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311
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需行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静脉复合麻醉后插镜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插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及躯体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躯体反应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静脉麻醉应用于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静脉麻醉;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常规插镜
引言
目前临床治疗严重消化道疾病最常用的是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其虽属于微创或无创手术,但因手术时间长,内镜常会刺激咽喉和肠胃,甚至在实施扩张手术时牵扯到消化管道,使患者产生不适感或疼痛感。静脉麻醉技术在消化内镜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恐惧感和紧张感,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本研究探讨了静脉麻醉应用于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00例采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中,男63例,女37例;患者年龄19~70岁,平均43岁。对照组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20~71岁,平均4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插镜治疗,治疗前8h需禁食,实施常规的肠道准备。给予患者利多卡因胶浆或丁卡因胶浆进行表面麻醉,麻醉起效后开始插管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静脉复合麻醉插镜治疗,治疗前禁食8h,然后进行常规肠道准备。给予患者麻黄素5mg,并通过静脉缓慢推注1~2mg/kg丙泊酚和0.05mg芬太尼。丙泊酚注药速度保持在40~60mg/min,如果有特殊情况可根据患者的治疗时间和反应情况追加20~30mg/次,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插镜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及躯体反应发生情况。躯体反应分为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比较安静,没有出现呻吟和肢体的活动;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呻吟和肢体活动,但并没有影响检查和治疗;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仅出现呻吟和肢体活动,而且影响检查和治疗,需要医护人员固定其体位才能完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躯体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均为良好,治疗依从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中,18例为良好,82例为痛苦,治疗依从率1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n/%)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躯体反应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0%(P<0.05,表3)。
3讨论
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属于微创技术,在消化系统溃疡、息肉、肿瘤、早期癌症等疾病中均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其与常规手术治疗比较,创口较小,手术过程中对患者内脏的牵拉较轻,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常规手术,尤其对于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其手术耐受性更低,手术风险大,采用消化内镜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老年患者的治疗风险。消化内镜治疗手术时间较长,如果患者不能得到有效麻醉,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体动、躁动、牵拉反应,严重时患者的感觉更加清晰,产生巨大的手术痛苦,对患者的治疗体验、术后恢复都有较大的影响。常规麻醉主要采用表面麻醉手段,麻醉效果较差,术后主诉的满意度低,使患者对内镜微创治疗产生抵触、恐惧心理。临床采用静脉麻醉方法替代表面麻醉,静脉麻醉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调节更加灵活,患者的麻醉效果好,对术后恢复的影响小。静脉麻醉的主要用药包括丙泊酚、麻黄素、芬太尼等,丙泊酚为快速镇静药物,在使用后起效更快,通过静脉推注方式进行麻醉诱导,能够帮助患者在1min左右失去意识,术后5~8min即可从麻醉状态中清醒;但患者使用丙泊酚容易出现血压下降、心率缓慢的不良反应,通过联用麻黄素,能够有效减少上述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者的麻醉用药效果,且麻黄素能够减少患者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在手术过程中减少肠胃的蠕动频率,对医生进行病灶部位观察、病灶切除以及手术效果观察都有更高的应用效果,在消化内镜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临床研究证实,患者采用静脉麻醉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胸痛、腹痛、腹胀、呕吐、恶心等症状,主要与患者采用内镜治疗有一定关联。采用静脉麻醉方式进行手术麻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体动、牵拉反应减少,能够直接减少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通过静脉麻醉手段,能够有效减少手术过程中患者产生的躯体反应,提高患者的镇静程度分级,表面麻醉后,患者的意识消失更加明显,且睫毛反应明显消失,在手术过程中采用静脉注射麻醉,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麻醉药物的追加,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出现苏醒、体动情况,并在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后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次研究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00%;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4.00%;治疗组患者躯体反应优良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0%,差异显著(P<0.05),提示静脉麻醉下施行内镜诊疗,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副反应少,对身体基本无损害,提高了诊疗成功率。
综上所述,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采用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更好,患者手术后述不适感较少,对于消化内镜手术治疗的体验较好,不会造成患者对消化内镜治疗产生恐惧,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昱辰,王普杰,谷中红,等.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四川医学,2012,33(4):697-698.
[2]彭学样.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545-2546.
[3]朱碧辉.对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应用的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8):142-143.
[4]王少林.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4):94-95.
[5]梁勇.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消化内镜检查治疗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0,5(4):366-368.
[6]杨亚忠.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189-190.
[7]周琳.静脉麻醉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4):189-190.
论文作者:任艳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微创论文; 手术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躯体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