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概括地论述了旱作农业的技术体系,大面积推广的旱作农业适用技术及取得的效果。中国论文网 h 【关键词】旱作农业技术;粮食生产;持续发展1.旱作农业的技术体系与特点
旱作农业也称旱地农业,国外称为雨养农业,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根据生态学理论,采取综合的旱作农业技术,建立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达到建立合理、有效的生态系统的目标,不断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实现农林牧综合发展,高产稳产目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必须坚持科学上的先进性,生产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与农业生态相协调的原则。旱作农业技术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比较全面、先进、合理高效益的技术体系,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1旱作农业生态环绕治理的技术体系
既要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产量和产值,又要保护自然资源,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促成良性的物质、能量循环,以保证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利用;既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以有利于当代,又要致力于良好的环境效益造福于后代,是旱作农业的根本原则,也是旱作农业的最终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农林牧综合发展的路子,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综合技术体系。
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中的生物措施,就是利用生物的机能对环境实施治理和保护,主要是种树种草,其经济效益自不待言,更重要的是有其生态效益,后者要比前者大几倍甚至几十倍。旱作农业生态技术体系中的工程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工程,其目的在于克服风雨侵蚀,保护土、水资源。耕作措施的作用一是改变小地形条件,拦苗雨水,减少土壤冲刷。二是增加地面覆盖,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抗蚀、蓄水能力。二者共同起到增加土壤水库的贮水能力,提高产量的作用。
1.2旱作农业中土壤改良的技术体系
科学研究证明,影响农业产量的各项技术因素中,土壤(包括肥料)因素所占的比重为60%。由此可见,土壤是农业生产中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在旱作农业生产中尤其如此。事实上,旱作农业技术体系,无论是传统技术,还是现代技术,一个根本出发点在于治土。一方面建土层深厚、结构良好的“土壤水库,以增强土壤蓄水、调水功能;另方面,培肥土壤,不仅满足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要,并且为作物提供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1.3旱作农业水资源管理的技术体系
旱作农业水资源管理的实质就是提高大气降水和土壤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根本途径是尽量保蓄和充分利用当地有限的大气降水和土壤水资源,做到蓄住天上水,保存土壤水,充分发挥土壤水库的蓄水、保水、供水作用。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保持水土、截流蓄水;增施肥料,以肥调水;精耕细作,蓄水保墒;抗旱播种,巧用春墒;覆盖保水、趋墒力作等。科研和生产实践表明,运用旱作技术,管好用好旱地的水资源,旱地的增产潜力是相当大的。
1.4旱作农业的生物机能技术体系
作物与环境条件统一,是农业生产的一个基本原则。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入工培育,形成了适应旱地环境条件的丰富的作物和品种,能够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生物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小麦抗旱品种要比一般品种增产20-30%。因此,运用生物机能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开发旱地资源生产潜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旱作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实行合理的作物布局,选用抗旱的作物品种,种植生青期短的小杂粮、作物等。
1.5旱情农业新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旱作新技术不断问世,如少耕免耕法,覆盖栽培技术,物理化学方法等。这些新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类着眼于土壤,增强其蓄水保水能力,加少耕兔耕,薄膜覆盖、覆草,化学覆盖,吸水剂等;另一类着眼于作物本身,增强其生长发育能力,或抑制蒸腾,如蒸腾抑制剂、种子包衣、化学物质浸种等。这类新技术有的已经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少耕兔耕,地面覆盖技术等;有的正在试验、示范,技术上日臻成熟完善,如蒸腾抑制剂的应用等。
2.旱作农业技术的发展措施
2.1高标准建设节水设施,夯实粮食增产的物质基础
一是抓规划,统筹水利基础设施布局。坚持“立足场情、以点带面、逐年推进、务求实效”原则,编制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规划,重点建设膜下滴灌、节水灌溉及抗旱水源井打配等旱作农业工程,保证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二是抓投入,完善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制定出台玉米膜下滴灌、抗旱水源井建设补贴等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引导农民自筹建设,优先配套节水设施资金,优先考虑项目乡村和农户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优先解决种粮大户农用物资,优先帮助落实技术和信息服务。三是抓质量,提高水利设施建设标准。健全完善工程质量监管机制,成立节水工程质量推进监督组,抽调相关技术人员负责工程质量交叉检查,发现问题随时整改;确定了工程质量负责人和监督人员,负责协调农户,落实节水工程地块,监督建设质量,确保工程建设标准。
2.2高水平组装关键技术,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
在推进玉米膜下滴灌过程中,积极组装配套各项先进农业技术,形成了符合本地实际的秋季整地、测土施肥、通透栽培、节水灌溉、精细管理”20字节水灌溉高产栽培模式。重点推广应用五项核心技术:一是实施大型机械标准化整地技术。发挥农机合作社作用,全面推行秋季整地,利用大型机械进行深松、深施肥,起成110公分适合通透密植标准的大垄,35万亩玉米膜下滴灌面积全部达到待播状态。二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目标产量和测土结果,合理确定施肥标准,科学调配施肥量。累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100万亩以上,根据土壤肥力基础和作物需要按需施肥,节肥增产。三是实施通透密植栽培技术。选用符合膜下滴灌需求的优良品种,合理确定株行距,全部实行机械精量播种,比传统直播玉米提前7天,公顷保苗达7万株以上,比传统种植玉米增加1.5万株以上。四是实施节水灌溉先进技术。依据水源分布,推行大小系统相结合的膜下滴灌技术,结合土壤墒情和玉米不同时期需水量,科学确定灌水定额,单井控制面积由150亩提高到300亩以上,比喷灌节水50%,比漫灌节水67%。膜下滴灌核心区玉米平均亩产达到1600斤,最高达到1930斤。五是实施田间管理综合技术。综合运用玉米螟防治、农田病虫鼠害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化控剂应用、扒皮晾晒等促早熟技术,适时机械化晚收。特别是针对地膜残留问题,采取以机械化拾膜为主、人工拾膜为辅的清膜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农田环境污染问题。
论文作者:王培柱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旱作论文; 土壤论文; 技术论文; 农业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作物论文; 体系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