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网配电智能化规划设计要从实际出发,既考虑到用户用电需求和要求,也要考虑到配网系统的功能建设,如此农网升级改造效果才显著。目前的配网智能化改造现状并不理想,相关人员还应基于这些现状,做好不同地区的农网智能化设计建设工作,使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农网配电效果安全可靠。此外还应针对配网改造中的难题,提出创新改造措施。
关键词: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措施
引言
农网配电智能化是指将配电网络与通信网络联系起来,以增强配电信息的控制力度,使其在配电管理中得到有效利用。在智能化改造中,这种配电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都会很高。相关人员需要在其改造基础上,集成多种先进信息技术,以使配网具有信息化、互动化、集约化等特点。本文主要针对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及措施进行浅谈。
1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
1.1供电能力失衡
农网配电基于城市配电,支持农网配电自动化的相关变电站等场所数量很少,农网配电服务对象分布不规律,所以出现了长远距离的线路输送电能现象,同时农网服务用户的应用设备数量有所增加,这都会增加农网供电难度和复杂度,增加的设备,以及加长的线路都会给农网运行造成负担,农网配电负荷不足,最终农网整体的供电能力都会处于失衡状态。农网的用电时间主要集中在白天,夜晚的供电量很少,这意味着在不同时间段,用户对农网配电的需求也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现象,会使农网供电负担加大。
1.2农网配电负荷预测不准确
在制定农网配电方案时,相关人员需要参考比较精准的用电数据以及配电负荷数值,如果该数值预测偏差加大,相关的配电方案在实际运行中也会出现失误。相关人员一般会选择电力弹性系数法来预测农网配电负荷,这种方法在应用中会受到外界因素限制,所有其存在精度小问题,这会影响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效果,也会使实际中的农网配电负荷需求不满足要求。在农网配电改造中,供电企业会利用智能化系统来强化农网功能,但总体来说,这种智能化系统设备数量过少,并不能满足庞大的农网配电改造需求[1]。
1.3供电可靠性有待加强
农网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不大,其在应用中很容易出现停电故障,维修人员接收信息会出现滞后性,所以停电时间较长,停电范围较大。在供电可靠性方面,农网配电系统的生产、输送、供应环节都有可能出现中断或失误故障,这些故障会影响系统供电可靠性,同时也体现了农网配电系统自动化控制力度低现状。
2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措施
2.1提高供电能力,使其均衡化
在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中,相关人员要提高农网配电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还要提高其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如此农网的配电负荷需求才能得到满足,供电才均衡,农网出现的故障也能得到自动控制,农村中的大面积、长时间停电故障会减少许多。在农网配电智能化供电能力提升中,电力企业还应满足用户用电需求,使电量输送量增多,停电故障减少。要达到此发展目的,相关人员需要提高配网智能化程度,以智能化优势来改善供电能力。在正式改造中,相关人员还应采取先进的预测方式预测用电负荷量,保证其预测精度,还要区分农村用户昼夜的用电需求量。这些预测数据要应用在供电站建设及供电站间距控制中。农村用户分布不均,用电不规律,相关人员要保证供电站分布形式与用户用电现状相适应,如此供电电能电压才不会失稳。在用电高峰期,相关人员还要做好供电管理工作,使电网承载能力提升。在用电低峰期,相关人员也要做好调整工作,使电网自身调控能力增强[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加强配网智能化技术软件的维护管理
智能配电网利用的信息技术主要依赖于相关的技术软件,在农网智能化改造中,软件也会面临升级需求,以不断满足农网配电系统的智能化要求。农网智能化改造的可靠性与软件维护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有许多软件在应用中会出现功能错误或偏差问题,相关人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校正和修改,使其在配网自动化中起到重要作用。智能化技术软件越完善,配网智能化控制力度越大,供电能力越强。相关人员在管理维护技术软件时,还应结合相关的智能化技术,以使两者相匹配。
2.3完善配网智能化设施
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目的是提高配网的智能化程度与可靠程度,这些目的需要依赖信息技术及其他的网络技术。相关人员需要利用这些技术完成用电信息采集以及供电系统检测监测工作,相关的智能化设施会为这些数据提供共享应用平台,相关人员要利用智能化设施分析数据,从数据中获悉用电系统的负荷变化情况,还要借助这些数据完成农网配电分配设计工作。综合以上种种工作任务,都离不开智能化设施的辅助,所以相关人员在农网智能化改造中,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相关的智能化设备种类齐全,数量得到满足,性能和质量也得到保证。在智能化建设改造中,相关人员要定期对智能化设施以及供电系统进行检查,看智能设施是否有更换升级的必要。当供电系统智能化要求提高时,比较落后的相关设备就要面临淘汰结果,相关企业还要及时更换操作灵敏度较高、智能化程度高的设备。如此农网配电智能化系统运行才安全可靠。
3农网配电智能化的应用
3.1智能化监测技术的应用
农村配网系统的特点是:存在多个复杂的支线系统,线路伸展较长,而且电网负载较轻、负荷低,系统运行面临多重变化,从而导致线路故障不定期地出现。现阶段,对此可以引进智能化在线监测技术,其运行的原理为:把故障监测终端配设于配网线路某一部位,以来动态、实时地监测配网线路,一旦系统发生短路、接地等故障时,终端则能把所采集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其内部软件系统则能根据配网拓扑结构来剖析数据,以此来核定故障的具体部位[3]。
3.2 SCADA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此系统就是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基于信息系统的生产控制、自动化调度系统,能够对正在运行中的配网系统、线路以及相关设备等来动态监测、监督、检查,并采集其中的数据、信息,对设备加以控制、参数进行调节等,能够对故障自动地发出警报,农业地域配网系统相对复杂,内部设置较多线路,需要依赖于SCADA系统来采集有价值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动态分析,通过生动、形象的图形来展示,这样就能更加直接、清晰地查看配网系统的运行模式。SCADA技术的典型优势为高度智能化信息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能够达到对配网运行状态的动态、智能化监控,从而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确保配网管理水平。
结束语
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时,农网应用升级成为必然要求,相关人员应使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如此相关的配网智能化规划设计便有很大的发展填充空间,当配网不满足现实需求时,相关人员随时都可以改善规划设计方案,以使配网智能化、标准化程度更高。在配网智能化改造中,必定会遇到很多制约因素,这些因素必须提前解决,否则配网改造现状不会很理想,此外相关人员还应制定完善的改造方案。
参考文献:
[1]周聪.浅谈县级农网配电智能化建设[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4(12):335-335.
[2]李帅.浅谈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的现状与措施[J].中国化工贸易,2017.
[3]舒林.浅谈农网智能化配电台区的建设[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8):148-149.
论文作者:秦可为,马健伟,李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农网论文; 系统论文; 人员论文; 故障论文; 负荷论文; 数据论文; 现状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