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阅读试题在中学入学考试中的困境与出路_现代文阅读论文

现代阅读试题在中学入学考试中的困境与出路_现代文阅读论文

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的困境与出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考论文,出路论文,困境论文,现代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读了《中学语文教学》今年第三期发表的李哲峰老师《走出高考阅读教学的几个误区》一文,深有同感。其实困扰中学生的阅读教学问题,不止高中,初中也一样存在,尤其是初三的现代文阅读,因为它的根源在于试题的导向,故本文试对中考现代文阅读问题略陈管见。

言文一致的现代文,对于初三学生来说人人都能读懂,即使偶有难句或不识之字也可借助工具书得以解决。但为什么一读到“现代文阅读”题时,人人“生畏”呢?因为文章和下面的题目虽看得懂,却不知命题者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下笔便会错。所以尽管学生反反复复做了不少相关习题,仍无法提高语文成绩。其实道理很简单,甚至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明白:语文不是数学,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有限规则,无限生成”,对“无限生成”的语言现象,你要用有限的“规则”去分析套用,永远不够用。例如“徘徊”一词,你既可以考它的组词形式、词性、在句子中作的成分,这是有限的;又可以用它来造不同的句子;最后还可以将它置于文句,问“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它照应了后面/前面的哪一个词?”……这就变成无限的了。所以多少年来,我们的学生都在这种“无限”的习题中挣扎,以至有学生说:“我们数学老师的本领是将复杂的问题搞简单,然后我们懂了;而语文老师则将简单的问题搞复杂,最后我们不懂了。”

尤其这几年为了提倡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多样化的解读能力”等等,试题中出现了大量的“主观型试题”。这类“主观题”“开放题”的参考答案难以把握,评分时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公正,它充其量是命题者的“主观意见”而非“知识”,也不具有确定性。学生很难符合“标准”,即使这次订正记住了,下次换一类题目又要错。所以,我们应当反思:现代文阅读题考试的目的是什么?它能考出初中生的一些什么能力?它究竟对当前初中的语文教学产生了一些什么影响?

这样的一些阅读题有些什么消极的影响呢?

1.测试的“信度”“效度”不够

初中现代文阅读题的目的是为了测试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其中包括对词语、语段文章的理解能力,对所读材料包含的信息的探索整合能力等等。简言之,要测出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读多少文字,理解了没有,更重要的是要测出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并且要测出学生能否把自己的理解顺利地用文字表达出来。但是,现在流行的一些题目很难做到这一点。学生只能瞎揣摩,或根据教师平时传授的方法用“格式”去套,去碰运气。还有一类“咬文嚼字”的题目,如这样一道题目:父亲买完橘子后,“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句中“似的”一词不能去掉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近十多年来,中考里充斥着这一类题目。姑且不论它能否测出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就题干本身而言就显得累赘,如果填上“标准答案”后,很可能是一个病句。

这一类流行的“主观型”题目以及一些“开放题”,由于学生答案千奇百怪,不可能与参考答案完全一致,所以在中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会被扣去1-2分。这样,东扣西扣,现代文阅读的分数自然高不了,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与差的学生在这一部分题目的得分相差不多,缺乏区分度;题目的指向性太笼统就可以作多种理解,就缺乏信度;考出的成绩并不代表学生的真实阅读水平,没有区分度的试题就没有效度。“测验的价值取决于测验的测值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想要测量的结构概念的整个内容。为此应当探讨:构成测验的各个测题(项目)对于作出估计有多大效用?”[1]我们当今的现代文阅读题对于估计出学生的“阅读能力”究竟有多少“效用”,很值得怀疑。试题是否客观公正准确是一回事,经过学生作答,阅卷后它能否真实反映学生语文的实际水平又是一回事。

2.压抑了学生阅读动机与兴趣,导致初中生形成不良的阅读习惯

让学生具有流畅自如的阅读能力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作为母语教学,还应培养学生具有民族精神、民族感情。“母语不仅是其他学科的入门和训练教学用的一门学科,而且是旨在发扬民族精神、民族感情,作为教授民族语言和文学的学科。它不是纯粹的工具学科,而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让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多读经典作品:从阅读中获得乐趣,获得语感,积累知识,在文学殿堂里接受熏陶,在此过程中学习掌握“科学性、哲学性、艺术性”的语言。然而,如今的初中语文学习已异化成为一种像数理化一样的习题训练,尤其初三,整个一年学生在做各种各样的“模拟题”。语文学习成为一种机械的被动的训练。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实际上学生却在不断受到挫折。如果说古诗文默写、作文,通过不断训练成绩还能有所提高的话,那么现代文阅读不管你教了多少种“答题诀窍”,仍在不断失分。这样的训练既不能唤起学习的热情,又不能提高语文成绩,学生厌学可想而知。有能力的高中生会因为某种训练低效或无效能“自卫性地减少学习时间”,初中生则一般无能力也不敢违反教师的规定,因此,尽管无效他们还得做一套套试题。他们学习的那种答题的形式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因为真实的阅读,谁也不会像做现代文阅读题那样去读书。“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是现代文阅读真实的写照,学生是为了答题才去那样思考和记忆的,等考试结束,他们就会把学习的材料忘得一干二净。更为严重的是让学生形成了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返读、停顿。我们知道培养流畅自如的阅读需要读句子读语段,需要把抽象的文字转为具体的图像,需要整体理解,所以从学生开始有能力阅读,就要培养他们的整体理解能力。读书不是读字读词,也不仅仅是读孤立的句子。但是如今的课堂训练在学生刚学会阅读时,便让他们分析句子,分析词语的“用法”,辨析此一词与彼一词不同的好处……结果每读一段文字便停下来思考“这一句好不好?”“那个词表达了什么意思?”,边读边停顿,为了答题还要回头重新读一遍去细绎词意、句意。长此以往,阅读的愉悦感无从谈起,阅读速度减缓了,阅读理解能力削弱了,还让学生以为这就是学语文,会把这种认识和阅读习惯带到高中去。中学语文课不受学生欢迎,很大原因在于这种不恰当的训练方式。加上如今网络发达,学生在网络上读到的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也是片段居多。课内的语文阅读是如此的枯燥乏味,网络世界又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学生们远离真正的文本阅读不是很正常吗?在如今的境况下,社会各界还希望我们的中学生“走近经典”,希望振兴“国学”,这岂不是不着边际的奢望吗?

早在1990年章熊先生就指出:“现代文阅读是当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教师对高考感到最不适应的部分,历年来高考得分率最低。”(《语文学习》1990年第7期)差不多20年过去了,情况怎么样呢?可能更糟。一是初中的现代文阅读同高中一样也是“薄弱环节”。初三一年,所谓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殆同于语段训练而已,而且这些语段大多是参与编写练习册的命题者“随意”或“精心”从报纸杂志中找来的文章。所不同的是如今的师生们已经“适应”了这种考试方式,而且这种现代文阅读训练方式还在向小学语文蔓延。小学也有了这种所谓的阅读分析训练,以致学生认为语文的考试从来就是这样的。“从来如此就对吗?”况且,语文的考试并不是“从来如此的”。我们应当问问现代文阅读“难度系数大”、学生“望题生畏”是合理的吗?考试不改革,试题形式不改变,学习被动机械操练的现状也无法改变。

从考试历史看,一种试题形式如果凝固下来,必然会“积久成弊,相沿成习”,人们就会有一套对付考试的办法。因此,任何一种有效的考试方式总要不断改革变化。所谓“稳中求变”,变是常态。语文阅读题如大量采用客观型选择题,学生就会有“再认”的方式编码(记忆学习材料)而放弃背诵默写;如果用默写填充来测试,他们就会用“回忆”方式来编码;而如果试题形式采用“主观型”“开放式”,答案不固定,他们就会根据答题需要寻找最实用的解题方式,但由于这种答案是因命题者不同而在变化,所以他们就不知道该如何来编码,所能做的只是一遍一遍地跟在教师后面做习题。即使你告诉他“这样的试题是考核你的总体理解能力,多做习题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他还是会沿用老师在课堂里教的那一套,所以试题一定要有所变化。笔者认为初中语文试题可以尝试做一些改变。

1.将各种试题的测试功能分开。(1)默写、填充题重点测试学生的知识积累,这一部分包括古诗文、文学常识等。(2)所谓的鉴赏题要取消,无论古诗鉴赏还是现代文语段鉴赏让学生咬文嚼字地去分析优劣,都超越了初中生的实际水平。(3)客观型选择题可以测试学生的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这一部分是现代文阅读的重点。(4)至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力”等的测验由作文题来考查,不必叠床架屋另行设计小作文题。总体来说,整张试卷题型要简洁明了不宜太复杂,试题越复杂越不利于学生发挥。宋代大臣陈觉曾对皇帝上疏论科举之法说:“其法愈密,得人愈疏。”因为考试方法愈复杂,试题考点愈密,则愈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那些“网点”上,结果是得其小而忘其大,反而阻碍了平时的阅读。

2.现代文阅读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引导他们去咬文嚼字。因此可以考虑设计两类题目:一类是复述题,要求学生迅速归纳整理所读文章的内容,至于要求写什么视具体文章而设计;另一类是选择题,可考出学生迅速捕捉相关信息的能力,可以借鉴“托福”的阅读理解题编制法,也可以借鉴台湾联考试题。选择题的选项要体现确定性的知识(内容是真伪判断而非价值判断),不要把属于见仁见智的内容硬编成非此即彼的选项(例如不要出现“鉴赏”不恰当一类的题干)。这里要强调选文。首先选文应选整篇文章而非语段,文章不妨长一点,题目可以简单些,不必太复杂,保证使读完文章的学生可以达到55%—60%的合格率(10分题可获5.5—6分以上),而读不完文章的则不可能凭题干猜答案。当然,具体的试题设计应该反复斟酌。其次选文要选名家名作、文质兼美的文章,多注重思想内容,不要仅仅选那些词藻华丽的“散文”。不能随意从报刊上选用,更不要选中学生的习作作为语段来出题。

3.具体地说,一张试卷的结构分布可以这样设计,以总分100分为满分,15分填充默写考查知识积累,20分考现代文阅读,10分考文言文阅读,40分考作文。其中现代文阅读,可选两篇文章,一篇考归纳整理,一篇考信息筛选,两篇文章设计的考题分值各为10分。重点考查学生是否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

从语文考试的导向看,这样的设计可以促使学生多读快读文章而避免过多的停顿、返读。总之,不要再让学生整天埋首于“咬文嚼字”的题目训练中,考查的阅读能力是将来能用于实际生活的那种能力,而不是只为取得考分的“解题能力”。

当然,许多事情往往是坐而论道易起而行之难。而且对当今流行的现代文阅读之弊端,众多有识之士早已多次指出过,第一线的教师也常有呼吁,然而当一种考试有了稳定的形式以后人们已经习惯了,要改起来很难,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再难,总要有所行动。面对教学中的困境,重要的是要改变我们的策略,这个策略便是改良、改革,而非全盘抛弃。

标签:;  ;  ;  ;  

现代阅读试题在中学入学考试中的困境与出路_现代文阅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