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形式论文_曹骁绅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形式论文_曹骁绅

江苏都市筑景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灰空间”也称过渡空间,是一种较为模糊的空间形态,作为建筑空间构架的一部分,“灰空间”在建筑空间序列中起到过渡、连接、铺垫、衬托的作用,其形式多以开放和半开放为主,作为一种空间形态 ,“灰空间”在园林景观空间组织上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人们从“绝对空间”进入到“灰空间”时感受到空间的转变,享受在“绝对空间”中感受不到的心灵与空间的对话。“灰空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的角色,值得进一步认识并利用它。

关键词:“灰空间”;表现形式;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灰空间”的建筑概念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对于前者他提倡使用“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对于后者他大量利用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上。“灰空间”是一种过渡的空间,无法明确的界定是室外还是室内,但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也可以说是“从内部进行的环境设计”。

1关于“灰空间”

1.1“灰空间”的含义

“灰空间”的概念,首次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其理论思想集中在二部分:色彩的使用和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关于色彩,黑川纪章提倡建筑色彩使用江户时期流行的“利休灰”,因为灰色可以模糊三维实体的空间关系,从而以一种不定的形态增加了遐想空间。关于过渡空间的思想则体现在其许多设计作品中,如名古屋市美术馆,在一块三角形的地段上,采用南北主轴和向西的辅助轴线构筑整个建筑平面,由梁、柱和墙体形成建筑框架,位于建筑前部轻轻弯曲的幕墙构筑了一个下沉式的花园,形成了中间地带,该地带既不是室内也不是室外,其空间的暧昧属性构成了“灰空间”。

其实,“灰空间”的形式在它的概念和理论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从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中可以窥见一斑,中国古建筑中的柱廊,是正屋的附属空间,也是一种典型的“灰空间”,它使建筑的台基、屋身和屋顶形成了一个深邃而连续的空间效果,在其丰富了建筑形体和立面的同时也形成了建筑室内与室外在空间上的良好过渡。

1.2“灰空间”的功能特征

“灰空间”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空间类型,冲破了封闭空间的制约并取得了空间与空间的联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灰空间”与空间的其它形式(如中心、边界、标识等)有着一些相似的特征,但也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方面。

1.2.1空间限定的模糊性

“灰空间”具有不定性,它总是存在于相互渗透的过渡环节中,通过过渡完成空间的联系和转化;同时“灰空间”也具有复杂性,大量单一的空间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产生新的空间属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 “灰空间”的限定是通过不定的围合形式、错综的空间交织以及非清晰边界的空间展开的,它们在空间感受上表达了半私密或半公共的特点,在空间限定上具有较强的模糊性。

1.2.2空间形式的丰富性

园林景观中的“灰空间”在形式上体现了非常的多样化,空间形式可以是点状的、线形的、面状的或是不规则形状的;空间性格可以是半开敞或半私密的;空间过渡可以是建筑主体到环境的过渡,也可以是硬质空间到软质元素(植物、水体)的过渡,还可以是色彩和质感的过渡。“灰空间”在空间形式上充分体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园林景观中“灰空间”的空间表现形式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灰空间”由于自身的功能和形势特点,在园林空间构成中构建了景观空间秩序和序列。

2.1空间内的空间

该空间主要是指大空间内包含着小空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这种空间位置的不同一方面可以营造视觉及空间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其外围剩余空间形成了富有动态的“灰空间”。

2.2穿插式“灰空间”

在景观设计中,如果一个空间限定较为明确的广场和绿地空间通过交叉叠加,可以塑造一个新的空间,如:绿地休闲空间。穿插式空间可以是2个空间共有空间,也可以是其中一个空间的合并。

2.3邻接式“灰空间”

邻接式“灰空间”常以空间割断形式出现,对于分割及联系邻接空间的“灰空间”决定了视觉和空间的连续程度。在景观设计中,这种形式往往以线性空间要素出现,如:绿地空间长廊。

2.4连接式“灰空间”

该空间是指利用“灰空间”对2个空间之间进行连接。连接的“灰空间”可以在形式和朝向上与两空间不同,也可以选择与连接空间尺寸和形状相同,构成线型空间序列。

3“灰空间”在园林景观改造规划中的应用

3.1“灰”空间在景观改造规划中的依据

(1)使用者对灵性的、随意性的交流环境和自发性讨论场所的需求。

在这联系的时代,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景观环境应当是一种联系的环境,景观环境的“灰”空间因没有明确的功能,因此在此空间中最能体验时代的联系性。

(2)河道的“水”景观元素提供好的设计条件

水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种,它极富可塑性,可静止,可活动,可发出声音,可映射周围景物,且人们对水有特殊的感情,根据水的独特性格,建立与人相接触的亲水性场景,一切都会更加活跃 。

3.2“灰空间”形式对于意境的塑造

(1)无声的乐章

通过对水景的改造,圆形曝气池翻氧机玻璃甬道 5~8个小时的曝晒层层页岩的阶梯活性炭粒子的水池 二次沉淀池跌落。这是一个宽广的水域,被大理石的铺地盖住了一些水面,使它显现出河流一般的优雅形态,可是人们仍能想像到石头下那一片幽深而美丽的水,赋予了这片水域一种无限的,像海一般广阔的空间。在这片视野开阔的地方,一切都在静静地沉淀,人们可以在这里沉思、漫步,享受着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2)生命的呐喊

这片景观中有两个小池——植物池和生物池,它们构成两片肺叶的形状,唤醒人们对生态平衡的重视。植物池犹如一个巨大的细胞,里面的小岛是细胞核的仿生形态,如同高尔基体的阶梯形态,充满了趣味。

(3)地球之肾

湿地种植着姿态各异的植物,缓缓的流水无声地逝去,让人感到天人合一的和谐与神奇。芦苇、垂柳,都默默地,却又坚韧地站立着,就像清华园里低调的天才们用沉默宜扬:做人如水,做事如山。

(4)动感空间

这是人声、水声此起彼伏的运动场。红色的网悬挂在河水的幽雾中,人们可以挑战极限,从颤颤巍巍的网上面爬过河流。这种激越的心情,与潺潺的流水又形成了另一种风景。岸上的水与各种运动设施交相Ⅱ乎应,身处这样奇特而自然的环境中,使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运动的乐趣。

(5)雾化的精灵

纵穿园林景观的水,在经过一路的旅行,感到了微微的疲倦,他选择了甩手尘世,傲然地做一个天使,蒸发消失在人间。在自然的山石之间,水的雾化景观是我们的最后一站,巨大的喷泉蒸腾的雾气,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4结语

灰空间是园林景观空间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结构形式丰富,空间形态多变,并与其相邻空间具有较强的渗透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园林景观设计的生动性,影响着园林景观的设计质量。认识“灰空间”的重要性,积极合理地运用灰空间进行设计,使其以一种新的平衡方式协调各空间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我们进行园林景观要素的整合,创造更加宜人的户外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淑华.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山西建筑.2009年第3期

[2]白丹.闫煜涛. 论园林中灰空间与人性场所的营造.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3)

论文作者:曹骁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  ;  ;  ;  ;  ;  ;  ;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形式论文_曹骁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