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鸿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23123
摘要:路桥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裂缝的问题,为了有效的预防施工裂缝的出现,我们应分清裂缝出现的原因以及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对已经出现的裂缝进行及时的修补加固。
关键词:路桥施工、裂缝、预防、加固
引言: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的不断庞大,我们要针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分析,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人民生活的出行安全。路桥裂缝问题是路桥施工中的主要病害,影响路桥的施工质量,从根本上影响了路桥结构的整体牢固性。我们要从管理上,材料质量把控上,技术上不断改进和加强,认识裂缝存在的危害并对其有效控制。
一、裂缝存在的因素
(1)施工管理问题
在进行路桥施工的过程中,不少工人操作技术不达标,施工步骤操作不严格,机械设备没有合理使用,在混泥土捣震过程中捣震不均匀、漏振、过震都会是混泥土密度差,降低结构的整体性,引起裂缝的产生。当混凝土中存在汽泡时,则不能与钢筋很好的粘结,使得钢筋在荷载作用下使得钢筋混泥土整体结构不够粘结。管理层职责疏漏,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没有严格把控施工质量。
(2)施工材料问题
施工材料的严格把关是对桥梁施工质量的保障。在现场进行施工材料的配比时,对添加剂的把控上出现问题,使得路桥承载力度减弱。对钢筋材料、水、水泥、砂石没有按比列调配,混泥土粘合作用较差使混泥土没有达到预计的硬度,造成网状裂缝。钢筋如果出现腐蚀或锈蚀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扭曲或者折断,混泥土的裂缝会在锈蚀的钢筋附近产生。或者钢筋间距大导致的配筋率小、钢筋保护层不达标也可对路桥承载力产生影响,造成工程裂缝。
(3)混泥土收缩特性
收缩是混泥土的最主要的特性。由于收缩产生的围观裂缝一旦发展则会造成机构物的开裂、变形。混凝土的收缩存在多个方面,有缩水收缩和塑性收缩。缩水收缩是由于混泥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内部水分缓慢蒸发导致的外部失水收缩大于内部收缩,表面的收缩受到内部混泥土拉力的影响导致表面混泥土受拉力不够出现收缩裂缝。塑性收缩是因为在混泥土浇筑四五天后水泥和水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出现泌水和水分蒸发导致水分减少,混泥土失水收缩,骨料下沉,在混泥土尚未硬化时形成的收缩称为塑性收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温度问题
由于施工现场外部温度环境不可控制,路桥施工中混泥土在水化过程中散发大量的热量,是混泥土温度上升,与外界的温度存在一定的温差,产生温度应力导致混泥土的开裂。在冬季时,路桥施工过程中由于外部温度低于零度,在混泥土初凝时,吸水饱和的混泥土产生膨胀应力,同时在混泥土凝乳胶中的过冷水在围观结构中重分布或者迁移引起的渗透压是混凝土膨胀增大,可能造成高达50%的强度损失,造成严重的裂缝出现。冬季施工时预应力波纹管道注浆也可能会出现冻胀情况,导致管道破裂。
(5)路基基础问题
如果路桥施工对于的路基基础较差,路基土比较松软,或者路基基础质量差,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固处理。地基钻孔深度不够造成软土地基的范围深度计算不够准确。雨水、地下水冲刷导致地基不稳固,影响了路基质量。当地面发生位移或者下沉时会对混泥土结构形成拉力,当路桥整体的抗拉力小于路基沉降形成的拉力时就会形成裂缝。由于路桥施工中混泥土重量较大,重量在垂直方向产生较大的沉降力,混泥土受到施工模板及钢筋的限制形成两种相互作用的力度,使混泥土出现裂缝。
二、裂缝预防的措施
(1)管理问题
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统筹能力,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现场施工进行质量检查,指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管理及施工人员按照制度进行施工作业,提高施工工程质量。在混泥土的捣震方面,施工技术人员应当依据规定的捣震时间进行捣震作业,加强预埋件和模板的保护,在浇筑和捣震时注意模板是否变形和漏浆,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捣震过程应力度均匀,不宜发生漏震、过震的情况。实行在混泥土初凝之前进行混泥土的二次捣震,不仅能提高混泥土的密实度,还可以封闭由第一次捣震出现的气泡微孔,降低混泥土孔隙率。不仅提高工人的工作质量,也提高了混泥土的抗裂性。
(2)材料管控
水需要干净的河水或井水,砂石含泥量不能超标,水泥的生产日期不宜超过3个月,水泥时凝胶材料,过期会导致各种性能的降低,合格的混泥土是路桥施工的质量保障。还要注意混泥土组成材料的的投料顺序,严格按照材料的配合比进行配比搅拌,才能配置出强度较高的混泥土。对构造配置的钢筋增强,钢筋质量的增强也有利于提升混泥土的强度,提升混泥土抗裂性。为避免钢筋腐朽问题我们应用厚度足够的保护层或者采用防腐混泥土。
(3)收缩及温度控制
路桥施工时,首先对砂石进行降温处理,水泥进行二次倒库处理。施工过程中对混泥土进行分块浇筑或者分层浇筑,分层浇筑时限制混泥土厚度,形成坡度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在混泥土入模之前,现将横版和基层浇水使其湿透,以免水泥浇筑过程中横版和基层过多吸收混凝土里的水分。在混泥土的内部安装冷却体统,加速内部散热。在混泥土外面铺上塑料薄膜,减少表面热量的散发,并延长了散热时间,是混泥土内部产生的拉力小于表层混泥土的抗拉力,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并在混泥土凝固后进行间歇洒水操作,控制混泥土的温度在25度到30度之间,对混泥土多部位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且监测周期需要两到三个星期,才能很好的预防 裂缝的产生,确保施工质量。
(4)地基问题解决措施
对于路基基础问题,我们可以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对于地基比较松软的地方采取加筋土的方式,加强浅层土地的稳定性,或者采用锚杆静压桩的方式,讲静压杆缓慢压力深层地基里,增加土地的实际承载力。还有通过化学注浆,讲化学溶剂利用灌浆设备注入结构不稳定的深层岩层缝隙中到达增加地基硬度、起到了防水、防渗的作用。在含水量较大的土壤里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增设排水井。加快地基的固结速度,保证地基的质量。
四、裂缝修补加固措施
对于微裂纹,我们首先清理表面灰层,涂刷低粘度改性环氧底胶,是底胶在混泥土表面充分渗透,等底胶干后在表面涂刷环氧胶泥进行修补。对于较深,对且影响整体结构的裂缝,全面清查裂缝的宽度、长度、走向、深度等问题,对裂缝表面进行油垢、砂灰的清理,对裂缝内部清楚浮渣、粉尘后,注浆工具和器材应与破裂面交叉,骑缝或者斜向下自下而上钻孔致裂缝深处。当裂缝较大时,应每隔30cm-50cm埋设注浆嘴。当裂缝贯穿较深时应当每隔1到2米架设注浆管。封缝时,封缝胶应与注浆嘴紧密贴合,以确保注浆管道的密封、通畅、无泄漏。调配严格的灌浆材料进行注浆,注浆结束后封闭注胶嘴。注浆材料多为水泥浆或者环氧树脂,裂缝注浆是为了修复、封闭裂缝,防止雨水渗漏腐蚀内部钢筋。提高结构的抗渗性,强度及耐久性。
结束语:裂缝的产生不仅对建筑外观受损,更严重的会影响到路桥结构的整体质量,影响路桥建设的安全使用。加强对路桥工程裂缝的预防工作,对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有效保证路桥工程质量。同时加强路桥工程的后期维护,加强路桥承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小对人们出行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达到裂缝防治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学彦,谭春腾 路桥施工中裂缝防治技术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8-12-30
[2] 陆硕俊 路桥施工中裂缝防治技术措施浅谈【J】低碳世界 2018-11-01
[3] 靳仕刚 路桥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4-02
论文作者:周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泥土论文; 裂缝论文; 钢筋论文; 地基论文; 路基论文; 注浆论文; 结构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