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需要全方位的金融支持_存款保险论文

西部大开发需要全方位的金融支持_存款保险论文

西部开发需要全方位金融支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部开发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659(2002)01-0036-07

西部开发不但是一个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而且是一个资本积累和发展的过程。作为资本发展过程,西部开发就不是简单的资金投入,而是投融资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化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必须以新的思路来构建符合市场经济条件、遵循国际原则、适应西部特点的投融资体系和机制,发挥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西部开发投融资体系和机制的形成,需要中央财政与金融协调配合以形成中央财政的投融资机制,需要地方财政与金融协调配合以形成地方财政的投融资机制,需要银行体系做好大文章以发挥间接融资的主渠道作用,需要充分重视和运用金融市场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一、财政投融资支持体系

西部大开发需要进行大量的长期投资,现代化金融体系的支持必不可少。纵观我国东部经济发展的历史,曾一度形成与东部地区发展密切相关的银行体系,比如改革开放之初在深圳蛇口成立了招商银行,其后又在深圳成立了深圳发展银行,在广东成立了广东发展银行,在福建成立了福建兴业银行。这些银行对当地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当地经济起飞的助推器。再纵观发达国家为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开发与发展,也大多采用在当地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办法,比如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实践证明效果比较好。

(一)国家开发银行对西部开发的支持

国家开发银行是国家的政策性投融资机构,它对西部开发的支持,将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各方面资金的积极性。国家开发银行支持西部开发,关键是要解决长期资金来源和风险防范问题,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财政投融资机制和信用保证体系。首先,中央财政投资建设的跨省铁路、公路、民航、交通基础设施、水利水电及环境等大型项目,其还贷能力不足。对此,国家开发银行应根据市场发债筹资能力,扩大一定数额的长期贷款与之配合。其次,对于地方财政投资建设的地方基础设施项目,国家开发银行对其贷款将涉及到地方政府的信用关系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以高级政府为背景,以每年地方财政预算建设费用和各种规费收入为还款来源,贷款期限可适当延长。再次,对于建设西部地区特色经济的工业和农业项目,国家开发银行可与当地银行合作,在对项目进行严格挑选的基础上,由开发银行向商业银行批发贷款,再由商业银行具体落实和承担还贷。最后,国家开发银行也应按正常风险原则向大型行业项目(比如石油、天然气工程)提供长期贷款,以行业收益为还贷来源。

国家开发银行要做好对西部开发的以上方面的支持,建议发行10年、20年和30年期由财政担保的“西部开发债券”,用于长期贷款;建议参照世行和亚行模式,向西部地区提供技术援助资金,用于有关贷款项目开发的前期准备和论证工作,使开发银行信贷政策导向作用前移,提高项目开发的成功率;建议推行项目建设工程监理和保险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以规避风险,并确保建设失败后的重建资金补偿。

(二)建立西部开发银行体系

西部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至少需要50年时间才能取得明显成效,面对如此长期的开发建设,资金支持是关键中的关键。要解决金融支持西部开发的问题,必须以财政投融资支持体系的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必须建立适应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政策性投资银行体系,充分发挥财政投融资的带动作用,以吸引国内外资金参与西部大开发。这种政策性投融资支持体系的主体就是西部开发银行体系,也就是说,很有必要建立西部开发银行体系去更直接地为国家政治和经济政策服务,其贷款对象、用途、期限、利率等方面都将体现国家政策的意愿,成为名符其实的西部开发推进器。

从构成上讲,西部开发银行体系应是一个由两级银行组成的体系:国家级西部开发银行和地方级各个地方开发银行。国家级西部开发银行面向那些对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比如支持公路、桥梁和铁路等交通枢纽工程,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主渠道工程,供电、供热等能源系统工程等。地方开发银行面向那些对地方经济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比如支持地方的城市化建设,支持地方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支持地方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等。

从性质上讲,西部开发银行体系属于政策性投资银行体系,其运作要体现政策的意向,要担当西部大开发的金融支持重任。不能走国家开发银行的老路,更不能像国有商业银行那样运作,而要作为政府财政的信用延伸,以政府财政作为担保从事金融中介业务。国家级西部开发银行的运作要体现中央政府的政策意愿,要作为中央财政的信用延伸;地方开发银行的运作要体现地方政策的意向,要作为地方财政的信用延伸。

从经营目标上讲,作为政策性投资银行,西部开发银行及各个地方开发银行不应追求利润最大化,但要始终坚持不亏损原则,以保证银行资产的质量,维护银行的资信。要坚持高标准的、严格的贷款审查制度,确实发挥财政投融资带动金融支持西部开发的作用。比如,日本政策投资银行虽然不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坚持高标准的贷款严格审查,有效地防范了银行坏帐的发生。那些能够从日本政策投资银行取得贷款的企业或项目,其他银行也就极愿意向其提供贷款,从而发挥了财政投融资带动金融支持日本经济发展的作用。

从资金来源上讲,一是中央财政向国家级西部开发银行提供全额资本金,地方财政向地方开发银行提供全额资本金;二是从国家开发银行取得贷款,作为资金来源之一;三是国家应该大力发展邮政储蓄业务和社会保障业务,把邮政储蓄资金和社会保障基金以贷款方式提供给西部开发银行,作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日本将这两项资金都转入大藏省的资金运用部,然后再贷给日本政策投资银行。这种做法也保证了邮政储蓄资金和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使这两项巨大的资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四是通过金融市场获得资金来源,比如发行金融债券以筹得长期资金,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欧洲债券、外国债券等方式筹措长期外汇资金,也可在欧洲市场以银团方式举借长期外汇资金等。

在资金的运用上,资金必须投向大型或地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比如向机场、高速公路、铁路、水电、水利等项目提供一部分期限长、利率低的优惠贷款,利率低于资金成本的部分可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予以贴息。对于加工项目,国家级西部开发银行一般不对其发放贷款,但地方开发银行可根据地方发展需要和地方政策意向来决定是否对其发放贷款。

地方开发银行要支持地方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向那些有发展前途的农民企业家提供金融支持,可向这些企业提供担保以便让它们获得国外金融机构的贷款。据我们访日时日本金融界人士透露,日本的银行不愿意直接向中国的农民企业家提供贷款,原因是这些企业没有土地、房产等有效担保品。如果中国方面的政府或银行能构提供担保,日本的银行便会向中国的民营企业(尤其是农民企业家)提供日本贷款。或者由日本的银行把资金直接贷给中国的银行,然后由中国的银行发放贷款。可见无论哪种方式,地方开发银行都可担当融通国外资金到中国西部以支持西部非国有经济发展的重任。

二、间接融资支持体系

除了政策性投融资外,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间接融资体系其实是工商企业融通资金的主要资金来源。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一方面需要间接融资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也给处于国民经济核心地位的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商业银行体系必须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好融通资金的主渠道作用。

(一)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

可以说,1997年之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其实是国家的第二财政,并没有真正发挥商业银行的作用。面对西部开发的新形势,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必须加快改革步伐,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发挥资金融通的主渠道作用,做好“大”字文章。

第一,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更新贷款经营思想。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在贷款经营的各个环节要自始至终考虑、研究和落实风险控制措施。要树立贷款竞争意识,以风险最低、收益最大为原则,择优限劣,培育优质客户群,积极抢占贷款市场的制高点。要不断开发贷款业务产品,丰富贷款推销方法,走出行门,寻找市场机会。要不断提高贷款服务质量和效率,注意研究企业需求的多样性,主动为客户建议和策划,使企业不仅获得资金,还获得经营管理、资产和资本运作等多方面的帮助。要发挥贷款业务的主动性、灵活性特点,发挥贷款业务在存款业务、结算业务等其他业务发展中的龙头作用。

第二,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强贷款业务经营管理。要建立健全信贷管理规章制度,建成科学、系统、高效的信贷资金管理运营体制。要根据贷款业务内在的、本质的要求,制定和严格执行贷款业务从受理贷款申请到收回贷款本息的系统操作程序,并要积极改进服务,加快贷款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要切实加强贷款“三查”工作,特别是要加强贷后检查这一环节,使贷出的资金确实按照预定的目标发挥作用。

第三,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结合当前西部经济发展的特点,积极开发新的贷款品种,不断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要在巩固目前重点贷款户的基础上,加强对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和产业的信贷支持。要增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贷款,促进西部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增放私营企业贷款,这不但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西部开发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一个重要商机。要稳步发展消费贷款,促进信贷资金向消费领域的转移。

第四,国有商业银行在西部开发中应该集中资金保重点。要将扩大内需作为贷款投向的重点,加大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支持公路、铁路、航运、水利设施、通讯与信息网络、生态环境、高新技术、优势资源开发项目和国家重点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技术改造项目。要积极支持西部地区具有优势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和经营效益好的中小企业,帮助这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经济效益。

(二)大力发展西部地区中小银行和金融中介机构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资金运作的主体,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的很多限制以及所发挥的不应发挥的第二财政作用,导致了我国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的混乱和危机四伏。因此,金融体系改革势在必行,并且根据中国经济的当前特点和西部开发的需要,金融体制改革应把大力发展中小商业银行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尽快完善银行体系,为西部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与投资环境。

金融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动员资金,最有效率地配置资金。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的途径有两条:一是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来筹得资金,这是融资的直接方式;另一是企业通过银行与其他金融中介机构获得资金,这是融资的间接方式。资本密集型大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一般是向大型银行借贷和从股票市场直接融资,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资金则主要来自中小银行。从中国当前的现实和西部地区实际情况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对于提高西部人均收入、增加就业和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逐步转移都将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就成为西部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另一方面,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操作成本并不绝对由贷款数量大小决定,不同数额的两笔贷款在实际操作中的成本并无太大差异,因而大型商业银行比较倾向于把钱贷给大型项目。这样,中小企业在实际运作中贷款难度就比较大。尽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设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但其实际作用并没有能够解决中小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求,同时,贷款要求抵押的制度导致了中小企业因为缺乏抵押品而无法贷到足够的发展基金。面临这种现实情况,西部开发的金融支持体系还应该围绕着服务于中小企业这个中心,构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银行体系。事实上,只有中小银行才能真正成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西部地区大力发展中小银行体系,将能广泛动员资金,解决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筹资难的问题。

(三)加快金融对外开放

中国金融业的不断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中国已有二十多个城市设有外资金融机构,营业性机构总数已达一百八十多家,外资银行的总资产达到三百多亿美元,占中国内地全部金融资产的比例为百分之一点五以上。然而,外商直接向中国西部的投资数量较少,西部地区的外资金融机构发展缓慢。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进一步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外资银行在中国西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成立合资银行,扩大西部地区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中长期发展援助优惠贷款的规模,并积极拓展外汇业务种类。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中应研究由国外金融机构、国内金融机构、西部地方政府共同发起,组建西部中外合资中长期信贷银行,以吸引外资参与西部大开发。

从政策上考虑,西部中外合资中长期信贷银行要对外资有吸引力,要允许外资控投,实行比现有外资银行更加开放的政策。这一外资银行的资产业务限于境内的西部地区,主要办理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实业投资等业务,负债业务可面向国内外。

西部开发还要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的软贷款和外国政府的优惠贷款。制定鼓励国内外开发商投资西部的政策,允许采用多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方式对社会基础设施进行商业性投资。在金融方式上,允许开发商采用融资经营权(BTO)等各种方式对一些特定项目进行商业性开发,吸引国外大型基金公司直接投资。在金融工具上,也应该允许开发商采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对某些特定项目进行商业开发,既可以把已经建造完成的公路或桥梁等整体在国内外出售,也可以将其股份化后,拆零转让。

为了吸引外资参与西部开发,必须推进人民币的可兑换。在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中,要不断完善现行的结、售汇管理制度。外汇管理局应加强对外汇指定银行执行国家外汇政策和法规的监督,以保证绝大部分汇兑行为的真实、合法。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则应集中人力和物力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资本流动的监测上,建立起了一个实时动态而有效资本流动预警系统,比如,通过对外汇帐户的分类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对不同种类外汇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实施有效的监测。宏观的外汇管理政策要有连贯性,具体操作则要灵活多变。加快货币市场建设,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

(四)推行存款保险制度

为了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金融支持西部开发的持续性,在推进银行体系多元化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加强对银行的监管。银行监管具有国际性,世界各国的银行业监管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归纳起来,银行业监管方式可分为四大基本类型:存款保险、资产限制与资本金要求、注册与审查、银行业与证券业分离。我国的金融监管已经普遍采取了后三种方法。然而,存款保险制度至今尚未建立。对于西部开发的这样一个长期战略,其风险是相当大的。顺应西部开发潮流而起的多元化银行体系,由于存款人和银行之间以及银行与贷款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随时都有可能引起银行恐慌或金融危机。这就给多元化银行体系的发展和对西部开发的金融支持,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阻碍西部开发的进程。因此,很有必要实施存款保险制度。

事实上,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发历史中,银行恐慌是屡屡出现的。这让政府意识到必须对存款者在银行的存款进行保险,即政府向存款者提供一种担保,无论银行发生什么事情,存款者都不会蒙受损失,能够得到补偿。政府提供存款保险,有效地避免了存款者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银行恐慌。由于存款者得到了充分的保险,他们即使对银行是否健康运行有所担心,也无须赶赴银行提取存款,从而有效地抑制了挤兑现象的发生,维护了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

当然,存款保险制度也有一定的弊端,问题出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上。首先,存款保险增大了道德风险。被保险的存款者知道,银行倒闭不会让他们蒙受损失,因而当他们怀疑银行在经营上冒过大风险时,他们不会通过提取存款的方式来对银行施加压力。结果,参加存款保险的银行较之未参加存款保险的银行而言,会在经营上冒更大的风险(这正象投了保的汽车司机开起车来会比未投保的汽车司机鲁莽一样)。这就是说,存款保险不但没有消除道德风险,反倒增加了道德风险。其次,存款保险也存在着逆向选择问题。原因还是在于被保险的存款者没有理由对银行施加压力,没有动机去监督银行的活动。那些爱冒险的企业家发现银行业是最诱人的行业,他们在这个行业里可以进行高风险、高收益的冒险活动。更槽糕的是,那些彻头彻尾的骗子们也发现银行业最具有吸引力,他们非常积极地加入该行业,不受存款者限制地进行轻而易举的欺诈和贪污活动。因此,实行存款保险以后,逆向选择问题依然存在,甚至较没有存款保险更严重。

既然存款保险制度既存在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面,又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那么,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中国是否应该推行存款保险制度呢?对于这个问题,前面已经指出,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十分重要推动力,而只有中小银行才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主要的融资渠道。而存款保险制度必然有利于中小银行的发展,这就说明了在西部开发中推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适宜性。至于存款保险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将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问题,只要采取有效配套措施规范银行的高风险动作,比如要求银行增加信贷及撇账透明度,以及加强本身的风险评估机制等,就可加以防范和避免。

总而言之,存款保险制将拉近各银行间在资金成本方面的优势差距,亦使小额存户得到完全保障,不会再因谣言而涌往银行挤提。对于一个随时可能遭受金融风暴冲击的金融体系而言,实行存款保险制对提高银行业的信誉度是十分珍贵的,必将有利金融体系的长远将康发展,更有利于西部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

三、直接融资支持体系

由于政府支持西部开发的财力有限,所需的大量资金需要以间接或直接的方式融通,因此建议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直接融资,不断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这不仅是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

货币和资本市场是把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的一种有效机制,通过保险政策和防范风险的信用工具(如期权,期货合同)的运用,货币和资本市场又能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因此,培育西部货币和资本市场,才能为西部大开发融得所需要的资金,把有限的资金有效地利用起来。

(一)发展和开放西部资本市场

当前的西部大开发,在解决观念、规划、项目、人才、机制创新等问题的同时,说到底还是需要巨额资本的投入。西部开发需要的长期巨额资金,单靠财政投入和银行的信贷资金是不够的,必须注重培育和发展西部资本市场,分散风险,增加基础设施资金来源,充分利用现代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为西部大开发筹集资金。资本作为第一推动力,是西部开发中资源配置、组合和转化的连接器的推动器。然而,西部资本市场极不发达,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信贷资金支撑,这与西部大开发很不相称。成熟的金融业是西部引资最大的“软环境”,而过去二十年,西部得到的国际资金远较东部为少,因此,如何诱导国际资金更多的流向西部地区,是一个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为吸引外资的一项重要软件,就是一个成熟的金融体系及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而内陆地区银行服务的现代化水平,一般亦较沿海地区逊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商在内陆地区的投资意欲。

西部大开发的实质是西部大开放,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开放。西部优势资源和潜在市场的开发,需要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和投入,尤其是资本要素对其他生产要素的粘合和推动、转化和放大作用。政府和市场主体应加快对资本市场的培育,在此基础上加大资本市场对国内外市场主体的有序开放,促进资本市场的加快成熟并由此推动西部资源、市场的大力度开发,形成良性循环。西部大开发与资本市场的成长、成熟相生相伴,有机统一。资本的流动性、开放性是其天然属性,对于西部大开发所需的巨额资金必须走开放改革之路,必须树立开放融资的思路和办法,盯住资本市场,这就要求我们应当站在市场体制加速构建和全球市场经济竞争与发展的高度,加快资本市场的培育、发展和开放,并在资本市场的开放、发展中促进西部大开发。

资本市场的整体利用不仅是站在全国的角度,而应树立国际化的理念,通过资本市场吸引国际资本进入西部开发。利用外资首先应引入外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包括国外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各类基金组织、保险公司等),积极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进入西部设立分行、办事处等机构,使其参与西部大开发。

引入境外公众上市公司进入西部进行项目合作、技术合作、风险资源开发、股权投资与合作。世界500强中多数是在世界各地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他们具有很强的资本、人才聚集能力和扩张能力,也有进行资源开发和市场拓展的愿望和冲动。我国西部具有的能源、原材料、矿产资源开发投资都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项目,因此,应着力吸引、促进境外有实力的公众上市公司进入西部,以项目合作、技术合作、风险资源开发、股权投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

引入国内外综合类证券公司在西部设立总部、地区管理总部、营业部等分支机构。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企业改制上市、企业并购以及产权重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西部开发中应充分发挥这些证券公司的综合优势,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担任财务顾问,帮助政府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有关资本市场的政策咨询参谋;通过券商,挖掘西部地区有潜力的企业,支持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改制上市,将更多的西部优势企业保荐到境内外上市融资;同时帮助和推动西部地区盘活存量,使一些业绩不佳的西部企业得以再生。

吸引国内外有技术、科技成果的创业投资者进入西部,并帮助其在资本市场融资,进行风险科技产业投资和创新。西部大开发,在产业上不能是东、中部产业的重构,也不能简单走“矿产资源优势”之路,应特别重视高新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必须要用更宽广的视野,引入国内外有技术、有科技成果的创业投资者进入西部,鼓励他们来西部创业,同时帮助他们在资本市场融资,进行风险科技产业投资和创新,尽快实现高新技术与资本的有机结合。

面临加入WTO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环境的范围和程度都会进一步扩大和加强,西部地区完全可以也应该站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起点进行进行经济发展规划的设计,不仅要着眼于资金本身,更要着眼于市场机制和融资机制的建设,全面考虑西部经济与金融问题,构建一个包括证券、保险、银行以及各级金融机构在内的现代金融体系,以保证金融能够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多种方式的服务。

(二)发展货币市场,稳固资本市场基础

利率是市场经济的晴雨表,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杠杆,这里所说的利率是指市场利率。我国连续七次降息没有取得应有成效,不是因为掉入流动性陷阱,而是因为缺乏决定市场利率的货币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关注于为经济增长广泛动员资金,超前发展资本市场,忽略了货币市场的重要功能。没有一个健全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更严重制约了宏观调控效率的提高。货币市场为政府财政赤字提供了一个非通货膨胀性的融资渠道,它使政府能够通过公开市场来贯彻执行货币政策,并为各种利率提供一个市场化的参照基础。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货币市场的这种政策功能应该得到有效发挥。

首先,从微观经济实体看,货币市场亟待发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是保持企业效率不断提高的迫切要求,而资本结构的优化取决于合理高效的金融市场。如果没有外部金融制度与良好市场环境的配合,单凭企业本身,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形成和保持优化的资本结构。这个问题在我国已十分突出:企业负债率仍然居高不下,企业债务资本的绝大部分来源于银行贷款,企业资产重组因缺乏短期融资渠道与工具而受阻或成本高昂,企业因缺乏货币市场而难以对政府的利率信号做出应有的敏感反应以形成合理的价格与收益预期。因此,企业呼唤货币市场的快速发展。

其次,从资本市场发展看,货币市场也急需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取得的长足发展有目共睹,但若想进一步发展,就需要高效的金融中介服务,由金融中介机构沟通资本市场的供求双方,引导更广泛社会范围内公众与机构参与,活化交易,使社会储蓄有效地转为投资。然而这又需要金融中介机构有足够多的流动性支持,亦即要有灵活广阔的融资空间去方便快速地从资本市场之外的货币市场获取所需资金支持其一、二级市场业务的开展。因此,货币市场是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支撑基础。只有当社会资金能够在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充分灵活流动的时候,资本市场上各种工具的定价与价格水平波动才会以货币市场决定的利率作为参照依据,资本市场的运作也才会趋于合理。不能跨越货币市场而一味发展资本市场,否则,资本市场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

最后,从宏观调控角度看,还需要货币市场的发展。199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难以通过传统途径投放基础货币,同时因缺乏有效的货币市场,造成了基础货币投放不出的局面,这无疑不利于缓解通货紧缩局面,使扩大内需的货币政策效应大打折扣。要想使央行通过发放利率信号来传导政策意向和产生应有的政策效应,必由之路是大力发展货币市场。总之,发展货币市场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调控的迫切需要。要把发展货币市场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育健全、高效、具有规范经济行为的货币市场主体,要将利率市场化改革与货币市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宏观金融调控效率的提高。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西部大开发需要全方位的金融支持_存款保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