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能计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供用电双方的切实利益,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做到公平、公正、合理显得必要。电能计量过程影响计量准确性的因素较多,为了加强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应当采取各种技术、管理措施,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性。 更多还原
关键词:提高;电能计量;准确性;方法
1电能计量装置的作用
电能计量装置是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电能表又是电能计量装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电能计量中不可或缺的要件。在电力系统发电、供电以及用电等多个环节中,均需要装设大量计量装置对发电量、供电量、用电量以及售电量进行计量。准确的电能计量一方面可以服务电能计算,另一方面还是制定生产计划、保证经济核算合理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在现代农业生产、化工生产以及商业贸易经营等工作中,只有正确掌握用电量,才能科学节约资源,制定合理的电力消费定额,提高经营效益。
2电能计量产生误差的原因
电能计量装置产生的误差是多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而且最终误差往往也是多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实际中,必须针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从整体层面上降低误差,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对于电能计量装置,其产生的误差往往来自于四个方面。
2.1由于电能表误差而引起电能计量误差。电能表误差是电能计量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电能表误差主要包括了三种情况。电能表负载特性误差、电能表使用不当造成的误差,电能表生产误差。所谓电能表负载特性误差,指的是由于负载电流负载功率产生波动而造成的电能表测量误差,在低负载情况下,电能表的负载型误差较大。电能表使用不当造成的误差主要是指电能表断线或者接线错误等造成电能表计量误差。电能表生产误差指的是有些电能表生产厂家在制造电能表时,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进而造成电能表的测量误差。
2.2由于互感器误差而造成电能计量误差。造成互感器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互感器准确率过低,另一方面是由于电能计量缺少专用的互感器二次绕组。在早前我国电厂以及变电站的互感器等级普遍较低,通常情况下只有0.5级,与现行的规定相差较大。根据我国标准的规定,只有互感器的准确度等级在25%到100%之间时才能有保证,而负荷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导致互感器产生误差。当电能表通过电流互感器接入到电路中时,当一次电流流经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时,二次绕组会因此而产生感应电动势,这就会造成一部分电流被消耗,电流互感器的误差正是因为这部分电流的损耗而产生的。
2.3由于二次导线压降产生误差。在电能表输入端以及电压互感器输出端之前,存在导线抗阻、继电器触点、熔断器以及有关仪器的接触电阻,当电流从二者之间的导线流过时,就会在线路上产生一个压降。对于电能表而言,线路上产生的相移以及压降将会给电压互感器造成一个附加误差,因此造成了计量误差。
2.4由于外在的人为因素而造成误差。随着社会生产以及生活的进步,采用电能计量系统已经成为电力企业进步的标志。但是由于使用电能计量系统的成本投资较大,而企业能够获得的效益较小,所以电力企业的管理者没有重视对电力计量系统的使用,而且电力部门并没有针对计量工作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很多新从事计量工作的员工没有受到专业的职业培训,计量工作者缺少必要的经验以及专业技能。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电力计量工作人员不能对企业单位的计量情况进行有效掌握。一旦计量工作人员缺少计量的专业技能,那么在使用计量设备时就会出现各种不合理以及不科学的现象,造成电力计量误差。另外,还有些员工在开展计量工作时不够认真,这些都造成了电能计量的准确性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提高电能计量准确性的方法
3.1选择符合标准、精度高的电能表
提高电能计量准确性最有效以及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使用符合标准的、多功能的、精度高的、稳定性强的电能表。电能表的选择尤为重要,必须依据相关的规定正确选择电能表的型号、电压等级以及准确度等级等等。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能表的性能也越来越强,技术也日趋成熟,精度越来越高,因此误差也逐渐降低。智能电表具有较多的优点:在计量过程中能够双向多种费率计算,还能实现用户端控制功能,具有防窃电功能等。与普通的电能表相比,智能电表是全电子式电能表,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等级,节能环保等。在实际运行中,如果大负荷电流常常在低负荷载点运行必定会增大误差,因此可以选择宽负载S级电子式电能表,可以有效降低误差,提高电能计量准确性。
3.2正确选择互感器以及二次回路
互感器以及二次回路造成的误差是电能计量综合误差中的主要部分之一,要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性,也必须考虑互感器的使用、选择不当造成的误差、互感器二次负荷问题、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所引起的测量误差。电流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的确定,要尽可能使实际运行中的负荷电流达到额定电流值的60%,最低不能低于额定值的30%。互感器的额定负荷应当尽量控制在实际负荷的1.5倍到3倍之间,互感器额定容量的选择最小不能低于实际负载,最大不能超过实际负载的4倍,要根据实际安装情况来确定互感器的二次负荷。在对二次回路导线截面进行选择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应当根据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实际负荷确定连接导线截面面积,最小不能低于4.0平方毫米。对于整个电压二次回路,应当根据允许的电压降对连接导线截面进行确定,其值最大不能超过4.0平方毫米。如果通过计算最后得出需要使用截面面积超过4.0平方毫米的导线,则应当采取并联敷设电缆的形式将截面增大,要对互感器合理匹配的问题进行考虑。通过选择精度高的S级的电流互感器,将电能计量装置的误差进一步降低,提高电能计量准确性。
3.3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
对于电能计量工作而言,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比如计量装置初装建档制度、新装验收制度、计量仪器报废制度、定期轮换制度、抽查检测制度、管理与维护制度、故障修理制度等。不论是第一次装配电能表还是更换电能计量装备,都必须具有详细、清楚的有关资料,以利于管理电能计量装置。在更换电能计量装备之前,必须由专业测量人员进行鉴定,然后才能进行设备更换。在更换时还必须严格依照鉴定报告,根据其中的要求将发生的事件及时记录下来,为之后的检查修理工作提供参考。有关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对电能使用量、电费和计量装置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备案,利于以后的维修工作。对于某些电力企业而言,虽然电能表以及互感器均是通过抵押的形式获得的使用权,而且法律也承认这种方式,但是企业仍然要对这些装置进行定期检查,要避免出现故障,造成设备的损坏,进而影响企业的用电安全以及经济利益。在电力资源的运输过程中,必须根据有关的规章制度确保电能表的有效使用,相关管理部门要降低对电能表的审核,转而支持电能计量事业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资源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转所必须的能源,同时也是维持人民生活,保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力生产以及运输包括了多个部门,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率涉及到了多种技术以及经济问题,但是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各个环节中出现的误差,为发电厂、供电企业以及用户提供准确的计量数据,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才能最终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率。
参考文献
[1]梁阳.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计算[J].科技创新导报,2012(15).
[2]黄文涛,马冬雪.提高高压电能计量装置准确性和安全性的方法探讨[J].河南电力,2013(1).
作者简介
王宪平(1981.04),男,汉,辽宁朝阳人,技师,本科,岗位:电能计量,主要从事电能表互感器校验。
论文作者:王宪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6
标签:电能论文; 误差论文; 电能表论文; 互感器论文; 装置论文; 准确性论文; 负载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