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悦”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论文_王静

从“悦”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论文_王静

江苏省灌云县朝阳实验小学 222200

摘 要: 学生要想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就要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将写作文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我们的作文充满生活的乐趣。而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悦读→作文→悦读”的循环。在这样的过程中,生活的质量会因学生对生活认识的提高而提高,作文的能力会因学生对生活的表达能力的发展而发展。

关键词:“悦”读 写作 兴趣

“悦”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开展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活动,使得学生乐于读书、乐于写作。小学生在“悦读”中写作是小学生根据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我们在教学习作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视作文为不得已的应付,甚至视为累赘。即使提起笔来,也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即使写完,成文后不是“干巴巴”的,就是空空洞洞的。有的作文虽然写得看起来不错,但不是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是凭空捏造的。所以学生要想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就要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将写作文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我们的作文充满生活的乐趣。而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悦读→作文→悦读”的循环。在这样的过程中,生活的质量会因学生对生活认识的提高而提高,作文的能力会因学生对生活的表达能力的发展而发展。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营造浓厚的“悦”读氛围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展知识面、丰富想象力、积累素材,使学生在“悦”读的浓厚氛围中逐步培养写作兴趣。

1.老师推荐,学生选择。老师要为学生挑选符合孩子年龄阶段的书,内容可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儿童启蒙读物、思想品德教育读物、儿童科普读物、传播人类历史知识的读物、儿童图书和卡通读物、文学读物等,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要鼓励学生从自己喜爱的书籍开始,不局限于作文写作范围内的书籍。因为每个类型的书都有自身的特点,为孩子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比如学生喜爱的童话、寓言、科幻等类型的文章,能满足少年儿童好奇心强、爱幻想、敢于“上天入地”的活泼天性,让孩子的这种“奇思妙想”乃至“胡思乱想”的天性引导他们大胆想象,循着自己的幻想之翼飞翔于大千世界之中,为作出与课堂命题作文大异其趣的精彩习作提供基础。

2.家长是孩子读书作文的重要保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要想写出好作文,除了大量阅读,还必须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学生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指导,课堂上的学习毕竟有限,无限的写作源泉还要从实际的生活中获得,所以家长需要为孩子提供参与生活的实践保障。如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用行,孩子可能已经习以为常,如果有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思考,就连简单的穿衣也会有不同的发现;衣服款式不同,穿衣的方法也不同,需要搭配的衣服也不同;夏季的衣服有什么样的特点,冬天的衣服有什么特点;男式与女式衣服的不同,老人孩子的不同,面料的不同……只要愿意用心去发现,生活会给我们更多的知识。

3.分享阅读,交流生活体验。在孩子眼里,他们的世界跟我们的不一样。我们要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悟性,树立主人翁的写作意识,让其大胆抒写生活感受。当孩子游览名山大川、观赏小花小草后,他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要抒发。当孩子用心阅读完自己喜爱的书籍后,他们会有自己不同的思考和领悟。将这种感受讲给同学们听,不仅能引导学生在阅读游玩时的用心,而且将感受与朋友交流,能碰撞出其他学生的热情,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来。只要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说想说的话,写想写的事,就会让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和个体灵性在习作中大放光彩。小学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他们大脑中的那些未被人为规则“净化”的稚语往往充满了灵性,有的甚至神奇得让人忍俊不禁。作文的动力实际上就是他们心中旺盛的表达欲望,只有充分展示儿童心态,其习作园地才能开出千姿百态的花朵。

二、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我们主张写作从倡导“悦”读开始,但阅读生活经历并不是孩子写作的全部,还需要学习很多有关作文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内的精心指导。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1.开放写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1)开放写作内容。写作的内容不局限于书本上提供的,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学习的领域,贴近自己的生活,甚至可以没有限制,真正写出实景实物,叙述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一首优美的小诗,一篇简短的日记,一段独到的体会,一份真情的流露,都可当作一篇习作,真正把学生从写作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如写“吃饭”,我让他们留心观察家人吃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当时自己的心理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有话可写了,许多学生写得挺不错的。还比如让他们写片段“写出爸爸妈妈看电视时的姿势”,学生便会认真去看父母亲是如何看电视的、他们看电视时都是怎样坐的,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如此一来,学生们都会来上一大段文字的。 

(2)开放写作形式。作文形式更是要改变以往统一命题的做法,采用选择式、自主式、情感式、符号式、片断式等多种形式的命题、半命题或让学生自由命题,以此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不再套公式似的瞎编乱造,不再抓壮丁似的东拼西凑,用真情真心真话抒写他们的生活,爱上“用我笔诉我心”的表达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淡化教学痕迹,创设教学情境。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催化剂。我经常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为他们提供写作素材。

(1)淡化教学痕迹。作文教学中,我会尽量淡化教学痕迹,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减少学生在作文压力下的学习。如教学《学烧菜》,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教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次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2)活动多样化。每个学期,我都会组织学生搞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他们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比如说朗读比赛、绘画比赛、写字比赛等。在搞活动前布置学生用心感受自己在活动中的心理,认真观察活动中各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活动完后及时就其写下来。老师再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完善。

3.掌握写作方法,教授写作技巧。学生有兴趣阅读,参与到生活中去,老师用心引导,学生作文的学习兴趣更高涨。但学生要想写好作文,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1)掌握写作方法。学生写好作文还有一些重要方法,如多观察、多体验、多写、多说等。这些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指导学生实际观察、体验生活中的点滴情趣是培养与训练他们写作基本功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处处观察和体验周围生活的人、事、物,将会得到许多作文的好材料,也会把文章写得更生动、更细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如在教学《人物外貌描写》时,我以自己为模特,让学生充分观察,按照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仔细观察各个部分的特点,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交流,使学生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点带面。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亲身体验,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真正体会到了写作的无穷乐趣。

(2)教授写作技巧。学生要写好作文,让他们对作文有一定的了解,什么样的作文才是优秀的作文,这就需要老师教授孩子写好作文的技巧。这方面的训练我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一是每两周一期的黑板报。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每期的板报内容都能熟读背诵,因此我以板报的形式安排了一定的作文知识,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二是通过组织的阅读课借助阅读的文章向学生教授作文知识。小学生最常见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又分为记事和记人。这两类文章小学生都应掌握其写法。于是,利用阅读课,我提供了几篇典型的记叙文,如《这件事真令我难忘》、《一个我最敬佩的人》等。经过一段时间,学生逐步懂得了记人、记事的方法。但问题又来了,文章写得不具体、不生动,人物性格不鲜明。为此,结合学生的作文实际,开展《怎样使文章写具体》、《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写》等专题供学生讨论和交流。这样一来,例文加讲解,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4.多用欣赏眼光,及时表扬鼓励。

(1)多用欣赏眼光。《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对孩子的习作,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读。小学生学写作文犹如婴儿学走路,特别是刚起步时,重在叙述,重在词句,能够把事物交代清楚、用上几个词语就很不错了,要指导他们在把事物叙述清楚、没有错别字的基础上多用几个好词语。刚开始的作文可能还是很简洁很空洞,没关系,老师可以指导孩子如何将作文写得更形象、具体生动。比如,孩子写“今天我很高兴”,老师可以提醒孩子: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天气如何?为什么高兴?“很高兴”是个什么感觉?……采取这样的办法,引导孩子把作文写得具体生动。循序渐进地教学,保护孩子的写作兴趣,重在引导,贵在坚持。

(2)及时表扬鼓励。在作文教学中,鼓励的力量是强大的。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5.批改方式多样,讲评及时高效。

(1)批改方式多样。改变批改模式实际上就是改变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批改方式,可采取自己批改、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学生的自由作文由学生自己评价修改。自批时可以自我欣赏,也可以自揭其短,然后根据自批的意见自改。常用的是互批互改,明确批改要求: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了教训。

(2)讲评及时高效。批改结束,要及时讲评。讲评分为简评和详评两种:简评部分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方案;详评班里的“代表作”,引导学生讨论,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修改,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达到取长补短、以优带差、共同提高的目的。

对于那些优秀作文,我会让学生抄好或由我打印出来,贴于班级展览角中,让全班同学欣赏,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淼 《作文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孙建龙 《小学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3]吴立岗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年。

[4]赵金霞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

[5]文鉴林 夏正华 《怎样指导孩子学作文》.杭州出版社, 1999。

论文作者:王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  ;  ;  ;  ;  ;  ;  ;  

从“悦”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论文_王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