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胡丽媛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DSA室) 3213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询证护理的临床方法与价值。方法:将近两年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分别给予询证护理与常规护理,观察护理前、后两组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记录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总治疗费用。结果: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分级及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总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采用询证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少患者治疗成本。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询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为主要并发症之一,是患者死亡的重要诱因[1]。询证护理是近年来护理学科新型的一种护理模式,护理人员有机结合患者机体状况、自身愿望与临床经验、科研结论,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近年来我院在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5年5月氏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入选者均符合WHO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标准[2],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且签署同意书,男44例,女36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6.82±3.22)岁,其中缓慢性心律失常53例,快速心律失常2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参考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患者保证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治疗,给予心电监护及生命体征监护。观察组则采用询证护理措施。具体如下:?组成询证护理小组,首先由护士长、主任护师已经工作经验﹥10年的护士共同组成询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接受相关培训并接受考核。通过知网、万方等搜索询证护理的文献,获取循证支持,并制定护理方案。?问题的提出,医护人员需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并提出问题,心律失常一般发生在心肌梗死后72h内,因此患者心肌梗死后72h要保持绝对卧床休息,严禁排便时用力过猛,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防治[3]。?实施。病情监测,在心律失常高发时间段内,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监护,若患者诉诸有胸闷、头晕、气短等症状,则立即抢救。控制病因,为患者提供干净、安静、舒适病房,控制室内温度与湿度,严格控制探视人数,控制探视时间为9:00-12:00,、15::00-18:00,保证患者充足休息,避免人员嘈杂引起患者不适;告知患者多饮水,避免便秘。心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展迅速,预后较差,患者可有恐惧、焦虑情绪,因此医护人员要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面对病情以及治疗。药物指导,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静脉滴注时需对患者血压变化进行观察并对滴速适当调整;静脉推注时匀速轻柔;观察药物之间禁忌反应,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康复护理,若患者治疗后心律失常、胸痛、休克等症状消失,医护人员需调整护理方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4];记录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总治疗费用。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以t检验,以双侧α=0.05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功能分级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功能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9.9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参考组(P﹤0.05),具体见表一:

2.2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均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评分均明显增加且观察各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具体见表二:

表一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比较

2.3两组卧床时间、治疗时间及总治疗费用比较

观察组卧床时间、治疗时间及总治疗费用分别为(2.01±0.32)d、(11.02±0.77)d、(5136.55±606.38)元,参考组卧床时间、治疗时间及总治疗费用分别为(5.18±0.63)d、(16.99±1.25)d、(7001.26±635.57)元,两组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心律失常为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而患者1h内死亡率达到65%,我国院内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为9.2%[5],因此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尤为重要。询证护理为护理学科的主流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比较,除了凭借护理人员的经验外,同时依照病情发展规律、患者综合病情进行考量,尊重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尽量满足其所有合理要求,更加科学与规范,患者接受性良好。本次研究中通过组成询证护理小组、提出问题以及具体实施三个方案,有计划、目的的进行护理工作,结果显示观察组心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表明询证护理能够预测心肌梗死后不良事件,通过有效预防干预预后,同时患者生理、心理舒适度可得到明显提高。观察组卧床时间、治疗时间以及治疗费用均少于参考组(P﹤0.05),证明询证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经济价值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刘丽群.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护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30):658-659.

[2]胡静,胡晓娟.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13):148-149.

[3]李莉.集束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h内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8):742-744.

[4]熊恩丽.综合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9):166-170.

[5]李文文,马丽萍,秦永文,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及影响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34(11):1187-1193.

论文作者:胡丽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论文_胡丽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