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企业以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一部分,电力企业发展的好坏影响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要强化监管电力企业,让电力企业增强对内部的监管,尤其是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电力企业应结合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审计部门工作情况,制定科学审计方案,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从而保证审计部门在工作时具有秩序和规范性,这样电力企业才能有效的减少审计风险,并为电力企业提供充足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一、加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意义
新一轮改革在各领域持续推进,对企业、对审计行业和审计人员等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有利于优化企业组织现有管理模式、实现审计组织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管理的高效运行,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与稳定。审计风险的隐蔽性、多样性、普遍性增加了企业内部审计和经营管理的难度。所以,论文以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以及防范措施研究为主题,对内部审计及其风险进行深层次研究探索,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审计的关注度,使审计行业得到进一步深化,日趋规范。有利于激励审计人员不断提高执业素质,加强专业道德修养,给予必要的指引和提醒,有利于提高识别风险的意识,增强识别风险的能力,完善反应预警机制,将风险扼杀在源头,遏制风险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建立内部审计长足发展的有效机制,更好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不断完善自我。
二、关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成因
2.1客观原因
(1)电力企业缺乏完整的审计制度。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缺乏完整的审计制度,电力企业对审计部门没有准确的工作要求,从而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大量的问题。例如:审计报告缺乏完整性,审计事项记录不完整,这都严重影响到了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效果,与此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审计部门的工作质量,进而导致内部审计风险增加,这十分不利于电力企业发展。由于缺乏完整的审计制度,也使得审计工作缺乏计划性和规范性。
(2)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许多电力企业在发展时,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都与其他部门处于同一阶级,这样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时就容易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和限制,从而导致内部审计部门无法发挥良好的审计能力。此外,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经费无法得到满足。
(3)内部审计范围拓宽引发的风险。电力企业发展规模越大,业务量也就越多,这样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多。为了有效的完成大量的工作任务,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范围也逐渐扩大,但内部审计部门在扩大范围的过程中,内部审计风险也逐渐加剧。据研究表明,内部审计数据每增长一倍,审计风险也随时增长。由于内部审计范围拓展容易引发风险,使得电力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2.2主观原因
(1)审计人员整体素养偏低。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观念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效率,如果审计人员缺乏良好的工作观念和职业道德精神,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也会降低。目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之所以存在较大风险,主
要是因为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在工作时没有按照相关的审计要求和审计制度,从而导致审计工作效率下降,审计风险增高。与此同时,由于大部分审计人员都缺乏专业性,使得电力企业很难约束和管理审计人员。
(2)审计行为缺乏规范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部分审计人员在工作时都没有遵循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准则,从而出现审计行为不规范的想象。其次,由于没有完整的审计方案,导致审计评估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这样,审计人员就很难顺利的完成审计工作,并在审计时出现审计内容遗漏的问题。正是因为电力企业忽视审计部门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而知识内部审计人员无法有效的处理异常问题。
(3)审计方法无法满足电力企业发展的需求。当前,虽然电力企业在不断的扩展,但审计方法却十分落后,无法符合电力企业发展的需求。大部分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这不仅使得审计形式单一,也导致审计效率无法提升。
三、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3.1健全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为了提升内部审计质量,电力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理顺审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其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建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增加审计部门的权力,保证审计工作可以独立进行而不受干扰。一方面,在机构设置中应该将内部审计部门放在较高的位置,给予其较大的权力,使其在日常工作中有权利规范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内部审
计机构应该在经费、人事等方面具有独立性,从而在日后的审计工作中能够始终保持独立性,更好的体现审计的客观和公平性。
3.2采用先进和更为灵活的审计工作方式
在现代审计学中,内部审计要运用专业理论、专业方法和职业判断,并在保持一定正当怀疑的基础上来进行工作。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应对传统的审计方法进行创新和发展,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审计调查,特别是对组织中所面临的财务和经营风险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和预测。同时,要采用动态的审计方式,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明确,并向企业管理层提出解决或者是防范问题再次发生的相关建议,从而改善风险管理,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3.3对内部审计的报告进行质量控制
首先,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以及编制审计报告时,要保证审计报告内容完整性、客观性以及清晰及时,并且要体现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
其次,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之后,要及时编制审计报告,以防拖延时间导致报告内容与实际存在偏差,并且不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再者,审计报告上不仅要客观、完整揭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还要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详尽的分析,然后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存在的不足以及风险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进建议或者审计意见。
最后,建立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并且明确规定各级复核的要求和责任,审计组对审计报告进行详细的审查,接着逐级传递至审计组组长以及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确保审计报告内容尽可能支持审计发现、审计结论以及审计建议。
四、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量增加的前提下,电力企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由于电力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内部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内部的审计风险。针对这种现状,电力企业对内部审计风险也做出了
详细的分析,总结了风险形成的原因以及对策,进一步降低内部审计的风险,有效的提高审计效果,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保障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嘉阳.中国电力A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
[2]常虹.L供电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5.
[3]刘翠娟.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J].通讯世界,2015(19):97-98.
论文作者:杨翼,崔小猛,夏田野,赵鑫,鲍卿,凌坤,张志坚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内部审计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风险论文; 部门论文; 审计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工作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