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实效性论文,课教学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问题,仍然是要在实效性上做文章。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也有着无限的探究空间和发展领域。本文简要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与思考。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内涵
“实效性”可以理解为两层意义:“实”就是行为立足社会实际,内容实实在在,功能全面而实用,结果清清楚楚;“效”就是行为有效率(较少时间完成任务)、有效果(实现目标)、有时效(及时而持续的效果)。
由此可见,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形成了多个维度:一是主体性。教与学两方面是构成实效性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即教学行为的实施者和接受者,是实效性的决定因素,必须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二是全面性。教学行为的目标和内容必须丰富、全面,具有针对性:三是时效性。即教学行为要及时,并具有效率,有良好而持续的效果;四是可操作性。教学行为设计有利于程式化运作,易于受教育者模仿或实施,同时可建立考察和考核等评估反馈机制。
总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是立足于教与学双方的实际,针对全面的教育教学目标与内容,实施具有及时而长效、易行又可控的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的,达到育人的效果。
二、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缘由
虽然我们多年来一直强调要注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由于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不能有放松心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与时俱进、扎实提高。
第一,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是国家和社会的强烈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完善。我们必须及时地向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经济、政治、法律、精神文明等方面的教育,以使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进步,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同时,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转型引发的各种矛盾与丑恶现象也随之并发,我们要正确估计、科学思考、合理引导,体现国家意志和符合社会要求,教育青少年学生认清方向,避免迷失自我,用高远的视角、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思维来认识社会与设计人生。
第二,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是其课程性质、特点及任务的内在要求。1992年原国家教委把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统称为《思想政治》,明确该学科的德育性质。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各项素质中居首要地位,决定着一个人发展的方向和空间。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突出地体现在育人的功能上,只有入情入理、入心入脑的教学,才能体现其德育性质。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理论与实践、知与信、悟与行等有机结合的特点,决定着该学科教学要不断与实践结合,不断研究中学生思想实际,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法,不断遵循螺旋式排列的目标要求,从而提高实效性。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明确要求要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指出:“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时代、面向未来;同时必须紧密联系青少年不同时期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自己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认清和履行我们青年一代的崇高责任。”
第三,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促进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总体来说,我国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及心理素质发展良好,但诸多调查与研究也反映出许多不好的迹象,由于社会保持稳定与生活条件改善、学业压力与就业竞争、处于成长发育时期以及独生子女在家庭地位的特殊等,许多青少年不思上进,不关心社会与他人,唯我独尊,缺少科学思维方式,抗挫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缺乏创新能力,等等。有些不良因素演发出恶性事故,如,马加爵事件、罗刚事件等。至于道德滑坡、心理障碍、信仰危机、诚信缺失……等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青少年一代塑造精神支柱,在滚滚红尘中为青少年守护精神花园,培养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看待和分析社会与人生的重大问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集中承担这一职责,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注重情感、思维、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心理辅导等方法,提高实效性,履行责任感。
第四,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更是复归该课程地位和发挥政治课教师作用的迫切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的主渠道,政治课教师是主导力量,新课改为该课设计为8个必修学分、12个选修学分。国家教育部刘月霞同志的一项调查反映出目前的现状:“中学生认为实用性最差的学科是:政治、历史、美术、数学;中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科是:政治、物理、数学、外语;中学生认为内容偏多的学科是:数学、物理、政治、历史”,可见政治学科在中学阶段的处境是何等尴尬,也足见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任务已迫在眉睫,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地位需要复归,教师的作用需要发挥。事实上,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的现实,已泯灭了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积极性,枯燥的讲解、频繁的训练已成为最通用的教学方式;许多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诸如参观调查、演讲讨论、读书写心得体会、案例分析……已远离师生,师生关系只能靠考分来联系。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说明,考试能力的提高与培养是教学的一个不可回避的任务,是社会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种显性实效,但这毕竟是任务和手段的一个方面,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同时要采取丰富的形式,全面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完成其政治理论、思想品德、各种思维与实践能力和心理健康等教育任务,更有利于大面积、深层次、长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和应试能力。
显然,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让课堂教学达到学生入耳、入眼、入脑、入心的效果,让学生终生受益,付诸行动,是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整体功能、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尽职尽责的现实课题。
三、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路与策略
探索“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具体,在此仅从总体思路与策略上谈点认识。
1.德育理念与信念的坚定性。基层教师在新课程的培训与反思的过程中,都能树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理念,能系统地说出课程标准设计的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和方法建议,但到教学实践中却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尤其是主观上不想在与考试联系较少的工作上下功夫。还有一种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无实效性”产生怀疑、动摇信念的学校与教师,他们认为社会环境复杂,学校德育“5-2=0”。结果作为德育主课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课时安排、课时津贴、奖金都不如其他学科,有的老师甚至哀叹:“没有学生请思想政治教师当家教”,这些放弃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德育作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信念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所以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首先要学校与教师贯彻“德育为首”的正确理念,坚定德育有作为的信念。
2.教育对象和目标的针对性。我国德育工作目标是螺旋式排列的,在不同的学校和年龄、层次均有相应的教育内容和实现方式。因而,我们针对不同对象而实现具体目标。结合1985年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对不同年级知识能力、觉悟要求、理解新课程标准具体要求,立足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有针对性和趣味性。
3.教学载体和内容的丰富性。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多纲多本,已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机会。课本是学习的纲要,同时现在的教学载体和教学内容可不断充实与更新,有计划、有指导的社会实践、媒体资料的选择,都是广阔的教学空间。
4.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性。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讲授法,要解放学生的眼、耳、嘴、手、脑,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接受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带抵触心理去死记硬背。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师和学生打开了更大的学习时空,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5.教育评价和指导的可操作性。目前对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评价还主要靠有限的笔试,考分是作为指导教学与学习反思的简单杠杆,而考分又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许多教师和学校在新课程方案指导下开展了全面考查学生德育素质的尝试,如行为监测、情景行为反应、跟踪品德调查等,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从而提供指导我们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经验教训,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