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是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实验的作用。
一、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兴趣入手,利用有趣的化学实验不仅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在实验中让他们得到成功的喜悦,把僵化呆板的课堂说教变成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有效地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例如,在《中和反应》一节中,我事先在一张白纸上用酚酞试液画了一只小猫,晾干。上课时,我把这张白纸挂在黑板上,然后用小喷壶向纸上喷洒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这时,同学们惊奇地发现白纸上现出了一只红色的小猫。我又向纸上喷洒稀盐酸,结果红色的小猫慢慢消失了,由此产生疑问。实验中呈现“魔术”般的变化,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学好化学的前提
观察是认知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因此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的目的和重点。要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并提醒学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一是在实验前,可提醒学生观察药品的颜色、气味、状态,实验所需仪器的形状、连接方法,实验发生所需的条件等。二是在实验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的观察,克服片面性。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3O4)。还要让学生学会“看”、“摸”、“闻”等。如氢气在空气中的燃烧,可以让学生用手触摸烧杯壁来感受反应过程中的放热现象;闻氨气、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三是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及时提出实验中碰到的问题,并通过讨论、探究等形式来解决。
三、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好化学的根本
人的思维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即“思”源于“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设计一系列问题,适时点拨,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始终处于高效的积极的思维状态。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的教学中,我首先提出根据所提供的药品,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合适的药品。此时,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通过观察与对比分析,学生一致认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反应物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接着我又提出以下问题: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采用制氢气还是制氧气的发生装置?2.若实验室没有大理石,能否用其他药品代替?3.采用此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否纯净?……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容易记住实验的现象和内容,而且形成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总体思路。在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物质相互混合都可以发生反应。于是我继续质疑:我们知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那么泡沫灭火器里的最佳反应物是什么?学生再次分析、讨论、比较、评价,最后得出结论。这种围绕实验层层设疑、不断深入的教学,能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学好化学的方法。
四、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力得到升华
著名科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从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更好地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他们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例如,研究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的现象,这时我提问学生:能不能设计其它的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呢?怎样证明这些现象是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而不是由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生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了多种实验方法:1.往一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纯净水瓶中倒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旋紧瓶塞,振荡,观察塑料瓶的变化;2.往一个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盖上玻璃片,上下振荡,再将集气瓶悬空倒置,观察现象……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在了解此原理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设计喷泉实验。通过类似上述的探索性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又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并得到升华。
五、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观察实际生活,探索分析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为此,在教学实践中应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增加知识。一是组织实验兴趣小组。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原理,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操作步骤,列出仪器清单,进行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改进完善实验方案,写出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二是开发家庭小实验。开辟“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了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等。上述活动适应了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要,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总之,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和根本,是传递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价值观的最好载体,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此,重视实验教学,发挥它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需要每位化学教师共同探讨,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
论文作者:李翠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学生论文; 化学论文; 二氧化论文; 氢氧化钠论文; 现象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实验室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