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式排球移动训练方法的研究_排球论文

坐式排球移动训练法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排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1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71-1351(2003)05-0088-03

1 前言

2000年5月6日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在上海举行,这届残运会将坐式排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全国共有19支队伍参加,由于各省市代表队都是初次组队参加,因而各队的技术水平和战术配合都不尽如人意。为了提高我国坐式排球技术水平,也为我国进军2008年残奥会做准备,我们对甘肃省男子坐式排球队队员的训练进行了研究,希望对我国各省市的坐式排球教练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2 研究目的与方法

以甘肃省男子坐式排球队全体队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针对性的实践训练研究,主要研究健全人排球与残疾人坐式排球的不同特点,同时主要解决坐式排球训练中的技术难点——移动。

3 分析讨论

3.1 坐式排球的移动特点

坐式排球的移动是由起动、移动步伐、制动三个环节组成。[1]在健全人排球中它是训练的基础和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的保障,每一位教练员都非常注重移动的训练;在残疾人坐式排球中它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规则的不同,决定了坐式排球与健全人排球技术上的最大差异就是“移动”。坐式排球的移动是运动员坐在地板上,主要依靠手臂和臀部的支撑来完成,其技术表现为以下特点。

3.1.1 移动距离短

2000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颁布的《坐式排球竞赛规则》规定,坐式排球场地长10米、宽6米,仅为健全人排球场地的一半大小。在比赛中,场上6名队员平均防守面积为5平方米,而健全人排球为13.5平方米。在如此小的场地内完成各种技术动作,所需移动的距离较短。

3.1.2 手臂力量强

健全人排球的快速移动主要依靠各种灵活的步伐来完成,在坐式排球中步伐被手臂代替,手臂要对整个身体进行运送。如果没有强大的手臂力量是很难完成这种快速移动的。

3.1.3 身体灵活性要求高

健全人排球为了提高移动速度和距离,不仅利用各种步伐,还利用身体的滚翻、倒地、前扑、鱼跃等动作。在坐式排球运动中队员为救起离身体比较远的球时,移动中也常常采用滚翻、倒地、前扑、爬行等动作。这些动作的完成不仅要依靠手臂力量,还需要身体的协调配合。因此坐式排球的移动对身体的灵活性要求较高。

3.1.4 向后移动比向前移动要快

健全人向前移动9米比向后移动9米平均快0.95″,而坐式排球队员向后移动5米比向前移动5米平均要快0.3″。这说明要按健全人移动的概念理解坐式排球运动员是不正确的,需要教练员重新认识,重新布置技战术。

3.1.5 残疾程度的不同表现为腿的摆放位置各不相同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1999年颁布的《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规定,坐式排球队员的残疾等级标准要求是小儿麻痹后遗症、后天性截下肢、先天性缺下肢或下肢畸形、两下肢不等长这几种情况。从表面看队员有的有双腿、有的仅有一条腿、有的双腿全无,这样每一位队员的身体条件就各不相同。从原则来上说腿的摆放是不能影响移动和技术动作的完成的,但在实践训练比赛中队员的腿是屈是直或一屈一直都有所不同,这需要教练员细心观察并和队员一起反复练习。

3.2 移动技术的训练方法

移动的训练方法多种多样,为了使队员快速掌握移动方法和提高移动速度,就要以科学的训练原则为指导,从简到繁、从单项技术到战术配合,把专项素质训练与技术训练相结合,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并注重以提高队员训练兴趣为出发点。[2]

3.2.1 在无球情况下的移动训练

(1)在场地内进行不同方向上的移动训练。这种移动训练方法既简单又能随意控制运动量,同时队员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移动上,教练员组织测试、比赛都可以。(示例2、3、4移动成绩参考数据如下表)

甘肃省男子坐式排球队移动速度成绩表

示例1 教练规定好移动距离后,队员看手势或听口令进行“前、后、左、右”方向上的移动。

示例2 队员进行3米、4米、5米往返6次侧向移动。

示例3 队员在排球场内进行半场10米或全场20米的向前向后移动。

示例4 队员在排球场内进行半场的变方向移动,如“十”字型(图1)、“米”字型(图2)。

示例5 队员在半场进行蛇形移动练习。

(2)拦网移动训练。这是排球专项技术中不可缺少的训练方法。在无球情况下主要训练拦网队员的移动速度、手型和身体的控制能力。

示例1 把队员分为两组分别坐在进攻线上,听教练员的口令同时上网完成拦网动作,并要求在网上击掌,完成后再退回到进攻线,这样反复数次。

示例2 队员在网前横向移动拦网。两人一组隔网相对,从4号位、3号位、2号位各拦一次,这样反复数次。

示例3 主被动拦网移动练习。甲乙两人各坐在网前,甲主动做移动完成拦网,乙跟着做。甲可以做一些假动作迷惑乙,要尽快跟上甲的动作,做若干次后甲、乙交换。[3]

示例4 队员三对三相对坐在网前,教练员站在半场中央,面对教练员的队员按教练手势左右移动,背对教练员的队员跟着对方移动拦网。

(3)综合移动练习。一名队员从2号位拦网开始,移动到进攻线后做一个垫球的动作,再到3号位做扣快球动作后再移动到进攻线后,向前做一个滚翻救球动作,最后退到发球区做发球动作。(图3)

3.2.2 有球情况下的移动训练

这种练习能和专项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实效性较强。

(1)抛接球练习。

示例1 教练在半场内向一名队员抛出不同方向的球,队员先移动再将球垫起或接住。

示例2 队员面对墙壁,教练员站在队员背后将球抛向墙壁,队员把球接起。

(2)传、垫、扣单项技术移动练习。

示例1 队员在半场或全场沿边线移动,进行自传、自垫练习。

示例2 传垫循环练习。把队员分为两组,可以隔网也可以不隔网传垫,排头队员相互传垫,每传一个球后排头队员就移动到排尾,这样循环往复进行。

示例3 向传垫球方向移动练习。把队员分为两组、三组、四组安排在不同方向,排头队员按规定的方向将球传给另一组排头队员手中,完成后自己移动到另一组排尾,这样不断循环。看上去可形成“三角(图4)、四角、五角”传垫形式。

示例4 扣球移动练习。可采用一人多点或多人一点的扣球方式。(图4)

示例5 攻防练习。可采用2人、3人、集体攻防练习。

示例6 接扣球后再救一个入网球。要求尽量快速移动接救入网球,并垫高给教练。

示例7 单人防全场。队员在6号位防守,教练员扣、吊结合,要求移动垫好后迅速回原位,也可不要求回原位,全场移动防守。

(3)接发球移动练习。

示例1 可采用1人、2人、3人、4人全场接发球练习。

示例2 发球队员与接发球队员对着干。即接发球队员在直线位置上时,发球队员将各种力度的球发在斜线位置上,要求接发球队员去接球。

示例3 一名队员连续发球50——100次,接发球六名队员每接一次发球轮转一次。

(4)拦网移动练习。

示例1 队员隔网面对面分别坐在前排三个位置上,其中一排队员拿球,听教练喊“二、三或四”号位,被叫到的队员自抛自扣球,对面的队员组成双人或集体拦网。

示例2 队员先在进攻线后接教练员的扣球或吊球,然后再上网拦教练员的扣球。教练员可在前排任何一点上完成扣球或吊球。

(5)进攻战术移动配合练习。

示例1 队员在底线排成三列纵队,前三名队员进场后接教练的轻发球,完成“中一二、边一二”战术配合,这时每打一个球交换一组,依次类推(图5)。同时这种练习还可四人一组完成“插上”战术配合或两人一组完成两次球进攻配合。

示例2 三人轮流组织进攻,两边同时进行,要求发给后排队员(图6)扣直线球(以免两边干扰),扣后三人迅速轮转位置继续进行。

(6)防守战术移动配合练习。

示例1 场上六名队员接发球或防教练员的扣球、吊球后组织进攻,这时每打一个球,前后两排队员就互换一次位置,依次类推。(图7)同时在练习中还可每一个球轮转一次位置。

示例2 教练员任意向2号、4号位网前抛球,队员上步调整传球,另一边的队员扣球。然后换位。(图8)

示例3 三对三攻防练习。防4号位远网扣球后,调整反攻。(图9)

示例4 规定扣球路线的一拦、一防连续防反。4号位队员防斜线球后,由拦网者转身调整传球后给他扣。如果防不起则教练员抛球代替防起的球连续组织进攻。(图10)

(7)各种战术配合比赛。

二人对抗赛、三人对抗赛、四人对抗赛、五人对抗赛、六人对抗赛。

3.2.3 游戏形式的移动训练法

这种练习是提高队员移动兴趣的有效方法。在训练中可调整气氛,提高训练质量,克服疲塌、不认真的现象。

(1)坐式橄榄球比赛。以橄榄球比赛形式为主,在比赛中使用排球,队员坐在地板上移动,进行传、接、拉、抱、射门等动作,计球射入对方球门的次数多少定胜负。

(2)半场坐式篮球比赛。以健全人半场篮球比赛形式为主,在比赛中使用排球,队员坐在地板上移动,进行传、接、投篮、抱球移动等动作,但不能运球,最后记比赛分数。

(3)“抓大头”游戏。队员围坐成圈,圈中间留一名队员,游戏开始后外圈队员相互传、垫、扣球,圈内队员积极拦截排球,如外圈一名队员传出的球被拦截到,那么这两名队员互换,如此这般继续下去。

总之,掌握坐式排球移动的特点和科学的训练方法是每一位坐式排球教练员必须完成的第一课题,移动技术解决好了会使每一位队员发挥出良好的技术水平,并能提高整个排球队的战斗力,也为本队取得骄人战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  ;  

坐式排球移动训练方法的研究_排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