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消费支出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近代论文,变动论文,消费支出论文,中国经济增长论文,政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4.5;F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00)05-0057-06
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了其经济近代化的历程。与传统社会相比较,近代中国是处在一种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过渡型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就决定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政府消费支出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对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力亦更加突出。
一、政府消费支出的变动趋势及其特征
政府消费支出是指政府作为消费单位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它是总需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中国有关政府消费支出的长期统计数据的缺乏无疑是阻碍本课题开展研究的最大障碍,也是迄今尚无人对此问题有过研究的根本性原因。为此,我们首要任务就是利用旧中国零散而又珍贵的财政及其有关资料,采用相关的分析方法,对政府消费支出进行了估算。但限于篇幅,估算过程本文从略。现将其结果列出:
近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长期变动
表1 (1885-1936年) 1933年币值:亿元
年份 政府消费支出 年份 政府消费支出 年份 政府消费支出
1885 2.58 1913 4.74 1931
8.93
1886 2.66 1914 3.38 1932
7.88
1887 2.63 1916 3.92 1933
7.95
1888 2.61 1919 4.22 1934
11.33
1889 2.30 1925 4.45 1935
10.28
1899 3.00 1928 2.21 1936
12.38
1903 3.56 1929 2.85
1909 4.94 1930 3.40
资料来源:拙文《近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估算》(未刊稿)。
我们以上表估算结果,来进一步分析近代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政府消费支出的变动趋势及其特征,似乎可以从中得出如下结论:
1.中国自19世纪80年代中期近代化开始起步以后,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近半个世纪期间里,近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变动趋势总体上呈现显著的不断上升态势。名义政府消费支出总额由光绪十三年(1887)的1.2亿元,增加至1936年的14.25亿元。49年中增加10.9倍,年均增加值为0.26亿元,年平均增长率5.2%。若以1993年可比价格计算,光绪十三年(1887)仅为2.63亿元,1936年则猛增至12.38亿元。1936年比光绪十三年(1887)增加9.75亿元,49年中增加3.7倍,年平均递增近3.2%。以上数据充分表明,持续上升是近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长期变动的总体特征。
2.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总额的上升变动并非直线运动,而是在曲折不居的升降波动中逐步上涨,并呈现出某种周期性波动的迹象。这表现在自光绪十三年(1887)至1936年的近50年间,各阶段的政府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是不尽相同的。在19世纪最后的15年间,晚清政府的消费支出的年均递增幅度极为有限,基本保持一种稳定的状况。年均政府消费支出总额约在2.5亿元至3.00亿元左右波动,无明显的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以后,北洋政府的消费支出与晚清政府相比显著上升,年平均政府消费支出总额在3-4亿元之间。国民政府时期,政府消费支出呈现强劲的上升趋势,特别是1931-1936年中,年平均政府消费支出达9.8亿元,其中1936年为最高点,达12.38亿元。
我们若将表1数据绘制成曲线图,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近代政府消费支出变动的周期性波动迹象。若以光绪十一年(1885)作周期上升期的起点,则宣统元年(1909)上升至最高点,此后略有下降。至1928年跌入谷底,1929年开始反弹,逐步攀升,上升期至1936年升至顶峰,其后预示着一个周期的开始。由上可见,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较为正常的50年中,政府消费支出的变动存在着期限大体为25年左右的两个中长周期波动。19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10年代为第一个周期;20世纪10年代至30年代中叶为第二个周期。周期的下转折点大体为光绪十一年(1885)、1928年,周期的上转折点为宣统元年(1909)、1936年。1937—1949年期间中国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为期13年的战时经济时期,按照西方经济周期理论,受外生变量的巨大影响,正常的经济运行及其内在规律受到干扰和破坏,无法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故本文不再加以考察。
3.近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不断上升不仅表现在政府消费支出总量的上升变动,还表现在政府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见表2:
近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结构的长期变动
表2 1933年币值:亿元
年份 中央政府消费支出 地方政府消费支出 年份 中央政府消费支出 地方政府消费支出
18851.810.77
19192.96
1.26
18861.860.80
19253.12
1.33
18871.840.79
19281.55
0.66
18881.830.78
19292.00
0.85
18891.610.69
19302.38
1.02
18992.100.90
19316.70
2.23
19032.491.07
19326.07
1.81
19093.461.48
19336.20
1.75
19133.321.42
19349.52
1.81
19142.371.01
19358.12
2.16
19162.741.18
193610.03 2.35
资料来源:同表1。
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政府消费支出结构的发展演变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特征。西方发达国家历史统计资料业已证明,随着近代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政府规模不断扩大,政府参与国家经济活动的实力和范围日益扩展和增强,中央政府消费支出占政府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和绝对值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表2中数据反映了我国近代中央和地方政府消费支出结构变动的时间序列状况。据表中数据显示,随着经济近代化的不断推进,中央政府消费支出的绝对值亦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由光绪十三年(1887)的1.81亿元,增加至1936年的10.03亿元,49年间增加了4.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3.6%,其占政府总消费支出比重也由光绪十三年(1887)的70%上升为1936年的81.1%。而地方政府消费支出则由光绪十三年(1887)的0.7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35亿元,49年中增加2.1倍,年均递增2.3%,低于同期中央政府消费支出的增长幅度。其占政府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则由光绪十三年(1887)的30%降至1936年的18.9%。
政府消费支出中,中央政府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以及地方政府消费支出所占比例日渐下降的变动,不仅是政府消费支出结构不断趋于合理的反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职能扩大及政府参与经济活动能力提高的具体体现。这种政府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动,如上所言业已为世界许多国家的统计资料所证明,同样也存在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进而成为测度近代中国经济近代化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变量指标。
在对近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变动趋势及其特征作了纵向考察以后,还有必要与同期世界其他发达国家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以求进一步探讨其变动趋势的特点。
先看日本。战前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消费支出呈现明显的上升变动趋势。1885—1936年期间,名义政府消费支出总额由60百万日元,增加至2183百万日元,51年间增加了35倍有余,年均增长高达7.3%,大大高于同期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实际政府消费支出总额则由1885年283百万日元增至1936年的2135百万日元,51年中增加6.5倍,年平均递增4.04%(注:大川一司.长期经济统计:推计与分析1国民所得〔M〕.东洋经济新报社,1974.213.),亦高于同期中国的增长幅度。政府支出规模的异同,表现了中日两国政府对各自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和参与力量是不同的。
欧美国家在其工业化历程中,政府消费支出亦呈现持续的上升态势,其变动幅度也较中国方面大为激烈。政府消费支出占总需求的比重由19世纪中期的3.5%至5%,上升至二战后的15%左右(注: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201-203.)。例如美国1887—1891年期间,其所占比重为4.6%,1929—1938年为9.4%,1946—1955年达15.4%。德国在1887—1891年间为6.3%,1929—1938年为12.8%。英国在1887—1891年为6.7%,1930—1939年为11.4%。日本1887—1892年间约为6.8%,而1930—1940年中高达26.3%。然而,同期中国政府消费支出占总需求的比重,1887年仅为1.9%,1916年略升至2.8%,1936年也不过才升到近4%(注: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201-203.)。只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19世纪末期水平。
二、影响政府消费支出变动的因素分析
我们不仅要实证地考察战前中国政府消费支出不断上升趋势的客观存在及其特征,更应对造成其变动的原因进行探讨和说明。政府消费支出不断上升的变动趋势,不是一种个别的、偶然性的短期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必然的客观规律,它反映着政府经济活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近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不断上升的变动趋势,受多种客观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从长期分析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诸方面。
1.近代中国国民生活经济发展水平是政府消费支出逐渐上升的基本前提条件
旧中国经济在其发展较正常的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期间有缓慢的增长。其中,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1920—1936年期间,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在国家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化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仍以通常用来衡量经济发展的三项主要指标来看,工农业总产值由1920年的229.97亿元,增加到1936年306.12亿元,年均递增1.70%;国民收入由202.37亿元,增加到257.98亿元,年平均递增了1.53%;人均国民收入由5.99元增加为51.51元,年平均递增0.71%,三项指标均在抗战前的1936年达到旧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无疑决定了政府消费支出总量和结构呈逐渐上升态势。
2.政府职能和作用的扩大和强化是促使政府消费支出不断上升的主要动因
近代中国政权主体受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为维护自身政权的存在和稳定,被迫地从西方移植来了新的制度安排,建立了新型的商业制度、工厂制度、银行制度,实现了工商管理机构及其体制的近代化,并为适应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颁布了一系列旨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从而使政府的职能更加突出经济方面,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更加强化。
3.政府财政规模的扩大是导致政府消费支出上升的基础
以可估算价格计算(1933年价格),光绪二十五年(1899)的财政收支总额为453.5百万元,1937年为1955.3百万元,38年间增加3.3倍,年平均增长率近4%。由此可见,近代政府财政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其有能力提高在消费和劳务方面的购买支出,从而使政府消费支出得以快速上升。
4.政府军事开支的扩张是促使政府消费支出上升的强有力推动力量
晚清政府在坚守“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信条下,大规模投资军事工业,而后陆续创办的民用工业也是为其军事工业服务的。据统计,从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二十年(1894),晚清政府兴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共27家,投资额2964万元(注: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41.)。北洋政府军事费开支庞大是众所周知的事情,1913年军事费高达172.7百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7%;而1925年军事费上涨到297.7百万元,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上升至47%(注:杨荫傅.民国财政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102.)。南京政府为加强军事力量,大量购买美国军械的军事费开支更加庞大。1927年军务费开支占实际财政支出的比重高达87%,1937年仍达66.4%的比重(注:杨荫傅.民国财政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102.)。战争时期,为打内战,国民党军务费开支直线上升,其中接受“美援”大部分是用于军事方面。
由上可知,伴随着经济近代化的深入,近代政府职能和作用的扩大和强化,政府财政规模的扩大所导致的消费和劳务的上升,以及军事开支的扩张等因素是导致近代政府消费支出总量和结构变动上升的根本性原因。
三、政府消费支出的宏观经济效应
政府消费支出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消费支出的变动会引发总需求发生变动。而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一个经典结论认为,总需求变动是在与总供给的联系中存在并发生作用的,总需求变动总会引致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进而促进经济实现增长。按照这样的理论逻辑,政府消费支出的变动就成为影响经济变动的一个主要变量,而政府消费开支出的不断上升必然导致经济增长。这种政府消费支出所诱发的宏观经济效应早已为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统计资料所证实,同样也存在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使总需求总量不断上升
表3中数字反映了近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变动与总需求变动的相互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各阶段政府消费支出增长率与总需求增长率具有较强的关联,二者几乎呈同步波动态势。波动幅度除1931-1936年外基本相同,这充分表明政府消费支出对总需求变动具有重要牵动作用,从而促进总需求得以上升。从上表还可以看出,政府消费支出的增长幅度大于总需求的增长幅度,这表明,在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消费支出总量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刺激总需求增长的宏观效应。
2.促使近代政府的财政规模不断扩大
政府财政规模的扩大是政府消费支出得以扩大的物质基础,同时伴随着政府政治和经济目标函数及其行为的加强,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的逐渐提高所导致的政府消费支出的上升,也具有诱发政府财政规模扩大的积极作用。
表4中数字体现了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消费支出与政府财政规模之间变动的相互关系。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光绪十三年(1887)至1936年的近50年中,政府消费支出的波动与政府财政规模的波动呈同方向变动的特征,二者具有极强的连动性。而且政府消费支出的波动幅度大于政府财政规模的波动幅度,特别是自20世纪10年代以后的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更加突出。这表明政府消费支出对财政规模具有很强的牵动作用,从而促使财政规模得以上升。
3.政府消费支出对国民收入上升的乘数效应日渐显著
按照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在现存生产资料尚未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政府消费支出的增长可以导致大于几倍于其本身的社会总产出的增长。这个由于政府消费支出增长而引发的扩张过程,可以用乘数理论来说明。乘数理论把经济增长(国民收入的变动)看作因变量,把政府消费支出看作自变量,阐明政府消费支出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国民收入的变动的数量关系。从表5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政府消费支出引起更多国民收入增加的“乘数效应”是客观存在的。
表5政府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
年份 1932
19331934
1935 1936
政府消费支出增量(亿元) -1.05
0.073.38 -1.05 2.10
国民收入增量(亿元) -10.49 -34.05
9.74 16.59 56.56
政府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0.1-0.002 -0.34 -0.06 0.04
乘数 1.110.99 0.75
0.94 1.04
资料来源:巫宝三:《中国国民所得1933修正》,《社会科学杂志》1947年第9卷2期和表1数据。
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政府消费支出通过乘数作用引起社会总产出的扩张和收缩的变动过程。政府消费支出和乘数与其边际消费倾向呈正向运动,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就越大,乘数的作用就越明显。表中数据反映了这种关系。由此可知,政府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从而对国民收入的波动起着一定的牵动作用。
标签: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论文; 政府支出论文; 总需求曲线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财政制度论文; 经济学论文; 财政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