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后遗症肩痛患者的康复治疗探究论文_陈双钱

偏瘫后遗症肩痛患者的康复治疗探究论文_陈双钱

温州市中医院 315000 浙江省温州市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探究应用任务导向性训练方法对偏瘫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6年01月——2016年12月这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偏瘫后遗症肩痛70名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肩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肢体运动恢复能力。结果 对比实验组组和对照组两个组的偏瘫后遗症肩痛患者临床康复治疗效果,实验组的康复训练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任务导向性训练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偏瘫后遗症肩痛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字)词:偏瘫后遗症;肩痛患者;康复治疗;任务导向性训练;临床应用

前言

偏瘫后遗症肩痛,是脑血管病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偏瘫侧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这一疾病如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肢体的功能康复;时间长则肩关节挛缩强直,或肩部肌肉萎缩,甚至引起肩关节不完全脱位,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偏瘫后遗症肩痛是由于偏瘫患者瘫侧上肢不能自主运动造成的,活动量不足、活动时间少、运动方式不对等都是造成肩部疼痛、病痛难以缓解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开展主动积极的早期治疗、应用有效的方法指导康复训练对预防偏瘫性肩痛意义重大。因此,对偏瘫后遗症肩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刻不容缓,本文就任务导向性训练方法在70名偏瘫后遗症肩痛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性资料

2016年01月——2016年12月这段时间内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偏瘫后遗症肩痛患者70名,根据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及要点,70名患者均存在偏瘫后遗症肩痛症状,无其他严重并发症以及其他运动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将这70名偏瘫后遗症肩痛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为35名患者,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21名,女性患者14名,年龄分布在38-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3.5岁,治疗时间为37.4±5.6天;对照组男性患者18名,女性患者17名,年龄分布在41-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7+4.1岁,治疗时间为44±3.1天;两组的患者在身体状况、年龄、病史、治疗时长等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性,符合统计学规律(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的康复治疗

对于对照组的36名偏瘫后遗症患者,我们按照对照参考的治疗原则,对该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临床治疗,保障对照组的参考价值及意义。

1.2.2 实验组的康复治疗

对于实验组的36名偏瘫后遗症患者,我们采取任务导向性训练方法对偏瘫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以作业或功能为导向,在强调患者主观参与和认知重要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运动学习方法及康复训练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为通过自助具、辅助具的使用训练及健肢的代替、代偿训练、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方法指导患者卧位、坐位抗痉挛体化的正确摆放练习、健侧及患侧翻身练习、桥式训练、从卧到坐、坐到站转换动作的运动、体位平衡训练以及日常活动。

1.3 评定方法

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偏瘫后遗症肩痛患者,我们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改良MBI评分法和FMA评分法对患者的肩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肢体运动恢复能力进行统计分析。评分方式采用10分制,肩痛剧烈为0-3分,肩痛一般为4-7分,无肩痛为8-1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能力)恢复效果差为0-3分,恢复效果一般为4-7分,恢复效果好为8-10分。综合各个观察指标统计得分的高低来反映对照组和实验组康复训练效果。

1.4 统计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统计数据进行汇总,采用统计数的统计分析方法,应用spss18.0对所有数据处理,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P〈0.05,符合统计学规律,无明显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康复诊治结果表明:根据各个患者的得分情况可知,实验组的偏瘫后遗症患者与对照组的康复治疗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实验组的患者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后,肩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肢体运动恢复能力没有明显改善的患者有2名,部分改善的患者有3名,恢复效果明显的患者有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进行康复治疗后,完全无功能瘫痪患者有5名,部分改善的患者有11名,恢复效果明显的患者有19名。实验组组和对照组两个组的偏瘫后遗症肩痛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康复,对比两个组的临床康复治疗效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

3 结论

偏瘫后遗症肩痛,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多发于卒中后1-3个月;有效的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以目标为导向的功能行为的运动控制训练的任务导向性训练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偏瘫后遗症肩痛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的日常运动那能力以及肢体运动能力的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徐子莉. 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3):17-19.

[2] 郭丽云, 田泽丽, 王潞萍, 等. 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

[3] 刘铭, 马晖, 富晓旭, 等. 温针联合中药薰洗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痛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5, 34(12): 1174-1177.

[4] 侯永辉, 刘瑛, 陈秀明,等. 综合康复措施预防卒中后偏瘫性肩痛81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 2014(1):31-32.

[5] 吴霜, 张继荣, 郑栋华,等. 三级康复治疗对偏瘫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 32(12):938-940.

论文作者:陈双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2

标签:;  ;  ;  ;  ;  ;  ;  ;  

偏瘫后遗症肩痛患者的康复治疗探究论文_陈双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