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维能力论文,化学实验论文,方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新教材中增设的一个专题,是高中化学最后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推理、联想等各种思维活动,独立自主地提出某一指定实验的实验方案。笔者认为,本单元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
多向思维是一种立体思维,在思考问题时,突破了“点—线—面”的限制,从而使思路畅通。多向思维过程中,思维不局限于一条思路,而是能沿着多条思路进行,在短时间内做出各种方案或设想;多向思维过程中,思维灵活,善于随机应变,思维不受常规、规则和条条框框的束缚,也不受现有思想、理论和观念的限制,能突破常规和定势。
例如,以铝屑为原料制备Al(OH)[,3]的实验方案设计,学生想到的可能途径有:
方案一 Al(OH)[,3]视为不溶性碱的思路
①先用稀硫酸与铝屑反应:
方案二 Al(OH)[,3]有两性,且视为不溶性酸的思路
①先将铝屑与浓NaOH溶液反应:
②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方案三 综合运用有关化学知识的思路
①将铝屑分为两份,分别与稀硫酸、浓NaOH溶液反应:
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通过对三种方案的综合比较、判断,确定最佳的实验方案(从操作的方便、试剂的用量等诸方面考虑,方案三最佳)。
二、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整体思维是重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在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时,全面思考某一课题中各要素间的联系及课题间的联系,避免思维的孤立性,设计出一个完整、准确的实验方案。不但要考虑实验设计方案中方法的科学性,同时也要考虑装置、操作、经济与安全等。
例如,电解饱和食盐水之前,如何对粗盐进行精制?(粗盐中含有泥沙、等杂质)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先除杂质中阴离子,还是阳离子?②阳离子除杂时,先后顺序?③何时安排过滤为好?
讨论后明确下列步骤:
①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除SO[2-][,4]。②加入过量Na[,2]CO[,3]溶液除Ba[2+]、Ca[2+];③加入过量NaOH溶液除Mg[2+]、Fe[3+]。④过滤,除去泥沙及沉淀物。⑤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CO[2-][,3]及调节盐水的pH值。追问:等离子除净了吗?
明确:难溶的物质也会有少量溶解,它们在碱性环境中会生成沉淀,损坏离子交换膜,因此,还需送入阳离子交换塔,进一步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等离子。
三、培养学生的策略思维
策略思维要求思维有层次、有深度。思维过程中对事物进行认真分析,精心构思,能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灵活对待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例如,传统的Fe(OH)[,2]制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制得的Fe(OH)[,2]往往不纯,看不到白色沉淀生成。有人用两支具支试管,几支“T”型导管,一支直角导管,一个止水夹和橡皮管,另有铁粉、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并以图1装置制得较纯的Fe(OH)[,2],请回答下列问题:①A、B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什么药品?②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③为什么在夹紧止水夹前要检验B试管排出的氢气的纯度?④制备Fe(OH)[,2]的方法很多,有人用电解的方法也制得了Fe(OH)[,2]白色沉淀,现象很明显,电极材料选择什么?电解质溶液如何选择呢?⑤实验④在烧杯中进行,还是在“U”型管中进行为好?为什么?⑥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标签:化学实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