公有制经济中,这样私有制将会因为招不到员工而渐趋萧条乃至消失。其三,他认为这里的垄断主要是指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和知识产权的垄断,在他看来,级差地租等都会造成土地上的不劳而获,而知识产权早期也是一种封建权利,现在资产阶级也在运用这一垄断权剥削大众,所以他主张缩短知识产权的保护时间。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房广顺分析了《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及其启示。他认为,《共产党宣言》批判资本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主要有六个方面:其一,论证了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二,批判资本主义的价值追求是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其三,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要坚持科学的方法。其四,充分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其五,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和长期性。其六,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现象。除此以外,他还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晓东从伦理视角阐释了习近平党建思想。他认为,共产主义的人文内涵,即人类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这在习近平党建思想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其一,他论述了习近平党建伦理内容构成核心是人民中心论,即发展为了人民(目的论)、发展依靠人民(主体论)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正义论)。其二,他认为只有通过走群众路线,才能使人民中心论落到实处。其三,他认为权力的运用也应遵循基本的道德。其四,他强调了必须要建设共产党人的修养,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政治定力。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邰丽华就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性”(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路径以及实践验证进行了介绍。她指出,在对《共产党宣言》研究的过程中,“两个必然性”理论是跨越不了的。首先,她指明了理解“两个必然性”的两条路径,即一是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视角来审视“两个必然性”,这是宏观视角。其二,要从拜物教的视角来审视“两个必然性”,这是微观视角。此外,她从“两个必然性”所遭遇的现实困境,作了三个方面的阐释:其一,要用“两个绝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来加强对“两个必然性”的理解。其二,她强调苏东剧变不可成为证明马克思主义破产的论据。其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探索是多样性的,并没有统一的形态。

国内PBL教学模式在健康管理学教学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首先,在我国,健康管理作为新兴学科,刚刚起步,专业人员及师资不足,虽有示范基地,但相对交流机会较少。在我国医学院校,很难要求学生花大量时间查阅大量资料,PBL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进行应用推广。其次,我国医学院一直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很强,倘若最基本的健康管理知识、基础理论掌握不够扎实,再加上对各学科相互联系的理论知识不融会贯通,只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就容易造成健康状态评估的片面化,影响全局观。所以,单纯采用PBL的教学方式,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三、不断强化《共产党宣言》与新时代的契合研究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杜黎明探讨了《共产党宣言》的新时代意蕴。他认为,作为原生型的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运用科学的方法,产生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观点,它是坚持立场、观点、方法有机统一的典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坚持《共产党宣言》所运用的阶级分析法和辩证法等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的结论,是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的呼吁,在中国具体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教授程恩富结合自身经历,介绍了对《共产党宣言》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论断的认知。他认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关键在于无产阶级的有效联合。所以,他提出从六个方面来加强联合:一是全世界劳动阶级性质的左翼政党联合起来,二是全世界劳动阶级性质的左翼工会联合起来,三是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和左翼性质的学会联合起来,四是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和左翼性质的媒体联合起来,五是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和左翼性质的论坛联合起来,六是全世界劳动阶级和左翼性质的运动联合起来。他还就这“六个联合”得以成功的战略、策略给出了七点建议:其一,加强左翼理论的战略、策略的相互交流,求大同存小异,减少不必要的争论,吸取过去中苏论战的教训。其二,要以马克思主义左翼为核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泛左翼力量,形成广泛的社会主义国际统一战线。其三,要在工会、学校等各单位中积极发展左翼团队,与公开的、秘密的或潜在的左翼人士建立联系。其四,要在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成立和发展世界型的马克思主义协会,各类期刊、网站、出版社等,应在高校和社会上开设马克思主义相关课程以及社会型的公开讲坛。其五,要在各种左翼运动中物色提拔坚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人士,使其掌握关键的领导权。其六,要以公开或隐蔽等多种方式积极影响、参与和引导国内外左翼运动和进步运动。其七,只要不违反该国的法律,共产党人左翼组织应当积极创办和壮大盈利性企业,以便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直接或间接的经费支持。

《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对其都是推崇备至。在新时代背景下,许多与会的专家学者在认真研究《共产党宣言》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基础上,成功地建构起了《共产党宣言》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契合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袁银传探讨了共产主义是历史必然性、理想崇高性与现实操作性的有机统一。他认为,共产主义首先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其次共产主义积淀了人类对美好社会追求的精华,彰显了理想的崇高性。最后,共产主义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赛,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综上所述,他认为,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具有科学性,它科学规划了共产主义的未来、指导了共产主义运动,建构了共产主义制度。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制度,它具有合理性,它以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积淀了人类美好制度的精华,是共产主义的必然结果和最终的归宿。共产主义作为一种运动,它具有现实性,它以共产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建立美好的共产主义制度为目标,倘若没有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便不可能积累起现实的共产主义因素,也不能建立美好的未来制度。

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卢国琪将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共产党宣言》进行了比对。他认为,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与《共产党宣言》具有密切的理论联动。首先,他认为进行伟大斗争是指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进行具有历史新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对《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性”的捍卫、坚持和发展。其次,他认为建设伟大工程是指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这是对《共产党宣言》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捍卫、坚持和发展。再次,他认为推进伟大事业是指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事业,这是对《共产党宣言》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的捍卫、坚持和发展。最后,他认为实现伟大梦想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对《共产党宣言》关于共产主义社会思想的捍卫、坚持和发展。

2013年,《中共吉林省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意见》中指出,吉林省建成以应用型为主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要以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为导向,调整高校结构,推动一般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2015年11月,吉林省教育厅拟确定整体转型试点高校9所。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特别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重越来越大,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只有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转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良性发展的基础。

人口转移到相对地广人稀的地区后,那些闲置的耕地可以焕发出勃勃的生机,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的闲置,土地的肥力已经得到充分的积累,比较适宜耕作。而迁移过来的人口带来的是对粮食的需求,迁移人口中的一部分人员将在高科技的帮助下重新开始耕作,满足局部地区的部分粮食需求,或者通过小规模耕作满足自身的需求。另外那部分不愿意从事耕作的迁入人口客观上减轻了迁出地的负担,将使得粮食需求更加分散,粮食供求体系更有弹性。

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莉指出,《共产党宣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根源。她认为,第一,《共产党宣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根基,需要牢筑。第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内容需要进一步拓展。第三,唯物辩证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构想新发展的战略辩证法。

四、努力开拓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视角和新问题

经过多年、多层次、多方位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成果可以说相当丰富,很多研究也极具价值,但是这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研究有停滞不前的危险,与会的专家学者的研究路径、研究问题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他们的新研究视角和新研究问题主要有: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秀华认为,辩证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核心和最有革命性的问题,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需要放到西方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来进行考察。她主要谈及了五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合理的辩证法和具体的辩证法是对卢卡奇辩证法的应和。其二,人学辩证法和交往辩证法是对卢卡奇辩证法的跟随与超越。其三,否定辩证法和科学辩证法是对卢卡奇辩证法的背离。其四,关于马克思主义和现象学的分析是对辩证法的重新解释。其五,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表达为何。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风华从《共产党宣言》首章首句的文本视角探讨了阶级斗争与历史动力。首先,他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他看来,阶级斗争应当是蕴含在吃、喝、住、科学、艺术、宗教等之中的,而且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否则《共产党宣言》首章首句无法成立。其次,他认为存在非阶级性的斗争动力,比如国家、思想文化、科学研究等,这些会受到阶级性斗争的重要影响,否则《共产党宣言》首章首句也是无法成立的,但这不意味着非阶级性的斗争可以完全还原为阶级性斗争。最后,他主张社会基本矛盾与阶级斗争的理论关系应当是统一的关系,只不过社会基本矛盾是抽象层面的,而阶级斗争是具体层面的。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彬彬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论述了国有资本主导的合作制的互联网平台组织。其一,他从《资本论》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中机器大生产部分出发,探讨了互联网平台组织兴起的原因。其二,他介绍了网上商场、社交媒体、共享经济、众包、互联网金融等这些网络平台存在的问题,比如形成了新的剥削方式,继而解释了互联网平台组织构建国有资本主导的合作制的优势。

作者简介:杨广越,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1100。

(责任编辑 陈 艾)

标签:;  ;  ;  ;  ;  ;  ;  ;  

《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2018年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讨会”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