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与价值:衡水中学的是非_衡水中学论文

事实与价值:衡水中学的是非_衡水中学论文

事实与价值:衡水中学的是是非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衡水论文,是是非非论文,事实论文,价值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5)05-0001-07

      河北省的衡水中学因近乎神话的高考升学率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来自媒体与教育专家的评论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民间的舆论、尤其是家长的观点则旗帜鲜明地支持衡水中学。《中国青年报》于2014年10月23日节选我的文章,并同期刊出与我意见相左的李斌先生的文章,对衡水中学现象展开讨论。2015年元月19日,受东方卫视的邀请,我参与由崔永元主持的“东方眼”节目,与张文茂校长、杨东平教授、李斌主任共话衡水中学现象。

      我并不是衡水中学的代言人,与衡水中学历史上无纠葛,利益上无关联。我并不认为衡水中学所有做法都是对的,但认为衡水中学是了不起的。我不认为所有高中学校都应该学衡中模式,但认为衡水中学的经验在许多方面是值得借鉴的。我不赞成把衡水中学捧到天上去,也不赞成将衡水中学打翻在地,再踩上一脚。令人值得深思的是:经济欠发达、交通欠便捷地区的一所高中学校何以能够办得这样风生水起,甚至以压倒性的优势独领风骚?在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向大城市集中,向省会城市集中的形势下,衡水中学何以能够逆袭成功?“掐尖”和“魔鬼训练”的说法是没有说服力的;至于说政府刻意打造,而比衡水更有钱的地区和建树政绩更强烈的政府多的是,但衡水中学为什么至今唯此一所呢?我通过做大量的资料检索,并三次到衡水中学考察后发现,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超级中学”文化现象轻率并浅表地作出是或非的价值判断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任何结果都关联着原因,所有偶然都包含着必然,一切存在都有其合理性。

      一、见闻、感受:我为什么力挺衡水中学

      衡水中学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个奇迹。对于衡水中学,你大可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但你无法不面对一个类若梦想的现实,不能否认其成就的实然性存在。平心而论,这所学校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校园里隐含着炽热的青春激情,让人感受到一种巨大的生机蓬勃的校园文化力量。

      衡水中学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追求卓越”。“卓越”意味着不流于世俗,不甘于平庸,不止步于优秀。衡水中学的“卓越”既包含着张文茂校长执着的理想,又包含着衡水中学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追求,它铸就衡水中学的精神风尚。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别或许并不在于智商和体力的差异,也不在于所处环境和地位的不同。事实上,人和人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在于有无精神追求和精神境界的高低。衡水中学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蒸蒸日上,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这与他们以“追求卓越”为校训密不可分。

      高考升学率是一所学校成功与否的标志,这是无可讳言的事实。高中教育要成为一种负责任的教育,就不能不正视升学率。问题在于升学率必须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之上。学校要聚焦于人的生命成长,关注生活的意义,提升人生的价值。在知识能力教育的同时,贯穿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对于衡水中学的高考神话,江苏省海门中学石鑫校长的评价是:“衡水中学学生精神状态非常饱满,有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朝气。学校管理能将精细化和人性化很好地结合起来,这都是他们不平凡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衡水中学坚持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校管理三大领域改革。教是有激情、负责任、高效益的教学,是教会学生学;学生的学习是自主、自觉和创造性地学习;管理,既是精细化、科学化的,又是人性化的,刚柔相济,双管齐下。

      衡水中学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并举的全面教育。让学校教育走向社会、关联家庭,这是衡水中学的办学原则。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它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和项目活动,造成同伴影响的共振效应,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教育的体验,这便是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所说的那种心灵的遭遇。

      衡水中学学生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让每一个现场感受者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和由衷的感叹——孩子们的质朴与纯真,飞扬的激情、高昂的自信。衡水中学的学生演讲是那样的流畅,声情并茂,配合的同学们是那样的默契和热情。几千人的会场始终洋溢着青春激情的涌动和生命成长的欢乐,自始至终没有老师任何现场指导或干预。什么是理想的教育,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衡水中学学生道德模范评选的现场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衡水中学的五大教育理念表明了学校的价值追求、管理智慧和个性特色: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给学生终生难忘的教育,把学校建成精神特区,管理就是服务、沟通和引领,校园应成为激情燃烧的乐园。衡水中学对素质教育与升学率关系的理解是:素质教育解放了学生,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正唯如此,坚持以真切的素质教育来提高升学率,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有上佳的表现,取得骄人的业绩,其经验对基础教育具有普遍意义。

      什么样的教育令学生终生难忘?衡水中学的经验告诉我们,教育要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有发自内心的感悟,要触及学生的心灵。学校教育既要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一生管用的知识,培育他们终生有益的方法与习惯,又要真正培育他们一种德性,完善一种人格。这些都必须诉诸教师的言教身带,诉诸学校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在各种学习活动包括行为习惯训练之中。

      校园应成为激情燃烧的乐园,这是很鼓舞人心的口号,也是高擎生命火炬的口号。衡水中学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列方阵呼啸着前行的气势,会使人感到惊讶,也使人受到感染。这是体育锻炼,简单而实用。这是集体观念的培育,它让人觉得有目标、有纪律。共同行动的集体中,它让人抒发心中压抑的情感。通过口号,甚至叫喊,传递彼此沟通的信息。它以正能量的口号暗示自己,也影响着别人。它以奔放的言语和威武的行动昭示着自己的存在,展示着青春的活力。

      学校应成为“精神的特区”。张文茂校长认为,只有关注人的精神存在,我们的教育才能更符合社会主流价值。教师必须有先进的思想、优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教师到学生都要朝着毛泽东同志所教导的“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一方向努力,让学校的所有活动都体现教育性,打造一种全新的校园文化空间。

      管理就是服务,是沟通和引领。衡水中学推行“以科学化管理促专业化成长,以人性化管理促个性化发展,以精细化管理促整体性提高”的具体举措。学校领导急教师之所急,办师生之所需。校园因此具有人情的温馨和心灵的呼应,有效激发出隐藏在教师心底的工作乐趣和创造热情,从而成就了教师职业的尊严,促进了学校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衡水中学的成功在于:以个人前途、家庭期盼和民族命运三位一体的思想教育唤起青春少年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促使他们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强大的内驱力。衡水中学的教育与管理有三个着力点:一是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将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生活化与体验化,使之成为学生努力拼搏、追求卓越的永恒动力。二是科学管理的一丝不苟与人文关怀的丝丝入扣相结合,使教师的爱心、职业尊严与学生的责任及理想追求交织成生命的乐章。三是教学训练的切实有效,社团及班级活动的丰富多样,使乐观精神、成功体验、阳刚气质融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生命发展之中,成为学校生活的主旋律和广大师生的文化自觉及生命自觉。

      二、“洗脑”“高考集中营”:对衡水中学的指责有失公允

      衡水中学奋发图强,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却遭到了社会上的诸多批评。批评者对衡水中学最严厉的指责是“洗脑”,认为衡水中学的精神鼓舞、激情教育是“洗脑”,是“不正常”的“变态”,并明确界定学生跑操时喊励志口号就是给他们“洗脑”。“洗脑”最早是一个具有政治色彩的概念。当下的媒体在报道邪教或某些邪恶、神秘而又令人极度兴奋的活动时,也会诉诸“洗脑”一词。“洗脑”是具有欺骗性和危害性的犯罪行为,衡水中学跑操时的口号无非是“追求卓越”“实现梦想”“建设祖国”“报答父母”等,他们所传递的是社会的正能量和积极的心理暗示,既不色情,也不恐怖,更不是诈骗。以“洗脑”为罪名指责这所学校显然很不恰当。

      学校不能成为情感的沙漠,校园不能暮气沉沉、万马齐喑。学校要有个性的张扬,学生要有放飞的梦想。学习的过程是认知、情感、意志共同参与的过程。认知是艰辛的思维探索,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它需要情感的伴随和意志的支撑。教学的目标由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成,教学活动中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特别关注发现的乐趣、创造的意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奋发进取的热情。所以,激情教育不仅不可禁止,而且很有必要。

      对衡水中学最集中的指责是:这所学校制度严密,管理严苛,是缺乏人性的“高考集中营”。我认为,对于高中学校的严格制度,要分清哪些是必然的和必要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哪些可以弹性一点,做到刚柔并济,不能片面地将从严要求一概斥之为“集中营”。批评者大多基于对学生的同情,但忽略了衡水中学对学生生理和心理基本需求的确保:睡眠的时间和质量,饭菜的营养和可口,人际交往、社团活动和体育、文化娱乐活动时间的保障和形式的多样。精细化管理确保校园安全、学习高效,确保学生休息与睡眠的质量。它合乎生物钟的规律,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品质与学习习惯,这正是教育人性化的体现。

      对衡水中学的批判聚焦于“片面追求升学率”。是否“片面”姑且不论,值得追问的是教师为什么付出那么多的心血,费劲地“片面追求升学率”呢?绩效的奖励是很有限的,从经济人理性的角度无法解释教师诲人不倦的那份辛勤与执着。由于缺乏感同身受、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批评者对教师职业的自尊心和责任感实在很难有深切的理解。高中学习的艰苦是不言而喻的,家长并非愚不可及,送孩子进地狱;老师更不是走火入魔、缺心眼,非要跟学生过不去。冷峻的高考像一座大山,你如何才能翻越?你承认或不承认,考试就在那里,是让考试来迎合你,还是你走近它?

      马克思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杜绝一切忧郁,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1]衡水中学是否为“地狱”,衡水中学的学生是否很痛苦,是否受到严重的心理伤害等,这都要让事实说话,让学生和家长说话。鞋是否合适只有脚知道,痛苦与否可用学生的精神状态来衡量。衡中三年的生活经历是让他们的人生之途有了更好的选择,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相反?最有切身感受、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和家长,而不是置身事外、想当然的评头论足者。

      杨东平教授批评衡水中学让学生“万念归一”[2]。“万念归一”有什么不好?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荀子强调学习专心致志之重要:“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而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学习要专心,睡觉要安心,锻炼要尽心,做事一心一意,为人本本分分,这些应该都不为错。如果将衡水中学的学生“万念归一”于练习和考试,那也不合于事实。因为这所学校有众多学生社团,有诸多节日活动,有经常性的文娱体育和社会活动,每年有数十位著名学者进校园和学生对话。学校还具有广泛的海内外联系,开设有100多门校本课程,坚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和评选活动。

      李斌主任指责衡水中学宣传“有害的成功学”[3],却没有说清楚哪里“有害”、有何危害。成功本身并没有过错,成功也不是不值得追求。成功是目标和过程的一致,是生活方式和生命境界的一致。在西方哲学的语境里,罗伯特·所罗门(Robert C.Solomon)对成功和生活的关系有专门的论述。他认为,如果把“成功”简单地理解为金钱、社会地位和值得尊重,那么,追求成功的生活是有问题的,因为它造成了生活和目标的背离。[4]但他同时又认为,这并不意味成功不值得拥有,或者成功是错误的。西方犬儒主义哲学家出于对用成功定义好生活的不满,主张一种得过且过的、简陋贫穷的生活。如第欧根尼(Diogenes)那样:躺在一个澡盆里,除了一盏灯笼外一无所有。亚历山大大帝慕名来见这位哲学家,见面后他问第欧根尼:“我能为你做些什么?”第欧根尼转身对这位已经统治了已知世界大部分土地的统治者说:“让开,你挡住了我的阳光。”这种犬儒主义的哲学主张和相应的生活情趣,似乎不宜在中小学教育中提倡,并以此抗议现实生活中的“成功”。

      批评者激愤地认为,衡水中学是应试教育而非素质教育的典型。然而,将教育简单地分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种形而上学的分类,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是否恰当,很值得怀疑。批评者指责衡水中学缺乏教育道德和人性。那么,什么是教育的道德和人性呢?教育的道德和人性必须佐助学生的生命成长,为他们的终生幸福奠基,而不是迎合他们当下的欲望。课堂上不受纪律约束的自由,当然也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但主体的所有需要并非都天然合理,更不是至高无上的人性。批评者自认拥有真理,但人类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对于高中学生的放纵,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是否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姑且不论,对于迫在眉睫的高考检测是有利还是有害,这是不言自明的。

      批评者喜欢奢谈所谓的“个性”,但他们只是考虑与众不同的每个人的唯一性和具体性,而不考虑社会关系、社会环境对人的激发、塑造、规制和引导作用。学校教育的普遍要求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对立统一的,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及教育,既关乎受教育者的自然禀赋,也受制于社会关系的发达程度及具体的教育情境,而并非主观臆想所能达成。对“个性”的尊重,不能异趣为高,更不能刻意地导向于反社会、反主流的叛逆和捣乱。不能将个性化教育理解为不需要统一纪律和统一的学习要求,不需要统一管理和基本的约束,以为自由散漫便是个性的舒展。

      教学和考试的有效到底是得益于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者一厢情愿地认为,长时间、高难度、大运动量的题海战术,就能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殊不知,人不是机器和容器,纯粹为应试而进行的单调、机械的强化训练和灌输,必然激起人的厌恶反抗之情,因此绝不能持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没有学习者思维的积极主动参与,认知建构就不能顺利有效进行,知识学习就不能达到相应效果。衡水中学的学生个个精神饱满、人人意气风发,这是不争的事实。培育学生乐观的进取精神,扫除颓唐的萎靡精神,这便是衡水中学思想教育与精神激励的成功之处。

      衡水中学诚然遭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批判。然而,愤激之词所包含的道德谴责,由于缺乏基于调查的事实支撑,缺乏基于理性的逻辑分析,显得苍白而没有说服力。衡水中学是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认定的“全国文明单位”,是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艺委等国家单位表彰的先进集体。衡水中学“以校训精神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列为河北省委宣传部的重大典型。

      衡水中学到底是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求证一些碎片化事实的真伪,本身没有太多的价值。论辩双方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攻之曰有,辩之曰无,永远纠缠不清。真实的衡水中学到底是什么?理性地评述衡水中学的成败得失,辩证并历史地探讨教育改革的路径和方式,或许这才是人们所应该关注的。

      三、教育意味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教育

      “教育”和“教化”的词源意义都带有思想改造、认知改善的积极意味。柏拉图(Plato)说:“教育实际上就是将儿童引导到由法律宣布为正确的规定上来。”[5]黑格尔(Hegel)认为,教育就是使一个质朴的人成为雅致的人,使个体上升到类的水平。[6]

      如果说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社会的合格公民,那么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学习事实和掌握规则。事实构建起一个人生活所需的知识库,真正给予教育以力量的就是规则,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便是接受和熟悉这些规则的过程。毫无疑问,一个健全的社会不能没有共识与规则,社会意识的原则正是借助教育而深入人心,使之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从而凝结为人类社会的文化,且约束与提升人的本能。教育有两个基本职责,即体现国家意志,传承民族文化。将学校的思想教育和自我期许的精神激励称为“思想控制”和“洗脑”,这种过激言论显然带有无政府主义的色彩,是西方后现代教育价值观的当下呈现。

      教育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回应生命成长中的精神需求。有学者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不错,但如何“顺”呢?人类的教育本来就是对自然生命的一种干预,是使自然打上人类的烙印,即自然的人化。荀子在《劝学》中说:“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揉使之然也。”这便是教化的力量。“人不学不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使自然形态按人的意旨而有所改变,以适应生命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教育的使命。“顺其自然”是按青少年生命成长的节律与心理发展的规律办事,而不是放任自流与无所作为。学校工作千头万绪,首要任务是以“立德树人”为指针,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疏导学生的心理困惑,回应学生的心理期盼。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心理学应用研究的主流逐步由积极心理学取代消极心理学。衡水中学的跑操与欢呼受到诸多非议,但它确是积极心理学的创造性应用,是在学校教育中扫除习得性无助的沮丧与焦虑的有效手段。跑操喊口号让青春期学生争强好胜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得到充分表达,让自我期许的精神期盼得到回应和激励,让个人融进集体的氛围而产生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这是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教育。康德(Kant)说:“我总以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高贵的信任感是不无益处的。这种信心焕发了我们一切努力的活力,给予这些努力以更大的推动,它们对于达到真理是大有好处的。”[7]教育应该切合时代的特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要。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和现行高考制度背景下,地处偏僻乡村农民家庭的孩子通过受教育而改变自身的处境,改善自身的命运,这些都是善良而本分的愿望。鼓励、指导并帮助他们朝着理想的目标奔跑,是教师分内的责任。教育的道德就是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道德的教育就是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是满足他们生存、温饱、发展需要的教育,而不是仅仅表达为煽情的怜悯,怜悯学生负担过重,更不是劝告他们不要志在北大、清华。

      教育是包含价值理想的事业。“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把‘自我世界’变成‘属人世界’的过程,也就是把‘自然界’变成‘价值界’的过程。教育正是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所实现的人与世界之间的价值关系,使人的‘认识’具有真正的目的性和能动性。”[8]人作为自然中的一员,他原本具有一切自然生命的属性,人的发展与提升便是不断克服自身先天固有的自然性,实现充分的人性。因此,苟且的生活不是教育应然的生活,怕苦畏难、不思进取不是教育应然的价值。基础教育是养成教育,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养成优良的作风和优雅的气质,而不是放纵轻率任性的个性,养成懒懒散散的作风。

      高中教育尤须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培养一种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长时期的和平环境与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丰裕物质财富,与此同时,社会又在滋长一种奢华主义、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之风。消解崇高,逃避责任,调侃英雄,嘲弄神圣成一时风尚。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种奋力拼搏、勇猛精进的精神如果日渐萎缩,那是时代和民族的不幸。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传入中国,我国部分囫囵吞枣的学者以情感和物欲的放纵定义人文精神,将人的幸福等同于动物的快感,将人性解释为一种苟且偷生的动物性本能,造成价值的迷离。一个民族失却忧患意识、没有意志力量是很危险的。如果它的未来一代无进取精神,无竞争勇气,这是令人十分担心的。因此,绝不能将学校喻为地狱和集中营,夸大高中学生的苦难,主张一种得过且过、百无聊赖的精神生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许阎肃先生在文艺座谈会上的发言,阎肃先生说:“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

      学校教育要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曾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的远古神话,有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也有举世震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有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八年抗战,也有人工天河的“红旗渠”。以勤劳勇敢著称的中华民族具有振兴文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和勇气。世事变迁,当下的高中学生相比较他们的祖辈或父辈,到底是事实上的苦难深重,还是夸大其词的过分渲染?学生在学校是否可以受到一些苦和累,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受一些磨炼是否必要?卢梭(Rousseau)说:“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们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放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9]晚清的张之洞痛恨“陋、拙、缓、暇、废”等国民惰性,大声疾呼国人“士厉其节,民激其气”“积奋成强”。对此,我们有何感受?

      “教育就是生长”。尼采(Friedrieh Nietzsche)认为,生命的成长、壮大、获得优势、提升和高贵,都不是道德或不道德的事,而是力量的增长问题。在尼采看来,提升、促进有利于生命的东西,就是好的。[10]如果以自欺欺人的精神高洁来对抗现实的世界,心造一个应然的幻境,陶醉其间,于是赢得阿Q式的胜利,这是对学生的误导。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事物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体的生存、发展和完善,使人类社会更加美好。西方后现代哲学以快乐主义为宗旨,高度肯定人的本能和非理性思维,这不仅在理念上陷于混乱,而且在实践中也产生了不良后果。

      教育的本质是要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教育必须养成一种德性。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基于教育过程中师生心灵的对话。学生的人性培养和人格培育,必须渗透到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雅斯贝尔斯(Die Grossen Philosophen)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11]崇高的道德境界生成于生活中的参与、过程中的体验和基于爱心对真理严肃认真的追求。生命成长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学生的生命成长只能寓于日常生活,寓于学校的各种活动。学校的教学活动、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包括各种竞赛与考试,都是教师和学生凭借对自己生命活动的自主支配,使自己的意志获得主体性和自由,由此创造出文化并提升生命的品质,使生命的发展具有更多的可能性与选择性。

      四、衡水中学现象:社会对教育的不满与期盼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围绕衡水中学现象展开的争论,既有各种教育观念的碰撞,也有社会角色的错位,折射出的是社会对教育的不满和期盼。但将种种不满迁怒于一所所具体的学校,让它们承担所有过失,这是不公平的。以假想的真实和情绪化的评论引导民意,因果倒置,更无助于教育的改革,也无益于社会的和谐。整垮一所所“超级中学”,并不能赢得素质教育的艳阳高照,并不能满足全社会对教育的热切期盼。在“素质教育”“人性”的旗帜下,纵容学生以一种松松垮垮、懒懒散散的态度从事学习与考试,他们将收获什么样的高考成绩?养成懒散的习惯和任性的作风,他们又将收获什么样的人生?

      中国具有全世界最大的基础教育群体和最快的教育发展速度,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比较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都比较强,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但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动手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显得薄弱,造成社会创新能力不足,各个领域缺少国际前沿的领军人物,教育严重滞后并制约社会的转型发展,这也是必须正视的现实。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投资服务于经济发展或个人竞争力的提升,这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家庭层面都很自觉和踊跃。但人之作为人,教育关注人的自由、尊严、幸福,关注人的德性、人格、境界等方面显然做得很不够。中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精神压力大、校园生活单调,这些都由来已久,家庭教育投资与教育收益期盼之间更是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社会对教育工作自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当下的教育现状也自然产生了种种的不满。期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的学校教育、更为理想的教育质量,已成为全民的强烈诉求。一方面,社会对教育积累了较多的不满和埋怨;另一方面,从上到下都急切希望教育有根本性的变革和更快的发展。事实上,教育的发展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难以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更遑论引领社会的前进和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必然导致教育竞争的加剧,而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公平又必然引发更多的不满。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衡水中学的一枝独秀,让许多高中学校承担着很大的舆论压力。由于信息不对称,衡水中学的许多做法也受到各种质疑和非议,这就很容易把种种不满情绪转嫁到一所所“超级学校”的头上,似乎是因为它们的存在而造成“应试教育”的猖獗和教育的不公平。其实,即使打倒了衡水中学,没办好的高中依然不会好起来,学生的负担也不会减轻。高中学校要在自身的内涵发展上下工夫,不能寄希望于外部环境的减压。一味拉高就低、削峰填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均衡或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不可能由此而扩展,教育质量更不可能普遍地提高。杨东平教授设想,清华北大招生名额计划分配到学校,限制“超级中学”的录取人数,以此平息竞争,从此回归“素质教育”。这种设计还是在升学率上做文章,只不过是校际之间摊摊平,既不公平,不可能做到,也没有任何意义。

      中小学校教育一定要走出以分数、升学率为唯一评价标准的怪圈,尽管这条路很漫长、曲折、坎坷,但绝不是无能为力,也不能无所作为。笔者认为,朱永新教授的主张比较理性而务实:其一,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引导高中教育分流。其二,加强普通高中特色化建设,开展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其三,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增量并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增加高等教育的可选择性。其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思想修养与专业水平,有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其五,对高考与招生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并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其六,相应配套社会各个方面法规制度。各中小学校只有切切实实以人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指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才有实现的可能。

      多年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焦点在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辩,它已逐渐泛化为标签化的概念和庸俗化的口号,造成理论与实践的混乱,亟须正本清源,清晰界定它的内涵和外延。长期以来,教育一直围绕“减轻学生负担”兜圈子,没有明确区分小学、初中、高中应有不同要求和不同侧重。高中教育尤其不应该一味纠缠于“减轻学生负担”,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突出爱心责任的教育、服务奉献的教育和理想信仰的教育,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教育要回归生活,回归个体生命成长的需要,回归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

      基础教育的改革牵涉诸多方面的利益和矛盾冲突,任重而道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它需要顶层设计与民间智慧形成合力,共同开拓创新。中国的教育学界要提供理论指导,但学界和专家学者本身也有自律、反思和理论创新的职责。相当一部分教育学者多年来形成的以美式教育为样板,以思辨化的西方教育理论为话语系统的倾向应该有所修正,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解决现实教育问题为中心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教育理论体系。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期望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对学校教育多一点深切的了解,对普通百姓多一点温情的理解,以务实的作风、诚恳和切实的态度帮助与指导学校开展教育改革,引导社会舆论。教育理想的实现有一个螺旋式提升的过程,操之过急或求全责备都无助于教育理想的践行。

      教育不能没有理想,但理想只有基于现实,才能引导现实。人总是同时生活在现实和理想双重维度之中。理想有两种,一种是现实关切之理想,个人前程之追求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一种是终极关怀之理想,因人而异,人自成目的,“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12]但如果要求所有人只接受一种超越性终极理想,则难免会带来社会的灾难,或使人性失于虚伪。

      教育的发展受制于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教育从实然世界走向应然世界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劳动的异化和人的异化无可避免时,教育很难独善其身,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而应然性地存在。基础教育改革成果之丰硕不容否认,深化改革攻坚之难更须正视。批判,更要落实于建构。教育永远是拥有正当性和充满希望的事业,任何时代都会有少数精英超越时代的限制,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时代的发展,如蔡元培和他的北京大学、陶行知和他的晓庄师范,如李吉林和她的情境教育、朱永新和他的新教育实验等。

      衡水中学作为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高中学校,理应面对时代的呼唤,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衡水中学等“超级学校”亟须正视自身的不足,辩证地分析并冷静地反思,虚心听取各种批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在否定之否定中步入基础教育改革的前列,走向更高更新的境界。

标签:;  ;  ;  ;  ;  

事实与价值:衡水中学的是非_衡水中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