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关系新探_企业创新论文

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关系新探_企业创新论文

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关系新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论论文,技术创新论文,技术进步论文,关系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引用物理学中关于势能、势差、能量转换及转移的概念,来探讨技术经济系统中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到技术进步的机理。论述了技术势的形成及其特征、技术势差与技术扩散过程、技术创新引起的技术能量各聚与技术创新本身相互具有正作用关系,以及技术扩散是实现社会总体技术进步的充分必要条件。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势差 技术扩散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驱动力,这一观点目前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从而技术创新、技术扩散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我们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最终源泉,而技术创新的扩散则是实现社会总体技术进步的必然途径。一般来说,尽管技术创新有许多诱因,但其先决条件是必须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即需要足够的技术能量积聚,同时,技术创新又加剧了这种积聚,而技术扩散则与自然现象中能量的转移、扩散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故本文试图用势能的概念来定义技术能量,并从技术势差及技术势能转移角度探讨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到企业技术进步的机理,以期探求一种新的分析问题的思路。

1 技术势差的概念

所谓技术势差泛指人类在发展科学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在同一时点上、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的技术水平上的差异。所谓势差是引用了物理学的概念。物理学认为世间所有物质或非物质的传导、扩散总是由势差引起的,并总是从高势能向低势能方向转移,而技术扩散也有类似的性质。

由于科技、经济实力的差异,不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技术势差是客观存在的。从技术本身角度讲,正由于技术势差的存在导致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又由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作用,技术总是不断推陈出新,使技术势差存在绝对化。于是从总体上讲,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永不停止,以致社会总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 技术势的形成及其特征

2.1 技术创新与技术势能关系

技术创新需要资源投入,这种资源投入经过人的创新能动作用,使创新源的技术水平得以提高。如果从自然界能量转换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投入的资源及人类劳动可理解为一种创新能量的投入,经过技术开发系统的转换,使这种能量转换为一种特殊的技术势能,创新源技术水平的提高是这种技术势能积聚的结果,是技术势的提高。因此,技术创新过程通常伴随着技术势能的积聚和技术势的提高。但是,由于技术势能是一种特殊的能量,只有当技术创新得以实现,创新能量的投入才能基本转换为技术势能,否则,大部分创新能量的投入只能在技术开发系统内部形成内耗,而不能产生技术势能的积聚。因此,技术势能的提高又有赖于有效的技术创新。

由于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技术积累,因此,对创新源来说,技术创新所产生的技术势能积聚在市场需求拉动下必将加快其再创新频率。同时,技术势能的积聚使创新源与外界产生技术势差,这必然导致技术扩散(其理由见本文第三部分)。在技术扩散的过程中,创新技术的采用者,不仅得到技术能量的补充,且往往通过对创新技术的消化吸收,产生新的技术创新。

因此说,没有有效的技术创新,就不会有技术势能的积聚和技术势差的产生,而通过技术势能的积聚和扩散反过来又必将促进技术创新。

2.2 高技术势形成的客观条件

从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任何高技术势的产生,客观上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高密集度、高组织化和高技术性。

2.2.1 高密集度

技术开发系统的高密集度指的是知识、人才、资金的高度密集,三位一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缺一不可,这是当代高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技术势产生的客观条件。

首先,当代科技发展在应用研究领域普遍存在学科综合性,而技术势能的积聚主要来源于应用研究成果和应用性知识的积累,因此,一个系统要形成高技术势就必须具有多学科知识高度密集的优势。

其次,要实现多学科知识的高度密集,就必须有多学科、不同专业人才的高度密集,否则,知识的高度密集是不可能的。

第三,资金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技术开发的必备条件,尤其是现代科技发展对资金量的需求越来越大,要实现高的技术积累率,就必须有高的资金投入量。因此,资金的高度密集是产生高技术势的客观要求。

其实,知识、人才、资金是技术创新能量的总和,据能量守恒定律,只有高度密集(包括质量和数量)的创新能量投入,才可能产生高技术势能。

2.2.2 高组织化

高组织化是针对技术开发系统内部组织与管理水平而言,它是由系统高密集度要求所决定的。系统的高密集度足以说明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多学科的综合,多方面人才的集聚,必然要求高效能的组织与管理,尤其是现代技术系统是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它对组织、管理水平要求更高,组织与管理水平的低下,必然增加系统的内耗而影响技术开发系统对技术创新能量的转换率,以致高密集度的创新能量投入无法形成高效的技术势能积聚。因此,高组织化是提高系统创新能量转换率的必要保证,也是高技术势形成的必然要求。

2.2.3 高技术性

高技术性指的是系统应能够吸收或生成具有高技术特征的各类应用成果,它与系统的高密集度,高组织化紧密相联。由于高技术是当今科技发展的标志,同时高技术又在向各领域渗透的过程中,充分显示了它们的优势和价值,系统若无法吸收或生成具有高技术特征的各类应用成果,则从技术上该系统就很难领先于其它系统,也就很难具有高技术势。

高技术性要求,具体地说,首先要有“高知识水平”,即在多学科综合的基础上要求其若干主要学科的知识水平必须处于当今学科前沿;其次,要有“高技术性能”的投入要素(包括人才投入);第三,其吸收或生成的技术成果要具有“高经济效益”,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言而喻的。

2.3 技术势的特征

尽管在现实中技术势差是客观存在的,并总是使先进技术从高技术势能位置向低技术势能位置转移,但技术势又不完全相同于其它物质或非物质的势能,它具有如下特征:

2.3.1 差异性。技术势差通常是对同类技术而言。 由于技术是可以分门别类的,因此在同一系统内,不同类技术的技术势是有差异的,一个系统只有当它的大部分技术处于高势位时才能说其总体技术水平是高的。

2.3.2 渗透性。尽管具体技术是可分门别类的, 但不同类技术间可相互渗透,以致通过某创新技术的扩散,优化其它技术或产生更优技术,在一定时间、空间促进了技术势的提高。

2.3.3 自增值性。 技术势能的积聚在一定条件下会推进系统的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又加剧了系统技术势能的积聚,这就是技术势能的自增值性。这种自增值速度,往往随着技术势能的提高而提高。

2.3.4 独立性。一般来说在同一系统内不同技术的发展是会相互 促进,或相互制约的,但在某种情况下,与其它技术关联性较弱的技术可能会脱离总体技术水平而独立出来,形成很高(或很低)的技术势。例如,就总体科技水平来讲我国不如发达国家,但却有不少技术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形成自己独立的高技术势。

2.3.5 可变性。由于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不同系统之间的技术势差是相对的,可变的,企业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或创新技术的扩散不断吸收技术能量,才能保证较高的技术势,或缩小与其它高技术势企业的技术势差。

3 技术势差与技术扩散过程

3.1 技术势差是技术扩散的充分必要条件

3.3.1 必要性。技术扩散是技术的传播过程, 也是处于低技术势系统通过各种方式向高技术势系统学习的过程。如果所有系统各类技术都处在同一水平上,不存在技术上的差异,则技术的传播就不会发生,这种学习过程也就不存在,因此,技术势差是技术扩散的必要条件。

3.3.2 充分性。当代市场竞争的关键是技术优势的竞争。 技术势差的存在使处于低技术势的企业总是要千方百计获取高技术势企业的有关技术及其相关信息并加以利用,以提高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优势,这为高技术势企业的技术扩散提供了广博的基础。同时,高技术势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也总要想方设法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去获取经济利益,以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因为,如果高技术势企业无法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去获得经济利益,则无效的技术势能积聚必将停滞,该企业的技术优势也将逐渐消失。也就是说高技术势企业若不实现技术扩散,则它与其它企业的技术势差将随之消失。由于从总体上讲技术势差的存在是绝对的,以上事实就反过来证明了技术势差必定导致技术扩散。

技术扩散需要一定的途径。对于高技术势企业来说,通常通过以下方式向外扩散技术并获取经济利益:一是输出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材料、产品或设备;二是直接转让、出售新技术、新工艺。而对低技术势企业来讲,除可通过以上途径从高技术势企业处获得技术能量,通常还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包括学术传媒)、人际交往,(包括学术交往),及中介扩散机构等获取高技术势企业的有关技术及相关信息。以上技术扩散途径是现代社会客观存在的,并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受到政府保护和支持的,这为技术扩散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2 技术扩散过程

技术扩散是技术的传播过程,在技术扩散空间,扩散源与诸多创新技术的潜在采用者同处其中,创新技术以扩散源为中心向外扩散。由于技术商品是一种知识商品,从技术扩散的要求看,如果采用者没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技术转移就难以实现,因此,技术水平越高的潜在采用者越容易获得创新技术,亦即技术势差越小越容易实现技术转移。但从创新技术采用者的愿望来看,他们总希望通过技术转移获得足够的技术能量并取得足够的技术进步,从这点考虑,技术势差越大,越能激起低技术势企业对创新技术的采用欲望,并且它们应投入的资源也越多。另外,政府政策、社会技术经济环境、企业家素质、企业自身组织及其财务状况对技术的转移、扩散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为便于研究,我们在综合考虑上述诸因素的基础上,把具有相同技术转移难易程度的创新技术潜在采用者归类为同一层面,并把这种层面称为创新技术采用等势面,这种等势面由技术势差起主导作用。这样,扩散源四周就由这些等势面环绕着,各等势面与扩散源之间有技术势差,等势面之间也存在技术势差。在技术势差的作用下,扩散源先向最近的等势面扩散创新技术,由于技术商品有谁越容易接受它就越先传递给谁这一特点,所以扩散源就沿技术梯度最小的方向将创新技术首先传递给最近等势面上的第一个技术势差最小的潜在采用者,该采用者接受创新技术后就跃升为新的扩散源,随着越来越多的潜在采用者采用了创新技术,扩散源范围也就越来越大,直至所有潜在采用者都应用了该创新技术。与此同时,在创新动力机制作用下,新的创新技术又会出现,又会形成新的扩散源,在技术势差作用下,一轮新的技术扩散又开始,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

3.3 技术扩散特征

3.3.1 放大性。创新技术被采用后往往会产生再创新, 进而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扩散源不断增加,效应不断扩大。

3.3.2 不衰减性。 自然界中物质或非物质能量的转移(扩散)一般都将使扩散源势能下降,但技术扩散不会引起扩散源技术势能的衰减。

3.3.3 非均匀扩散性。 自然界中一般的物质或非物质扩散随时间都具有指数增长形式,而技术的扩散则通常呈S型非均匀增长,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技术的采用者对创新技术的选择行为。

3.3.4 扩散源的非唯一性。 由于创新技术的采用者可能成为新的扩散源,因此一项创新技术的扩散源不是唯一的,其数量将随着创新技术的被采用而成正比增长。

3.3.5 社会适应性。 创新技术的扩散速度主要取决于该技术的社会适应性。

4 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与企业技术进步

4.1 技术创新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源泉

4.1.1 关于技术创新

本文定义:技术创新是包括一种新思想的形成,以及根据这种新思想人们所进行的R&D活动,并通过各种环节将R&D成果首次商业化等全过程的人类活动。

4.1.2 关于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泛指技术在合目的性方面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所谓合目的性即指人们对技术应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及其实现的程度。由于技术有狭义(指硬技术)与广义(指软、硬技术之和)之分,故技术进步也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技术进步指的是在硬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化;广义技术进步指在一个经济系统中除劳动力、资金及其它物质生产要素投入之外所有引起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的进化。

4.1.3 技术创新是企业技术进步的源泉

首先,狭义的技术进步明显地来源于技术创新。因为,技术创新从其成果讲主要是指硬技术的创新,从技术创新的定义看,它本身就是技术的进化,而从狭义技术进步的定义看,它显然是技术创新的直接结果,如果没有技术的创新,就不会有“硬技术应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化”。因此,技术创新是狭义技术进步的唯一源泉。

其次,从广义技术进步看,它实际上是硬技术进步与软技术进步的总和。软技术进步主要体现组织、管理、决策技术的进化,它通常也伴随着技术创新的过程,尤其在将R&D成果首次商业化的过程中软技术的进步往往是不可忽视的,故技术创新不仅直接产生硬技术的进步,同时也往往引起软技术的进化。因此技术创新当然是广义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

4.2 技术扩散是实现社会总体技术进步的充分必要条件

企业是技术进步的主体,社会总体技术进步依赖于逐个体企业的技术进步,但在现代社会中逐个体企业的技术进步决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的关联就是技术扩散。尽管有效的技术创新能使创新企业直接产生技术进步,但就全社会来讲不可能每个企业的每项创新成果的应用都是来自自主创新。这无论从技术角度讲还是从经济角度讲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社会总体技术进步必须依靠技术扩散。

技术扩散是技术的传播过程,是创新技术的采用者通过各种途径从扩散源处获得创新技术,同时获得技术能量补充,然后通过消化、吸收进而再创新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所有创新技术的采用者都会获得技术进步,技术扩散面越广,社会总体技术进步程度就越高。因此技术扩散必定导致社会总体技术进步。同时,现代社会环境为技术扩散提供了良好条件,这是通过技术扩散促进社会总体技术进步的有效保证。

就我国目前企业的现状而言,能够通过自主技术创新而实现技术进步的企业为数极少。因为技术创新需要一定技术能量的积聚,它必须是在相对高技术势位基础上实现,并且需要有较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国企业技术状况普通较差,从事技术开发的力量薄弱,据统计,我国企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国的29.5%,而发达国家企业科研人员占全国的比例平均都达到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2.3%(英国)。虽然,目前我国有54%的大中型企业设有技术开发机构,但真正发挥作用的不到三分之一,更何况中小企业。从资金情况来看,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紧缺现象,而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更少。据专家分析,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用于技术开发的经费必须达到总收入的5 %时才可维持生存,而我国一般企业该指标平均不到1%。此外, 一般发达国家应用研究经费约有65%-80%是用于企业,而我国则不足30%,况且目前我国仍有三分之二的国有企业处于亏损或潜亏状态。以上事实足以表明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极其有限的。而通过技术扩散获得创新技术,提高技术势能,增加经济效益,这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是实现技术进步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技术进步主要依靠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根据以上对我国企业现状的分析,可以断言在今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总体上仍将主要通过技术扩散获得。当然,企业在通过技术扩散获取新技术的同时应十分注意对创新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再创新,这是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

我们在强调技术扩散对社会总体技术进步重要作用的同时,仍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各种层次的技术创新,应鼓励企业联合和厂、学、研联合进行技术开发。因为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源泉,如果本国没有足够的技术创新源,技术进步仅依赖于国外技术创新的扩散,这对我国的总体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4.3 技术进步的技术势差原则

4.3.1 必要性原则

以上本文论述了技术扩散是社会总体技术进步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还论述了技术势差是技术扩散的充分必要条件。由此推论,要实现社会总体技术进步,必须要有技术势差的存在,这就是必要性原则。因此,从全社会角度讲,强调技术进步要抓重点,要加快社会总体技术进步速度,应有意识地在资源投入上,政策上对一些应用面广的关键技术的发展和一些技术基础好的主导型企业给予倾斜,以便在提高这些技术领域和单位技术势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扩散推动更多的企业加速技术进步。

4.3.2 梯度性原则

技术扩散有如下特点:一方面与扩散源技术势差越小的企业越容易获得并掌握创新技术,从这一点考虑,扩散源与创新技术采用者之间技术势差越小越好;另一方面与扩散源技术势差越大的企业若获得并掌握创新技术,则它们得到技术能量补充越多,技术进步程度也越大,从这一点考虑,扩散源与创新技术采用者之间技术势差越大越好。现实协调两者关系的最关键因素是技术势差的梯度,即在社会技术进步系统中技术势差的存在要有一定的梯度。这就是梯度性原则,这种梯度性不仅存在于地区内部,行业内部,也存在于地域间,行业间。恰当的技术势差梯度有利于加速技术扩散和社会总体的技术进步。

收稿日期:1995-08-97

标签:;  

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关系新探_企业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