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师大附属学校设计实践为例
张 帅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70)
【摘 要】本文通过北师大附属学校的设计实践,总结了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几个要点,并阐述了现代化、开放式、多元化的理念在具体设计中的体现,希望结合新时代的教育办学理念,创造一个包容开放、激励创新的学习环境,为未来的学校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综合性校园;开放性;多元性;共享性
【中图分类号】TU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0-0038-03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基础教育事业迎来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期,新校区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其中不乏功能复杂的综合性学校,也给校区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园建筑不仅是日常学习、生活、交流等功能空间的物质载体,还应该是一个学校乃至地区教学理念、精神风貌的体现。校园空间的起承转合,景观布置的一草一木,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环境认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在参与广东省肇庆市北师大附属学校项目的规划及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比较,将校园空间设计和学校教学理念以及学生行为模式相互关联、融合,力求创造一个开放、共享、多元的新型校园空间。
1.开放多元的总体规划
1.1 工程概况
北师大附属学校校区选址位于广东肇庆市新区,用地面积约270亩。学校拟建三个学部,包括36班小学、32班初中和40班高中,总建筑面积约11.4万平方米。校方希望引入国际化、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打破国内学校常见的行列式规划,塑造一个多元化、开放式的新型校园。如何结合设计条件,创建符合当代教育模式与目标的校园空间,成为规划设计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1.2 规划结构的生成
在规划构思初期,按照共享程度的高低,对校区基本建筑类型做出分类研究:
根据表格分类,校区建筑类型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其中核心圈层主要使用对象为全校师生,共享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最高;中部圈层主要使用对象为单一学部的师生,希望对内开放,不同学部之间减少交叉干扰;外部圈层以生活区为主,对环境私密性要求较高。基于功能共享性的分级研究,我们在规划结构上按照圈层模式采用向心性布局,其中核心片区布置图书馆、体育馆、行政楼、报告厅等共享功能组团,内环片区由三个学部的教学楼组成,外环片区设置食堂、宿舍等生活功能组团。中间设置环形的风雨连廊,在维持各学部独立性的同时,保证校区整体资源共享的最优化。
在轴线布置上,传统的校园规划往往采用轴线序列的对称纵深布局,强调空间的仪式性,缺乏亲和力和趣味性。在设计中,我们有意识地弱化中轴空间,通过曲线构图和景观布置强调人的空间体验,让师生在漫步过程中自然完成空间场景的过渡,同时曲线步道能给人以步移景异的视觉体验,有利于塑造多样化的公共空间。除南北主轴线外,引入一条东西向的景观轴线,串联三个学部。园林的点缀形成自然的语言交流气氛,同时优美愉悦且富于变化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此外,由于基地东南与湿地公园相邻,在规划中将主要体育场馆和室外活动场地设置于东南片区,成为城市绿地的延伸带。考虑到学校公共设施的社会效应,体育馆的位置设在校园主入口东侧,不仅满足自身教学的需求,同时考虑到假期向社会开放的可能性,缓解了日益增长的城市公共设施需求的压力。
1.3 景观系统的构筑
在景观规划中,通过点、线、面多种手法的结合,来展现开放式、多元化的景观设计原则:(如图1)
图1 鸟瞰图
与城市共享的“面”:在城市道路交叉口部分,各组团均设置规整的建筑实体,以保证城市界面的延续性和街角空间的可识别性;镂空铁艺围墙的设计将校园内宽阔的绿化带开放展示给公众视角;入口大门摒弃了传统的对称格局,以轻快的弧形景墙和大面积草坡界定校内外空间,模糊入口广场边界,体现校园亲和性、开放性的独特内涵。
与主轴共生的“线”:贯穿南北的礼仪轴线设计成刚柔相济、直中有曲的形式,铺地及广场以直线限定,体现明确的空间引导性;两侧的林荫树和灌木丛以曲线形式穿插,产生步移景异的观景效果。
与组团相融的“点”:组团内部空间主要由庭院构成,教学楼和宿舍楼各自围合出独立的院落空间,减少相互干扰。每个庭院皆有不同的属性,如教学楼之间的院落呈半开放性质,通过柱廊与广场空间连通,成为室外活动场地的延伸;宿舍楼之间的院落相对封闭,以趣味性的袖珍园林为主导。由于院落空间的主题明确,学生的行为活动得以与环境共融,体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设计理念。
2. 建筑设计中的多层次公共空间
学生的行为发展需要通过公共空间的活动来展开,在传统的教学楼内,学生只能利用教学楼层中窄长拥挤的走廊进行简单的活动,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建筑设计中设置多层次的交往性空间,有助于学生间及师生间的交流沟通。
2.1 综合楼的半室外公共空间
综合楼位于两条主轴线的交汇点,是整个校园的信息资源核心,不仅是各学部之间的交通纽带,同时承担着校园综合交流平台的功能。在平面设计中,我们在综合楼中心置入一条开敞式的公共长廊,顶部以镂空的铁艺构架来限定空间,阳光将铁艺的杆件投射在墙面上,创造出一种介于室内外的空间效果。长廊底层与图书馆及学生社团活动室相邻,二层南侧紧邻大报告厅的室外疏散平台,东西两侧与直达各学部教学楼的风雨连廊相连,学生可以便捷地进入这一共享空间进行交流活动。
此外,为了加强采光通风,综合楼内部设置了四个大小不一的内庭院,这些庭院在南北向上与长廊相串联,减弱了东西向的空间流动性,为公共长廊创造了可供停留的观景空间。小品绿化、景观楼梯、休闲座椅点缀其间,描绘出极具活力的体验场景。
2.2 教学楼的回廊设计
教学楼是主要的学习和教学场所,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在平面设计中采用传统的合院式布局,普通教室和专业教室分列合院南北,合院西侧为阶梯教室,东侧为教室办公室及休息室。办公区底层架空,通过首层空间贯通的手法将内庭院和外广场串联,成为教学楼门厅外的等候区与活动区。
教学区和办公区通过U形回廊紧密相扣,回廊宽度有收有放,不同的宽度形成多样化的空间体验效果,不仅作为交通空间,更作为支持多种课外活动的公共空间,学校利用回廊布置展板和直饮水设备,同时在休息平台上设置图书阅览区。利用屋顶空间作为与南北走廊联系的空中游戏场,均衡地解决了顶楼学生不易下地面层活动的问题。
其中小学部普通教室采用了内外双廊的平面设计,外廊紧邻外墙,承担主要的交通功能,内廊介于教室和疏散门之间,宽度约3.9米,与教室之间采用活动隔断)。当隔断打开时,相邻教室之间利用内廊空间作为合班游戏场;隔断闭合时,每个教室形成独立的教学空间,互不干扰。这种可分可合的设计极大的增加了教学空间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
3.结语
综合性学校建筑具有区别于其它建筑设计的特点:在总平面设计中,追求平面流线清晰,分区明确,注重各学部的相对独立和共享交流;在建筑单体设计中遵循自然原则、亲和原则、艺术原则、个性化等原则,以达到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为目标,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不断促进师生交往,营造出具有最广泛意义上的教育文化内涵的校园气氛。当然,每一座具体的建筑物,都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这就需要建筑师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孜不倦地把技术革新与艺术创新注入特定的设计命题中,不断地探索实践,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 GB50099-2011.
[3]张宗尧.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论文作者:张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1
标签:空间论文; 学部论文; 校园论文; 学校论文; 教学楼论文; 教室论文; 学生论文; 《建筑知识》2017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