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人民医院康复科 广西桂林 541200)
【摘要】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口腔传递时间、咽传递时间、腭咽关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1),但治疗组降低的程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IO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01),且治疗组增加的程度更大(P<0.001)。结论: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康复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4-0032-02
吞咽障碍是卒中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50%以上[1]。吞咽障碍通常是由于发生脑卒中后,因患者控制咽、喉、食管等的神经出现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咀嚼肌、咽喉、舌肌及会厌部等肌肉的运动障碍[2]。患者往往表现为双唇闭合不全、面颊肌张力减小、舌活动范围缩小、吞咽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3],常可因进食困难造成营养不良。改善卒中患者吞咽障碍问题一直是康复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探讨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4例脑卒中吞咽障碍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7例;年龄55~80岁,平均(63.14±4.58)岁;脑梗死32例,脑出血15例;假性延髓麻痹31例,真性延髓麻痹16例。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56~79岁,平均(62.49±4.13)岁;脑梗死31例,脑出血16例;假性延髓麻痹35例,真性延髓麻痹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头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患者;②意识清楚且生命体征平稳;③有吞咽障碍,咽反射迟钝或消失;④首次发病,发病时间48~96h;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者;②伴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功能不全;③有认知障碍或感觉性失语;④既往有脑出血、脑外伤等神经科疾病;⑤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检查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营养神经、脱水治疗、改善血液循环等的基础上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每天30min,治疗一个疗程,共30d。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治疗仪治疗。采用VitalStim型(美国Chattanooga公司生产)低频电刺激治疗仪。通道1电极的A、B两个电极于舌骨上方水平排列,通道2电极C、D沿正中线排列置于甲状腺上切迹上方和下方,电刺激强度30~80Hz,持续3s,间歇5s,每次30min,2次/d,共治疗30d。刺激同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刺激强度以患者自觉咽部肌肉有缩窄感或震动感为宜。
1.4 分析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时间、FOIS吞咽功能评分。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后VFSS时间比较
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口腔传递时间、咽传递时间、腭咽关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1);且治疗组降低的程度更大(P<0.05)。详见表1。
3.讨论
吞咽功能障碍常见于脑卒中患者,患者常因吞咽障碍引起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正常吞咽过程包括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四个阶段[4]。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口腔期和咽期两个阶段,其病例机制主要为神经功能病变引起的下颌、舌、咽喉、食道括约肌等功能的受损。
本文结果显示,低频电刺激结合吞咽康复功能训练后患者的口腔传递时间、咽传递时间、腭咽关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说明低频电刺激在改善吞咽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5]。这是因为咽部吞咽功能障碍主要是喉上抬幅度不足和环咽肌打开不全[6]。通过放置电刺激针,可刺激咽部肌肉正常收缩,增高喉上抬幅度,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另外,学者[7]还发现,突触功能的退化在吞咽障碍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而电刺激就可以恢复退化的突触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因此,低频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不仅可协调口腔、咽部等肌肉运动,避免咽下肌肉出现萎缩,还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促使神经细胞功能固化和重组,从而达到改善、恢复肌肉功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低频电刺激结合吞咽康复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应用中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摄食能力,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咏梅,李锐.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研究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12,11(8): 273-281.
[2]李利红,党宇生,叶天申,等.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4):275-278.
[3]宋福聪,吕洲,张璇,等.VitalStim 吞咽治疗仪治疗急性脑梗死后不同阶段吞咽障碍的疗效[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3(12):341-356.
[4]刘诗丹,陈启波,李荣祝,等.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1):573-575.
[5]张海燕,吴燕玲.早期低频电刺激联合综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2):2188.
[6]刘敏,苗莉莉,顾莹,等.不同频率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3):110-117.
[7]徐明馨,王强,孟萍萍,等.强化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4, 36(4): 274-277.
论文作者:邓志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患者论文; 低频论文; 障碍论文; 功能论文; 脑卒中论文; 疗效论文; 时间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