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少年:理解而伤痛的眼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伤痛论文,眼神论文,少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考:不敢幻想妈妈出现在考场外
高考,在这个家庭中,似乎只和丽娟一个人有关。她独自填完志愿,独自去看考场,事实上,这三年,都是她一个人在战斗。面对即将到来的人生第一个考验,她反而显得平静而坚定。
“别人都有爸爸妈妈送考,我的父母来不了,我一个人也没问题,习惯了。”17岁的丽娟淡淡地说,淡定的神色中隐隐透出一丝无奈。在她11岁刚读初一那年,父母就把她丢给爷爷奶奶,离开家乡江苏盐城去上海打工。“我知道,家里穷,他们不去打工,我连学都上不起。”独立生活的历练,让丽娟比同龄的孩子多了一份成熟。
爷爷奶奶不识字,在学习上帮不了任何忙,也根本很少过问她的学习,只管帮她照顾生活上的琐事,平时丽娟和他俩话也说不上几句。“我和爷爷奶奶也没什么可交流的,他们想和我说话也不知道说什么,我也是一样。”丽娟摇摇头说。
她最亲密的伙伴是村里和她在一所中学就读的另一位留守女孩,两人每天上学放学同路,小姐妹有什么事就私下里商量。她有许多女孩在青春期都会有的经历,比如对某个高年级男生的暗恋,学习不如意时的苦闷,与人交往遇到阻碍时的羞愤。这些事情,都只能和跟她一样没有经验的伙伴交流。
“一切都靠自己,这样也好,我比别人成长得快些。”丽娟说。但她不能否认的是,这种生活客观上造成她的负面性格:孤僻、偏执、倔犟,已经成为她身上根深蒂固的特性。
所以,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她很少去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大多数时候自己“硬啃”,啃不下来就丢到一边,攒到不能再攒了,才拿去一股脑儿问老师,以至于老师觉得这个学生非常奇怪。
和很多留守少年不同,丽娟的成绩在班上一直属于中上水平,高考也大有希望。“他们(其他留守的孩子)有的是因为自学能力差,有些索性放任自流,有的人不拿学习当回事,还有些人专门谈恋爱、上网吧。”丽娟说。她不同,从爸爸妈妈离开的时候起,她就觉得学习更是她的一种责任。“我想父母也不愿意离开孩子、离开家乡,在异乡漂泊,吃苦受累。他们为了谁?还不是为了我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如果我考上了大学,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我们一家三口分离这么多年才值得。”说着,丽娟的眼圈忍不住红了。
虽然有时候会怨恨父母,但更多的时候,丽娟一个人默默承受着生活加之于她肩上的重负,而这本不应由一个孩子承担。
复习的时候,她也幻想过好多次,走出考场能意外地看见父母的身影。“可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虽然我心里渴望这种奇迹的发生,但总是马上告诉自己,那不过是一场梦而已。”
丽娟和几个相熟的同学还打算,考完了就去打工挣钱,为落榜后的复读做准备。“万一考不上,父母有可能不让我们再读一年,自己有钱,就好办了。”
生病:痒得睡不着的时候,最想念爸爸妈妈
全身掉皮,搔痒难当,14岁的文文一直忍受着这样的折磨。刚出生,文文就被发现患有皮肤病,不论春夏秋冬,全身都在掉皮,掉皮时皮肤干疼,还伴随着红肿和搔痒,难受得不得了,文文经常忍不住去抓挠,弄得皮肤破裂,流出黄水。
为了给儿子看好病,文文的父母豁出去了。东拼西凑借来钱,带上咸菜,带着他跑了好多家医院,省城的医院看不了,就到处打听北京上海的医院,只要有一点消息,一家三口就奔过去。可是,药吃了不少,钱花了许多,文文的皮肤病始终没有太大好转,最多只能靠外用药缓解痒痛和掉皮。
文文的病,把整个家给掏空了,还欠上一屁股外债。眼看着文文渐渐长大了,父母决定,外出打工,挣钱还债。没等文文读完小学五年级,父母就把他托付给爷爷奶奶,到南京找活干去了。
爷爷奶奶已是近70岁的人了,家里还种了8亩地,看着爷爷奶奶顶着星星出门,踏着星光回来,幼小的文文已经知道了辛苦的含义。10岁时,文文学会了早早起床,自己准备早饭,然后到村口,等同班的同学一起去学校上学。他还学会了自己洗衣服,平时爷爷奶奶不让他洗,他就在周末洗,不但洗自己的,还把爷爷奶奶的一起洗了。
最让人难受的有两件事。第一就是身上有时痒得厉害,根本看不下书,睡不着觉。文文不愿吵醒忙碌了一天的爷爷奶奶,就强忍着,身上痒得像千万只小虫在咬,他也不吭一声,咬紧牙关,不让自己哭出来。因为他知道,一哭,所有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有时候,他忍不住去抓挠,手指尖刚触到皮肤,就想到妈妈临走时嘱咐的话:“你现在大了,自己能管住自己,痒也别抓,抓了只会更痒。”闭上眼,他握紧双拳,拼命克制着自己。
第二就是想妈妈。爸爸是个泥瓦工,白天在工地干活,妈妈在一家饭店打工,上晚班。每隔一两个月,妈妈就会和店里的阿姨换个班,回来看看他。虽然只是来去匆匆,可文文觉得已经非常满足。实在想爸爸妈妈的时候,文文就跑到村子上,给他们打个电话,说上几句话。放下电话的时候,他说不清自己的心情,有点难受,有点失落。
不过,常年的病痛已经让文文比同龄人懂事得多。他知道家里的情况,为他看病,欠下3万元债务,去年已经还掉2万,今年再还1万。让他高兴的是,外债还清了,父母当中有一个人就能不打工,在家里陪他了。
文文的成绩不太好,一方面因为病痛,另一方面也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男孩子调皮起来,谁也管不住,更不用说年迈的爷爷奶奶了。文文现在读初三了,有点迷电子游戏,放学和同学钻进游戏厅,几个小时不出来。他知道这样不对,可总摆脱不了游戏的诱惑。
“妈妈觉得我能管住自己的手,不去抓痒,却没想到我管不住自己的脚了。”文文对自己颇有些失望和自责。
危机:成长的困境
留守少年的生活危机四伏,媒体一再爆出的坏消息,令人们对这些特殊孩子的成长万分担忧。
案例一:天天半夜翻墙出去上网
“一个家住浦口的15岁的男孩,他的父母都在南京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晚上, 当爷爷奶奶睡觉后, 男孩子就翻墙出去上网,一上网就是一整夜,在早上爷爷奶奶醒来之前再翻墙回家,装出乖乖睡觉的样子。”南京市妇联儿童部副部长丁颖说,她真是感到痛心。如果这个男孩子的父母亲都在家,怎么可能不注意到孩子深夜翻墙外出的行为呢?
案例二:煎蛋时小脸被油烫伤
12岁女孩天天的父母亲都在外打工,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因为爷爷奶奶还要照顾农活,忙不过来时,就让天天自己煎个蛋当早饭。不过,天天年纪毕竟还小,被油溅到手和手臂是常有的事。被热油溅到一滴两滴,天天的爷爷奶奶和老师都不知道。直到这次,天天敲蛋的时候太手忙脚乱了,把蛋倒入锅里时太用力,锅里滚烫的油就立刻溅到了天天的脸上,半边脸颊都被烫伤了。
案例三:13岁孩子生日当天上吊自杀
涛涛是个相对极端的例子。他是江苏高淳县人,父母长时间在北京的建筑工地上打工,平时经常给家里打电话,也时不时回来看看孩子。因为勤劳,几年前他们一家还翻盖了小楼,日子过得渐渐红火起来。但涛涛平时一个人住,在周围邻居眼里,涛涛有些孤独,不太爱说话。涛涛的13岁生日,还在打工的父母得到了一个惊天噩耗:涛涛用上吊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少的生命。
案例四:嫌外婆唠叨竟然下杀手
去年10月22日晚,四川自贡市贡井区五宝镇平房村一户农家传出哭叫声。原来,这家年仅13岁的刘东(化名)因不满七旬外婆的唠叨,竟用木棒偷袭外婆,并用刀子割外婆的颈部。随后,少年将外婆尸体藏匿于患精神病的母亲卧室角落。据乡邻们说,因家庭经济困难,刘东的父亲远赴新疆打工,左乎残疾、长期辍学在家的刘东和妈妈一直在外婆家吃住。刘东性格孤僻,平时游手好闲,整天在家看电视。因外公、外婆年迈,母亲又患病,一向缺乏管教。
关注:让全社会都来帮助他们
在农村,有人在城市打工的家庭,生活条件明显高出其他人家。于是进城打工挣钱,成了很多青壮年劳动力的首选。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给城市建设输送大量血液的同时,也给他们的子女带来了负面影响。由于农民工经济能力有限和现行的一些社会管理制度的缺失,如户籍管理、教育衔接等的不配套,目前相当数量的农民工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留在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多。
在父母缺位的这段时间里,孩子们经历了成长中的重要阶段——童年和少年时期,心理、性格等认知体系在不完善的环境中发展。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在留守少年儿童的家庭,有69.8%的监护人“很少与孩子谈心”;在教育方面,有70.8%的隔代亲人及73.1%的亲戚表示“只照顾生活,别的很少管”,委托监护人难以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不少学生的学习成绩呈现较大落差。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一些留守少年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这份调查表明,不少留守少年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有的任性、冷漠、自卑闭锁,有的内向、孤独、柔弱无助,有的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逆反心理严重,还有的因缺乏父母的监护而变得胆小,缺乏自信和心理安全感。
与此同时,留守少年也容易受到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近几年,公安部的有关调查显示了两个“大多数”,即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少年。
令人欣慰的是,政府和社会已经注意到留守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由著名大专院校的专家组成的调研团也已深入农村,“代理妈妈”等多种多样的社会救助方式也不断涌现。我们相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关注度的提高,留守少年儿童问题最终将会得到圆满解决,他们也会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标签:文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