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人民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宫腔镜治疗,分析临床疗效。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在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所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44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4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2例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宫腔镜定位后息肉钳夹术,在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宫腔镜下电切除术,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术式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6个月后复发率、1年妊娠率、1年内复发率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均<0.05。结论: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宫腔镜下的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更加理想。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临床疗效
子宫内膜息肉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发病率较高且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逐年增大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发展[1]。据相关性文献报道,子宫内膜息肉的致病原因是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患病人群中年龄各异,对该疾病诱发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雌激素水平高以及炎症等均可诱发本病[2]。临床上多数学者均认为,子宫内膜息肉主要来自于基底部未成熟的子宫内膜且通常经过腹部B超也较难发现,临床表现一般是周期不规律以及月经量明显过多等[3],需要给予患者及时对症治疗,延误治疗时机会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并可造成摘除子宫的严重后果。本组探究中选取44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宫腔镜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基础性临床资料
参与本次探究的44例患者均选自我院所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就诊时间是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组别是2组,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研究组(n=22)和参照组(n=22)。研究组22例患者中年龄在41岁至22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30.67±2.54)岁,存在原发不孕、继发不孕以及流产史的患者例数分别是5例、14例、3例;参照组22例患者中年龄在42岁至21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29.32±3.06)岁,存在原发不孕、继发不孕以及流产史的患者例数分别是4例、16例、2例。本组探究中给予2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时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具体病情变化等,分析结果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1.2方法
术前,给予2组患者服用米索前列醇,临床作用是软化患者宫颈,给予患者常规消毒处理,消毒部位是阴道、宫颈以及外阴,给予患者静脉麻醉,利用宫颈扩张棒对患者宫颈行扩张处理并在之后置入宫腔镜,确定内膜息肉的位置后,明确内膜息肉的大小以及数量等基本情况以待手术去除。
在参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宫腔镜定位后息肉钳夹术,利用息肉钳钳夹子宫内膜息肉的方法来给予患者有效治疗;
在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应用宫腔镜下电切除术,将电切刀功率调至70w至80w,给予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电切去除。
2组患者均要确保将子宫内膜息肉完全去除后,才可宣布手术结束。
术后随访期间利用B超检查以及宫腔镜检查来给予患者复查,若发生异常情况,则需要进行对症处理。
1.3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参与探究的4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软件名称是SPSS19.0软件,本组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经t检验后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本组中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示,经X2检验后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对比2组患者经过不同术式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得出明显研究组患者更佳的结论,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详情参照下表。
3 讨论
子宫内膜息肉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且可导致患者出现子宫异常出血以及不孕,患病人群中最为常见的患者年龄≥35岁[4],根据疾病的临床特征可将疾病分成4种类型:增生型、腺瘤型、功能型、萎缩型,利用宫腔镜进行镜下诊断可发现,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局限性增生且部分患者伴随间质纤维组织增加的临床表现[5],发病诱因目前在临床上尚无准确定论,但是临床上已经确定本病发病机制为凋亡减少。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表现很多,主要是不规则阴道出血以及经量增多等,部分患者可表现出不孕症状,可单发,可多发,单发时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具有隐匿性,会延误治疗时机,因此,临床上对于本病的发现和治疗均十分重视。
目前临床上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时主要应用宫腔镜治疗,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需要将整个子宫摘除来确保生命安全,而单纯的诊断性刮宫也会造成漏刮或者过度刮宫的情况出现[6],造成患者痛苦和病情加重,而宫腔镜作为目前临床上唯一又能诊断又能治疗且可以直视宫腔的仪器,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病情,但是临床上一般应用宫腔镜下电切除术,相比于宫腔镜定位后息肉钳夹术而言,临床疗效更佳。
宫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优势是微创、手术时间短以及术中出血量少等,尤其是宫腔镜下的电切除术,术后复发率明显更低,患者满意度明显更高,已经作为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本次探究中,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5.45%,6个月后复发率、1年妊娠率、1年内复发率分别是4.54%、45.45%、9.09%,明显更佳。
综合以上结论得出,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宫腔镜下电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更佳,复发率较高,妊娠率较高,值得临床上广泛性应用。
参考文献:
[1] 葛芬芬,铁炜炜.不同方法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4,22(10):675-677,681.
[2] 张月娟,卢琪芸.醋酸环丙孕酮辅助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4(6):905-906.
[3] 王彦萍,王鸿,赵红雷等.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4(2):180-182.
[4] 朱辉,梁迪,原孟等.宫腔镜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对妊娠状态影响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15(1):97-99.
[5] 周凌云,王慧萍,郑建军等.经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4):503-506.
[6] 张颖,陈梅,郭银树等.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宫腔镜诊断价值[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5):366-370.
论文作者:黄皓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7
标签:息肉论文; 患者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宫腔镜论文; 疗效论文; 统计学论文; 切除术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