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论文_张玉会

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论文_张玉会

天津市宝坻区钰华医院 天津 301800

摘要:高脂血症是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的代谢疾病。其临床表现:头晕、心悸、胸闷、胸痛、乏力、自汗或盗汗、胃脘胀满、肢麻、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脱发耳鸣、目涩口干、便溏或便秘、小便短赤、舌黯或红、舌体胖大、舌边齿痕等等。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防治高脂血症对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相关内容。

关键词: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首要危险因素,罗尧岳[1]等在AS基础上发生的心脑血管病高居死亡前列,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资料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升高到39.4 %。

一、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名词,中医学文献中没有此病名的记载,但对本病早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病内容散见于“痰浊”、“痰证”、“瘀血”、“污血”、“胸痹”、“中风”、“眩晕”、“消渴”、“肥人”等病的记载中。《黄帝内经》中对“膏脂”早有论述,如《灵枢·卫气失常》说“人有脂,有膏,有肉”,《灵枢·五癃津液别》说“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中医对膏的描述类似于血脂,其来源于饮食水谷。陈佑林[2-5]等认为“痰浊”、“瘀血”与现代医学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与辨证治疗有着密切相关性,遂把其归属于“痰瘀”的范畴。

二、中医病因与病机

1.痰浊淤血是高脂血症发病之标。膏脂与现代医学的血脂相类似,中医学所言之膏脂即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血脂,膏脂是人体的生理组成成分之一,属津液范畴,并可与津液其他的成分相互转化。津从浊化为膏,凝则为脂。一旦膏脂在体内的转输排泄发生异常则成为病理性的脂浊痰湿,脂浊注入血脉,积蓄停留即可引发高脂血症。《景岳全书·痰饮》曰:“痰涎皆本气血,若化其失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尹方[6-10]等分析痰瘀互结是高脂血症的主要病因,痰浊瘀血同属人体津血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且津血同源,故痰浊淤血可谓一源二物,若脏腑功能失调则津血代谢势必紊乱,津液停聚而生痰湿。脂痰乃是有形之物,其性粘滞、沉着,易阻塞脉道,致气机不利,使血行不畅,脂痰渗于脉膜,可致动脉粥样硬化;沉积于血府,可致血压升高、中风;痹阻心脉,不通则痛,可致胸痹心痛。血瘀可致液聚,液聚益助血瘀,血瘀与痰脂二者互为因果,其结果一方面加重病情,另一方面引起诸多并发症。

2.脏腑功能失调是高脂血症发病的最根本原因。一是脾失健运。脾为水谷精微转输的枢纽,是生痰之源。高脂血症成因多属嗜食肥甘厚味,脾失健运,水谷肥甘之物无以化生为气血精微,水湿内停,酿湿成痰,痰湿内阻,气失调达,进而气滞湿阻,痰雍血瘀变生百病。一是嗜食肥甘,损伤脾胃,痰浊化生;二是情志不遂,肝脾失调脂浊难排;三是劳逸失调,脾胃气伤变生脂浊;四是先天脾胃虚弱或年老脏腑功能下降,运化无力,高脂痰浊渐生;五是久病伤及肝胆脾胃,疏泄失职,渐生脂浊。二是肝失疏泄。肝主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湿阻。肝失疏泄气机的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受损,必然出现气血津液的一系列变化,留而为痰为瘀,久则痰瘀互阻,阻滞血脉,胆郁不畅,则清净无能,脂浊难化。三是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元阴元阳,是人阴阳之根本。肾之气化主宰整个机体的代谢。其粘滞之性既可阻滞脉道,又可使血液粘稠无力运行。同时肾虚还可影响脾的运化和散精功能,清浊难分,发为本病。

三、中药治疗

近年来,随着对降血脂中药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现,证实中药对高脂血症有多途径、多靶点、广谱降血脂以及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且副作用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赵文华[11-13]等分析中药降脂机制主要分为: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抑制内源性脂质的合成;提高脂蛋白代谢酶的活性;促进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脂质代谢;促进体内脂质的转运和清除。临床显示中药降脂作用和西药相当,甚至优于西药。将选用补阳还五汤(黄芪10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6g,红花6g,地龙10g)。对照组用阿托伐他汀,结果治疗组痊愈117 例,占95.90%,对照组痊愈95 例,占87.1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通过临床验证化痰降浊汤(瓜蒌20g,泽泻10g,黄芪15 g,党参10g,白术10g,半夏10g,茯苓10g,陈皮10g,丹参10g,川芎10g,炙甘草10g)对高脂血症的疗效显著。

四、针药结合

玉龙歌曰:“痰多宜向丰隆寻”,丰隆穴为降脂之关键。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入于人迎,丰隆也。属足阳明胃经之络穴,联络胃脾二经,刺之有和胃健脾,利湿和络之功效。采用电针双侧丰隆穴作为对照组,治疗组针药并用,在对照组电针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口服荷丹片。杨俐[14]等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6.67%,两组各自与治疗前比较,血脂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降脂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通过临床研究得出针药结合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五、展望

目前高脂血症仍多使用西医治疗方法,高脂血症需要长期干预,但患者长时间使用西药常有不良反应,易致肝肾功能损害,而中医则从整体调节机体功能,患者常无不适的感觉,对于有症状的患者,中医辩证施治,临床也取得显著疗效。中医治疗高脂血症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降脂指标尚不统一,辩证分型不一致,辨病和辩证不规范;临床研究仍缺少多中心、大样本的严格随机对照研究,今后的研究应建立规范的中医诊疗标准,使研究结果更加有可比性,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张昌文[15]分析作用机理尚不能明确,应该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利用现代检验技术和统计分析,对中医降脂的具体机制作进一步的研究。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将简单的改善血脂指标异常深入到分子水平、基因层面去揭示中药单味及复方调整脂质化紊乱的机制和作用环节,更是取得显著的发展,应进一步提高调血脂中药制剂的工艺研究水平,严格按照临床前毒理研究规范要求进行毒性试验,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范生产。

参考文献:

[1]罗尧岳,周小青,谢小兵,等. 活血化瘀类方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15,23(1):9 - 12.

[2]焦亚斌,李冀,肖洪彬,等. 活血化瘀法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调血脂作用的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16,19(6):55 - 56.

[3]姚莹莹,王仲明,黄子萍.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老年高脂血症29例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2015,49(10):726 - 727.

[4]陈佑林,常建国. 加味胃苓汤治疗脾虚痰湿中阻型高脂血症56 例[J]. 四川中医,2015,26(11):85.

[5]孙霓虹,赵昌谋. 涤痰化瘀、健脾助运法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J]. 河南中医,2015,33(5):712 - 713.

[6]尹方,陈学忠,杨俐. 从肾虚血瘀辨治高脂血症[J]. 四川中医,2016,24(1):25 - 26.

[7]李恩庆,佟晓辉. 补肾降脂方治疗高脂血症55 例[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12(3):211 - 213.

[8]陈晨,方显明. 活血补肾法治疗高脂血症[J]. 河南中医,2015,32(3):319 - 321.

[9]PRIMATESTA P,POULTER NR. Levels of dyslipidaemiaand improvement in its management in England:resultsfrom the Health Survey for England 2003[J]. Clin Endocrinol(Oxf),2015,64(3):292 - 298.

[10]Chen Ting,Wu Wei,Li Rong,et al. Progress of etiology,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dyslipidemia [J] Beijing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edition of Chinese medicine,2015,15(1):39-41.

[11] Chang Bingru. Etiology and treatment of hyperlipidemia in TCM research of [J] 2015,18(8):3-4.

[12]赵文华,张坚,由悦,等.中国18 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39(5):306 -310.

[13]戴月,袁宝君,潘晓群,等.江苏省18 岁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分析[J] .卫生研究,2015,37(4):451-453.

[14]杨俐,陈学忠,尹方.高脂血症痰浊病机探讨[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17(6):539 -540.

[15]张昌文.血脂异常的中医病机与治疗[J] .新中医,2015,40(1):3 -4.

论文作者:张玉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  ;  ;  ;  ;  ;  ;  ;  

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论文_张玉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