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更多的施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将会不断出现,这必然将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而且为了不断推进建筑业的技术发展,加大推广建筑业适用先进技术的力度,对于建筑业内创新技术的内容可以进行调整和补充,以满足生产力不停发展不断变化的需要,企业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与优化管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优化管理;研究
社会仍处于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当中,显然,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方面仍有更多的新的高科技材料、新设施、新的技术将会陆续出现。所以,对于建筑企业应该大胆创新,研究新的技术,敢于将自己的想法应用实际中,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结合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争取为企业取得更为出色的成绩。与此同时,企业要加强先进的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推进建筑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1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1.1防水技术的应用
防水技术是建筑工程中使建筑不与水直接接触防止渗漏和有害裂缝的出现。因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在设计时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选择防水性能佳的材料来提高防水技术的施工工艺,用来达到防水的目的。现在的新施工技术主要采用的是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抹施工技术,在房屋防水方面应用的比较广泛。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各基层、板缝和节点做好处理的准备工作;防水涂抹的厚度要求要有一定的限制,要对防水层受气的部位多次涂刷可以有效的控制涂料流淌和堆积现象。在涂抹过程中要注意只有当第一次涂完膜后,确定膜干后再涂二层。外墙防水的应用最合理的方法是砌砖技术,使墙面的抹灰层出现的空鼓、开裂现象得到控制。在砌砖时,应该在不同的两种材料之间安上钢丝网,当其固定后再对里面的墙面进行处理,处理后要按照规定把墙面粉刷好。在砌砖墙一定要用湿润的砖筑墙,禁止砌砖和浇筑工作一起施工。横纵方向的砖缝在厚度和宽度上有一定的限制,施工完毕,要用水淋湿墙壁,增加养护效应,对成分中含有硅普通硅酸盐水泥、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要掺杂有抗渗要求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而且要有一定的深度要求。
1.2对大体积的混凝土进行的施工技术
在大体积的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其放热反应相对复杂化。当产生的温度应力在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温度应力之上时,混凝土会出现裂痕,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破坏工程的继续进行。所以控制混凝土中因水泥的水化作用产生的热而造成的升温以及降温是该施工技术的关键所在。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混凝土的具体情况以及混凝土所能承受的具体温度应力,确定对混凝土是进行整体的浇筑还是分段的浇筑两种方法。然后根据相应情况选出相应方法,同时选出与该方法相适应的浇筑设施、劳动力的数量、混凝土的运输工具等等。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次地合理地进行,使混凝土沿相应的高度均匀地上升。同时浇筑工作应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另外在分段的浇筑工作完成后,应在混凝土的初凝与终凝之间进行一次表面的振捣与抹压工作,以排除混凝土上表面的水。
1.3钢筋连接施工技术
钢筋连接施工中有的问题需要规范,比如机械连接、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按受拉区不宜控制。如遇单数的钢筋数量时,略微超过百分率也是符合要求的。应按百分率控制绑扎接头面积,受拉板、钢筋梁、墙类不宜大,当工程中接头面积百分率确有必要增大时,梁受拉钢筋不超过50%,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其他构件。因此梁中受拉钢筋的底线即是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越过,其他构件则可以放宽,但必须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如般柱子钢筋(特别是构造柱),也可设置一个搭接头,会使施工更加方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钢筋连接方式,即直螺纹接头连接;有三种不同的直螺纹接头连接形式。对于钢筋直螺纹连接,在具体施工中标准接头的连接时,首先把装好连接套筒的一端钢筋拧到被连接钢筋,使套筒外露的丝扣不超1个完整扣,即告完成连接。加长丝头型接头:首先在加长丝头钢筋上按顺序全部拧上标准套筒及锁紧螺母,靠紧待接钢筋的标准丝头,再将套筒拧回到标准丝头,并用板手拧紧,最后锁定拧紧标准套筒和锁紧螺母,即告完成连接。检验接头时,完成连接接头后,分批由质检人员进行检验。按如下方式进行检验:目测接头两端外露螺纹长度相等,且不超过一个完整丝(加长螺纹除外),一批接头数量为300个,每批抽验一枚,要求钢筋连接质的合格率为100%。
2优化管理
2.1建筑工程整体管理制度优化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包括不同种类的技术规则、章程等等,这些都是施工过程中必须准求的规定,以及必须达到的要求。企业在这方面要建立比较合理有效的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度来保证各项技术实施有效、有人负责。也只有这样的责任制才能保证员工有环境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各项施工技术。实行技术责任制主要是从认真落实技术交底和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这方面来体现的。图纸会审的步骤必须有理有序;技术交底工作落实到人,比如说比较关键性的工程、主要的施工部位、比较特别的工程以及“四新”技术应用工程就务必要做好施工技术交底;技术档案管理都务必要依据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搜集、整理和归档。
2.2提高认识强化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
受到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制约,我国的施工单位管理模式较为粗放,其严重制约了技术管理目标、管理成本目标以及质量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下,企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管理经济不目标的工作中。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企业在技术管理以及质量管理中出现一定的问题,从而使得施工企业经营的整体结构发生了扭曲,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首先从认识上着手,主抓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认识,提高其对该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源头将将技术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从施工管理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以及经济效益管理工作为源头进行分析,加强施工单位项目管理层和经营管理层对于施工技术的优化管理认识,从而实现企业增加自身的技术力量的发展目标。
2.3以动态技术优化管理体系促进技术优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为了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技术优化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还应根据技术优化管理理论研究成果构建动态的技术优化管理体系。以技术优化管理工作内容、目标的评测实时掌握企业技术优化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并针对技术优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动态的改进。以动态技术优化管理体系的科学运用,使企业的技术优化管理工作能够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结束语:
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不仅要确保工程的质量,而且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水平,利用先进的技术,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利用最小的生产成本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及优化管理探讨[J].魏栋樑.门窗.2014(05)
[2]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J].田茂友.中国住宅设施.2017(02)
[3]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应用简述[J].李玉洁.门窗.2018(03)
论文作者:王银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企业论文; 百分率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