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东[1]2002年在《中学历史学科填空题的命题理论与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填空题是根据既定的考查目标,将某种材料隐去其部分内容并造成形式上的不完整,要求考生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使其完整起来的试题,是一种对答案有强烈限制的客观性供答型试题。根据材料形式的不同,填空题可分为填文题、填表题和填图题叁大类。 鉴于史学以事实为依据,并无法再现的特点,且填空题能测试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因而成为中学历史学科的基本题型之一,在各类考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填空题的考查功能得到进一步挖掘,不仅提高了原有的考查记忆水平的效度,而且能够考查曾被认为不可能的较高层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了进一步挖掘其功能,使其发挥更好作用,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填空题的若干理论与技术问题作了探讨。 论文第一部分系统论述了填空题的叁种基本模式。 论文第二部分从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叁个层面分析和探讨填空题各个类型在这叁方面发挥的考查功能。 论文第叁部分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填空题的命题规则。 论文第四部分详细论述了填空题命题技术之——设计技术。 论文第五部分探讨了填空题命题技术之二——调整技术。 论文第六部分提出填空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一是首次从六个方面规范了填空题命题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使其走上科学化的轨道;二是在创设、剖析大量典型试题的基础上,拓展和挖掘了填空题考查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目标,做到既保留其信度高的特点,又克服其效度差的缺点,使其“枯木逢春”,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这也是本文的独创之处。
张耀元[2]2015年在《安徽新课程中考历史试题研究(2004-2014年)》文中指出中考是基础教育阶段一次重要的选拔性考试,中考试题能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原则,反映教学问题并指导教学实践,实现学业水平测试和教学的有效衔接。安徽省从2004年进入新课程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先试行全省两套卷,自2012年起实行了从全省两套卷到统一卷的改革。本文以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研究2004至2014年的安徽中考历史试题,介绍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安徽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概况,主体部分从新课程倡导的历史学科叁维目标进行试题分析,指出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命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命题改进建议。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叁部分组成,作为主体的正文部分共有叁章内容。首先,绪论概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其次,正文部分共有叁章内容。第一章:简述了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况,安徽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理论和中考试卷的演变历程。第二章:主要从历史学科的叁维目标入手,分析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对历史知识、学科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并从整体上评析了中考历史试题的特点。第叁章:总结近十一年来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试题提出若干命制建议。最后,结语部分简要梳理全文内容,总结新课程以来安徽中考历史试题的新特点,针对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命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浅见,试题命制建议包含试题题型结构、功能和内容,对“叁维目标”的考查和命题技术叁方面的内容。
张艳娜[3]2007年在《中学数学填空题的命题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填空题是根据既定的考查目标,将某种材料隐去其部分内容并造成形式上的不完整,要求考生根据对材料的理解使其完整起来的试题,是一种对答案有强烈限制的客观性供答型试题。根据材料形式的不同,填空题可分为填文题、填表题和填图题叁大类。鉴于数学以抽象、严谨为特点,且符号繁多、系统性强,没有专门的训练很难入门。而填空题能测试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因而成为中学数学学科的基本题型之一,在各类考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以及新课程的实施,填空题的考查功能得到进一步挖掘,不仅提高了原有的考查记忆水平的效度,而且能够考查曾被认为不可能的较高层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了进一步挖掘其功能,使其发挥更好作用,本文从八个方面对填空题的若干理论与技术问题作了探讨。论文的第一部分论述了中学数学填空题命题技术所研究的问题及研究方法。论文的第二部分系统论述了填空题的叁种基本模式:填文题、填表题、填图题。论文的第叁部分从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叁个层面分析和探讨填空题的各个类型在这叁方面发挥的考查功能;论文的第四部分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填空题的命制规则;论文的第五部分详细论述了填空题命题技术之———设计技术;论文的第六部分探讨了填空题命题技术之二——调整技术;论文的第七部分探讨了填空题命题技术在新课程试题命制中的调整技术;结语部分提出了中学数学填空题命题技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的主要贡献在:针对我国数学笔试填空题命题技术的空白初步做出系统科学的研究,修正了当前命题技术呈现出的经验型,零碎不科学的现状。一是首次从八个方面规范了填空题命题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使其走上科学化的轨道;二是在创设、剖析大量典型试题的基础上,拓展和挖掘了填空题考查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目标,做到既保留其信度高的特点,又克服其效度差的缺点,并从新课程评价目标的叁个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填空题的命制技术提出调整策略,使其“枯木逢春”,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这也是本文的独创之处。
孙义坤[4]2007年在《建国以来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述评》文中指出近些年来,我国高考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高考内容的改革倍受人们关注。作为“置身”其中的中学教师,关注高考、了解高考、研究高考,是必须和必要的。而高考历史学科命题(全国卷)自上世纪50年代起,已历经半个世纪左右,上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到今年正好是30周年,特别是这30年,历史高考试卷不断的进行改革。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历史教育测量的科学发展,促进新课程情境下的高考历史学科命题改革的顺利展开,我们有必要对半个世纪以来的,特别是近30年的高考历史试卷做一下总结和回顾。纵观高考历史学科命题(全国卷)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时期(1949年——1965年)、探索时期(1977年——1988年)、改革时期(1989年——1999年)、改革深化时期(2000年——至今)。本文通过对每一个阶段的社会政治形势、教育思想、史学范式、考试测量理论等方面的分析、解构,概括出各个阶段命题改革的发展特点:在初创时期,命题强烈的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试卷内容弥漫着了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意识形态气息,题型较单一,类型数量少,没有形成稳定的题型结构,主观随意性强,不规范;在探索时期,试题内容与形式上与文革前的试卷有着相似之处,但试题稳中有变,逐渐蜕去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开始探索标准化命题;改革时期,命题实现了标准化和学科化,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过渡,逐渐从经验命题过渡到科学命题,试题更加科学、规范、公平;改革深化时期,随着新一轮的“高考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命题加大了高层次历史学科能力的考察和文科综合能力的考查力度,试题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发展,相应的在测量形式和内容上有了较大变革。在近半个世纪变革过程回顾的基础上,本文第二部分对此提出了相关的一些思考。试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前进,紧随着史学和教育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朝着教育测量的本质更加科学、公平的方向发展,推动着不同时期中学历史教学。但也有一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与新课程改革良性互动,如何继续深化文科综合测试改革。在本文的最后,提出了推进命题改革的一些建议。
卢德明[5]2014年在《中学历史常规试题命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生的学业评价问题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中学历史常规试题命制作为中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长时间以来,中学历史常规试题命制研究一直从属于大型考试试题的研究,如各省高考试题或各地中考试题,造成中学历史常规试题命制的功能趋向窄化。中学历史常规试题命制本应作为教育、教学中的手段与工具,用来发现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服务教育发展的目的。然而现实中,中学历史常规试题命制却成为评定学生成绩优劣,选拔成绩优秀学生,淘汰成绩落后学生的手段,其功能演变成为评定与选拔,甚至是选拔与淘汰功能。这导致了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的丧失,阻碍了中学历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其建构不是随意的。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将“学习——活动——评价”叁者有效结合起来,革除传统常规试题过于侧重识记能力考查,而对理论分析、发散思维等高级思维能力考查不足的弊端。对此,国内外一些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例如黄牧航教授就将solo分类评价法(一种以测量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为目标的评价方法)介绍到了国内,对中学历史试题的命制影响重大。但就整体而言,对于评价的具体方法,尤其是中学历史常规试题命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笔者作为一名县域教研员,经常从事试题的命制工作,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希望能把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命题经验结合起来,探讨中学历史常规试题命制的一些规律性知识,建立起一种易操作、高效率的中学历史常规试题命制方式,帮助一线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工作负担,推动中学历史常规试题命制研究的深入发展。本文有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前言。主要介绍中学历史常规试题命制的提出,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中学历史常规试题命制的特点及研究意义。主要对中学历史常规试题命制的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对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第叁部分是中学历史常规试题命制的现状分析。对中学历史常规试题命制在中学历史课程中的地位及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寻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第四部分是中学历史常规试题命制的原则及途径探索。主要是找寻中学历史常规试题命制的一些规律性做法,总结命制的一些方式技巧。
朱榛[6]2017年在《江苏省近十年历史科中考试题特点的研究》文中认为江苏省的历史科中考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两大转变过程。近十年,江苏省的历史科中考试题呈现出了叁大特点:第一,试题内容重点关注了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历史价值观;第二,其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核了辨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分析历史文字资料、运用历史图表等基础性能力,其主观性试题则主要考核了解决重大历史问题的发展性能力;第叁,江苏省的历史科中考试题主要是由各地级市各自统一命制,各地级市在个别试题上具有一些差异性。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江苏省在历史科中考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财富,其中既有优点又有不足:首先,江苏省历史科中考试题的评分标准非常讲究逻辑性,这就对教师的教学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然后,江苏省的历史科中考试题倾向于用一个高度综合化的问题情境来完成对叁维目标的测评,其试题越来越显现出问题情境性与目标全面性的特点;最后,江苏省的历史科中考试题在试题内容的不均衡性、闭卷与开卷的差异性、试题题型的单一性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这有待于我们去思考和探究。
夏明兴[7]2014年在《建国以来历史课程标准的变革与历史高考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阅读自1949年到2012年中国大陆的历史高考试卷、历史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的基础上,对建国近60多年的历史高考试题进行研究。自从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已经经历了8次课程改革。在不同理念的指导下,每次课程改革历史课程标准都会发生新的变化,相应的高考题型也会出现新的变化。历史高考试题的变化展示出不同的时代风貌,并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人才的选拔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8次课程改革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和历史高考试题的研究,为寻求适合中国国情与发展的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高考提供建议。本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概述研究本课题的原因和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现状和国内已经有的成果,阐述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基本过程。第二部分主要阐述1949到2012年中国大陆历史课程标准的演变过程。第叁部分分七节研究1949到2012年中国大陆历史高考的演变过程。第四部分在前两个部分的基础上提出对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高考的个人看法和建议。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大陆的历史课程标准与高考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是现行的课程标准与高考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高考需要同步发展,不断革新,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
陈鑫[8]2013年在《新世纪上海历史高考试卷分析研究》文中提出自1985年以来,上海实行高考自主命题已有26年。本文回顾了2001年至2012年上海自主命题12年的历史高考试卷,通过分析新世纪上海历史高考试卷的变化,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和上海高考改革的背景,以考察上海历史高考试卷变革的特点、趋势、作用及变革中有待改进之处,并探寻解决的对策。本文共分四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绪论,通过从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五个方面,讨论了本文的价值。第二章介绍了上海历史高考概况、考试学和试卷分析的相关理论,为分析新世纪上海历史高考试卷提供背景介绍和理论依据。第叁章从新世纪上海历史高考的叁阶段,按考试内容、题型题量、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了新世纪上海历史高考试卷的考试内容日趋全面、题型更加科学、题量总体减少、能力要求日益提高等特点和趋势,以及这种特点和变革趋势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第四章主要分析了新世纪上海历史高考试卷的平稳过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及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等优点,也提出了在选择题的过度开发、材料题的运用及命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的解决对策。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有助于促进上海历史高考命题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更好地发挥其推进中学历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作用,同时为上海历史高考试卷的命题工作者和中学一线的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李新新[9]2017年在《新课改背景下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南省2008年开始在高中一年级使用新课标历史教科书,2011年开始使用新课标历史高考试题,至今已有六套新课标历史高考试题。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本文以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年历史高考试题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及其内容,分析高考试题与教科书、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总结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特点。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调研历史高考试题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是交代选题背景、选题意义、研究现状述评、研究理论基础和方法等。第二章新课改以前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基本情况。主要从试题的内容编排、高考命题、试题结构等方面介绍新课改以前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基本情况。第叁章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统计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分析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题型,二是对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知识点覆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第四章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评价。分析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关系,总结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特点。第五章新课改背景下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本章以新课改背景下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对中学历史教学影响为调查目的,选取信阳师范学院和息县一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河南省历史教师和学生对新课改以来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的态度与看法,探寻中学历史学科“教”和“学”的问题,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建议。第六章结语。总结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提出设想与展望。
蒋勇[10]2015年在《安徽省高考历史试题研究(2009-2014)》文中研究说明考试具有双重性质,它不仅是进行教育评价、教学测量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是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是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因此,对高考及其试题的研究,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这样仅可以改善复习方法、提升试题作答技巧等方面的能力,还可以从试题中反观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为新课程改革服务,提升教育水平。自2009年起,安徽省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开始自主命题,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本文对六年以来安徽高考历史试题进行了分析评价,了解安徽历史高考试题变革的特点、趋势、作用以及有待改进之处,思考在高考影响下的中学历史教学应当采取的对策,并探寻解决的对策。全文共分为六个个部分,分别从引言、安徽省历史高考简要回顾及试卷分析的方法基础、安徽高考历史试卷统计分析、安徽高考历史试题的评价、安徽省高考历史试题研究的反思以及结语进行书写,其中正文共有四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安徽省历史高考做出简要回顾,回顾安徽省历史高考自1977年以来的演变与变化情况;其次,本文分析安徽高考历史试卷的方法基础,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个角度分析六年以来安徽高考历史试题。第二部分为安徽高考历史试卷统计分析,从试卷结构、试卷知识点覆盖以及安徽高考历史试卷变化分析叁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第叁部分是对安徽高考历史试题的评价,分析试题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六年来安徽高考历史试题呈现出的优点、试题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总结安徽高考历史试题的发展趋势。第四部分是对安徽省六年以来高考历史试题的研究反思,主要从试题反映出的“教”与“学”问题以及高考历史试题的命题思考两个角度阐述。本文研究六年以来安徽历史高考试题,希望本文研究能有益于促进高中历史教学以及高考命题改革,将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更好地渗透到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去,能够较好地发挥高考的各项功能与作用,进一步提升历史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学历史学科填空题的命题理论与技术[D]. 程海东. 华东师范大学. 2002
[2]. 安徽新课程中考历史试题研究(2004-2014年)[D]. 张耀元. 扬州大学. 2015
[3]. 中学数学填空题的命题技术研究[D]. 张艳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4]. 建国以来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述评[D]. 孙义坤.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5]. 中学历史常规试题命制研究[D]. 卢德明. 山东师范大学. 2014
[6]. 江苏省近十年历史科中考试题特点的研究[D]. 朱榛. 上海师范大学. 2017
[7]. 建国以来历史课程标准的变革与历史高考的发展研究[D]. 夏明兴. 湖南师范大学. 2014
[8]. 新世纪上海历史高考试卷分析研究[D]. 陈鑫.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9]. 新课改背景下河南省历史高考试题研究[D]. 李新新. 信阳师范学院. 2017
[10]. 安徽省高考历史试题研究(2009-2014)[D]. 蒋勇. 东北师范大学. 2015
标签:中等教育论文; 高考改革论文; 2017高考论文; 填空题论文; 命题逻辑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高考试卷论文; 中考论文; 新课改论文; 高考论文; 高考试题论文; 中学论文; 课程标准论文; 2017中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