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183;艺术营销的几个案例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案例分析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中国行为·艺术营销研究协会会长舒勇应邀在北京中国国家 图书馆与公众一道创作了大型行为艺术作品《知识因传播而美丽》。这是行为·艺术营 销第一次进入书刊领域,也是国家图书馆建馆以来首次接纳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营销”概念由舒勇在2000年首次提出,它借助行为艺术的方式,采用综 合艺术元素,使营销活动本身变成一件艺术作品,让目标群体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来创 作和体验,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价值,满足个人或群体的需求,以达到有效营销的过程 。
传统的营销活动更多地是依靠有形资本,一旦企业资金不足营销活动就难以展开。诞 生于中国本土的行为·艺术营销,开创性地运用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在白热化市场以 超低成本发动凌厉的营销攻势。它包含六个基本要素:多元性、思想性、创造性、惟一 性、互动式、体验式。由此不难看出,啤酒促销小姐身着勋带行走在顾客中,是营销, 但不是行为·艺术营销;某公园为吸引游人推出体验式“奇幻历险”项目,也不是行为 ·艺术营销。
因为行为·艺术营销吸引目标群体共同参与活动,而人对自己的创造物不可能不倾注 感情;再则行为·艺术营销活动总是在挑战人们的习惯思维方式和习惯生活方式,从而 使参与者经历一次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对之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
何为行为·艺术营销?
让我们从《知识因传播而美丽》这个案例来感受一下“行为·艺术营销”。
案例:知识因传播而美丽
时间:2005年4月23日
策划人、主创者:舒勇
参与者:联合国科教组织官员和首都各界代表数千人
背景: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如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 区参与了这一活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由湖南卫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团 中央、全国20多家出版社、图书馆支持的“春天漂流书”活动在全国20个主要城市同时 举行,活动内容为由志愿者走上街头向路人借阅图书。其中核心项目是在中国国家图书 馆举行的“知识因传播而美丽”。
过程:
4月23日,国家图书馆核心广场被几万册书装点成书的海洋。刻着“中国国家图书馆” 的巨型石头和升着国旗的旗杆,形成了一艘极具张力的巨船。船尾上4个“船夫”不断 划着浆,象征着人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前行。56位身着各民族服装的学生,围绕“巨船” 形成螺旋扩散状。音乐中,舒勇站立船头不断向空中抛洒花瓣,代表56民族的学生在花 瓣下阅读并传递着书,并将书传递到围观的观众中,现场呈一种浪漫又严肃的动态,寓 意在生机勃勃的春天知识不断扩散,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里生根发芽。
接着,舒勇走向“船头”彩炮,三位少女继续向观众抛洒花瓣。舒勇点燃大炮后,一 声巨响中,印有“知识因传播而美丽”的五彩的纸条飞向观众,缤纷热闹的现场气氛达 到第一个高潮。
这时,舒勇笔直地站在船头阅读,周围环绕着身穿民族服装、静静阅读的56个学生, 形成巨大的装置艺术。随之,著名作家张抗抗、梁晓声在船边开始朗诵……
整个活动持续一个半小时,现场的数千观众直接体验了这场行为艺术。
延展:
A、借阅过程中,所有借阅者在统一制作的借读卡上签名,留下详细的联系方式,并做 出不毁损图书的承诺。借读者可在借读卡上记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下一位借读者便可以 从中得到启发,这样不仅是人与知识的交流,更是读书人思想之间的交流。
B、借书人自觉将图书归还到放置在主要公共场所的“漂流箱”内,或是由借书者在一 周后,到当初借书的地点还给准时守候的志愿者,再由志愿者借送给其他人。由此反复 ,各种书籍就这样在一个“书香社会”漂流起来。“漂流箱”由当地城建部门批准后特 制,青年志愿者由各地共青团组织。
C、图书来源一是由湖南卫视向社会公开征集;二是由各地出版单位、图书馆、个体书 商提供。此前预热的图书征集过程,提前在社会上形成广泛影响。
D、5月初团中央组织的“西部漂流图书车”计划正式启动,从新疆开始,事先改装好 的图书车从一个乡镇到另一个乡镇,把知识的火种继续传播开来。如果说4月的春天漂 流书主要提高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的阅读量,“西部漂流车”则更为实效地把知识火种 传播到中国大地。
效应:
本次活动轰动首都,获得极大关注,中央电视台破天荒的报道了这次行为艺术创作, 这是行为艺术第一次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次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 、《娱乐信报》、《北青报》等主流媒体都在头版最显著的位置报道本次活动,标志着 备受争议的行为艺术终于用一种令人尊敬的方式被主流社会接纳,也标志着行为·艺术 营销由商界走向更为广阔的领域。
行为·艺术营销攻略的展开
一般说来,行为·艺术营销攻略主要是从情感体验、感官体验、文化体验三方面展开 。
感官体验穿越极限:人们因感觉好坏而采取的行动比较直接,因此感官刺激因此成为 “眼球经济时代”的最佳工具。但并非所有刺激信号都能为人们所注意。漫步都市街头 ,我们无时不处于各种刺激感官的营销信息的包围之中,久而久之变得熟视无睹。行为 ·艺术营销突破思维局限,在常态中制造非常态,从而赢得最稀有的资源——目标群体 的注意力。
案例:王晋等《冰·中原·1996》
北京艺术家王晋和他的伙伴们曾创作《冰·中原·1996》。借郑州天然商厦火灾之后 重新开业的庆典活动,在“二·七广场”象征性地筑起一道高2.5米、厚1米、长30米的 冰墙,里面冻结了上千件电视机、金手饰、手表、香水、口红等商品及1995年天然商厦 起火时的现场图片。结果上万名市民一拥而上,撬开冰砖,砸碎冰块,一窝蜂地把全部 商品物件抢走。
这个作品为商场开业典礼集聚了人气,形成轰动效应,带来媒体广泛的报道,达到了 商场做广告所难以达到的效果;同时引发人们对社会、对人性深层次的思索。
上世纪90年代商场开业大抽奖已经很常见,不可能引来媒体报道,更别说广泛的报道 。就是消费者因为见得太多也不再觉得新奇,而且心理上已有某种防范:会不会落进商 家陷阱?假如把这些物质赠送给消费者,拿到礼物的人们应该会很高兴,毕竟较贵重, 但过不了多久其他促销之举就会把人们对这次活动的记忆冲淡了;媒体报道也只会是一 则花边新闻,无非商家赠送的促销物品有些比较贵重。但《冰·中原·1996》不同,针 对人们“白拿”心态预设的“偶发性”事件以爆炸般的方式发生了,高强度的感官刺激 使上万人看到那些物品时,几乎来不及思索就采取了“抢劫”行动。这种群体性行动达 成的效果,构成对非理性物欲膨胀心理的一种反讽。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时间,把人性 中丑陋的一面诱发出来,旁观者以及参与“抢劫”者都无法不去反思。但行为·艺术营 销的刺激信息不是单纯为刺激感官而刺激,因为人的大多数感觉反应是后天形成的,与 个体文化背景有很大关系,所以其感官体验也包含着情感体验和文化体验。
情感体验打破买卖关系:在传统营销(包括体验营销)中,企业与顾客都是我供你买的 单向关系。其实世界上所有的产品,都不是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个企业单独生产出来的— —即使小农经济时代,农民种田也需要工匠提供工具,也就是说世界上并不存在单纯意 义上的“消费者”,我们消费的产品或直接或间接自己也参与了生产。行为·艺术营销 把这种关系突显出来:目标群体直接是参与缔造者,人们在消费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和智 慧的创造物。
[案例]御温泉《特别的生日蛋糕》
温泉业龙头企业珠海御温泉,被誉为“创造体验之地”。在其经典案例中有一个这样 的记录:某天晚上一对夫妻来到御温泉,这天正好是太太的农历生日,她自己都不太过 的,丈夫想给太太一个惊喜,便找服务员帮忙。过生日送蛋糕很平常,服务员别出心裁 ,飞快地用酸酸甜甜的各色水果雕砌出一只趣怪“蛋糕”,再配上丈夫刚刚为妻子拍的 入露天温泉快照,后面手写着丈夫送给妻子的小诗。制作完成,丈夫回到温泉池中,装 着什么事都没发生。
一会儿,一对戴着卡通面具的“金童玉女”,牵着一束扎了气球飘在头顶的鲜花、手 捧着“蛋糕”,在音乐声中摇摇摆摆走来……
像这样的经历谁能忘记呢?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御温泉的顾客超过90%是回头客和回头 客带来的客人了。这个案例虽是一场即兴式的超低成本小创作,但因在露天温泉区进行 ,这里每到晚上总是云集着许多泡温泉的客人,从效果来讲已经起到了在公众场合进行 营销的作用,而且包含了行为·艺术营销的六大要素。看:一件利用手边资源当场创作 出来的不可复制的艺术品,饱含深情,喻义深长,“消费”它的也不只是那对夫妻,所 有当时在场的顾客以及服务员们,都在一种互动的状态中感受人间温情,生命的美好。
在御温泉顾客留言簿上,有人留下这样一段话:“我走遍世界,进出过无数豪华宾馆 ,到哪里都得到周到的服务,我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付了钱。但这儿不同,我 得到了金钱所购买不到的温情,这是一个我还会回来的地方!”
短短几行字道尽情感和金钱的实质。货币可以买到很多东西,惟独感情却不是钱能买 到的。由此也可看出传统营销的负面效果:只要抱着买卖观念,所营造的情感体验、文 化体验乃至感官体验全都会变了味。行为·艺术营销以心换心,不只是抱着赢利目的来 展开营销活动,它真诚地与目标群体一道共创社会所需,唯如此才可能创造出真正影响 人、甚至可能改变人的情感体验,才会有心与心的沟通、碰撞,闪现出人间最美的火花 ;人们才可能会对被营销“商品”倾注珍贵的感情。
文化体验:挑战者在行动:
行为·艺术营销以一种挑战者的姿态打开思想的空间,通过大家共同参与创建新的生 活方式、新的价值体系等富有挑战性的行动,在品牌与使用者中建立起一种互相认同的 社会关系。在《知识因传播而美丽》这个案例中,同时包含了上述三种体验。而纯粹由 企业举行的行为·艺术营销《新载体绘画》,更能突显出这种挑战性。
案例:舒勇《新载体绘画》。
2003年3月10日,中国针棉织品交易会在深圳高交会馆举办,以生产床上用品为主业的 小公司罗兰家纺参加了商展。这是国家级交易会,参展企业有上千家,其中很多是著名 品牌,想引起关注难度很大。于是罗兰副总经理、品牌总监诸宏文通过记者找到舒勇, 舒勇分析该公司广告词“将生活艺术化”后,提出了用人体艺术现场创作床单图案的行 为·艺术营销方案——《新载体绘画》。
方案递交给罗兰家纺董事长后,她难以接受,认为应该做“人体彩绘”。舒勇断然拒 绝做“人体彩绘”,认为照着图案往人体上描画只能算工艺,不是艺术创作,这种活动 不能称为行为·艺术营销;并断言以前罗兰公司做“人体彩绘”没效果,请有知名度的 艺术家来做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诸宏文是东南大学艺术硕士,与舒勇理念相当吻合,最 后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拍了板。
这次活动的主要创作人员为舒勇、三名舞蹈艺员、一名钢琴伴奏者,参与者为十多名 罗兰公司的员工,广东和香港的记者,以及现场观众。
高交会开幕的下午,三名描着京剧面谱的半裸艺员手敲木鱼出场,她们在罗兰家纺展 往前溶合了东西方文化的T型舞台上化为全身沾满颜料的“彩笔”,舒勇持“彩笔”现 场绘画,引起爆炸式轰动,现场被挤得水泄不通。
效应:本次营销活动所付费用不足5万人民币,海内外上千家媒体报道了此次活动并引 发激烈争议。用gogle搜索,计有2731篇相关文章,每谈《新载体绘画》必提罗兰家纺 。传媒铺天盖地的报道中,罗兰从一个无名小企业迅速在全国家纺行业中出名,被评为 该次商展“十大明星企业”,成为行业的“先锋、时尚代表”。直接经济效益是:博览 会上百余家代理商主动要求代理其产品。
《新载体绘画》为什么如此成功?仅仅因为使用了半裸女模吗?此前罗兰家纺借用流行 的“人体彩绘”做营销,美女几近全裸也没有引起关注。《新载体绘画》虽然使用了性 感美女,但它不只是为了抢眼球:人体是西方文化的经典,性感女体在西方文化中代表 “美”,而且用女体作画笔,开拓了人体艺术的新领域。此外罗兰公司之前表示“用人 体绘制的作品将转化为床罩等生活用品”,这将使一件行为·艺术作品直接进入日常生 活……
因为有这些丰富内涵,观念营销《新载体绘画》才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化是 “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然而它又不可避 免地有着负面作用:文化传统有巨大的惯性作用力,在不知不觉中便可能导致群体性思 维方式固化。行为·艺术营销冲破惯性作用力,它所创造的文化体验与价值观紧密相连 ,以一种挑战者的姿态在营销的同时创造新文化,促使或者说逼使人们不得不从不同的 角度来看待事物,从而将品牌“烙”入目标群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