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受众需求与新闻价值的实现

论受众需求与新闻价值的实现

罗安余[1]2000年在《论受众需求与新闻价值的实现》文中指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我们应该追求最大的新闻价值的实现程度,以求得最好的宣传效果。影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因为受众是新闻价值系统中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受众需求,它同新闻价值的要素有着兼容关系,决定了人们接不接受新闻,接受什么样的新闻,影响着传播者的思考和选择,因此对新闻价值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社会文化发生变革的新形势下,受众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意识增强,对新闻信息由过去的被动接收转为现在的主动需求,且这种需求呈多元化趋向。所以处于新时期的传媒要积极了解受众的需求并认真思考如何将这些需求渗透到实践的传播活动中,也就是说在实践中要重视以受众为中心,努力满足受众需求,即要根据受众需求来选择和挖掘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这是实现新闻价值最有效的途径,也是赢得受众最有效的办法。但是,以受众为中心,并非唯受众独尊;满足受众需求,并非是要什么给什么,要充分重视新闻舆论引导的作用和艺术,最好地体现新闻价值。

韩雪[2]2016年在《浅论受众需求条件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方向》文中研究指明电视新闻节目是面向广大观众的节目,为迎合受众群体需要、保证节目收视率,各家广播电视台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方面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本文通过对现今电视新闻节目受众群体的总体需求进行梳理和总结,进一步阐述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方法与方向。

华心怡[3]2014年在《论受众行为对新闻传播的作用与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受众是新闻传播的接收者,用市场经营理论来定位,受众也是新闻媒体这一商品生产者的唯一客户。受众行为对新闻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新闻传播备受市场化冲击,探析受众行为对新闻传播的作用与影响,从媒体本位向受众本位过渡,已成为当前新闻媒体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林燕德[4]2010年在《论受众行为对SNS网站盈利的制约与促进》文中研究指明SNS (Social Network Sites,社交网站)是当前最热门的互联网应用。但面临着盈利模式不清晰的瓶颈,国内众多的SNS网站已经夭折过半。已有的研究大部分从案例分析入手,归纳SNS网站的盈利模式。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抓住SNS网站是以受众为核心的网络应用这一特征,从受众行为研究入手,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数据统计结果,找出受众行为影响SNS网站盈利的因素,从而在受众对于SNS盈利模式的接受态度和使用偏好这些重要问题上,有了一手资料的说服力。本研究第五章在受众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以受众为核心的SNS网站盈利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得到了检验。

郭莘[5]2008年在《论受众的新闻消费意识》文中研究指明新闻作为一种精神消费品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广大受众在接受新闻、消费新闻的同时产生的意识对新闻产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推进力.本文将从影响受众消费心理的因素、新闻市场对受众接受能力的影响等方面,揭示新闻消费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体现出的消费心理上的特点.

张江彩[6]2012年在《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文中研究指明跨文化传播既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同时也加速了文化全球化进程。在全球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传播新秩序下,好莱坞电影与中国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人文科学研究的热点。文章以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境况及其产生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从历时的角度梳理好莱坞电影文化的中国传播境遇,从共时的角度分析好莱坞电影文化在中国传播霸权的取得,及其对中国电影乃至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受众接受心理的影响,探究好莱坞电影文化与中国电影文化的互动。命题的核心在于指出好莱坞电影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借助资本、技术、权力和规则与惯例的力量,直接或间接地呈现了美国文化、美国经验。文章通过分析好莱坞拍摄的中国题材的电影与中美合拍电影中同样运用好莱坞生产、发行、放映、营销的操作模式,结果却失败的案例发现,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认同(主体身份)的建构,主体身份的缺失或认同的分裂都会导致电影传播的失败。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在对好莱坞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中审视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寻找适合中国电影文化乃至中国文化产业在跨文化传播的正确思想、路径与方法,树立正确的电影跨文化传播观。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战后最为巨大变化,新自由主义思想主导下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逐渐形成的消费社会使经济发展成为带有霸权性的话语和控制力量。中国经济的开放与高速增长、文化自身的运作,都仿佛突然将我们置入了一个文化的“新空间”之中。这一时期,文化产业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支柱产业。电影成为各国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与阵地,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之间的关系变得极为复杂与密切。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传播这一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中国电影与电影文化、中国大众的经济与文化甚至政治生活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开放的中国为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文章基于对进口分账好莱坞电影的类型与主题的定量分析,回答“中国人引进了哪些类型与主题的电影,中国观众对哪些主题与题材更感兴趣?”基于内容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回答“好莱坞电影都传播了怎样的文化”。研究发现好莱坞主流电影创作、电影文本中美国精神、美国消费主义文化、娱乐主义文化是中国进口的好莱坞影片所携带的主要内容。好莱坞电影以个人英雄主义、自由主义等来阐释“美国信念”、“美国梦”,积极的“美国梦”的表达成为全球商业电影的模仿对象。好莱坞电影传播的第二大内容贯穿在“美国梦”的表达中,那就是娱乐主义精神,通过娱乐主义传递出美国文化和“美国梦”。好莱坞电影中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促发了电影的大规模的全球需求,消费文化对中国电影与电影文化和日常观影行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好莱坞电影尤其是分账片,在中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主要策略是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赢利为目的的传播制度,并且通过电影文化传播渠道中的各种影响力量与权力,有力地维护了现有的传播结构。正是电影传播与国家政治、资本、市场、技术控制以及传播结构中的规则与惯例等变量,决定了好莱坞电影文化传播的意识形态导向与传播美国主流文化价值的方向性,并保证了全球传播的主导地位。好莱坞电影的全球传播商业上与文化上的成功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极好的经验借鉴,但并不是所有的好莱坞生产制作的电影都能取得跨文化传播的良好效果,而这正是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面临的问题。在研究我们发现,好莱坞拍摄的中国题材的电影以及部分与中国合拍电影,其中国受众接受情况非常惨淡,重要原因在于文化认同的缺失。文章选择中美合拍的“中国的好莱坞”电影《面纱》为个案,通过对媒体报道与网络上时光网具体影评的受众比较分析发现,《面纱》在北美市场上被以东方奇观或者东方景观所接受,在中国被中产阶级抛弃,直接原因是文化认同的缺失。电影文化传播要取得成功,除了电影建立完善的电影传播有形机制之外,最基本的是要实现受众的文化认同与满足受众的文化期待。通过对好莱坞电影文化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内容、主要渠道、以及传播过程中的不同权力因素的考量和受众接受的个案分析,揭示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电影要取得市场上的成功不仅仅是依靠资金、技术、甚至不是人才,而必须在内容上取胜,而内容的表达最终还是依靠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双重诉求的实现。中国电影文化传播是全球电影文化传播体系的组成部分,中国电影文化要在世界传播体系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就要超越民族主义框架,要积极吸收融合不同文化,树立国际视野,拓宽传播渠道,确立中国电影的主流文化传播价值观,在电影传播过程中,实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吴红雨[7]2008年在《当代中国电视受众需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一个关于受众需求的实证研究,研究对象为电视观众,研究通过两种途径进行,第一结合我国历史上具有影响力的受众调查数据,以每四年进行一次的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为主,对此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析,重点归纳30年来中国电视受众的需求变化;第二,通过我们的实证调查,以2000份入户问卷为主,重点了解当前电视受众需求的多元化状况。前者以对前人已有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为主,力图呈现我国电视受众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电视收视需求,后者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即呈现当代电视受众需求的多元化状况,这种多元表现本研究通过四个方面来论述:即需求追求的多元化、需求层次的多元化、需求类型的多元化和需求指向的多元化。本文在实证研究上运用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的经典理论,并引入社会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等级理论”为视角,其理论借鉴建立在对两者的运用、修正和改良基础之上。具体的说,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也即论文的主要结构。论文分为上篇、中篇与下篇,上篇为解读,内容包括:第一章是本文研究的一个思考起点,重点论述研究者对受众、电视受众的理解和对电视受众需求研究的理解,说明本研究为何从需求入手研究受众问题的理由,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途径。第二章以中央电视台四次(1987、1992、1997、2002)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数据为主,重点分析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电视受众的需求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产生的可能原因。中篇为调查,内容包括:第一章为本调查所运用的理论依据、研究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问卷设计、抽样设计、研究架构和假设;第二章为电视受众需求程度和需求追求的实证研究,内容包括不同社会阶层受众的电视依赖特点和他们对电视收视需求的追求差异;第三章为电视受众需求动机与层次建构的实证研究,内容包括电视受众需求层次模块建设,以及电视受众不同需求层次的电视使用特点;第四章为电视受众需求选择的实证研究,主要内容为电视受众对新闻与娱乐节目的偏好特点,重点论述电视受众心目中的娱乐和新闻节目的理想特点;第五章为电视受众需求指向的实证研究,内容包括电视媒体服务主体的需求指向、话语赋权的需求指向、信息介质的需求指向和媒介气质的需求指向的受众评价,从中归纳出受众对电视社会功能履行的评价状况,并从这种评价中反映出受众真正的收视需求的指向特点;下篇为思考,内容包括:第一章为对调查中所发现问题的思考,即通过调查结果的一些显著问题论述电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受众需求的虚假建构;第二章为总结本研究的贡献与局限,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

邹声文, 雷艺[8]2012年在《论受众需求滋养新闻报道——从新华社近年有影响的报道谈起》文中研究表明(一)受众为王,需求为霸——一只苹果背后的秘密有研究人员对风靡全球的美国苹果公司iPhone4手机进行了利润拆解:每一部手机,美国能获利360美元,德国、韩国和日本共获46.46美元,完成代工生产的中国只能得到可怜的6.54美元。重视用户体验、善于发现用户需求并致力于产品创新的苹果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而付出

范选伟[9]2007年在《论受众的“使用与不满”及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客观地说,我国的大部分受众对媒体是满意的,受众对媒体的“使用与满足”是主流。受众的“使用与不满”是相对而言的,主要表现为受众对传统媒体的使用整体上有减少的趋势,部分年轻受众疏远传统媒体而选择了新式媒体。受众的“使用与不满”假说的提出,是对“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补充和延伸,是在受众中心论的基础上,强调了受众的主动性、自主性和选择性。影响受众对媒体满意度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媒体的内容,另一个是媒体的形式。媒体的内容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且各种媒体形式都有自身的缺陷;主观因素是受众自主意识、权利意识增强了,需要层次提高了,对媒体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全面提升媒体内容,促进各种媒体大融合进而构建“超媒体”,加上受众主动建立“个人化媒体”等方法,基本上可以解决受众的“使用与不满”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这些设想都会一步步实现。其实,这个过程也是传统媒体发展和创新的契机。受众与媒体的关系是波状的,从“使用与满足”到“使用与不满”再到“使用与满足”,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陈柏森[10]1998年在《论受众心理与传播艺术》文中研究指明毛泽东同志十分强调做宣传工作的同志要对自己的工作对象多作调查。他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我们无论和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么?做宣传工作的人,对自己的宣

参考文献:

[1]. 论受众需求与新闻价值的实现[D]. 罗安余. 暨南大学. 2000

[2]. 浅论受众需求条件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方向[J]. 韩雪. 数字传媒研究. 2016

[3]. 论受众行为对新闻传播的作用与影响[J]. 华心怡. 新闻传播. 2014

[4]. 论受众行为对SNS网站盈利的制约与促进[D]. 林燕德. 暨南大学. 2010

[5]. 论受众的新闻消费意识[J]. 郭莘.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6]. 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D]. 张江彩. 陕西师范大学. 2012

[7]. 当代中国电视受众需求研究[D]. 吴红雨. 复旦大学. 2008

[8]. 论受众需求滋养新闻报道——从新华社近年有影响的报道谈起[J]. 邹声文, 雷艺. 新闻传播. 2012

[9]. 论受众的“使用与不满”及对策[D]. 范选伟. 郑州大学. 2007

[10]. 论受众心理与传播艺术[J]. 陈柏森. 声屏世界. 1998

标签:;  ;  ;  ;  ;  ;  

论受众需求与新闻价值的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