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s“飓风”现象的冷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飓风论文,现象论文,冷思考论文,MOOCs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G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700(2014)03-0003-05 MOOCs在2012年以“数字海啸”的方式席卷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时代”杂志把2012年称为MOOCs元年。而对MOOCs的讨论与研究也早已超越了它本身,提升到了教育变革的程度,人们期待MOOCs引发教育的革命性变革。2013年,MOOCs依然高歌猛进,尤其是在中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先后与三大MOOCs平台运营商签订合作协议,中国大陆第一个高校主导的MOOCs平台——“学堂在线”也于10月启动,一批社会教育机构相继开启在线教育项目,新浪、网易、搜狐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在线教育机构,仅“天使”投资的在线教育平台就有10多家,有人甚至将2013年称为中文MOOCs元年。在国际上,MOOCs在经历过2012年的快速发展后,2013年则进入了相对冷静的时期,以约翰·丹尼尔爵士、约翰·巴格利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一直对MOOCs持冷静观察态度,并对其进行批判和反思,而这种理性的反思正是MOOCs进一步发展的必需。相比之下,在中国这种声音还相对较少,其背后的原因或许是我们对MOOCs的本质认知有待于加强,或者对MOOCs的本土化发展之道我们还需经过较长时间地探索。 一、MOOCs发起者的初衷 当前对于MOOCs的讨论,不管是学术界还是商业领域都主要关注xMOOC(基于内容的MOOC),对MOOC的本源cMOOC(基于网络的MOOC)却已经淡忘。2008年加拿大阿萨巴萨卡大学的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联通主义的学习理论,开设了《联通主义和连接化知识》课程,其初衷在于验证并研究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并尝试在其指导之下的网络教学。而之所以开设这门课程,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则是因为受到亚历克·克洛斯的在线研究生课程《社会媒体与开放教育》和戴维·威利的基于Wiki的课程《开放教育大纲导论》的影响,这两门种课程唤起了他们按照某种方式将校园外的人员加入到课程学习中扩大课程的服务范围和辐射面的想法,在研究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尝试新的网络教学方法的同时,同时扩大社会影响。 根据斯蒂芬·唐斯所述,其实当时乔治·西蒙斯和斯蒂芬·唐斯的本意并非创建一个MOOC,所以确切的来说MOOCs这一形式并不是他们设计和实施的,但他们当时对自己想要建一个什么样的课程有着清晰的认识,这些认识导致了今天的MOOCs的诞生。[1]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基于cMOOC的部分思想,借鉴了可汗学院的教学模式,沿用传统面授教育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易于复制的课程框架,以学生自主构建学习共同体实施在线课程学习的模式,创办了在线教育商业化公司Udacity和Coursera等。[2]而这也拉开了目前大家所熟悉的xMOOC快速发展的序幕,他们或许也没有想到MOOCs的发展竟然寄托了人们如此厚重的教育变革希望,只不过此时的xMOOC已经离cMOOC相去甚远。 二、企业投资MOOCs的利益诉求 企业以盈利为根本目的,网络教育因具有规模成本优势,一直被企业视为与电子商务同样具有重大投资价值的领域。早期企业投资网络教育的方式是投资网络教育机构,例如:美国的凤凰城大学。再例如: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的初期,吸引了一批投资资金,50%试点机构的开办资金来自企业投资。早期投资举办网络教育机构模式的赢利点主要是教育信息增值服务,即卖课程、卖服务和卖文凭,收入主要来自学生学费。 MOOCs平台及课程是企业投资网络教育的全新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赢利点不再是教育信息增值服务,而是社区广告增值服务,即用名校免费的课程,物美价廉的服务证书,吸引大规模学生,自然形成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在线社区,从而收取巨额广告代理费用。 (一)通过免费平台服务征集优质课程 大多数的MOOCs平台运营商不仅承诺对注册学生的学习免费,而且也以免费平台服务的方式来征集优质课程,其运营的基本思路可以归结为:以免费平台服务吸引名校加盟并征集优质课程,以顶级高校知名教授的免费优质课程吸引大量学生注册学习,当大量数据积累形成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时,其再考虑收费和盈利的问题 (二)通过世界名校吸引各国名校加盟 以edX平台为例,作为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共同投资建设的非盈利性平台,这两所世界名校的效应吸引了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韦尔斯利学院、乔治城大学以及我国的清华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的加入,而商业资本之所以大量注入,也正是看中了名校所形成的集聚效应 (三)通过免费课程吸纳学生形成社区 MOOCs以课程免费的方式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习者注册学习。到2013年底,Coursera独揽近600万注册用户,平台上聚集了来自107所大学的558门课程,edX、Udacity也都超过百万用户。[3]这些学习者在平台上注册学习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网络社区,为进一步的商业开发提供了可能。 (四)通过服务、证书、广告代理等方式获利 相比较我国已有的网络教育,MOOCs在收费和盈利模式上有了较大的创新,一是先学习后收费的收费模式;二是不以产品为赢利点,二是通过增值服务、课程学习成果认证和广告代理等的盈利模式。其中Coursera就提出了八种可能的商业模式,而其已在学生付费取得课程证书上实现了盈利;爱尔兰一家于2007年成立的免费网络课程供应商Alison则通过出售网站的广告位而获利颇丰。 (五)通过基于数据挖掘的个性服务获取利润 MOOCs平台上注册了大量的学习者,而学习者在平台上的任何学习行为都反映出了学习者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Udacity提出了自己的雇主联系计划,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分析,谋求为雇主找到最合适的员工,并以此向雇主收取一定的费用。2012年12月Coursera则宣布为雇主和学生提供就业匹配服务,雇主要为获取潜在雇员的信息支付费用,Facebook、Twitter、AppDirect和TrialPay等数家公司都已经跟Coursera签署了协议。[4] 三、MOOCs实践的教育变革意义 作为一项开放教育的全新实践形式,MOOCs在短期内迅速发展并引起世界范围内教育、技术、商业等领域的广泛关注。MOOCs已经开启了高等教育变革的战略讨论,并使现有的网络教育提供者重新思考网络学习和开放教育在未来高校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5]MOOCs不仅为教育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契机,而且其凸显了教育中的互联网基因,并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 (一)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教育服务模式逐渐凸显出来 与印刷教材、广播电视和多媒体计算机相比,互联网具有大规模开放、广泛的社会联通、随时随地和全过程大数据等特点,这些互联网基因在商贸、金融、影视、新闻等领域都孕育出了全新的运营模式,正在对这些行业产生着颠覆性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感同身受。尽管从1999年开始,我国就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68所普通高校都举办了网络教育。但是,这些机构的主要实践模式都是传统课堂网络搬家,传统管理方式和运营方式的网络化,貌似网络教育,但本质上遗传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基因。 与我国的网络教育相比,MOOCs的免费开放政策,允许所有的学生自愿享受最优质的课程;MOOCs平台上汇聚了多地域、大规模的学生,虽然内容和过程支持都是免费的,但由此而形成的互联社区可以获得巨大商业价值,改变了课程的卖点和运营模式;MOOCs平台允许任何方式登录,只要能上网,世界各地的学生可以任意注册任何一门MOOCs课程,不受地域的限制;MOOCs平台上存储的全体学生完整学习过程的数据,蕴藏了学生网络学习的个性信息和群体信息,为认识网络学习规律,为开展个性化学习分析和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大数据支持。上述特征都反映了互联网的基因,新的教育服务模式凸显出来。 相比之前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课程资源免费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了整个学习过程,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呈现视频讲座等内容,而是更加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这相比之前的开放教育资源满足于呈现课程内容而不关心学生如何学习和学习效果的局限显然又大大发展了,教学由过去注重教师教授内容转向了促进学习生习得知识并获得发展。即便是有的学者批评MOOCs在教学组织和方法上毫无创新可言,比以前的在线教育形式更简单、更缺人情味:没有教师,没有指导,没有学费,也没有入学要求。[6]但相比开放教育资源,MOOCs毕竟在尝试通过章节测验、课程考试、师生互动交流等学习支持服务来促进大规模学生在线学习的发生。 (二)创新学习理论,推动教学模式变革 虽然存在xMOOC和cMOOC的区别,但MOOCs在发展实践中对新的学习理论的探讨确实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 乔治·西蒙斯认为基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已经难以解释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和cMOOC课程的实践,提出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仅存储在人脑内部成千上万神经细胞的联结之中,而且也存在于外部世界各种节点的联结之间,学习和知识建立于各种节点之上,学习是一种将不同专业节点或信息源联结起来的过程。cMOOC的教学模式将学习设计者、教学者、学习者和学习资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仅关注批量知识传授的浅层次学习,更加关注将网络中不同人的思想进行联系,引发知识迁移和知识创造,使面向批判理解、信息整合、知识构建、迁移运用和问题解决的“深度学习”真正发生。[7] 即便是基于行为主义的xMOOC,虽然其基本的教学思路依然采取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复习巩固的教学程序,但是其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也倾向于混合式教学,而不是完全的网络授课与学习模式。Coursera在每门课的链接上提供了meetup.com的链接,学习者可以参加现有的本地学习小组或自己组建一个。将来有的课程可以要求学生组建或参与本地的面对面互动作为获得课程学分的要求,或给予记录供未来雇主参考。[8] 令人惋惜的是,目前美国三大平台上的MOOCs课程几乎都是xMOOC,具有真正革命性教学变革意义的cMOOC类型的课程还寥寥无几,其原因可能是较少有教师真正理解cMOOC类的创新价值和教学组织方式。但是,笔者认为,基于cMOOC课程中采取的联通主义学习才真正代表网络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四、MOOCs“飓风”中的认识误区 MOOCs是新生事物,其在发展中也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也有被人们过度放大或错误认识的地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MOOCs是网络教育的唯一形式 MOOCs本身的创新性被无限放大为寻求教育变革的法宝,尤其在2013年正值中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多事之秋的形势下,国内普遍把MOOCs误作为“在线教育”来阐释其内涵和强调其重要意义,有些言过其实。[9]事实上,MOOCs仅仅是在线教育或远程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新的形式而已,其可能反映了教育或者在线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但不能被看做是在线教育的唯一形式。 (二)所有课程都应该做成MOOCs课程 MOOCs是有其创新性和优越性,但只是区别于传统课程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并不是所有在线教育创新元素的集合,大家对MOOCs的创新性和以此推动教育变革的期望过大,但对其本身的局限性认识不足,甚至认为所有课程都应该做成MOOCs课程。这一错误认识的原因在于:一是MOOCs呈现的在线教育服务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类型的课程;二是并非所有的课程都具有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三是西方MOOCs的支持和服务模式不能支持中国大规模学生,适合中国的MOOCs课程的支持服务方式需要我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来摸索。 (三)微视频是MOOCs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 目前,国际上MOOCs课程都是以微视频的形式开展教学,这种短小精炼的碎片型课程确实有利于学习者尤其是成人学习者进行业余学习,国内的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曾于2012年12月向全球发布“凤凰微课”。基于对国内的实践探索和MOOCs的一般性认识,有人认为所有的MOOCs都应该建成微课程,微视频是MOOCs的主要教学形式。这种认识反映了两个误区:一是认为信息呈现就是教学,将传统课堂的网络搬家就是在线教育,忽略在线教育的特殊规律和专业方法;二是认为有意义接受式教学是教学的唯一模式,忽略了反思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有利于高阶能力培养的新模式,背离教学改革的初衷。 (四)名校应追随清华、北大加盟三大MOOCs平台 目前,Coursera、Udacity和edX是MOOCs的三大平台,吸引了众多世界高校参与,我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也已经开始与之合作,并在国际MOOCs发展上占得了一席之地,扩大了本校的影响。于是有些人呼吁我国的知名高校应追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加盟三大MOOCs平台,借以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对于这一认识误区可能带来的问题,我们将在下文阐述。 五、MOOCs“飓风”中的陷阱 如果按照有些人的认识,我国的高校尤其是知名高校应追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加盟国外的MOOCs平台,殊不知这些免费的平台下面也隐藏着陷阱。 (一)中国的人口规模成为美国三大平台的主要赢利点 国内知名高校的优质课程大量加盟国外的MOOCs平台,面向全球开放,将吸引大量的国内学习者注册学习,中国的人口规模优势会成为国外平台运营商的重要赢利点,这些企业在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认证中累计巨额的费用。 (二)中国人在线学习的数据将成为外国企业的卖点 中国学习者在线学习的数据将成为外国企业的卖点这将是中国名校优质课登录国外平台的最大陷阱,当大量的学习者注册学习时,其所形成的学习大数据将是我们进行学习分析的重要数据,而这些都将为平台运营商所有,国内的研究者想用这些数据时则需要支付费用;另外,这些数据也将成为国外平台运营商与有关企业合作的重要盈利点,就像已有的雇主联系计划和就业匹配计划一样。 六、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MOOCs的本质 MOOCs在本质上是在线开放课程,其开放性体现在学习对象的开放、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开放,大规模的注册学习者仅仅是它吸引力的体现,而不能算作是其本质的属性之一。MOOCs之所以能够具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非常关键的两点在于:一是名校名师效应,这是MOOCs的一大卖点;二是比较于之前的资源开放,其开放学习过程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学习成果测评和认证的进步和努力让众多的注册学习者真正感觉到自身的学习是被关注的。 以大家最为关注的xMOOCs来说,其在教学方法方面并没有新意,其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相比我国已开展了15年的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而言并没有明显的优势;而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cMOOCs本身也在研究和探索中,尚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MOOCs仍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对其需持理性态度,谨慎地推进我国的MOOCs发展,加强顶层设计,避免落入陷阱;同时,又要借鉴其积极经验,大力推进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改革。 (二)国家战略 由于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线教育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MOOCs是当前在线教育发展的全新模式,在引发教学变革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教育服务模式,我们应该重视并正确对待MOOCs,认识发展MOOCs对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的意义,同时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体系的特殊性,并采取得力措施推动我国MOOCs的发展。 第一,要建立激励机制,引导高等教育办学机构积极建设MOOCs课程。要引导办学机构共建共享MOOCs,充分利用已有的优质课程资源通过升级改造来建设MOOCs课程,也要注重引进国外优质MOOCs课程资源。 第二,要规划引导我国MOOCs平台的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发展我国自主研发的MOOCs平台,建设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的MOOCs平台;要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MOOCs平台的监管。 第三,要建立第三方评价和监督机构,研究建立我国各级各类MOOCs课程标准,加强对课程的认证;要研究建立在线学习或远程学习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第四,要切实加强招生考试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以及证书制度的改革,推进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使得MOOCs学习者的学分能够进入到正规教育体系,建设适应终身学习、全民学习需求的新型学习制度。 第五,要积极推进我国名校与中国开放大学系统的合作,充分发挥两者各自的优势,开发和推广优质高等教育课程,探索形成中国MOOCs模式。 (三)学校战略 首先,高校应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MOOCs带给我们的影响不一定是所有的学校都要去建MOOCs课程,但是每一所高校都应该重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的重新整合,探索网络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其次,有些高校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职能,如果所有的课程可以借助于名校的优质课程来实施,那么高校在新一轮的教育格局调整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值得深入思考。 再次,高校在建设MOOCs课程过程中要加强与其他高校和机构的合作,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与优势实现共同开发,保证课程的质量;学校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主要精力用于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反馈等学术性学习支持服务上,而将一些非学术性的支持服务委托市场来做。 最后,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网上授课的能力,引导教师研究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组织和实施,为MOOCs发展做好人才准备。 MOOCs是展示互联网基因改革传统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创新实践,值得关注,不可无视,否则我们的学校就会像传统实体店铺一样,必将进退两难。但是,MOOCs远不是现代教育的雏形,它只是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的冰山一角,更大的变革,更多的创新仍在孕育中,因此,我们不应该盲从和简单地复制美国三大平台的推广模式,应该从本质上认识MOOCs的创新点,吸纳MOOCs现象中的互联网基因,结合我国的国情,探索在线教育的中国模式,大力推进全方位的教育开放与教育创新,MOOCs只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浪花,而我们追求的是探索大海的奥秘。标签:在线教育论文; 开放课程论文; moocs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变革管理论文; 网络教育平台论文; 远程教育论文; 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