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的事情放到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来考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事情论文,背景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同志最近多次强调,党的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越是改革开放越要讲政治,越是发展经济越要讲政治。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水平,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深刻洞察国际形势,把中国的事情放到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下来考虑,无疑是增强政治敏锐性的重要途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广大干部对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广大理论工作者及宣传工作者也对国际形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宣传。二战结束后,世界向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对抗减少,对话增多,世界局势由紧张走向缓和,世界各国由原来的军事竞争转为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各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政策。对于上述国际形势,应该说广大干部是了解的,但对于国际形势中我们面临的挑战,仍应有深刻的认识。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世界并不太平”一语有着非常深刻的内涵。它不仅是指当今世界诸如波黑内战、中东和谈等一些热点问题,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更主要的是指,我们并不是在高枕无忧的环境下生活,而是面临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面临着社会主义中国能否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压力的考验。尽管以经济和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代替了冷战时期的军事竞争,但这种竞争实质上仍然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的斗争。
因此,把握国际形势,不仅要看到我们面临的有利因素,更要看到我们面临的挑战。
这种挑战,首先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些势力。它们始终没有放弃“分化”、“西化”我国的图谋,特别是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更是加快了其步伐。美国的一些人散布:到21世纪,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的“霸权主义国家”,将对美国的利益构成“严重的威胁”。他们或者在人权、宗教、贸易问题上,制造事端,施加压力;或者利用一些经济技术合作、文化交流的机会,甚至干脆以此为幌子,千方百计地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在亚太地区,美国现政府改变了其执政初期的以发展经济关系为重点的亚太经济政策,而代之以所谓为了亚太地区的“安全利益”,进行了一系列意在“遏制”我国的图谋:停止裁减驻亚太地区的军队,明确表示保持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尽管在经贸问题上与日本矛盾激化,但最终在经贸和所谓的“战略伙伴”之间,选择了后者,以利用日本作为其反华的前哨;发展与台湾的关系,意在继续将其作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公开表示关注南沙争端;加强与我周边国家的军事联系;等等。可谓机关算尽,用心良苦。其目的就是“遏制”中国,最终达到其消灭社会主义的目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是一些人不愿看到的。尽管美国领导人也曾表示,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符合美国的长远利益,这不过是说说而已,做的却是另一套。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对其种种伎俩,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鉴别力。其次,我国的东邻日本,正在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战后50年,一直未对其在二战中的罪行做出令人满意的反省,其国内的军国主义势力仍时有动作。特别是日本有些政要加入了所谓“中国威胁论”的大合唱。在香港问题上,英方怀着撤离殖民地前的“末日将至”的悲哀,不断给香港的回归设置障碍。所有这些,都将构成对中国的挑战。
在经济方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将面临发达国家经济及科技占优势的压力。特别是在引进外资、对外开放方面,面临着新的问题。我们与外商之间也存在着日趋激烈的竞争关系,天上不会掉馅饼,外国人来投资主要还是为了赚钱。有的学者指出:引进外资是一个利用与反利用的过程。这实在是非常深刻的认识。
我们要增强政治观念,要对国际形势全面了解,要把中国的事情放到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来考虑,要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从中国社会主义能否巩固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分析、处理问题,而不能放松政治警觉。把中国的事情放到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来考虑,我们就可以发现:“两个根本转变”能否实现,不仅关系到翻两番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小康目标能否实现,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我国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廉政建设,不仅关系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而且关系到整个中国的存亡;我们的文化建设,直接来看是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送给人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崇高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更深层来看,则决定着中国人以什么样的素质去迎接未来的国际竞争。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些西方国家在其“全面接触”如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的对华政策中,始终未放弃其意识形态的渗透、殖民文化的贩卖,而在这一系列的“表面文章”之后,隐藏着其长远的战略:“遏制”中国,“西化”中国,最终达到消灭社会主义的目的。因此,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在自己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我们处在一个竞争的时代,当今的中国不同于曾经创造出灿烂古代文明的封建时代的中国。在那样的时代,在大部分时间里,“天朝大国”的生存基本上谈不上什么国际环境,内政搞得好,经济社会发展就快一点,内政搞得不好,只要不是人亡政息、王朝覆灭,一切都可以慢慢来解决。今天,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搞建设,容不得我们出现大的失误,出了问题也容不得那般从容,可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步拉下,永远落伍。因此,我们要有一种忧患意识,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讲政治,最重要的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把握国际形势,把中国的事情放到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下来考虑,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理论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他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对外开放,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党的建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一定要有一席之地;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等等。邓小平同志的这些思想,立足高远,着眼于中国在未来国际斗争中的地位,着眼于未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激烈斗争,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未来。越是了解国际形势,越能增强我们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的自觉性,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把中国的事情放到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来考虑,能使我们进一步认识维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的重要性。维护中央权威,保持必要的集中统一,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竞争中,能够体现我们优势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以能取得辉煌的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拥有一个有权威的领导集体,拥有一个集中统一的中央领导。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不少是由于“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地方保护主义等不维护中央权威的做法造成的。从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来认识问题,就会发现,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挑战,维护中央权威,从大局出发,严格执行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地把本地区的工作放到全国全局的范围内来谋划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从长远看,民族振兴,国家繁荣,才有地方和个人的发展。如果仅仅从地方利益出发,不顾大局,从短期看可能会捞到一些好处,但若因此而影响了国家的大局,导致了我们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那最终也会影响自己地方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国家、集体与个人关系的重要性,增强大局观念,增强维护中央权威的自觉性,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讲政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把中国的问题放到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来考虑也是我们党一贯的决策思维方式。我们的广大干部应该继承这一优良传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看到国际环境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有利因素,就会失去加快发展的机遇;不充分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挑战,又会导致政治鉴别力不强,甚至丧失政治观点、政治立场。在交往日趋密切、竞争日趋激烈、斗争日趋复杂的今天,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对国际背景的了解,加强对国际战略的研究,这是在国际事务中取得主动的前提。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指出,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要成为政治家。我们的广大干部务必要增强对国际形势的了解,把中国的事情放到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下来考虑,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增强政治观点,坚定政治立场,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