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_投资论文

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_投资论文

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融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融资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经从举借商业银行的出口、进口信贷、转到吸收产业资本投资、再扩展到吸收国际金融资本投资的新阶段。不过后一方式刚刚起步,我国在世界融资总额中所占比重尚不到2%。目前一个时期里,鉴于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教训,国际贷款业务收缩,而国际证券市场发展迅猛。特别是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基金机构拥有的金融资产比重逐年提高(英国和北欧诸国的养老基金总额已相当于本国国内年生产总值的60%)。为保持其流动性,分散投资风险及获得较高回报,投资于海外股市的比重逐年增加,跨国股票投资已达数千亿美元。这就要求我国顺应大势、调整改进利用外资的战略、积极运用资本市场吸引外资、开拓国际融资渠道。可以设想的措施有:

一、扩大B股的发行。截至1994年10月沪、深两地已有53只B股,上市总额40.4亿元,市价总额195.2亿元,先后为国家筹集到250亿(港币)元以上的外汇。目前海外中国基金在其投资组合中,B股交易占了很大比重,如景泰深圳中国基金用于B股市场的投资占57%,获多利中国基金占14.5%,法国东方汇理上海基金占33.9%,摩根建富中国基金占45.1%,里昂中国发展基金占42%。B股发行不仅筹集到外资,而且在推动中国股市国际化方面也迈出了重要一步。

B股的发行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B股市场尚不够活跃。其原因一是手续繁琐,买卖不便。B股是供境外投资者购买的,但又在境内上市,境外投资者买卖B股要委托境外特许券商再委托境内券商进场交易,有许多不便。如果在1997年后深交所与香港联交所合作相互挂牌上市交易,将有利于活跃B股市场。二是中介投资机构尚不发达。买卖B股的投资者是了解中国及与中国有关系的人士,这在香港是很多的,但由于中介机构尚不发达,而境外大型投资基金又觉得B股整体规模太小,缺乏动作空间。此外如境外宣传不够充分、上市公司的行为不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等,均是制约B股发行的因素。对策是要扩大B股的上市规模,鼓励证券机构到境外筹设基金,为境外投资者牵线搭桥,从而活路B股市场。

二、在海外发行中国企业的股票。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为开端,首批上市的9家企业共发行了55亿股H股,筹资116亿多港元,从而开辟了一条供境外投资者在境外对中国证券进行直接买卖、直接交易的渠道。与此同时,有深圳海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在澳大利亚发行股票;还有一些企业在加拿大和新加坡发行了股票。

三、积极引入国外投资基金。1994年7月有关部门提出创造条件将国外基金引入A股市场的设想,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反对者主要有三点顾虑:一怕外国机构凭其雄厚实力操纵股市,二怕外国基金通过股市收购股票获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三怕外国基金大量进入又大量撤走,引起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并且认为中国外汇自由兑换为时尚早,外国基金大量进入的条件尚未成熟。赞成者认为上述三点顾虑有道理,但都可以在起草基金法规时设置有关条文加以防止、限制,并且在执行中加强监管,不必因噎废食,将外资拒之门外。目前国外资本市场看好中国,已先后成立了30多个面向中国的投资基金,而且基金在国际融资中已经成为最有前途的方式,成为举足轻重的金融工具,我国为何不能加以利用?

依靠国家信用或银行信用取得国外贷款,引资范围只是外国政府或外国银行;采取基金方式则把引资范围扩大到国外的中小投资者,人多势众,累积起来数量十分可观。中国企业直接到海外发行股票是一种筹资方式,但中小投资者不可能花费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中国企业经营状况,而参加基金,由基金经理人以其专家身份研究行情、管理投资、分散投资风险、节约投资成本,对于国外的中小投资者是一种更具吸引力的简便易行的投资方式,国外投资者到中国建立三资企业是一种投资,但这要经过缜密考察和可行性论证,再经过审批,购置厂房设备,并进行管理。这种方式适用于跨国集团和企业经营者,却不适用于一般投资者。我国举借外债,债务压力重,举债兴办项目的投资风险实际上由国家承担,而通过投资基金引进外资则不构成国家负债。其风险由投资者共同承担,而基金管理人要受到广大投资者和托管银行的监督。综上所述,对国外基金不宜拒之门外,而应积极引入。具体做法包括引入国外现成的退休基金、养老基金以及实力雄厚的投资公司的管理基金,由境外机构发行中国基金,中方与境外机构合作发起设立基金等。基金可以用于专门的项目开发建设,如长江三峡基金、浦东开发基金、新技术开发基金,也可以投资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股权,参照欧洲通行的做法,对基金投资股市实行严格的监管报告制度,以防止可能发生的弊端,从而以股权融资形式扩大引入外资的规模。

四、利用项目承包开发的BOT(Build,Operate,Transfer意为建设、营运、移交)方式引入外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即由国际性的联合银团在项目东道国建立项目公司,并得到该国政府授权,靠吸收境外投资者资金及银行贷款来筹措资金,对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及运营后的管理、用运营收益来偿还债务并实现投资回报。在规定的合作期满之后,该项目的所有权以及收益被转让给当地政府。BOT方式一般用于投资金额大、合作期限长的项目,例如基础设施的开发。如香港的地铁建设就采用BOT方式。我国正在洽谈中的BOT项目有北京到通县高速公路建设等项目。东道国采用BOT方式引进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工程建设时,不会背上债务包袱,因而这种方式在发展中国家被认为是较好的发展和筹资方式。

五、利用存股证(ADR)方式,推动国内企业到海外股市进行股权融资。1994年4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签署了《中美合作监管谅解备忘录》,为两国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的合作奠定了基础。1994年8月,中国第一家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为第一市场的大型国有电力企业—山东华能国际电力公司正式挂牌上市,共发行ADR股票2337.4万股(代表11.687亿普通股票)。每股发行价为14.25美元,共筹集资金3.33亿美元。

ADR(American Depository Receipts)是一种契约性票据,是美国存托银行发行的一种类似股票证书的可转让票据,它代表美国投资者对非美国公司,政府或美国公司的海外附属子公司发行证券的所有权证书,并可方便地进入美国证券市场进行交易。从美国投资者的立场来看,美国投资者在取得外国公司发行的股票时,要想使它在国内证券市场上流通,在制度上有种种不便,ADR为美国投资者投资于非美国公司股票提供了便利。从发行公司来看,ADR可以避开美国法律对外国公司在美国直接发行股票时在注册手续、财务报表、会计准则、信息披露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企业通过发行ADR的方式直接上市,可迅速吸引国际股票投资者的注意,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并可在几个国家同时出售证券。美国证券市场规模大、效率高、管理完善,不仅是全球投资者向往的市场,而且也是各国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所向往的筹资和证券交易的场所。山东华能采取全球发行,在美国证券市场直接上市的方式,是继在香港发行H股以后,中国企业海外直接上市筹资的又一重大举措,标志着中国企业开始大步跨入美国股票市场。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利用外资主要是通过银行系统举借商业银行信贷,最近美国穆迪公司降低了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资信等级,增加了通过商业银行信贷筹资的成本;再是通过招商吸引外资前来直接投资,这涉及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诸多约束,双方能够谈拢的项目不多。与之相比,通过国际证券市场在海外融资有很多优势,目前海外投资者看好中国,中国的兴起,中国的高速发展和高投资回报,使得他们对于到中国投资的兴趣日浓,但中小投资者不可能亲自到中国选择投资项目和亲自管理,资本市场中的多种投资和筹资方式为双方提供方便。目前的关键是筹资融资并不是事情的结束,筹资融资以后如何保持高的投资回报,如何保持高的资本二级市场流通价格,是不能够轻忽的,B股、H股、N股等发行以后低于上市价的现象,将有可能导致国际融资渠道萎缩。对这决不能轻易怠慢,而要妥筹良策,树立中国版块的信誉。开拓国际融资渠道,既要积极又需慎重。

标签:;  ;  ;  ;  ;  

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