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 重症医学科 572000
摘要: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研究,总结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240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第一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模式,患者人数为120例,而对于第二组患者,其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患者人数同对照组患者相同,通过对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之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护理风险事件的概率达到了30.0%,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其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患者治疗期间出现风险事件的几率仅为6.67%,且两组患者之间的满意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照组患者为86.67%,观察组患者为100.00%。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满意度,使其能够更加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效果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出现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也在逐渐上升,这使得我国的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我院引进了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下面对其进行了具体的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240例心血管重症患者,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的人数相同,其中第一组患者采用的常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第二组患者采用的是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中的男女患者人数比例为34::26和35:2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年龄集中在45到82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达到了64.55岁,患者住院原因主要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高血压危象等,各因素患者的人数分别为17、15、18、10,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其年龄集中在44到83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达到了64.47岁,而对于患者的住院原因,其同对照组患者相同,且不同疾病之间的患者人数为18、14、20、8.通过对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知,其在年龄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其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模式,在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生的嘱托对患者进行静脉通路的建设,并给予患者对应的药物治疗,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全程监控和记录,出现问题后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对于观察组患者,其在治疗期间需要加强患者的风险管理,患者在进入医院进行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的病情以及其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护理风险进行详细的阐述,从而引起患者家属的重视,使其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另外,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护理制度和操作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包括患者处置前、中、后各个阶段的药物检查和核对等。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巡视强化,防止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药液的渗漏等。还需要为患者的治疗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证病房内的地面整洁,并及时对病房内的地面进行清扫工作,对于一些易滑地段,需要放置一些警示标志,提醒患者注意安全等。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其无法进行自主的翻身等动作,为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翻身叩背护理,并嘱托患者家属定期对其进行清洁工作。
1.3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SPSS19.0软件,对于不同数组间的数据检验采用的是t检验,当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满足P<0.05时,表明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风险事件
通过对两组患者发生护理的风险事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在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几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2.2 患者满意度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在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达到了100.00%,而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仅为86.67%,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3 讨论
对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来说,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病率较高,且该疾病的发生具有较强的突发性,患者在发病后往往无法做出自救措施,加上该疾病的患者大部分为中老年患者,其由于自身的年龄较大,导致其各项反应能力较差,对于这些患者,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几率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患者的满意度能够增加医院的声誉,促进医院的发展。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比较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有坠床、跌倒和药物的渗漏等,这些护理风险事件在患者治疗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因此,护理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风险意识,通过规范化的护理操作流程将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此外,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将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告知家属,引起患者家属的注意。另外,医院还需要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通过规范化的护理操作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几率仅为6.67%,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0.00%,且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此外,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患者的满意度达到了100%。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得知,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正常恢复,此外,还能够改善医患关系,通过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共同努力,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韩莹.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v.2301:148-149.
[2]宋建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v.213:39+41.
[3]赵瑞林.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当代医学,2015,v.21;No.40029:118-119.
论文作者:杨超,范凤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5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两组论文; 重症论文; 心血管论文; 的是论文; 内科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