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能力及其测度方法与实证研究——以我国高技术产业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自主创新能力论文,高技术产业论文,实证研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问题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新能力测度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克里斯特森将技术创新能力分为科学研究资产、工艺创新资产、产品创新资产和美学设计资产[1];齐斯开发了一个模型,用过程审计和效果审计两个方法考察技术创新能力[2];劳里斯和菲舍尔认为,技术创新能力包括学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制造能力、市场化能力、组织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3]。阿德尔和沈伯认为,技术创新能力包括开发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的能力、应用合适工艺生产新产品的能力、开发和调整新产品和工艺技术满足未来需要的能力、应对竞争对手造成的意想不到技术活动和技术机会的能力四个方面[4]。官建成等将技术创新能力分为学习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和战略计划能力[5]。近年来,国内外产生了世界经济论坛创新能力[6]、经济合作组织创新能力[7]、傅家骥企业创新能力[8]、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9]、美国科学工程指标乔治亚大学高技术技术竞争力[10]、国家统计局自主创新能力[11]、中国人民大学自主创新能力等几个较著名的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创新能力测度方法很多,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采用非等权权重加总法;中国人民大学自主创新能力指数采用等权权重加总法;美国科学工程指标乔治亚大学高技术竞争力评价体系采用简单主观权重加总法;世界经济论坛通过各国在美国1981-1995年所获得国际专利授权量对数与科学与工程人力次指数、创新政策次指数、创新集群环境次指数、联系次指数和公司创新趋向次指数五个子指数的30多个独立调查指标的对数进行回归,赋予每个变量相应的权重计算每个次指数,测度各国创新能力;孔令丞、谢家平运用灰色系统评估原理综合测评了企业的创新能力[12];魏江在测度企业技术能力时采用了指数连乘法分阶段测度了企业的技术能力[13]。现有研究大多是先将各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求得综合指数或者排出顺序。
现有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多种多样,但一些研究的指标体系过多包含了经济社会指标,一些则局限于研究开发活动本身;一些研究指标有较多重复,一些主观指标过多;一些研究的测度方法采用线性加总,没有体现出创新能力建设的过程特点,不符合创新能力建设的内在规律,一些只按照国家地域测度,没有体现出“自主”特征。本文首先研究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外延与“自主”问题,然后提出了自主创新能力测度的主要原则,最后建立了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模型,并以我国高技术产业实证测度了自主创新能力。
2 自主创新能力与“自主”问题
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通过创新努力获得主导的创新产权并取得主要创新收益的能力[14]。创新主体是本国或本区域的法人或自然人。创新产权是指对创新收益处置的控制权,创新产权不仅包括专利权、著作权、专有技术权等知识产权,而且还包括由有形和无形资产投资所形成的股权。创新收益是指能够获得超过行业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即创新租(Innovation Rent)以及超过平均水平的竞争优势。从创新层次来看,自主创新能力可分为国家、区域、产业和企业四种自主创新能力,其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核心。从创新主要阶段来看,自主创新能力可分为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自主创新转化能力、自主创新产出能力、自主创新商业化能力等。从创新活动过程来看,自主创新能力可分为自主知识创新能力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两种,但主要是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而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创新产权则主要指创新收益的控制权。
“自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在自主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中困惑的问题。实际上,要搞清“自主”问题就必须搞清创新的控制权问题,而创新的控制权主要是股权和知识产权。
首先是股权问题,即由不同创新主体的股权所产生的创新控制权或主导权问题。依据创新理论,创新是由创新主体进行的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是必须依赖于创新主体的能力,缺少自主创新主体,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则无从谈起。自主创新主体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区域、产业和国家甚至国家集团,但各创新主体对创新方向、创新投入、创新收益分配等的控制权首先来自于其所占股份的大小,即股权。由于别国法人在本国境内创新企业的股权不属于本国,所以非本国自己的创新就不是自主创新。如同由本国法人或自然人在国外建立的企业或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不被他国认为是他国自己的创新能力一样,他国在本国境内建立的企业或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也不能被认作是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大陆)境内的三资与港澳台独资企业、部分合资企业、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股权显然不属于我国(大陆),即使他们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显然不能列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范畴。所以,基于国家(或区域)地域的创新能力不等于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是知识产权问题。即知识产权由于依赖性产生的“自主”问题。知识产权产生的“自主”又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单项技术改进层次上由于创新对他人现有专利或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的“前向依赖性”产生的控制权或主导权问题。在单项技术的改进创新中,如果创新主体自己技术进步程度不大,只是一些小修小改,创造性不显著,如果有在先专利等知识产权存在,即使是独立进行的创新,而且获得了知识产权,但其实施会受到在先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影响,也不能自主。二是在包含多项技术的不能再细分产品创新中对他人知识产权的“纵向依赖性”产生的控制权问题。在集成多项技术的产品创新中,即使创新主体自己获得了一些知识产权,但由于多数创新产品在市场中的不可分割性,如果创新产品还集成了他人的知识产权,也会受到他人知识产权的影响,如果创新主体总的技术进步贡献不大,也难以自主。
3 自主创新能力测度的原则
3.1 符合创新价值链过程特点的原则
创新有线性、链环等多种模式,但是创新的基本特点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价值不断增值的过程。创新的过程特点决定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基本特点也是一个过程。当前一些指标体系关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方法难以刻画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打乱了创新价值链增值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基本顺序。
创新价值链体现了创新的每一个环节均具有不可缺少的价值增值作用。从上一个环节到下一个环节,创新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和放大,到创新商业化阶段其价值得以实现,到提升竞争力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其价值最终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从创新投入到创新转化再到创新商业化的一个累积性能力,如果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投入、转化、产出和商业化或者自主创新潜力、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实力等环节的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各部分能力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相互协同发展的一个综合性能力,各部分子能力对整体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大小不同。
3.2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边界合理的原则
现有一些创新能力或者自主创新能力测度体系没有能够清晰地区分自主创新能力包含的子指标的边界,一些指标体系过多地纳入了社会经济因素指标,而一些测度体系则仅仅局限于研究开发活动本身。实际上,不同测度对象和不同测度层次需要的指标因素是不相同的,如测度一个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显然不能与国家创新能力的指标一样。不同对象或不同层次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应当具有不同的边界。
本文认为,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边界的确定应当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投入—转化—产出—商业化”或者“自主创新潜力—创新转化能力—创新实力”为主线,超越技术创新这个核心,就可能使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成为对科技竞争力的测度,过于局限这个主线就可能使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成为对研究开发能力的测度。自主创新能力测度的边界如图1所示。
图1 自主创新能力测度的边界
首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各层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实际上是创新投入到创新转化,再到创新产出和创新商业化过程中时间与空间的代表性指标。这些指标是所有创新能力都必须考虑的指标,也是自主创新能力测度必不可少的指标。创新投入能力实际上是创新潜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商业化能力以及竞争能力实际上是创新的实力。创新潜力指标主要包括研究开发经费、人员和技术的投入三个方面;创新转化能力指标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投资能力、装备能力、生产能力和创新转化能力;创新实力指标主要包括创新产出能力、创新商业化能力和创新竞争力;创新产出能力指标主要指专利、论文和新产品三个指标;创新商业化能力指标则主要包括创新产品利润与利润率两个指标;创新竞争力指标主要包括增加值率、出口能力等。在投入指标中,技术投入也是一个重要指标,技术投入不仅应包括企业自有技术的投入,也包括引进技术的投入和技术改造投入。在创新产出指标中,创新产出不仅包括专利和论文等技术类产出,还应包括新产品产出。创新商业化能力应当包括新产品利润和新产品市场的盈利能力,因为从长期来看,创新的目标是能够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垄断利润,新利润指标是测度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其次,自主创新管理能力和竞争力指标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不可缺少的指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还应包括自主创新管理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指标。自主创新管理能力指标主要是政府政策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倾向。对于后发国家来说,政府自主创新政策的作用极为重要,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必要条件,政府创新政策体现了政府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意图和意志。企业整体自主创新倾向也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内在动力源。另外,产业自主创新的目的是提高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是产业自主创新的延伸和支撑对象,是构成产业自主创新环节的重要一环,缺乏竞争力指标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集就会不完整。所以,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中,还应当包括政府自主创新政策、企业组织创新倾向和竞争力指标。
第三,国家创新体系和国际化是影响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宏观环境因素。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除了要有上述主要指标外,还要考虑制度环境、教育培训、大学和科研机构、通讯设施和全球创新网络等因素,以及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因素的影响。经济制度是影响和制约一个国家自主创新活动的大前提,经济制度主要是市场竞争的充分性和政府对创新竞争干预程度的制度安排,只有市场充分竞争和政府作用充分发挥的制度安排才是促进创新的有效制度安排。大学和科研机构是支撑企业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必要外部要素,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来源之一。创新人才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最重要的要素,教育培训包括培养理工类毕业生、在职培训人数及其水平指标,通讯设施主要包括互联网和电话网络两个方面,它们都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全球创新网络则主要指参与全球化分工的意向和能力,包括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资源消耗,促进废物减排与再利用等应当是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3.3 体现政府和企业创新倾向的原则
政府自主创新政策和企业创新倾向体现的是自主创新管理能力,对于产业、区域和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来说尤其重要。当前许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没有体现政府和企业创新的意识和倾向,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指标不好量化。长期以来,我国出台了大量的科技政策,但只有一部分政策与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有关,政府创新政策还存在不完善和缺失等问题。研究开发机构是企业有组织建制化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和创新的重要载体,然而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有研究开发人员和经费投入,但却没有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政府创新政策的数量和政府财政支出中用于企业的比例基本反映了政府支持自主创新的倾向,研发机构企业数量占企业数量的比例和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科技经费支出总额的比例基本反映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倾向。
3.4 体现自主的原则
依据创新理论,创新是由创新主体进行的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依赖于自主创新主体,创新主体缺位或不到位,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则会成为无本之木。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主权下的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测度必须体现自主的原则,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不可能也不应当建立在他国的创新能力之上,所以,不能不加区分地将外商投资企业的创新能力全部纳入自主创新能力测度中。
目前,我国自主创新的主体只能是属于我国(大陆)的内资企业和部分能掌握控股权的非内资企业,创新产权只能是属于我国(大陆)的内资企业和部分能掌握控股权的非内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以及在部分不能掌握控股权的非内资企业中属于我方的股权,创新收益只能是属于我国(大陆)的内资企业所得和非内资企业按股权分得的新产品利润及对外技术转让所得。由于内资企业不存在或较少存在股权问题,内资企业的创新产权主要由自主知识产权产生和保障,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只考虑知识产权产生的自主性即可。而对于非内资企业,由于股权直接关系到利益分配,知识产权的创造、实施和收益只能从属和受制于股权,创新产权主要由股权产生和控制,我国(大陆)非内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测度首先应划分股权。
3.5 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兼顾的原则
从微观来看,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不仅包括绝对指标即总量指标,而且还包括相对指标即强度、平均指标。自主创新能力测度不能只用总量指标也不能只用相对指标,而应当是两方面指标的兼顾和有机结合。现有一些测度体系较多考虑相对指标而较少考虑绝对指标,一些测度体系较多考虑绝对指标而又较少考虑相对指标,都不符合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本质,也会出现一个地区创新能力指数大于所在国家创新能力指数,小国能力指数大于大国创新能力指数等问题。一些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还增加了增长率指标实际也是不科学的,就内涵而言,自主创新能力实际上是能力建设过程中某一时点的综合状态,是一个静态的指数,而不是一个动态指数。
4 实证研究: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
4.1 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认为,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自主创新政策与战略管理能力、自主创新潜力、自主创新转化能力和自主创新实力4个二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包括15个三级指标,15个三级指标包括36个四级指标。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
4.2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方法
(1)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公式。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上述4个方面子能力共同起作用的一个函数。用SIC代表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SMC代表自主创新政策与战略管理能力,SPC代表自主创新潜力,STC代表自主创新转化能力,SOC代表自主创新实力,则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可用式(1)表示:
SIC=F(SMC,SPC,STC,SOC)(1)
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具有过程的特点,如果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就必须加强上述四个方面能力的建设,如果任何一个方面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就会显著降低,而片面提高某一或某几方面的能力,也不能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比较符合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内在规律。同时,由于各子能力指标对自主创新能力指数的作用大小不同,本文用式(2)计算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在式(2)中,如果能给出各个方面的能力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程度或弹性系数,则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可以用式(2)表示:
(2)数据处理方法。本文主要研究我国1996-2004年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得到高技术产业整体和五个行业的绝对和相对指标数据,对于某些年份缺失的数据,采取根据已有数据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正推或倒退预测方法进行弥补。
然后,通过自有投资比例代表的股权求取各指标的自有数据。对于总量自有数据,直接用高技术产业原始数据乘以自有投资比例得到,对于质量数据,直接采用高技术产业原有质量数据,自有投资比例见表1[15-16]。
之后,对于研究开发投入、新产品产值等与费用有关的数据进行平减。平减指数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5-2004年居民消费指数(CPI)。
最后,将高技术产业整体及五个行业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中某一指标序列中的最大数据作为标杆值,并对自主创新的总量和质量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处理的方法是将各年度自主创新能力的各子指标数据除以标杆值,得到四级指标数据。
(3)各子指标权重、贡献度计算和自主创新能力指数计算方法。将各四级指标简单加权得到三级指标指数,根据专家调查得到三级指标权重,并根据下述方法计算二级指标的能力指数。
①自主创新管理能力=0.386364×国家支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政策能力+0.288636×国家支持自主创新战略能力+0.325×高技术企业创新倾向。
②自主创新潜力=0.342105934×自主研究开发投入能力+0.276315485×自主科技人力投入能力+0.202631664×自主技术消化投入能力+0.178946917×自主技术改造投入能力。各三级指标能力指数根据四级指标简单加权而得。
③自主创新转化能力=0.178947×自主固定资产投资能力+0.165789×自主装备能力+0.197368×自主生产能力+0.457895×自主创新转化效率。各三级指标指数根据四级指标简单加权得到。
④自主创新实力=0.534211×自主创新产出能力+0.202763×自主创新商业化能力+0.26171×自主创新竞争力。其中自主创新产出能力=0.3×自主发明专利产出能力+0.234211×自主新产品产出能力;自主创新竞争力=0.081447×新产品出口销售率+0.091579×增加值率+0.088684×产值利润率,其余各三级指标指数根据四级指标简单加权而得。
发明专利是衡量国家创新能力的最常用指标[17],本文将自有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对数作为特征序列,求与各子指标指数对数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并由二级指标指数求得自主创新能力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然后,将求得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对数作为特征序列,与各子指标对数求得灰色综合关联度,再求自主创新能力指数,经过3次迭代运算,灰色综合关联度系数和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基本趋于稳定。迭代3次后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从式(4)可以看出,自主创新转化能力对自主创新能力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自主创新组织管理能力次之,自主创新产出能力贡献率位于第三位,自主创新潜力贡献率最小。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转化能力较强,尤其是投资能力和生产能力,政府和企业对自主创新组织管理也较强。从式(4)可知,要提高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应在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转化能力和自主创新组织管理能力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自主创新投入能力和产出能力的建设。
4.3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测度结果
(1)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1995-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从36.76上升到51.62,年均上升3.85%,10年上升了40.46%。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呈周期性发展态势,第一个周期在1995-1998年,其中1995-1997年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指数呈上升趋势,年均上升速度为1.67%,1997年达到37.99,1997-1998年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下降了2.61%,其主要原因在于1995-1998年自主创新投入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第二个周期在1998-2001年,1998年后自主创新转化能力和自主创新实力指数有较大幅度上升,1998-2000年,自主创新能力指数从37.00上升到42.48,年均上升7.11%,2000-2001年,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又出现小幅下降,下降了0.77%,主要原因在于自主创新实力指数下降。第三个周期开始于2001年,并呈快速上升趋势,2001-2004年,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年均上升速度达到7.01%,各组成部分能力指数均出现大幅度的上升,其中自主创新转化能力指数上升最为显著。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如图3所示。
图3 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
在各子指标中,自主创新组织管理能力指数从63.99上升到88.60,年均上升2.31%,自主创新组织管理能力指数除1997-1988年出现大幅度下降外,总体呈上升趋势;自主创新潜力指数从22.99上升到40.83,年均上升速度达到6.59%,自主创新潜力指数虽然上升速度最高,但长期处于各子指标指数的最低位置,2004年,也仅仅达到40.83,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自主创新转化能力指数从34.00上升到44.69,年均上升3.09%,自主创新转化能力指数也呈周期波动发展趋势,1995-1997年下降,1997-2002年上升,2000-2001年又出现下降,2001年后又有较大幅度上升;自主创新实力指数从31.10上升到43.17,年均上升3.71%,自主创新实力指数也呈波动上升趋势,1995-1996年和2000-2001年呈下降趋势,1996-2000年和2001年之后呈上升趋势。
从上升速度看,自主创新潜力指数上升速度最大,自主创新转化能力指数和自主创新实力指数上升速度居第二和第三位,而自主创新组织管理能力指数上升速度最慢。
(2)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能力指数。为了进行比较,本文用同样的方法测度高技术产业整体和主要类型企业的创新能力指数。结果显示,1995-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指数由38.16上升到68.15,年均上升6.65%;在高技术产业中,国有企业创新能力指数从33.03上升到42.03,年均上升2.71%,三资企业创新能力指数从33.48上升到51.94,年均上升5.00%,民营集体企业创新能力指数从25.40上升到43.17,年均上升6.07%。
与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指数相比,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上升速度平均低2.80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与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指数呈差距拉大趋势。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波动较大,2000年之前缓慢上升,2000年之后出现大幅度下降,只是在2002年之后才开始上升,2003-2004年大幅度上升,上升了32.24%,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在2001-2004年长期居各类型企业创新能力最低位置;三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上升比较平稳,近年上升速度加快,民营和集体企业自主创新潜力指数在2001年之前呈上升趋势,其中1998-2001年创新能力指数上升较快,2001年之后出现较大幅度下降,1995-2000年长期居各类型企业创新能力指数较低位置,高技术产业各类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如图4所示。
(3)高技术产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各行业中最强,医药制造业、仪器与医疗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办公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分别列第二、三、四位,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处于第五位。
从自主创新能力指数上升速度上看,仪器与医疗设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数上升最快,居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是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而计算机办公设备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上升较慢。1995-2004年,仪器与医疗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从24.54上升到37.91,年均上升4.95;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数由32.81上升到46.37,年均上升3.92%;医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由32.82上升到45.53,年均上升3.71%;居第四位的是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其自主创新能力指数由28.61上升到34.79,年均上升2.20%;居第五位的是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其自主创新能力指数从25.72上升到30.62,年均上升幅度仅为1.96%。
图4 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指数
从自主创新能力指数上升趋势看,除电子通讯制造业外,其他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都呈波动发展态势,其中尤其以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的波动最为显著,1999年以前,航空航天器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呈较快上升趋势,但1999年以后一直下降;仪器与医疗设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在1996-2000年期间出现振荡,经过2000-2002年的调整后又恢复上升趋势;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经过2000年前的波动上升后近年来缓慢上升。1995-200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五个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变化如图5所示。
5 结论与建议
自主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通过创新努力获得主导的创新产权并取得主要创新收益的能力,它主要指内资企业和三资企业与港澳台资高技术企业中属于中国(大陆)法人和自然人股权控制的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测度应遵循以技术创新为中心、边界合理,符合创新价值链过程特点,体现政府和企业创新倾向,体现自主性,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兼顾的原则。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上升迅速,但上升速度低于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上升速度;高技术产业三资企业创新能力最强,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增速最慢,长期处于最低位置,只是近两年才出现较快上升趋势,民营集体企业创新能力虽然上升速度较快,但近几年一直呈下降趋势。我国高技术产业中三资企业创新能力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各种类型企业中创新能力最强。在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中,自主创新潜力上升迅速,自主创新转化能力和自主创新实力上升速度较慢。高技术产业中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最强,居2004年高技术产业各行业自主创新能力首位,并在过去十年中保持较快上升趋势,医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居第二位,医疗仪器设备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上升速度最快,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民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上升速度较慢,发展波动较大。
图5 高技术产业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指数
为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应努力掌握高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并掌握一些重要高技术领域的控股权,以保护和培育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应对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给予充分的信任,对民营集体等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给予公平的支持;应进一步加大高技术产业的投入尤其是研究开发的投入,并对自主创新转化和自主创新产出进行大力支持;在提高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同时,还应重点加强航空航天器、计算机与办公设备、仪器与医疗设备、医药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