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实践”视野下农村中职学生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_徐鸿飞,何淑容

“全实践”视野下农村中职学生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_徐鸿飞,何淑容

徐鸿飞 何淑容 四川省高县职业技术学校 645150

【摘要】目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各大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课程作为人才培养方案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地应体现“应用性”,体现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构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课程资源作为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和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保证,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为此,笔者以“全实践”理念为导向,以《学前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为案例,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开发进行了研究。本文在分析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趋势的前提下,提出了以“全实践”理念为导向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旨在引起学前教师和相关课程研究者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研究的重视。

【关键词】全实践;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1-074-01

1以“全实践”理念为导向――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趋势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和优质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也日益备受各大高职院校关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已经日益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专业化阶段,同时也对高校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提出了基本要求。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被确定为幼儿教师所必须秉承的一个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而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最终落实到学前教育的实践中,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成为培养的重中之重。事实上,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教育领域理论与实践已发生深刻彻底的变革。这场变革的主流趋势就是支撑教师教育的理念根基已由以往的“理论”转向了关注“实践”。

2“实践”理念背景下《学前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必要性

所谓课程资源,施良方认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而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开发利用水平和适应性程度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范围和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平,可以说,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和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保证。

然而,据笔者对已有相关研究的调查,目前关于学前课程资源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幼儿园教育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具体包括教材、教学活动、教师、教学环境等)、幼儿园本土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对于高等院校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对于学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这些研究表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不容乐观,这首先表现为许多高校教师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与能力;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没能充分挖掘身边可用的资源,课程资源结构单一化;已开发的课程资源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利用等等问题。

《学前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其涵盖了幼儿园课程的内涵、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幼儿园游戏的指导和环境的创设等内容,旨在形成运用理论分析和指导学前教育实际工作的实践能力。该门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门学前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的“中介”课程。

3.“三元式对接”的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和评价

第一元阶段,根据学生特点,由校内具有科技活动开展经验的团委指导老师在学生中按照比例通过一定程序选拔合格的工程科技训练营入营学员,学员入营后,由指导老师讲所有营员进行分组,成立创新小组。根据训练营的任务安排为学员开设各类创新创业培训教育课程,邀请成功校友企业家与学生分享成功经历,并给各创新小组分配任务,开展创新创意金点子征集、创意沙龙等活动,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核,此阶段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水平、任务完成情况和学习态度。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有学生创新教育联盟进行实时监控,在每个学习时段或者每个学习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参加培训学习、小组协作、任务完成等能反映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未后续阶段的深入培养提供数据[3]。第二元阶段,经过创新人才库选拔训练营优秀营员进入第二元阶段。根据学校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背景,依托特色工科专业条件,将学生创新团队分配到各个联系企业当中,由学校专任教师带队,指导学生团队在企业阶段性实习为期一年时间,期间结合各自工作的情况申报学校为大学生设立的科技创新训练项目,以项目为载体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深层次训练,并结合专业特长进行针对性创造[4]。此阶段主要考核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项目成果评价最终由带队专业老师和企业工程师给出的两部分成绩组成,专业老师主要在项目执行上和整个过程中给予评价和指导,企业实习实践内容项目成绩由企业工程师给出。这样的考核方式也体现了对学生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性。

第三元阶段,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创业指导和实践,并成立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科技园,鼓励优秀学生创新团队和项目已企业化的运营模式参与到社会企业市场竞争当中。在高年级学生团队经过较长时间的项目实践后,依托全国性的学术科技竞赛平台对项目成果进行检验,同时组织相关学术专家对优秀团队进行答辩考核,考核优秀者将由以合作企业的成功企业家担任团队指导教师并兼任创办公司顾问,并积极寻求良机,实现自主创业[5]。此阶段由创业过程考核和企业盈利情况考核两部分构成,创业过程考核包括公司运营状况的一系列标准,比如公司工作制度、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情况等因素;创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盈利,因此对创业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鉴定就是企业的生存力的评价。这也是“三元式对接”的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最高追求。

参考文献:

[1]时宁国.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6(1)

[2]马雪.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1.

本文系四川省农村幼儿教育教育研究中心2015年立项课题“全实践视野下农村中职学生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研究”(NYJ20150612)课题成果。

论文作者:徐鸿飞,何淑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  ;  ;  ;  ;  ;  ;  ;  

“全实践”视野下农村中职学生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研究论文_徐鸿飞,何淑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