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

一、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盛哲[1](2021)在《四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二尖瓣反流(MR)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经典的手术治疗方式是二尖瓣置换术(MVR),但随着对二尖瓣结构认识的深入,二尖瓣成形术(MVP)逐渐取代瓣膜置换术成为治疗二尖瓣反流的首选术式。早期开展MVP术前依靠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TEE)对病变进行诊断,再根据超声检查的结果拟定大致的成形策略,但是对这种二维平面图像的诊断依赖超声医生的诊断经验,且提供给外科医生的临床参数较为有限。四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4D-TEE)技术能够实时、精准地呈现出二尖瓣的空间立体结构,通过类似于外科视野的模式直观地展示出二尖瓣反流时病变瓣叶的形态,减少超声医生对二维图像的解读和外科医生对于解读的再重构步骤,从而更有效地协助手术方案的制定。目的探讨四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4D-TEE)技术在二尖瓣成形术(MV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因二尖瓣反流(MR)拟行MVP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20例,年龄(55.31±10.85)岁。所有患者门诊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测量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反流面积和左房面积,MVP术前均行4D-TEE检查,精准评估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和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及反流程度,测量左-右纤维三角间距离、收缩期瓣环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DAl Pm)、瓣环前后径(DAP)、瓣叶各个分区(将二尖瓣前叶和后叶的外、中、内部分别命名为A1~A3和P1~P3)的高度等参数,依据检测结果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探查对术前超声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并选择合适的成形环尺寸。完成MVP操作后,利用美兰染色直视下测量瓣叶的对合高度。心脏复跳后再次行TEE检查,测量瓣叶对合高度,即刻评估手术效果。59例患者中55例成功施行MVP。55例MVP患者术后1年随访,再次行TTE检查,测量LAD、LVEDD、LVEF、反流面积和左房面积。(1)观察术前通过4D-TEE诊断的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和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反流程度,以及与术中探查结果的一致性;(2)比较术前4D-TEE所得的二尖瓣各参数与手术最终使用的成形环尺寸的相关性;(3)比较心脏复跳后利用4D-TEE测得的对合高度与术中术者在直视下利用美兰染色测量的对合高度的相关性等;(4)比较术前门诊TTE和术后1年随访TTE测得的各参数变化情况;(5)分析术后1年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前4D-TEE的检查结果与术中探查的结果对比,59例患者病因和病变分型诊断的准确率为96.6%(57/59)。对病变部位发生在瓣叶的单一区域诊断的准确率为31/31,对某两个区域的联合病变及多个区域的复杂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13/15、6/8。术前4D-TEE评估二尖瓣反流程度3级10例、4级49例,与术中探查结果一致。比较术前和术后1年随访TTE测得的各参数,LAD、LVEDD、反流面积、左房面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术前4D-TEE测得的各指标对术中成形环尺寸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AP(X1)、左右纤维三角距离(X2)两个参数进入回归模型,建立多元线性方程:成形环尺寸Y=10.380+0.243X1+0.387X2,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1),R2值为0.532,提示模型拟合的效果良好。DAP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485,左-右纤维三角间距离的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350,提示二者对成形环尺寸的预测均有较大意义。以心脏复跳循环稳定即刻TEE测量的A1-P1、A2-P2、A3-P3的对合高度及三个对合缘的平均对合高度与术中美兰染色直视下测量的对合高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四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618、0.879、0.562、0.810,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分析术后1年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对合高度≤6.7mm为术后反流的危险因素,OR值为4.733(P=0.024),提示平均对合高度≤6.7mm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反流再次加重。结论4D-TEE不仅可以在MVP术前精准地判定二尖瓣反流的病因和病变分型、病变位置及反流程度,并根据测量的定量参数预测术中实际使用的成形环尺寸,协助外科医生手术方案的决策;而且可以在术中实时评估手术疗效,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另外,它提供的参数对术后早期的成形效果也起到了一定的预测价值,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

许洋洋[2](2021)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心外科手术并行术中TEE监测的143例患者,比较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与TTE联合TEE的诊断符合率,总结术前TEE的补充诊断及对术式的影响,总结术后即刻TEE检查的异常结果及外科处理。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术前TTE检查,完全符合率为86.71%,TTE联合TEE诊断后,完全符合率提高到9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TEE检查补充诊断16例,包括瓣膜赘生物4例,卵圆孔未闭4例,房间隔缺损2例,房间隔膨胀瘤+卵圆孔未闭1例,右冠窦瘤破入右室1例,左心耳血栓+二尖瓣机械瓣瓣架血栓1例,二尖瓣生物瓣瓣周漏1例,左心耳血栓1例,左房多发肿瘤1例,其中8例改变手术方案;术后即刻TEE评估手术效果,11例再次进行外科干预处理。结论术中TEE既能在术前补充诊断,提高诊断符合率,影响手术方案的决策,又能在术后即刻评估手术效果,及时发现异常并指导外科补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佘颖姗[3](2020)在《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早中期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二尖瓣成形术(MVP)在退行性病变中临床疗效优于二尖瓣置换术(MVR)已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公认,然而二尖瓣成形术是否适用风湿性病变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比较单中心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的早期及中期临床结果。[方法]研究收集2014年12月至2019年11月云南省心血管病医院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MVP)共108例,患者年龄在44.26±9.57岁,范围为21-62岁,男性25例(23.1%),女性83例(76.6%)。所有患者经胸骨正中切口,根据术中探查二尖瓣病变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技术进行MVP,修复完成后进行注水试验,检测二尖瓣功能。心脏复跳停机后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评估二尖瓣成形即时疗效,二尖瓣功能达标者结束手术,功能不达标根据患者术中具体情况,再次行MVP或二尖瓣置换术(MVR)。根据成形成功的78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匹配收集同期行风湿性二尖瓣置换术80例患者,然后分为成形和置换两组,收集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基本情况。两组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及门诊等方法随访患者术后3月、1年、2年、3年的生存、症状、心功能改变及心脏彩超结果。收集心脏彩超相关数据,比较术前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的心功能、不良事件、再次手术及生存率。[结果]早期成形成功共78例,2例患者术后1周因反流加重再次手术,早期修复率为72.2%。收集同期MVR共80例。随访全组无死亡,2例失访。随访时间为3-48月,MVP组平均随访时间12.7±3.52月,MVR组平均随访时间10.15±4.66月。两组3年生存率100%。MVP组在随访期间4例接受了再次手术,1年、2年、3年免于再次手术率分别为93.5%、93.1%和92.3%,MVP组1例患者术后生育。统计学分析显示在不同时间的二尖瓣平均压差(MPG)、二尖瓣反流(M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LV)、左心房(LA)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多变量分析中,年龄>50岁可能为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后出现二尖瓣功能障碍的预测因素。MVP组与MVR组相比,MVP组再次手术的风险增加(P<0.05)。MVP组和MVR组的生存率、死亡率及心功能恢复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事件MVR组的发生率高于MVP组(P<0.05)。[结论]本组风湿性MVP和MVR早期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在中期随访中,MVP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MVR组,MVP组的生活质量优于MVR组,但MVP的再手术率高于MVR组。两组中期生存率暂无差别,远期尚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我们建议谨慎选择合适的风湿性二尖瓣病例进行成形,尤其适用于无法进行抗凝监测、年轻人及育龄妇女等人群。

张佳美[4](2020)在《TEE二尖瓣定量评估二尖瓣成形环大小的方法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RT-3D-TEE)结合二尖瓣定量(Mitral Valve Assessment,MVA)分析软件对二尖瓣瓣器的立体结构与功能改变进行定量研究,从而为二尖瓣病变患者在外科手术中决定手术方式、选择合适人工瓣环尺寸等提供解剖学依据和动态数据支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搜集我院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患者30例,术前30例患者均行RT-3D-TEE检查,并应用MVA分析软件对二尖瓣瓣膜进行定量分析。分别采用综合方法、单纯根据二尖瓣前叶长度及单纯根据二尖瓣前叶面积三种不同方法预测的二尖瓣成形环尺寸与术中实际选择二尖瓣成形环尺寸对比,研究不同方法的准确性,并用统计学分析二尖瓣成形环尺寸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综合方法预测二尖瓣成形环尺寸准确性高于单纯根据前叶长度或者面积预测二尖瓣成形环尺寸。2.配对卡方检验(Mc Nemar’s test)检验综合方法预测的二尖瓣成形环的尺寸与术中实际选择的二尖瓣成形环的尺寸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0.94说明两种方法选择的二尖瓣成形环尺寸高度一致。3.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综合方法预测的二尖瓣成形环尺寸与Commissural Diameter、AL-PM、A3D呈显着性正相关(相关指数分别为r=0.644,0.655,0.542;P<0.01),与Am Ant、Lm Ant、DAP呈正相关(相关指数分别为r=0.429,0.453,0.443;P<0.05)。结论: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结合MVA分析软件得出二尖瓣具体参数,同时考虑连合间距离、前叶长度、前叶面积等多因素综合方法预测二尖瓣成形环尺寸,与术中测瓣器测量的成形环尺寸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综合方法可替代二尖瓣成形术中测瓣器测量选择合适的二尖瓣成形环。

田莉莉[5](2018)在《经胸联合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孤立性二尖瓣裂的诊断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孤立性二尖瓣裂的超声图像特点,旨在指导临床决策,评估瓣膜及心功能情况。方法:检索我院外科病历与超声影像中心数据库,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行二尖瓣裂手术患者,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报告。按15岁界限进行分组:成人组与小于15岁的儿童组。根据瓣叶裂病变累及范围分组:裂累及范围局限于瓣叶是I度组、裂达瓣体是II度组、裂达瓣根为III度组。根据二尖瓣前瓣裂发生位置:A1区、A2区、A3区、A1A2及A2A3交界区分组。根据二尖瓣返流严重程度分组。探讨孤立性二尖瓣裂的年龄分布特征、裂的特点。统计分析术前术后二尖瓣返流程度(MR)、左心房、左心室大小及左心功能变化情况,并对裂分度、二尖瓣返流严重程度与术式选择做相关性分析。心脏数据参数均采用SPSS17.0软件,用配对样本T检验、配对符号秩和检验及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心脏图像采集及数据测量均按照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指南进行。结果:1.共收集到426份超声报告,81例患者入选,男43例,女38例,年龄分布区间是1-75岁,中位年龄11岁。成人组患者38例(46.91%)、小于15岁儿童组患者43例(53.09%);年龄分布图显示儿童组0-10岁、成人组40-50岁相比较同组内其他年龄段,患者人数频率相对较高。2.二尖瓣返流程度统计结果:1)术前MR0级0例、MR1级0例、MR2级11例(儿童组7例、成人组4例),MR3级32例(儿童组17例、成人组15例)、MR4级34例(儿童组19例、成人组15例)、MR5级4例(儿童组0例、成人组4例);2)术后3个月MR0级42例(儿童组22例、成人组20例),MR1级48例(儿童组21例、成人组18例),MR2级及以上0例。应用秩和检验,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统计分析手术前、后左心房、左心室、左心功能的数据变化,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成人组与儿童组左心房前后径(LAA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左心功能指标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术后3个月数据变化不明显(原因可能是儿童患者体检时听诊有杂音,临床确诊MR后尽早实施了外科治疗,发展成心衰的情况较少);成人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个月与术前参数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二尖瓣裂宽度及裂位置分布特点。1)81例二尖瓣裂患者裂宽度(mm)分布范围是2-15、中位数5、均值±标准差:5.938±2.856;裂位置统计为二尖瓣前瓣裂80例(98.76%)、后瓣裂1例(1.23%)。2)前瓣裂80例位置分布特点:一、位于二尖瓣联合处66例,其中前叶近外联合A1区32例(40.00%)、近内联合处A3区34例(42.50%);二、前叶中间位置(A2区)10例(12.50%);三、位于A1A2、A2A3交界区分别是2例(2.50%)。综上所示二尖瓣的内、外联合区A1区、A3区是孤立性二尖瓣裂的高发位置。5.本研究中二尖瓣I度裂20例,按MR分级2级、3级、4级、5级统计所对应例数分别是4例(20.00%)、6例(30.00%)、7例(35.00%)、3例(15.00%);二尖瓣II度裂38例患者中,对应MR分级2级、3级、4级、5级例数分别是1例(2.63%)、10例(26.32%)、8例(21.05%)、19例(50.00%);二尖瓣III度裂23例,所对应的MR分级2级、3级、4级、5级所对应例数分别是0例(0.00%)、2例(8.70%)、8例(34.78)、13例(56.52%)。二尖瓣裂分度与MR分级间Spearman相关系数是0.36968、检验P值0.0007(P<0.05),有统计学意义,存在线性相关,但相关性不强,为一般相关。说明二尖瓣裂从I度到III度,随着裂等级增加,MR严重程度是呈发展趋势。6.术式(MVP、MVR)统计结果:儿童组MVP41例(占儿童组95.35%),成人组MVP24例(占成人组63.16%),I度裂行MVP 15例(占I度等级组75.00%);II度裂行MVP31例(占II度等级组81.58%)、III度裂行MVP 19例(占III度等级组82.61%)。以上均显着表明MVP在I-III度等级组及成人组、儿童组所占的比例都高。7术式相关性分析:二尖瓣裂等级与术式(MVR、MVP),MR分级与术式(MVR、MVP)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P值分别是:-0.067/0.5508、0.1008/0.3707。二尖瓣裂等级与术式呈负相关,相关性弱;MR分级与术式呈正相关,相关性弱;P值大于0.05,可能因为样本量偏少,尚不能说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说明随着二尖瓣裂等级增加,MR严重程度是呈发展趋势,MVP手术的难度随之增加。而MVP手术由于保留了自体瓣膜,对后期生长发育尤其是儿童患者意义非常重要,明显有益于患者,而人工机械瓣需要终身抗凝,有出血或血栓以及人工瓣膜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另外生物瓣膜有使用年限,患者发生感染容易人工瓣膜毁损。结论:1.二尖瓣的A1、A3区是孤立性二尖瓣裂的易发位置;随着二尖瓣裂(I-III度)等级增加,MR(0-5级)严重程度呈发展趋势,二尖瓣成形手术难度亦增加。MVP在本研究中的成人组、儿童组以及二尖瓣裂各等级分组中比例都高,这是由于MVP因保留患者自体瓣膜,相比较MVR患者术后不需终生抗凝,避免了术后出血或血栓形成并发症,MVP要明显有益于患者。故经胸超声心动图联合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孤立性二尖瓣裂的超声诊断,对外科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2.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术后患者随访,评价瓣膜功能、明确左心结构重构及左心功能改善情况具有指导价值。

杨明[6](2018)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分流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房间隔分流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45例患者分别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TEE)和RT-3D-TEE检查。评价房间隔分流性疾病的解剖特征并测量相关数据,将所得结果与手术(介入和修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RT-3D-TEE能准确显示房间隔缺损缺孔数目及各缺孔间的位置关系。2.RT-3D-TEE较二维超声在观察缺损形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符合率为90%。3.在判断缺损分型方面,2D-TTE、2D-TEE及RT-3D-TEE三种超声检查方法对判断缺损分型方面符合率分别为:84%、93%、98%。4.2D-TTE、2D-TEE以及RT-3D-TEE测得的直径与和介入手术封堵器的直径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85,0.89,0.96。5.RT-3D-TEE测得的面积与修补手术测得的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p<0.01),相关性系数r为0.85。6.RT-3D-TEE在诊断卵圆孔未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RT-3D-TEE能更好的评价房间隔分流性疾病的形态特征及周边结构关系,对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黄丹青[7](2016)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文中提出背景及目的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由于其心房丧失了规律有序的电活动,被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所取代,导致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房颤发生的原因包括心房纤维化引起的心房结构重塑和有效不应期缩短、动作电位时程缩短引起的心房电重构。房颤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既往研究表明,房颤患者的发病率与年龄的增加显着相关,在年龄为70岁的老年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可达5%8%,在年龄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高达10%。根据中国房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群中房颤的总体发病率为0.77%。并且在所有房颤患者中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的发病率占65.2%、瓣膜性房颤的发病率占12.9%、孤立性房颤的发病率占21.9%。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加也极大的影响了房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房颤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栓栓塞、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脏骤停等,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近期的临床试验研究表明,房颤是预测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房颤的常规治疗包括维持窦性心律、控制房颤时的心室率、抗凝抗栓等。除常规治疗外,还需同时对诱发房颤的病因进行预防治疗。房颤的病因十分复杂,并且一些常见病因的构成比也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变化。目前对房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房颤的发病率却仍逐年提高。因此,明确房颤及其病因的发生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房颤均有重要临床意义。影响NVAF患者的左房内径(left atrium diameter,LAD)的因素甚多,其中以房颤持续时间对左房增大的影响最为明显。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导致左房增大越显着,而左房增大可对二尖瓣装置产生影响。二尖瓣瓣环扩张、二尖瓣瓣叶形态学改变,进而引起二尖瓣闭合不拢、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发生。M型超声心动图和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two-dimensional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2D-TTE)作为了解二尖瓣解剖和病理结构的常规检查,其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无创、无辐射,可重复检查等优势。同时彩色多普勒技术可从血流动力学角度评价二尖瓣功能,但不能显示二尖瓣立体结构及毗邻关系。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RT-3D-TTE)可通过三维重建及自动测量技术实时动态地显示二尖瓣的立体解剖结构,但患者体位、肥胖、肺气等因素可对三维图像的显示产生影响,常难以获取清晰图像。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软件技术的革新,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the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o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RT-3D-TEE)技术在二尖瓣疾病的诊疗和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T-3D-TEE可模拟与外科手术视野角度一致的左房面观二尖瓣全貌,便于超声医师与外科医师及时沟通。其配备的二尖瓣定量分析(mitral valve quantitation,MVQ)软件可提供在线或脱机分析,定量评价二尖瓣形态及功能。既往研究显示,RT-3D-TEE可定量评估房颤患者的二尖瓣瓣叶参数,但对房颤患者二尖瓣瓣环参数的定量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RT-3D-TEE技术对NVAF患者的二尖瓣进行定量研究,探讨NVAF对二尖瓣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并分析NVAF患者MR的机制,为NVAF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等提供可靠信息。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07月2015年02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54例NVAF患者均行2D-TTE和RT-3D-TEE检查。根据2014年AHA/ACC/HRS房颤患者管理指南将房颤患者分为2组:阵发性房颤(the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 AF)组39例,其中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79±9.11岁;持续性房颤(the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 AF)组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60.13±6.13岁。选取20例年龄、性别等相匹配的就诊者为窦性心律组(无房颤病史),其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13±7.68岁。入选标准:患者经病史、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为房颤,且能够获得完整资料及清晰图像者。所有入选对象在被检查前均已获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食管狭窄、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肿瘤、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图像采集困难者等。2.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Philips i E33型号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经胸超声探头X5-1(频率15MHz),经食管实时三维矩阵探头X7-2t(频率27 MHz),使用Qlab 9.0MVQ软件分析图像。应用2D-TTE技术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量LAD。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模式于心尖四腔心切面及心尖两腔心切面测量MR,并取其平均值。应用RT-3DE-TEE配备的MVQ分析软件测量二尖瓣环参数:瓣环左右径(DAl Pm)、瓣环前后径(DAP)、瓣环高度(H)、瓣环周长(C3D)、瓣环面积(A2D)、瓣环非平面角度(NPA);二尖瓣叶参数:舒张早期瓣叶面积、收缩末期瓣叶面积、对合面积、对合指数。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之间多重比较采用LSD法。二尖瓣参数与LAD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c检验。观察者之间及观察者内部各参数一致性检验采用Bland-Altman绘图分析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不同心律类型间一般资料的比较不同心律类型间性别、体重指数、合并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脑梗塞病史、甲状腺疾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患者所占比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律类型间年龄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心律类型间二尖瓣参数及LAD的比较不同心律类型间比较,DAl Pm、C3D、A2D、收缩末期瓣叶面积、对合指数及L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 AF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DAl Pm、C3D、A2D、收缩末期瓣叶面积及LAD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 AF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DAl Pm、DAP、C3D、A2D、收缩末期瓣叶面积及LAD增大,对合指数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 AF组与Pe AF组比较,各参数及L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程度MR间二尖瓣参数及LAD的比较根据MR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MR组(n=51)及中重度MR组(n=23)。与轻度MR组比较,中重度MR组DAl Pm、DAP、C3D、A2D、NPA及LAD增大,H、对合指数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合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LAD与二尖瓣参数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LAD与DAl Pm、DAP、C3D、A2D呈显着正相关(r=0.718,P=0.000;r=0.347,P=0.004;r=0.602,P=0.000;r=0.548,P=0.000);LAD与对合指数呈显着负相关(r=-0.319,P=0.008)。5.不同心律类型间LAD增大及中重度MR患者分布情况不同心律类型间比较,Pa AF组、Pe AF组LAD增大的患者均明显多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 AF组、Pe AF组中重度MR的患者均较窦性心律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MR程度间LAD增大患者分布情况中重度MR组LAD增大的患者明显多于轻度MR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一致性检验Bland-Altman绘图分析方法结果显示观察者内部及观察者之间测量DAl Pm、DAP、H、C3D、A2D、NPA、对合面积及对合指数重复性良好。结论1.NVAF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2.NVAF与LAD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心房扩大越显着;左房越大,Pa AF向Pe AF转变的可能性越大,有助于了解NVAF的发生和维持机制。3.NVAF的类型及持续时间、左房增大均可对二尖瓣结构产生影响,导致MR的发生。4.二尖瓣瓣环及瓣叶变形是引起NVAF患者MR的重要机制之一。中重度MR时,二尖瓣瓣环的“马鞍形”结构发生扩张和变形,对合指数减低。5.LAD与DAl Pm、DAP、C3D、A2D呈显着正相关;LAD与对合指数呈显着负相关。6.RT-3D-TEE技术可定量评价NVAF患者的二尖瓣结构及功能,有助于了解MR的机制,且重复性好。

胡蕾[8](2014)在《B-TDE在ICU评价心脏瓣膜置换术后PASP的准确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床边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bedside transthoracic dopplerechocardiography,B-TDE)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的准确性。方法7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术前放置右心导管,术后48小时内在ICU同时接受B-TDE和右心导管两种方法对PASP测量。将两种方法所测得PASP结果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在72例受试对象中,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2例,二尖瓣置换术后38例,双瓣置换术后22例;右房(四腔心切面)前后径>50mm者28例。两种方法所得PASP按主动脉瓣置换术后(A组)、二尖瓣置换术后(B组)及双瓣置换术后(C组)分组进行t检验,A组B-TDE (35±12)mmHg VS右心导管(36±16)mmHg,P=0.765,B组B-TDE (38±13)mmHg VS右心导管(36±14)mmHg,P=0.705,C组B-TDE(38±14)mmHg VS右心导管(40±12)mmHg,P=0.685,两种方法在A、B、C三组中测定PASP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mmHg=0.133kPa)。分别对右房(四腔心切面)前后径>50mm者与右房(四腔心切面)前后径<50mm者两种方法所得PASP进行t检验,右房(四腔心切面)前后径>50mm者B-TDE(38±11)mmHg VS右心导管(38±12)mmHg,P=0.852,右房(四腔心切面)前后径<50mm者B-TDE(37±14)mmHg VS右心导管(37±14)mmHg,P=0.474,对于不同的右房大小患者两种方法测定PASP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TDE与右心导管测量的PASP呈中度相关,A组r=0.64,P<0.05,B组r=0.68,P<0.05,C组r=0.61,P<0.05。BTDE与右心导管测量PASP差值在10mm Hg以上者31例(43.0%),其中BTDE低于右心导管测量者22例(30.5%),高于右心导管测量者9例(12.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ICU经B-TDE测量PASP与右心导管法测定的PASP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在所有受试患者中测定的PASP呈中度相关。B-TDE在ICU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快速提供可靠的PASP资料。

王冰,吕冬梅[9](2012)在《实时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是2007年新兴的一种检查技术,RT-3D-TEE是将食管超声与实时三维技术的优势相结合,它能够提供心脏各部位的实时动态图像,图像清晰、立体感强,与实体解剖形态十分相近。术中经食管超声因其不干扰手术视野,可实时监测手术过程等优点而广泛用于心

熊丽燕[10](2012)在《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研究心脏外科手术中房间隔运动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在心外科手术中开胸前、关胸后监测房间隔运动峰值幅度、峰值速度及峰值加速度的变化,探讨房间隔运动状态与左房功能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心外科手术患者83例,其中瓣膜病组50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54.27±9.30)岁,男性33例,女性17例;先心病组33例,年龄155岁,平均年龄(33.71±6.07)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2.仪器:福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制的LEJ-2型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GE Vivid7Dimension型超声心动图诊断仪,配有多平面经食管超声探头(频率3.57.0MHz)和经胸超声探头(频率1.73.5MHz)。3.研究方法:①在开胸前与关胸后即刻对所有病人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标准系列图像。②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常规测量左房容积变化率(LAVCF)、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射血分数(EF)、肺静脉血流频谱逆向a波峰值速度。③应用由福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制的LEJ-2型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房间隔运动峰值幅度、峰值速度及峰值加速度④比较术前、术后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房间隔运动峰值幅度、峰值速度及峰值加速度;分析房间隔运动峰值幅度、峰值速度及峰值加速度与左房容积变化率、肺静脉血流频谱逆向a波峰值速度的相关性。结果1.两组患者常规测量参数开胸前、关胸后比较瓣膜病组开胸前LAD明显增大,而LAVCF、肺静脉血流频谱逆向a波、EDV、LVEF减小。关胸后LAVCF、LVEF、EDV及肺静脉血流频谱逆向a波较开胸前明显增大(p<0.05);关胸后LAD较开胸前无明显变化(p>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先心病组开胸前LAD无明显增大,而LAVCF、肺静脉血流频谱逆向a波、LVEF减小。关胸后LAVCF、LVEF、EDV及肺静脉血流频谱逆向a波较开胸前明显增大,(p<0.05);关胸后LAD较开胸前无明显变化(p>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全方向M型超声测量房间隔运动参数开胸前、关胸后比较瓣膜病组房间隔运动峰值幅度变化:术前(2.78±0.40)mm,术后(7.39±1.20)mm。房间隔运动峰值速度变化:术前(3.13±1.51)cm/s,术后(5.50±1.23)cm/s。房间隔运动峰值加速度变化:术前(54.94±15.36)cm/s2,术后(85.79±20.04)cm/s2。术后房间隔运动峰值幅度、峰值速度及峰值加速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先心病组房间隔运动峰值幅度变化:术前(5.24±1.09)mm,术后(2.91±0.68)mm。房间隔运动峰值速度变化:术前(4.14±1.47)cm/s,术后(3.03±1.38)cm/s。房间隔运动峰值加速度变化:术前(94.92±45.35)cm/s2,术后(61.24±30.55)cm/s2。术后房间隔运动峰值幅度、峰值速度及峰值加速度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3.全方向M型超声测量房间隔运动参数与常规测量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瓣膜病组房间隔运动峰值幅度与LAVCF呈正相关(r=0.504),与肺静脉血流频谱逆向a波呈正相关(r=0.530)。房间隔运动峰值峰值速度与LAVCF呈正相关(r=0.578),与肺静脉血流频谱逆向a波呈正相关(r=0.599)。房间隔运动峰值加速度与LAVCF呈正相关(r=0.502),与肺静脉血流频谱逆向a波呈正相关(r=0.530)。先心病组房间隔运动峰值幅度与LAVCF呈负相关(r=-0.516),与肺静脉血流频谱逆向a波呈负相关(r=-0.544)。房间隔运动峰值峰值速度与LAVCF呈负相关(r=-0.522),与肺静脉血流频谱逆向a波呈负相关(r=-0.625)。房间隔运动峰值加速度与LAVCF呈负相关(r=-0.548),与肺静脉血流频谱逆向a波呈负相关(r=-0.525)。结论1.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关胸后,全方向M型超声测量房间隔运动峰值幅度、峰值速度、峰值加速度较开胸前有明显变化。2.瓣膜病患者关胸后,房间隔运动峰值幅度、峰值速度及峰值加速度较开胸前增大。先心病患者关胸后房间隔运动峰值幅度、峰值速度及峰值加速度较开胸前减小。3.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房间隔运动峰值幅度、峰值速度、峰值加速度与LAVCF、肺静脉血流频谱逆向a波存在相关性。4.全方向M型超声测量的房间隔运动峰值幅度、峰值速度、峰值加速度能够反映左房功能。

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四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仪器
    2.3 TTE、2D-TEE、4D-TEE检查方法及数据处理
    2.4 手术方法
    2.5 术后即刻TEE检查
    2.6 手术疗效的判定
    2.7 术后随访
    2.8 观察项目
    2.9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4D-TEE评估二尖瓣病变情况
    3.2 二尖瓣成形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分布情况
    3.3 二尖瓣成形术前门诊TTE和术后1 年随访TTE测得的各参数比较
    3.4 二尖瓣成形术前各指标对术中成形环尺寸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5 4D-TEE测量的对合高度与美兰染色直视下测量的对合高度相关性分析
    3.6 分析术后1 年二尖瓣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2)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1.2.1 术前TTE组
        1.2.2术前TTE联合TEE组
        1.2.3 术后即刻TEE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前TTE与TTE联合TEE诊断符合率比较
    2.2 术前TEE补充诊断及对术式影响
    2.3 术后即刻TEE结果及外科处理
3 讨论

(3)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早中期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的外科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TEE二尖瓣定量评估二尖瓣成形环大小的方法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经胸联合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孤立性二尖瓣裂的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论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后记

(6)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分流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仪器与方法
        2.1 仪器
        2.2 研究步骤
        2.3 图像获取
    3.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7)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疾病中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B-TDE在ICU评价心脏瓣膜置换术后PASP的准确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9)实时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RT-3D-TEE主要成像模式
2 RT-3D-TEE在二尖瓣成形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 实时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4 讨 论

(10)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研究心脏外科手术中房间隔运动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四、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四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盛哲.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 许洋洋. 中国现代医生, 2021(07)
  • [3]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与置换术早中期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佘颖姗.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4]TEE二尖瓣定量评估二尖瓣成形环大小的方法学研究[D]. 张佳美.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经胸联合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孤立性二尖瓣裂的诊断研究[D]. 田莉莉. 暨南大学, 2018(02)
  • [6]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分流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与应用[D]. 杨明. 皖南医学院, 2018(01)
  • [7]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二尖瓣的结构和功能[D]. 黄丹青. 郑州大学, 2016(02)
  • [8]B-TDE在ICU评价心脏瓣膜置换术后PASP的准确性研究[D]. 胡蕾. 安徽医科大学, 2014(11)
  • [9]实时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成形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王冰,吕冬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15)
  • [10]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研究心脏外科手术中房间隔运动变化[D]. 熊丽燕. 福建医科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手术方式选择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