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核心能力的相关性——对企业家能力的一种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力论文,企业家论文,相关性论文,核心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947(2002)05-0086-05
一、核心能力包含企业家能力
有学者认为核心能力除了“价值性、异质性、稀缺性、难于被仿制、难于替代”(Barney,1991)等特征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组织性。还有观点认为,个人是流动性大的资源,依赖个人资源的优势无法持久。据此,企业家不能作为核心能力资源。我们认为,以规范形式存在于组织环境中的核心能力主要是指企业文化、心智模式、组织视野等,其核心能力最终还是由企业自身来体现,尤其受到企业家的影响。其他大量的核心能力也主要体现在主要员工身上。
潘汉尔德和哈默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Prahalad and Hamel,1990)。可见,核心能力属于隐性知识,不如资产那么显性,但这正是核心能力概念的魅力所在。这些隐性知识都无法脱离企业家的作用。“积累性学识”来源于企业家长期推动的组织学习。在众多协调职能中,企业家的协调是关键。
埃里克森和米克尔森认为核心能力既是组织资本,又是社会资本。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基本上类似于潘汉尔德和哈默的观点,而社会资本显示了社会环境的重要性,主要强调企业文化和企业员工沟通渠道等无形资产。
巴尼(Barney,1991)概括了核心能力的四个特征,它们也可用来识别企业家能力。第一,核心能力是有价值的,可以帮助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他们的竞争对手做得更好。企业家是众多企业资源中最为稀缺的,没有人会否认企业家的价值。第二,核心能力是异质的。不同的成功企业,在资源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异质性。在所有的企业资源中,企业家的异质性最为明显。第三,核心能力是不能仿制的。这一点非常关键,正是由于核心能力不能仿制,才使得企业竞争优势能够持续发展。第四,核心能力是无法替代的。一种资源如果面临着替代品,那么它就失去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家之间虽然可以相互替代,但这一替代有时需要付出代价。
罗伯逊(Paul Robertson)则认为:“利用能力的费用可以看作是交易费用。”这一观点超出了科斯(Coase)的交易费用范围, 具有理论价值。企业家能力就是这一观点的最好证明。企业家的能力是难以衡量的(张维迎,1995),因此利用难于衡量的企业家能力需要支付高额交易费用,比如西方许多企业为了物色满意的企业家不惜花巨资请中介机构帮助。
二、企业家理论中的企业家能力
在企业家理论文献中,许多经济学家的论述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企业家的能力和作用,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理论观点概括出企业家的主要能力。
1.承担不确定性。奈特(Frank Knight)认为,企业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一种装置,通过它,“自信或勇于冒险者承担风险,并保证犹豫不决者或怯懦者能得到一笔既定的收入”。企业家不得不承担不确定性。为什么是由企业家而不是工人来承担不确定性?奈特认为,“也许是因为雇佣者和被雇佣者之间对风险的态度不对称,促使他们同意保持长期雇佣合约而非使用现货市场。”虽然奈特没有明确指出“承担不确定性”是企业家的特殊能力,但由于“承担不确定性”显示出企业家的自信心、判断力、知识,所以,这也是一种企业家能力,它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否承担不确定性是区别企业家与非企业家的一个重要标准。
2.创造性破坏。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主要体现为“产业要不断破坏旧的生产方式,创造新的生产方式,经济结构不断地从内部进行革命突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企业家的“创造性破坏”。企业家的作用是创造性地破坏市场均衡,而不是推动市场均衡的实现。在“破坏均衡—均衡——再破坏均衡”的循环中,企业家实现了企业的革命突变。我们不难看出,“创造性破坏”就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源泉,也是企业家的主要精神。“创造性破坏”不仅是企业家的人生追求,而且是企业家应当具备的“能力”。这一能力建立在长期的知识积累基础上。
3.协调综合。科斯纳(Kirzner )认为企业家与旁人的区别是企业家的“悟性”和“特殊知识”。企业家是“经纪人”(middleman), 他们不仅能发现对交易有利的机会,而且能够捉住机会并创造利润。信息不完全会造成参与市场活动的行为主体间的交易条件不协调,而企业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这些不协调因素,同时得到获利机会。企业家除了“协调”能力外,还具有决策能力。企业家的决策不仅要求他具有单纯的计算能力,而且要求他具有发现潜在的更有价值的目的和手段的才能,也就是在目的和手段不明确的情况下知识应该追求什么目的、采取什么手段。我们认为,“悟性”、“特殊知识”、“协调”等就是企业家能力。
4.对工人进行有效激励与监督。张维迎提出“资本雇佣劳动”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他证明:将企业委托权安排给经营成员比生产成员更优,这不仅是由于经营决策对企业成败起着关键作用,而且由于经营者行为最难监督。如果经营者索取剩余,他们不仅获得了自我激励的积极性,而且获得了监督工人的积极性,工人积极性的丧失很大程度上可以由经营者监督工人的积极性来弥补,因为对工人的监督相对容易一些。这一结论实质上是对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理论的继承。张维迎认为,企业家与工人的本质区别是企业家有能力激励和监督工人,而工人没有能力激励和监督企业家。激励和监督就是企业家的一个重要能力。
三、企业家在创造核心能力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1、承担不可还原性投资。 企业核心能力往往无法从其他企业购买,而只能在内部投资创造。原因主要是:一是交易费用过高。由于难于定价,核心能力本身不具有可交易性,但与战略性资产结合在一起却是可以交易的,但交易费用过高。科斯认为,交易费用不包括能力交易,仅是“运用价格机制的费用”。在核心能力理论中,企业是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体,交易费用应该包括“利用能力的费用”。核心能力由于难于识别、难于定价,其交易费用必然比较高。二是相互依存性。核心能力经过长期的“磨合”和“协调”,与其他能力形成相互依存关系,尤其是与企业家能力的关系更密切。
由于核心能力具有特殊性和一般不可交易性,形成核心能力的投资总体上是不可还原的。不可还原性投资主要体现在长期的积累性学习成本方面:一是购买信息的费用。比如高薪聘请管理专家进行指导,派出人员到拥有优质资源的企业接受培训。二是机会成本。积累性学习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用在积累性学习上的时间多了,用在其他方面的时间就少了。三是资产专用性风险。核心能力通过长期积累形成,也可以说是管理遗产,具有路径依赖性。核心能力不仅对形成路径有依赖,而且对业务经营路径有依赖。四是激励成本。积累性学习是一种群体学习,群体学习的优点是共享信息、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缺点是学习成果是公共品,分不清个人在能力形成中的贡献,导致部分成员“搭便车”。没有激励和监督,就难于消除“搭便车”现象,学习效率难于提高。
不可还原性投资对核心能力来讲形成了进入堡垒,为建立竞争优势创造了条件,但对企业家来讲却是一项风险投资。在是否愿意为积累性学习进行风险投资问题上,企业家与非企业家的偏好是不同的。按照张维迎的企业家理论,由于积累性学习的长期性、不可还原性,非企业家的代理人既没有自我激励的动力,也没有激励群体学习的积极性,相反却具有机会主义偏好。在机会主义与不可还原性投资的作用下,代理人产生了抵制积累性学习的心理。我国国有企业长期缺乏竞争优势,重要原因就是企业领导人缺乏促进核心能力而进行积累性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奈特的企业家理论观点,企业家是“不确定性”的承担者,而且具备承担“不确定性”应该具有的自信心、判断力、更完备的知识。积累性学习的投资就是“不确定性投资”,体现了企业家的理想、自信心,企业家愿意承担这一不可还原性投资。
2.推动知识共享。核心能力是通过长期积累性学习而获得的。积累性学习主要是组织学习,组织学习的目的是知识共享。之所以要推动知识共享,是因为学习内容不仅包括显性知识,而且包括隐性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是核心能力的本质内容。隐性知识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仿制的知识,比如协调、诀窍等。相比较之下,隐性知识更需要通过组织学习、知识共享才能领悟掌握。
由于知识壁垒的存在,知识共享不容易实现。知识壁垒有两种,一种是私人知识壁垒,一种是组织知识壁垒。私人知识壁垒就是拥有私人知识的个人为了获得长期“租金”而实行保密;组织知识壁垒就是各部门之间由于保护主义或沟通渠道不畅而阻碍了信息相互共享。企业家比职业经理更有积极性打破这两种知识壁垒。
张维迎在“职业均衡模型”中已经分析到,有财产又有能力的人安排当企业家,无财产而有能力的人安排当职业经理。企业家为了自身利益,不仅不会保密个人的私人知识,而且极力推动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愿意为提高下属能力进行投资。在没有企业家的国有企业,主要经营者为了巩固其地位,将会建立知识壁垒,既不愿让下属共享自己的私人知识,也不愿培养对自己有潜在威胁的下属。职业经理人则不同,私人知识是个人竞争能力的基础,是个人利益的基本来源,是他能够继续被聘用的条件。如果自己贡献出知识而别人隐藏知识,那么自己是吃亏的;如果自己隐藏知识而能学习到别人的知识,那么自己是获利的。在这一博弈中,理性的选择是建立知识共享的壁垒。如果我们引进激励机制,比如重奖知识贡献者、重用知识贡献者,那么知识共享壁垒是可以打破的。企业家之所以聘请职业经理,是由于职业经理的知识能力可以节省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所付出的交易费用。当然,企业家聘用职业经理,不仅为了利用他们的私人知识,而且希望共享他们的私人知识,以此促进核心能力的形成,减少企业对职业经理的过分依赖。为解决这一矛盾,企业家需要支付一笔交易费用,与职业经理签定一份比较完备的契约,激励职业经理无保留地贡献出私人知识,职业经理以私人知识作为交换得到回报。
目前企业内部结构复杂,事业部过多,这种组织模式的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1776年的劳动分工理论。劳动分工以及导致的专业化,使得每个人掌握的专业活动知识增多,社会拥有的知识就比任何个人更多,但分工的发展意味着信息不对称程度越来越高。比如,营销部门掌握着产品发展趋势、市场占有率、消费者偏好等信息,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往往是产品开发部门所缺乏的;而产品开发部门对产品的要求如成本控制、技术规格等,生产部门也往往没有清楚掌握。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后果是产品开发部门开发的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生产部门生产出的产品既不符合开发要求,也不符合市场要求。信息共享与部门分工难于相融,主要因为部门负责人是职业经理人,而不是企业家,他只对本部门的利益负责,其他部门工作成绩好坏与其无关。为了打破组织知识壁垒,需要一个站在公司整体利益上的权威。虽然职业经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各部门之间的知识共享,但其积极性和有效性远不如企业家。
比如在建立项目小组的问题上,企业家与职业经理的积极性是不同的。项目小组就是为了承担某种主题任务,把相关的人员如市场营销员、开发人员、财务人员、生产技师、工艺师等组织在一起而成立的重点攻关机构。由于共同的利益驱动,项目小组成员形成了相互协调、信息共享的机制。项目小组是对直线职能制的否定,必然以班组长、车间主任、各级中层经理一类白领阶层的失业为代价,具有革命性。这一革命性改革对于职业经理来讲是难于承担的,只能由愿意承担成员“流动性成本”的非流动性成员——企业家来完成。
3.激发创新动力。创新能力是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这些创新都是风险很大的系统工程,要花费很高的成本,而且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没有创新意识的领导,创新难以推动。非企业家的企业经营者,往往缺乏创新动力。他们考虑到:如果创新成功,他们没有享受多少利益,如果创新失败,他们将受到内部抵制者排斥;如果企业不进行创新保持现状,他们继续享受代理人消费;如果企业不进行创新而逐步衰退,他们可以把衰退归咎于市场环境。代理人不愿意承担风险,还因为担心由于失败而造成失业、职位下降、个人自卑和失去尊重。在经营任期不确定性的前提下,经营者的博弈均衡必然是不进行创新。这样的思想认识是无法促进创新的。企业家是企业不确定性的承担者,他们敢于冒风险而且有能力冒风险,因此只有企业家才有创新的动力。
企业家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发挥集体智慧。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提高集体智商,提高集体创新能力。有学者曾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群能不断增强自身在创造他们想要创造的东西上的能力的人组成的团队”,学习型组织要进行“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可是到目前为止,进行五项修炼的企业很少取得成功。原因是五项修炼是一剂猛药,企业如果没有相关的体制配套,就有可能中毒身亡。五项修炼不是短期策略,而是长期策略,如果指望以五项修炼来解决企业的急病,不仅无效,而且暴露出企业更多的问题。在如何进行五项修炼的策略上,企业家从长计议,代理人则急功近利。因此,没有企业家,就无法建立学习型组织。
企业家努力防止核心刚性。核心能力与核心刚性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核心刚性主要体现为组织惰性和文化惰性。一个组织过去越是成功,他的这种认识便会越习惯化,或越根深蒂固,越会助长文化上的惰性和组织的自满(Tushman,Reilly,1996)。 核心刚性与代理人的“求稳”本性有共同点,而与企业家的“创造性破坏”本性却是矛盾的。企业家不能容忍组织惰性和文化惰性,因为惰性危害到企业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并会最终危害到企业家的剩余索取。
4.培育和坚持核心价值观。詹姆斯·柯林斯和杰里·波拉斯(1996)认为“核心价值观是公司基本和长期的宗旨,是一套一般性的指导原则”,“不能把它与具体的生产和经营做法混为一谈,不能为了经济利益和短期的好处而放弃之”。按照他们的比喻,如果我们把核心价值观当作是一种“时钟”,那么企业家就是“时钟制造人”。
企业家依靠核心价值观发挥如下作用:一是核心价值观能凝聚全体员工,为共同理想而努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一个企业的员工的社会背景不同,存在不同的利益差别,所持的价值观也不同。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把全体员工的价值观统一起来,那么企业就会是一盘散沙。二是指导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总是与自己的竞争优势紧密联系的。只有坚持核心价值观,才能在众多市场诱惑中头脑清醒,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短处。三是避免由于领导人更换而变化。核心价值观是公司的立足之本。四是核心价值观是挑选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成功企业的对员工的做法是:坚持企业价值观又有能力的,重用;坚持企业价值观但能力低下的,轻用;不坚持企业价值观却有能力的,利用;不坚持企业价值观又缺乏能力的,不用。综上所述,核心价值观是核心能力的一个部分而且是核心部分。核心价值观是通过长期积累性学习逐步形成的,难以仿制,这就是各个成功企业具有异质性的根本原因。
标签:核心能力论文; 市场壁垒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企业家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职业能力论文; 经理人论文; 张维迎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