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 425000
摘 要: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就高中化学而言,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相比初中都有了较大变化,许多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大,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这些变化很难一下子适应。我们学校一个年级有十七个班级,学生基础相差很大,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分层教学。对于我所带的班级,我就采用了分层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 分层教学 依据 对策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与此相关的是掌握学习的目标,每进行一个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都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二、分层教学的对策
1.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可把学生分成中上(小尖班)、中等(英才班)、中下(素质发展班)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学生的特点是:中上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上进心强,基础扎实,分析、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强,成绩优秀且稳定(比较而言)。中等学生有一定的上进心和学习自觉性,理解能力较强,双基不够扎实,成绩中等但缺乏稳定。中下层次的学生相对来说学习成绩处于班级的中下层面,学习自觉性较差,自信心不足,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较差。但这种分层仅仅是为了用于教师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做到备课、教学时能“对症下药”,把握上课的基点,做到分层教学时目标设置合理,而不是把学生的分层情况告诉学生本人,目的是不让学生给自己贴上标签。
2.利用不同教学设计中的探究活动激发各个层次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且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进行分层次教学之后,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化学知识兴趣程度的差异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对于中等班,可开展科技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室放映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影视作品;开展介绍学法的讲座,以提高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开展猜化学谜语、化学魔术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长知识等。实践表明,通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趣味性的、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一方面能使同学们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下班的学生主动力性弱,自觉度不高,不能像前者那样给与极大的自由,我便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音乐,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等资料,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奋点。对这些因素加以综合应用加上及时讲解能明显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的基础上,依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弹性教学,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广度的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要科学合理地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A、B、C三个层次,上课时要自觉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鼓励学生个个努力达标。教师应在每节课的开头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同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将知识依其难易程度分为难、中、易三个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4.分层把握教学要求,力求人人学有所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堂提问、问卷等形式检查学生学习达标情况,可采取因人提问、分层设题的办法。比如,让C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提问,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习兴趣;让B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需认真思索的提问,通过实验来归纳总结问题;让A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智力运用性的提问,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特别是中、差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郑金洲 《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2]江家发 《高中化学课程评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林崇德 《教育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4]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5]刘超 探讨化学教学中高级水平的学习认知策略及其能力培养[J].化学教学。
论文作者:李继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学生论文; 层次论文; 化学论文; 发展区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兴趣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