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在小学语文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对学生的阅读培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一、小学生的阅读现状
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是小学各学科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理解并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生的阅读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学生阅读的发展。
1.学生阅读兴趣缺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电子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日渐普及,人们对其依赖性也越来越大。相比较枯燥乏味的纸质书籍,电子产品形象生动,趣味性强,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太多的新鲜事物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加上小学生年纪小,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因此很难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学生进行阅读大多数是应教师的要求,很少有学生对阅读感兴趣,能主动进行阅读。学生阅读兴趣的缺乏导致学生很难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
2.课外阅读时间减少。阅读不应当只是局限在课堂之上,课外阅读也是学生提高阅读水平、积累阅读经验的绝佳途径。但是现在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被各种各样的辅导机构或是兴趣班占用,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同时,为了发展特长,学生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拓展提升活动,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导致学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阅读,阅读量大大减少。
3.对阅读的重视不够。部分家长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好知识、拓展特长,认为阅读只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家长的重视力度不够,直接导致了学生阅读量的减少。其次,学生自身对阅读的重视不够,认为阅读是无关紧要的,因此很少进行阅读,或是阅读时只是大体浏览一遍,草草了事。这样的阅读不仅效果不大,而且容易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二、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日积月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适当延长学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校协作,共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对阅读产生兴趣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的前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后,才会自觉进行阅读,阅读的效率也会大大提升。小学生年纪小,求知欲强,可塑性大,对事物的好奇心强。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好奇心,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对阅读产生兴趣后,学生便会主动进行阅读,并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久而久之便会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为了适应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小学生接触的文章大多故事性较强,便于理解接受。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融入到故事情节中,感受文章意境,体会文章魅力。其次,教师可以在课上进行拓展延伸,给学生讲一些与所阅读的文章相关的名人、名著、趣事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总结来说,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及课后的有效资源,竭尽所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好读,并且能够坚持读。
2.营造良好阅读环境。教师要利用晨读时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个人朗读、小组诵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阅读。多朗读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或是设立阅读奖章,以“书屋”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每看完一本书就可以取一片“瓦”盖在书屋上,最后统计书屋上的“瓦片”数,“瓦片”数多的学生可以获得读书奖章,以此激励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籍。
3.适当延长阅读时间。大量的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对学生来说益处颇多。阅读时间不足容易造成学生的阅读量减少,阅读能力的缺失。鉴于学生的阅读时间不足,教师应当适当延长学生的阅读时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籍、学习更多的知识。教师可以拿出几节语文课进行阅读教学,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时间,调节一下枯燥的语文课堂,帮助学生转换学习方式,避免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实行课堂阅读还有利于教师加强阅读引导,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进行阅读;加强学生间的阅读交流,方便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深化阅读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一起阅读课外书籍,让学生有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慢慢地,学生会不知不觉形成阅读的习惯,会有意识地在课余自己挤时间阅读。
4.实现家校协同育人。教师可以和家长共同携手,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激情,逐渐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如学校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亲子读书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然后和父母一起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在家长的引导下,学生更容易理解书籍的内容,开阔自己的视野。或是每年组织读书节,开展亲子故事会等活动,让家长和学生挑选一本喜欢的书籍,阅读后按照自己的理解对书籍进行演绎。通过一系列的亲子活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家长也可以从中收获益处,坚持阅读的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知识是一天天积累起来的,阅读习惯是一天天养成的。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需要自身的重视、教师的引导以及家长的熏陶。教师应协调多方力量,逐渐帮助学生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对阅读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
论文作者:孙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学生论文; 时间论文; 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习惯论文; 小学生论文; 书籍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