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实践及其技术探讨论文_袁定军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实践及其技术探讨论文_袁定军

成都石化工业学校 成都 611930

摘要:建筑施工测量贯穿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建筑工程在施工前需要将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测设到现场,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也必须进行测量,工程竣工后为了给日后的扩建和维修提供可靠依据也要进行测量。建筑施工测量是进行科学施工的前提和保障,无论是施工前期施工准备工作,还是施工后的工程验收,都需要工程测量。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对建筑施工有着重要意义,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有着直接影响。本文首先对施工测量进行了概述,并分析探讨建筑施工测量的一些关键技术,以期为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测量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测量;平面测量;标高测量

前言:为了有效地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放线的准确性等,施工测量成为整个工程施工的先导性工作。在施工现场的定位放线中必须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测量放线工作。同时施工测量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以确保施工的准确性。结合实践,以下将探讨施工测量如何在建筑工程中实现。

1土建施工测量放线

1.1平面定位和轴线测量

工程是正交轴网应采用主轴线控制法,按GPS为基准用直接施测法,进行测设平面控制桩。在复核总体尺寸、各轴线尺寸及对角线尺寸准确无误后,再定出各轴线桩,并埋设永久标桩和引桩,经监理、业主复核签证后,作为定位依据。控制网测出后,在四周构筑物、围墙上作永久标志,并做各轴线的引桩,同时将各轴线的控制点引至首层按井字型控制网的四个交点设四个控制点,每点埋设100×100×10mm钢板,经边测角闭合校核,调整平差后,在钢板上划十字线钻孔,并用红漆标记,作为主体施工全过程垂直控制和细部施工放样的永久依据。

1.2工程高程控制

建筑施工工程高程控制,至少要设三个现场基准点,以控制和引测建筑物标高,并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根据现场情况设三个基准点桩(利用平面控制桩)。在第一层的墙体和平台浇筑好后,从墙体下面的已有标高点(通常是1m线)向上用钢尺沿墙身量距。

1)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尺长及温度改正。

2)本建筑物应由三处(选择三个内控点)分别向上传递。

3)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构件的施工测量检测

(1)柱垂直度检测。模板支好后,利用垂球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垂线与事先弹好的控制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

(2)楼板模板标高检测顶板模板支设完毕后,选择不同行列的2~3根柱子,从柱下面已测设好的1m线标高点,用钢尺沿柱身向上量距,引测2~3个相同的标高点于柱子上端模板上,在模板上设置水准仪,以引测上来的任一标高点作为后视,施测各柱顶标高,并闭合于另一点作为校核。

1.4注意事项

(1)观测时应做到前后视线等长。

(2)由±0.00水平线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测量高差时尺身应垂直和用规定的拉力,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2沉降观测方案

2.1沉降基准点布设

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每项工程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校核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布设的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有效地确保足够的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避开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8至12m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在转角处、纵横墙连接处、沉降缝两侧也应设置观测点;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

2.2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

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测量高程控制网埋设的4个高程控制点。基准点高程的校测:基准点使用前,使用电子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4个高程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4个高程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同时,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采用暗藏式。埋设时用φ32的电锤在设计位置打孔,将直径28mm、长度12cm的预埋件放入孔内,周围用环氧树脂填充使牢固。观测时将活动标志旋紧,测毕取出,盖好保护盖。这样既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又起到保护标志的作用。

2.4沉降观测控制技术

观测前30分钟,晴天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架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水准仪圆水准器应严格置平;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

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毕并稳定后,连续往返观测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点的初始值;荷载变化期间的观测周期要求:施工期间地下室每层观测一次,地上部分每两层观测一次;基础周围大量积水、挖方、降水及暴雨后应观测;出现不均匀沉降时,根据情况增加观测次数;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观测周期按下列要求进行: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观测一次;外界发生剧烈变化时应及时观测;交工前观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观测2次,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及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的要求来决定观测次数。直至建筑物达到基本稳定(1mm/100d)时,停止观测。

3建筑工程竣工测量

后期竣工测量验收工作,也是测量组工作中不可缺少,及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同时也包含了配合质检站联合验收、竣工资料整理移交等。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对于测量组的后期工作内容,测绘时邀请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督或以其它方式检查。测绘完毕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竣工地形断面线依据监理工程师认可的竣工地形图剖绘,其断面位置布置应与原始地形断面线的布置相对应,并套绘于同一断面上。单项工程测量竣工后,依据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原始(起始)地形线、分界线和竣工线,计算开挖竣工和回填竣工工程量,计算经检查复核无误后即可报送监理审查复核。

结束语

测量工作是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测量工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及能否顺利交验,同时也是项目施工质量的必要保证。结合实践,探讨了建筑施工测量中平面控制以及高层控制、沉降观测技术,同时提出相应的测量精度要求,旨在能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施测精度。

参考资料:

[1]黄达东.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2):150..

[2]林佩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实践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6).

[3]李胜生,毕政文.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术实践探讨[J].商情,2012,(5):226-226.

[4]吴惠明,范飞玲.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5).

[5]肖绮霞.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论文作者:袁定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实践及其技术探讨论文_袁定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